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洛阳锦 第72节
    程蓉微微颔首,轻笑道:“我知道。我只是想知道郡主是个什么样的姑娘,竟连道长这般无欲无求的圣手都愿意为了她来治疗我的弱症。”
    张朔也没否认,淡淡道:“嘉雯那丫头就是个武痴,姑娘想的这诸多,对她而言犹如云烟,因何起,何时散,她都浑不在意。”
    程蓉道:“可她喜欢洛阳白家长房的公子不是吗?连李老夫人都带着她去洛阳了,白家那位公子也请人去肃州提亲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舍近求远?”
    张朔突然就默了,他盯着程蓉,见她不似说谎,便问道:“什么提亲?谁去提亲?”
    程蓉见他不知,眼眸倏尔一亮,像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一样,笑着道:“原来丹阳郡主也不喜欢白家公子啊,可眼下她去了白家,白公子又请人去肃州提亲,只怕过了不多久,他们二人议亲的消息便要传回京城了。”
    张朔瞬间了然,冷肃道:“这件事你怎么会知道的?”
    程蓉道:“昨日听母亲说道长不肯收下银子,我忠勇伯府向来不愿欠人情,我程蓉更是如此。郡主的三姨母嫁在山东泰安,夫君为山东虎啸镖局的总镖头林起。据传这林起背后靠着的人正是郡主的父亲庞大将军,这些年林起走镖可没少去西宁与庞大将军举杯畅饮,两人虽为连襟,实则常以知己好友互称。”
    “这洛阳白家的公子,外祖母为丹阳郡主的姑祖母,这两人若想结为连理,那媒人理应是李老夫人才是,怎么会舍近求远,找了林起?”
    “这林起要想扩大镖行,行走河南一代少不得要求白家庇护,此去说媒,定会十分诚挚,指不定他人还没有回来,丹阳郡主的庚帖便会先到洛阳了。”
    张朔听得火大,暗骂白若瑾是个小兔崽子。
    他当即道:“多谢程姑娘提醒,你放心好了,我以后绝不会将医治过程姑娘的事情挂在嘴边,这件事就当我们礼尚往来,扯平了。”
    张朔说完,朝程蓉点头颔首,随即离开了。
    程蓉的贴身丫鬟见他走了,连忙折回房间给程蓉斟茶,出声道:“我原以为这张道长不肯要夫人的银子是在图谋更大的利益,不曾想一个消息就将他打发了。”
    程蓉斜睨了她一眼,轻嗤道:“你知道什么?我原先以为,李老夫人带着丹阳郡主去洛阳小住,肯定是已经想好了要将丹阳郡主许配给外孙白澄。可现在看来,李老夫人分明不知道白澄的打算。”
    小丫鬟不懂,狐疑道:“为什么啊?白家可是洛阳第一世家。”
    程蓉就笑道:“是啊,为什么?想不到受到众人宠爱的丹阳郡主,在婚事上也会被人算计?”
    所以,她受的这点苦,看透的这点人心又算什么呢?
    不过是各有各的因,各寻各的果罢了。
    ……
    张朔迫不及待回到成国公府的时候,远远看见陈勇站在金合欢的树下跟江怀汇报要事。
    一阵清风拂面而来,带着金合欢花的香气,无端引人沉醉。
    张朔却一点闲情逸致都没有,他听见陈勇说顺平帝已经知道了魏王世子中了断肠的毒,十分震惊,目前叫锦衣卫的人暗中彻查。
    他迫不及待地打断道:“行了,既然你已经选择做局,那他还能逃得了你的手掌心吗?”
    江怀见他火气大,挥了挥手示意陈勇先下去。
    等陈勇走了,江怀才道:“不是去忠勇伯府复诊去了,是那程蓉的病情又恶化了?”
    张朔看着他气定神闲的模样就来气,冷声道:“程蓉好得好,是你那好徒弟,已经羊入虎口了。”
    江怀蹙了蹙眉,不悦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朔就道:“你要对付顺平帝的事情老夫人迟早会知道的,你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辈子。可你支走了她,还让她把嘉雯带去洛阳,你可知白若瑾早早就请了山东虎啸镖局的林起去了肃州向庞彪夫妇提亲了?”
    江怀的面容忽地冷了下来,眯乜着眼睛问:“什么时候的事?”
    张朔道:“应该是四月中旬,他摘得状元郎的时候,毕竟有了这个体面的身份,庞彪也才看得上他不是?”
    “而且他请了林起,就可以对庞彪说,正是因为看重嘉雯,不忍惊动李老夫人怕庞彪为难,如此良婿,庞彪想必也找不到理由拒绝吧?”
    江怀什么话也没有说,他只感觉迎面而来的风都是带着刀子的。
    那一夜庞嘉雯隔着窗户看他,眼中仿佛含有千言万语。
    他早就知道她不喜欢白若瑾,却还一再想让她给白若瑾一个机会。那时她心里会不会很难过地想,师父虽是她的师父,但却也是白若瑾的小舅舅,亲疏有别,她的幸福便不算什么了?
    江怀突然觉得胸口闷闷的,有些透不过气来。
    他捏了捏拳,对张朔道:“我要去一趟洛阳。”
    张朔就故意激他道:“你去吧,最好日夜兼程连饭也别吃,否则去晚了,怕是他们连庚帖都换了。”
    此言一出,周围的气温骤降,一阵风吹来,树叶婆娑的声音里掺杂着骨节咔咔声响。
    张朔冷嗤一声,还想再说什么?只见眼前黑影闪过,他再想定睛看清楚,却发现江怀早就不知所踪了。
    第109章 流云纱
    洛阳白府。
    一番忙碌,众人歇下时已经夜深了。
    长房正院的虚谷斋里,白若瑾前脚刚换了一身衣服,后脚白汲就来了。
    白若瑾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白汲就道:“从临洮府一路过西安府到洛阳,这一带的关系都打通了,以后但凡是林起的镖,他们都会暗中照拂。林起也说了,李老夫人既然在洛阳,那郡主的庚帖他也会先送到洛阳。”
    白若瑾微微颔首,暗暗算了算从肃州到洛阳的路程。
    林起的人都是练家子,赶路的速度不比朝廷的信使差,如果顺利的话,再过几天他就能收到消息了。
    白若瑾转过头,发现白汲还没有走,便问道:“你还有事吗?”
    白汲斟酌道:“你就没有想过,如果丹阳郡主到时不肯下嫁呢?那你要如何收场?”
    白若瑾道:“她不是说了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连周夫人她都可以放心托付,那她的亲姨父林起,想必也算得上是个体面的媒人吧,她为何不肯?”
    白汲翻了个白眼,想说那只是郡主的托词罢了。
    一个人不喜欢一个人,或许会说一切遵循古礼。但前提是,那个人她并不讨厌,也不抗拒。
    可白若瑾和丹阳郡主,他们之间分明有着深深的沟壑。白汲实在不懂,聪明如白若瑾为何会如此强势地定下他和丹阳郡主的婚事?
    “郡主的行事透着一股江湖义气,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郡主绝不是宽容大度以德报怨之人,我是怕你这样做会适得其反。”
    白若瑾轻笑道:“你说的我都懂,可这些都曾是她亲口说出来的。既然是她说的,那我就要办到。”
    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一切,倘若她还是不从,他再想办法便是。
    ……
    庞嘉雯是第二天早上才见着白烁的妻子王夫人,也就是白若瑾的二婶。
    也许是前世见着王夫人死前的样子,庞嘉雯总是会神思恍惚地把美人面和血淋淋的枯骨混在一起看,她深知是自己的问题,便向李老夫人告假,回房去歇息了。
    李老夫人以为她是舟车劳顿不想动,便也没有勉强。
    柯老夫人还叫了府里的女医来给她按摩,让她好好睡个午觉。
    那女医到有些功夫,庞嘉雯迷迷糊糊睡过去,等再醒来时已经是下午申时了。
    秦姑姑进来跟她说,李老夫人要在柯老夫人住的益寿堂用晚膳,传话叫她醒了便过去。
    庞嘉雯微微颔首,换了一身碧色交领襦裙,将柯老夫人给她紫翡翠手镯取下,换了一个润滑冰透的翡翠镯子戴上,挽了发髻,戴了镶宝石的碧玺花簪,鬓边插了一对粉珍珠镶宝石的珠花,朴素中透着一抹娇俏,正衬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
    出门时,秦姑姑又给她罩了一件流云纱绣樱花翠鸟的披风。
    庞嘉雯皱了皱眉头,苦恼着说:“姑姑,这也太花哨了。”
    秦姑姑给她整理了衣角,轻笑道:“宫里赏下来的流云纱,多少高门小姐都想着攒来做嫁妆。郡主既然制了衣,这个场合穿最合适不过了。”
    庞嘉雯叹了口气,知道这顿晚宴怕是少不得要见白家的几位姑娘了。
    洛阳白家,大燕第一士族。祖祖辈辈都在这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繁衍生息,教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大儒,其家族重孝道,崇礼仪,后崛起如江南士林,集百家之长,在白家面前却也不敢妄自尊大。
    在这样大家族里出身的姑娘,一举一动皆代表了名门闺秀的典范。区区流云纱压不过白家姑娘们的风头,秦姑姑只是不想她落了下乘,因为无论如何,她都是皇上亲封的丹阳郡主,是成国公府李老夫人亲自教养出来的姑娘。
    秦姑姑和程姑姑陪着庞嘉雯去益寿堂的时候,远远地,抱厦厅里的便有一位管事嬷嬷迎了上来,秦姑姑介绍道:“这位是柯老夫人身边的田嬷嬷,昨晚上见过的。”
    昨晚上见过的人太多了,庞嘉雯并不记得,但还是微微颔首。
    田嬷嬷领着一众丫鬟给庞嘉雯行礼,笑着道:“郡主身体可好些了?”
    庞嘉雯道:“有劳府上女医,已经好了。”
    田嬷嬷一边笑着迎着她往里走,一边叫小丫鬟进去报信。
    先进敞厅,过落地明罩,转入西暖阁。
    西暖阁帘子是撩起来的,庞嘉雯径直而入。
    白家的姑娘们听见声响便都抬头看过去,只见来人身姿高挑,体态轻盈。身上那件流云纱绣樱花翠鸟的披风摇曳生风,仿佛蓝天白云下随风而动的流云,美得不可方物。
    就在她们暗暗吸气时,目光却不由自主地上移,如果说流云纱的美是柔软的,像风一样温柔。那么庞嘉雯的美则是明艳的,灼人的。
    她梳着流云髻,带着碧玺花簪和粉珍珠镶宝石的珠花,耳朵上坠着珍珠耳环,作为郡主而言,这已是极其简朴的装扮,但却给人一种珠玉生辉,明艳动人之感。
    只见她轻抿着唇,双眸明亮如星,进来的那一瞬,仿佛整个西暖阁都跟着亮起来了。
    庞嘉雯笑着给柯老夫人和李老夫人请安,她们两位老夫人坐在上首的宝座上,看起来很是亲密。
    柯老夫人把她叫上前去,握着她的手跟李老夫人说:“小孩子不装病,看看这脸色,比早上好了很多。”
    李老夫人笑着颔首,她发现庞嘉雯把柯老夫人给的紫翡翠镯子换下来了。她都看见了,柯老夫人肯定也看见了。
    可看见了还这般待庞嘉雯,李老夫人不免想起儿子说的,白若瑾是很好的夫婿人选。
    王夫人上前领着庞嘉雯认识白家的姑娘,头一个介绍的是白萱。
    她是五房的孙女,因父亲外放在江苏,母亲也跟去了,柯老夫人怜惜她,特意接过来住的。
    白萱比庞嘉雯大两岁,初初见,庞嘉雯只觉得她温柔漂亮,持重有礼。
    然后便是王夫人的两个女儿,大女儿白英比庞嘉雯大几个月,性格腼腆,才说两句话就脸红了。她妹妹白芳则要活泼些,还仔细盯着庞嘉雯瞧了瞧。
    庞嘉雯记得,前世白烁一家被抄家后,因没有祸及出嫁女,最后还是白英和白芳来给他们夫妇收尸的。
    最后一位,便是柯老夫人的外孙女,一直住在白家的谢筝。
    谢筝的父亲时任应天府尹,谢筝却是从十二岁就住进白家了。如果白若瑾没有入京,那他们应该能成就一段佳话的,可惜了。
    庞嘉雯想着,微微朝谢筝颔首。
    谢筝也朝她笑了笑,温婉娴静。
    眼看几位姑娘都没有什么不妥。庞嘉雯稍稍定了定心,决定先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