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节
    “卧槽珂梵莱不要形象啦?穿山寨的野鸡也能当代言人?”

    “ls已经举报不谢!”

    “靠,苏杭家有权限狗,老删我贴!”

    “就删你贴怎么了,我还封你ip呢!”

    吧主木然道:不要再屠版了……

    半小时后,首页仍然全是谩骂撕逼,夹杂着广告军团浑水摸鱼,完全不能正常浏览。

    吧主绝望:开静止蛙……十二级以下统统禁言!

    世界安静了。

    这是继艳|照|门,圣|战,以及大花争影后事件后,时隔两年,娱乐圈吧第一次开静止蛙。苏杭粉黑的实力已现端倪,吧主郁闷地捂住了没毛的脑袋,思考本吧是不是又该招一批效率高的小吧了。

    静止蛙开了一个小时,吧主才胆战心惊的把禁言解开,禁言是切实有效的,这时候首页的确没那么“激情”了——倒不是热度下去得这么快,而是那帮子闲不住的八卦群众已经另辟战场。

    主战场当然还是微博。这边已经是一面倒的胜利,苏杭粉丝已经乐疯,战斗力和团结指数空前高涨。和昨天晚上懵逼反击状态不同,现在他们能怼得黑子无话可说。

    但那些人当然不会轻易放掉一个大黑点:

    “……不对啊,珂梵莱又不能替柏茉西表态!山寨就是山寨,黑历史铁板钉钉!”

    “我跟你说山寨,你跟我说代言。我问你柏茉西,你答我珂梵莱。有本事@柏茉西来来来我替你艾特!官微出来解释解释?”

    早有人拿了一张截图□□。字面上看,那是一个好事者和柏茉西天猫旗舰店的客服的问答:

    “请问苏杭在红毯上穿的是贵公司的商品吗?”

    “只能确定并非本店售出。”

    “苏杭和柏茉西有没有合作关系?”

    “目前据我所知是没有的。”

    “好的,谢谢。”

    他们将此截图作为补充证据,苏杭粉丝当然不认:“定制你能从天猫买到才奇了怪了,贱黑眼界别这么低ok?”

    “眼界高那还能叫贱黑吗,这帮渣渣就是酸得倒牙,自家大约是不争气糊地心了吧成天闲着没事干就盯着别人家的爱豆。杭宝争气我们才有底气,贱黑还是换个爱豆吧!”

    这时候,有个平时相当低调的号突然发了一条微博。

    “眼界这么低饭的是谁啊?很有意思了。”

    配了九张图,从微博黑号的蛛丝马迹一路扒皮,为首跳得最欢的三个“正义路人”都是有粉丝属性的——

    ——“我当是哪家贱人!果然又是这家贱人!从上到下贱到骨子里了,自己上不了位就眼红后辈!也不照照自己几斤几两!”

    一石激起千层浪,苏、程两家的撕逼史一时间全被翻了上来。这一回,局面完全不同了。

    看了《锥心密令》粉上苏杭的,基本上占到了粉群的百分之八十;

    这百分之八十的人是没有经历过之前被吊打的历史的,他们从一开始就牛|逼哄哄,大有我偶像舍我其谁必然登顶的气势,撕起逼来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大量的小学生……

    小学生之恐怖,无须赘述。

    一旦占了理,网络上言论那叫一个疯狂镇压——其实在真路人看来,一个实打实的高奢代言足够有说服力了,至于里面的水是不是很深,谁在乎?

    吃瓜群众退了,只剩下深恨苏杭的程粉还在战。

    但,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了。

    仅仅半年,苏、程两家的战斗力已经产生了大反转,单凭他们,就算加上营销号帮忙,也再也怼不过群情激奋斗志昂扬的对家。

    程怡安的黑料海了去了,不过是公关的好没被宣扬出去。

    咦,那我们可以帮忙宣传呀,苏杭大粉笑眯眯地整理了完整版长微博,打上程怡安的话题,简洁明了就三个字:“给我转!”

    于是苏杭粉转一条珂梵莱官微,就转一条程怡安黑料,轻轻松松转上了热门。

    程怡安这些年做派,混粉圈的明眼人没有看不出的,最恨她的除了苏杭家,还有一家呢——

    周思晴虽然无限期退出演艺圈,仍有痴心的粉丝坚持等她回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人一口唾沫落井下石,也能帮着把程怡安淹死。

    程怡安一直在刷着苏杭的微博广场,本来就差点没有气死,关注着她的话题的团队根本不敢把现在的实况告诉她,只有苦逼的花钱找渣浪删热门。

    渣浪表示,话题可以删热搜可以撤——撤一个热搜三十万,嗯,但为了微博的公信度,可以屏蔽转发和评论,但不能删博。

    早上十一点,“苏杭代言珂梵莱”热搜登顶。

    下午一点,“程怡安黑历史”热搜第四,并且仍然在急速上升。

    一点半,“程怡安黑历史”热搜被撤,转发量已达五万的热门微博被屏蔽。

    同时“苏杭山寨”再次悄悄出现在热搜more。

    苏杭粉丝对这家的不要脸已经麻木了。

    ——好,好。不就是会花钱嘛?你删热搜我再刷一个,屏蔽热门我可以再发。撤一个热搜三十万是不是,今天就让你赚的钱全赔给渣浪!

    程怡安公关团队习惯了“你有理,我有人,你有人,我有营销号,你花钱,我花更多钱”的策略,三年多来所向披靡,今次头一次踢到了铁板,吃尽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