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案审案,审来审去,竟审到自己头上了?
他的心里是怀疑的。
怎么可能?同为崔氏子弟,他怎么不知道崔氏有铁矿?
他心里又不敢怀疑。
人都说皇子中,属李策和李璨最为聪明。如今李璨既然敢当堂对质,就绝错不了。更何况,他们崔氏的确有钱得让人起疑。
崔玉路原本站着,此时双膝酸软,不知何时已坐下去。
好在平时嫉恶如仇的王厘,开口询问道:“人证呢?博陵崔氏有十多万人,却不知那私营铁矿,到底是谁的。”
李璨抬手,朝臣们再次让开一条路,一位面生的官员带着七八个工匠,慢慢走进来。
那官员尚未走进大堂,已经害怕得面色苍白。待朝着太子和几位皇子、朝臣施礼后,更是紧张得不敢喘气。
王厘再次询问他,有没有查出铁矿到底是谁的。
临汝知府躲躲闪闪道:“工匠中,有个管事。受不住刑,招了,说,说……”
“有什么不敢说的?”太子李璋有些不耐烦,道,“本宫在这里,无论对方官职大小,是何身份,不必害怕。”
临汝知府这才道:“他也来了,就在大理寺外。”
“谁?”李璨问,“私营铁矿主也来了?你倒查得仔细。”
李璨让临汝知府细查,但这个知府胆子小,说话吞吞吐吐,李璨也懒得细究。想着只要铁矿是崔氏私营,交安国公府运输,也便没有问题。
哪想到事情竟如此顺利,崔氏的人主动来投案了?
“让他进来吧。”李璋道。
大理寺官员扬声传令,临汝知府转身就向外跑,竟然是要亲自为对方开路。
什么人,这么大的排面?
崔氏都要倒了,还需要这番巴结逢迎吗?
众人尚在疑惑,六皇子李璨已经微微张嘴,脑中如闪电劈下,驱散混沌。他感觉周身汗毛竖起,看一眼太子后背,短促地吸了口气。
完了,太子要责备他办事不力了。
可不知为何,李璨又松了口气。如此,也好。
朝臣向两边散开,一个人阔步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素净的圆领袍,虽然年过七旬,却目光炯炯、精神健旺。皮肤白净、胡须很长,走路时微抿着唇角,似笑非笑中,自有一种凌然于万物之上的孤傲。
他在百官中穿行而过,目不斜视走到台下。他转过头,“嗯”地一声,对楚王点头。目光掠过太子李璋,看了一圈,又看台上。
“好歹也是大理寺卿,怎么如此狼狈。”他责备崔玉路道。
朝臣这才在惊怔中回过神来,他们纷纷整理衣衫,高举双手,对这人施礼。
“帝师大人。”
一些不认识崔颂的人,连忙也跟着施礼。姿态动作诚惶诚恐,仿佛是在朝堂上。
来的正是帝师崔颂。
他身后甚至还跟着皇帝身边的内侍高福。
崔颂是皇帝的老师,自然也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是朝臣百官见面都要施礼的老师。
太子李璋和楚王李策同时起身,李策脸上划过一丝恍然,而太子则是难以置信。
他用眼神质问李璨,李璨回给他一个震惊无措的表情。
李璨的确震惊,但这个表情,是他努力修饰过的。震惊里还夹杂着一些愚蠢呆傻,仿佛他真的被这件事吓住了。
不过,即便是帝师,也不能偷营铁矿吧?
被崔颂的威仪震慑住的朝臣,慢慢想明白了。
他们齐齐看着崔颂,等着他给一个交代。
而崔颂只是道:“请高内侍说吧。”
他连说都不愿意亲自说!
内侍高福上前,道:“这是一桩误会。十多年前,圣上尚未即位登基,同帝师游览河山,发现了九峰山铁矿。圣上报给朝廷,先帝差人秘密查看。工部说矿藏少,埋得深,不易开采,但九峰山有大量粘土,可以试试烧制瓷器。先帝便把九峰山赏给崔氏,崔氏一边烧制瓷器,一边帮朝廷慢慢开采铁矿,耗费十三年,终于炼出十船生铁,原想着运到京都,献给圣上,也是在缅怀先帝、感激隆恩,哪知道竟出了这个乱子。”
竟然!如此!
众人脸上五味杂陈、神色变了几次,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高福亲自来作证,大抵是错不了的。
崔氏有钱,的确跟九峰山有关。但原因是瓷器,不是铁矿。
的确,崔氏烧制的临汝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有“似玉非玉”之说,声名鹊起已有好几年。
可是——
“既然如此,怎么没见帝师大人的奏折?”李璋发问道。
崔颂仰头答:“早有奏报,却不知为何没有回音。”
李璟连忙低下头。
奏报吗——他的确有许多奏折来不及处理,也懒得处理。
他有自己的处理顺序。
小九的奏折,叶娇的奏折,叶长庚的奏折,之后才是别人的。
李璋勉力压抑怒火,再问道:“那么为何由安国公府运输?”
“哦,”崔颂慢条斯理解释,“崔氏没有船,见安国公府在渡口停了些,临时征借的。”
“那么——”林清发问,“为何安国公府的人不清楚?叶柔怎么不知道?”
“找叶羲借的,叶柔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