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340节
    第523章 只有赵红梅(三更)
    张丽这次吃了大亏,自然不想就这么轻易地放过苏小软。
    至于父母之前对她的警告和训斥,早就被她抛诸脑后了。
    不过这次张丽没敢再轻举妄动了,因为这事尹立峰都差点儿跟她退婚了,所以这次她得好好地谋画一下,看看怎么做才能一下子把苏小软给按死了。
    苏小软可不管张丽又在谋划些什么,反正她现在每天上下班,不是苏向东接送,就是苏向南接送,再不济,也会有赵红梅跟着。
    天气凉了,苏小软和赵红梅给赵英子把吃食和柴都备好之后,一起回了红星大队。
    今年过年也不知道大伯他们会不会回来,苏小软还是找几位堂哥帮忙在西堂屋那边垒了一座壁炉。
    除了因为今年特别冷之外,苏小软也是觉得他们应该常回来看看,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总归是太孤单了。
    以前西屋那边也是有炕的,可是西堂屋却一直用的是炉子取暖,反正都是烧柴,弄一个壁炉,只会更暖和。
    壁炉旁边弄了两个架子,都是用来放木柴的。
    至于那些弄回来的枯树枝都直接搬到灶房里做饭用了。
    霍云霆给寄过来的东西不少,苏小软喊了霍小燕拿走一部分。
    “奶,这个米粉米线,咱们家不是也没了嘛,正好霍云霆又弄回来不少呢,要不咱中午就吃这个?炖个鸡,用鸡汤煮粉,可香着嘞!我把这些药材带去给牛爷爷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就直接做成了药丸子或者是药膏给大哥寄过去。”
    “行,你去吧。”
    赵红梅回来了,这家务事基本上就都是她的了。
    苏奶奶看她一直忙,也有些心疼,喊她歇一歇。
    “娘,我不累,再说了,这以前都是干惯的活,也没啥辛苦的。我寻思着让英子带着孩子回来住一阵子,您平时也不忙,还能帮忙教教英子咋带孩子,您在家也能有个伴儿。”
    苏奶奶当然是高兴的,不过她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年轻人一般也不爱往老人身边凑。
    “英子咋想的?这事儿你得让她自己做主,我瞧着这段日子你回来的也勤快,英子一个人能带好孩子不?”
    “没问题的,我每回回来前都把馒头给她蒸好了,够他们吃上好几天的,柴火也都是直接给弄到屋子里,不用她来来回回地跑了。”
    “嗯,那就行。英子上班的事情是咋说的?”
    “说是明年开春就上班,我琢磨着把孩子弄回来呢。”
    苏奶奶倒是同意,毕竟总得有人带孩子。
    “那行,带回来了咱们娘儿俩照顾一个孩子也是没问题的。就是不知道英子舍不舍得。”
    “不舍得还能咋着呀?总不能把工作给丢了?不过她现在的工作倒是轻闲得很,周末让她自己带,咱们也不能太惯着她了,这后头还有向南向北呢。”
    “也是,那周末让他们两口子自己带孩子,平时咱们娘儿俩带着。”
    “成。我现在的工作任务也不重,明年春装的样衣都出来了,而且现在的定单也不少,年前我基本上就是周一去开开会,其它时候可以不用去厂里了。我跟厂长那里也申请了一下,实在不行可以扣点儿奖金啥的,总不能不管孩子。”
    苏奶奶笑眯眯地看着她拿着抹布擦来擦去的,这心里头高兴哟!
    别看她年纪大了,但是心里头可是清明着呢。
    四个儿子,也就是苏建民不靠谱,指望不上,其它的三个儿子都是好样的。
    可是她长年跟着老四家生活的,虽然因为这个让老四沾了不少老大老二的光,但是说心里话,老四两口子对她那是真心挑不出毛病来。
    赵红梅现在都是设计师了,但是每回一到家,肯定是先干活,而且在自己这个婆婆面前也是从来都低着几分。
    老太太心里头明镜似的,三个儿媳妇都不错,可是真正能做到这样的,估计也就只有一个赵红梅了。
    丁心兰是大夫,工作忙就不说了,人家是城里头长大的姑娘,而且家里条件又好,别说是伺候她这个老太太了,能愿意多陪着她说几句话就不错了。
    所以老大媳妇是个孝顺的,愿意给她花钱,但不是一个适合一起住的。
    而李丽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这两年才长进了些,以前那就跟个二傻子似的,让娘家人哄去了多少好处?
    老太太原本就看不上李丽,而李丽又是个爱占小便宜的性子,她们婆媳要是住在一块,那不得天天吵呀!
    再就是老三媳妇了。
    老太太一想起那个王小梅,这眼皮子都不带掀的了,还不如李丽呢!
    赵红梅忙前忙后的,可不知道老太太心里头在拿着她们妯娌几个做比较呢。
    “娘,这屋子收拾地也差不多了,我去养殖场弄只**。”
    “行,买两只,我估摸着今天向南也回来,等明天再炖一只味道淡一些的,等他走的时候,让他给英子带过去。”
    “成。”
    赵英子现在是哺乳期,最怕的就是上火感冒了,尤其是大人一上火,这孩子吃了母乳,就容易跟着不舒服。
    孩子现在啥也不知道呢,正是娇气的时候,所以苏奶奶和赵红梅对于赵英子的饮食就一直很上心。
    别说辣的了,就连味道重一些的菜,她们都不乐意让赵英子吃。
    家里头的柴火灶炖出来的鸡最香了,那味道能飘老远了。
    苏向南回来的时候,正好遇上了苏小软,兄妹俩在外头就闻着香味儿了。
    “奶,娘,我回来了。”
    苏向南这一嗓子,可是把屋里头的老太太给高兴坏了。
    年纪大了,就喜欢瞅见自己的孙子孙女。
    “哎哟,冷不?快进来用热水洗洗手,再过来烤烤火。”
    以前他们不回来,老太太和苏建业两个人在家,基本上是不点堂屋的这个炉灶的。
    今天早上苏建业起来后生的火,还嘱咐老太太瞅着些,别再熄了火。
    堂屋有这个,那就是不一样,一进门,就暖烘烘的。
    苏小软想到了之前王兴的话,问道:“奶奶,你想去省城不?”
    第524章 做扩建的准备
    苏建业十一点多就回来了,他可是有一个星期没见过自己的宝贝闺女了,知道她今天回来,可不得赶紧回去瞅瞅。
    苏小软和苏奶奶一起坐在了炉子前烤火,苏建业进来手都没洗,直接就在一旁坐下了。
    “我听朋友说,省城明年春天会举办一个展销会,这算是第一次的尝试,如果效果好的话,可能还会有一个秋季展销会,爹,咱们蘑菇厂也去试试吧。”
    苏建业愣了一下:“展销会?我倒是听人提过,说是南方有好几个地方弄过。咱们这里应该还是头一回。”
    “对,头一回。我听李厂长的意思,也想带着我们的新款夏装去试试呢。”
    苏奶奶没听明白:“不是春天举办吗?怎么带夏装去?”
    “奶奶,服装跟咱们的其它日用品是不一样的。就像是这个缸子,你一年四季啥时候都能用。可是服装是有季节性的,春季的展销会上,如果只展销春装,那再接定单再做再加上运输,真正到客户手上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是夏天了,不能穿了,所以这个一般都是提前订的。”
    苏奶奶点点头:“对哦,还是软宝懂得多。”
    赵红梅听到了春季展销会,表情也严肃了许多。
    “那我也不能太懒了,夏季服装的设计稿也得提前安排上了。”
    “娘,你就还按原来的风格走就挺好的,毕竟你设计的衣服比较适合已婚女性,而且大多数的已婚女性是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特别是在大城市,她们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所以你可以暂时不必考虑成本问题。”
    现在的面料其实还是很少的,棉、麻、化纤等等,而真正的昂贵的材料则是丝绸类的,这种面料太贵,不是他们一个县级的服装厂能买得起的。
    而且现在做衣服的辅料也都很简单,一些蕾丝边、或者是各种扣子等等,因为可选性比较少,所以也就直到导致了很多地方出来的衣服相似率都很高。
    当然,对于一些高品质的衣服来说,还是很少见的,比如说真丝的衣服,不仅穿上以后舒服,而且在印染方面的工艺也是更先进的。
    苏小软有心让赵红梅在这条路上走地长远一些,所以就会不定时地拿出一些这方面的书给她看,争取能提高她的审美,提升她的能力。
    不得不说,苏小软还是相当有先见之明的。
    她以后要参加高考,肯定要去外面上大学,不可能一直留在赵红梅身边,所以,让赵红梅能掌握真正的本事,这才是最要紧的。
    钱可能会花完,唯有真本事被掌握之后是不会轻易地失去的。
    有关展销会的事,苏小软也就只是先给父亲那里提个醒,如果真准备去,那就得想办法再开发一些新的品类,同时,还得考虑一下提升产能的事。
    现在蘑菇加工厂的业绩可是相当不错,只是生产线太少,所以他们的产能现在已经进入了瓶颈期。
    如果再上一条生产线的话,估计还得再找公社那边讨一些支持。
    没办法,他们实在是穷呀!
    在这些工人们看来,厂子里已经很不错了,能发出工资来,而且库房里也没有存货。
    可是实际上,蘑菇厂今年才把所有的外欠都还上了,如果再要引进一条生产线的话,那就得再借钱了。
    他们之前的设备可都是从省城的厂子里弄回来的旧东西,如果再上生产线,估计也还得是旧的,因为新的太贵了,他们根本就买不起。
    可是旧设备,又是那么容易就能划拉到的?
    就算现在的厂子都是国有制的,也不代表了你买东西就不会被坑。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利益冲突,那就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算计。
    所以,这买设备的事情,急不得,还得慢慢找。
    既不能太旧了,价钱也不能太高了。
    苏建业和苏国安商量一通之后,就开始写报告,打算等星期一就去公社里找谢文书记想办法。
    现在整个公社都在种植各种蘑菇,甚至连其它公社也已经开始参与进来了。
    特别是需求量比较大的香菇、口蘑和平菇,现在一天收的量就能装一货车了。
    新鲜的蘑菇,会第一时间送到县里的供销社以及省城的供销社,余下的还会往其它地方的县级供销社运送,哪怕是这么大的量,仍然是没有存货。
    早在去年的时候,苏小软就提出来要让供需双方签合同,以保护双方的利益。
    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使坏,毕竟有些蘑菇一摘下来就得立马运送,如果供销社不要了,那么这么大批的蘑菇怎么处理?
    虽然他们有加工厂,可以做成干货,也可以做成罐头和香菇酱,但是现在蘑菇的产量在逐步提升,也是为了更多的农民能吃饱饭,所以,必须得保障多渠道的顺畅。
    现在在高县,这蘑菇种植已经是初见成效,也多次得到了县里的表扬,虽然加工厂的规模还有些小,但是创造出来的利润却是不输县里的小厂的。
    县食品厂的效益都未必比得过这家蘑菇加工厂。
    苏小软主要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路,在具体的运作上,她没有插手,毕竟摊子铺开的大了,总不能就指望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