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荒年囤粮记 第45节
    结果等事情平息,周母才有机会过去看看闺女。
    周氏本来就恐惧不已,见到母亲,眼泪直接流了下来。
    她现在满心后怕。
    周母摸着闺女的头,劝着她:“大郎跟你好,你也得跟大郎好好过日子,你爹你叔婶终究不会护着你,只有大郎才会一心一意对你。”
    闺女嫁到王家以后,小夫妻感情一向好,崇文疼他们家大丫,大丫也是,见到崇文受累就心疼的受不了,这些日子崇文挑担子,肩膀上头一片红肿,全靠着周氏每天花时间给他按。
    只不过周大山时常给闺女说要帮着娘家兄弟叔伯,才让两头有了嫌隙。
    按周母的想法,闺女嫁到王家,就应当和大郎好生过日子,至于娘家人,只要管着他们不饿死就好,只有周大山,则不管闺女日子过得如何,一心一意撺掇闺女多给娘家人谋好处。
    周母打心底里想让闺女女婿好生过日子,可她被周大山拳打脚踢打怕了,并不敢当着周大山跟闺女说什么。
    作者有话说:
    1古代大多数女性都是要从事劳动的,这甚至和城乡无关,许多住在城里的人也有田地,也需要下地干活。所以,由于种种原因,女性皮肤普遍比较差,好皮肤只有富贵人家的女眷才会有,至于周氏这种天生面若桃花的十分罕见。
    2我在塑造人物时,想把每个人都尽量塑造的立体一点。比如说周氏,在女主的角度看,她的确挺烦人,但是从崇文的角度看,周氏就是愿意陪他同甘共苦、见到他劳累会无比心疼的妻子。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在周氏那里,家里粮食紧缺时,女主应该被放弃;女主那里,如果王家粮食没有了,那么她可能只会管父母以及崇文崇武,她也会放弃周氏,她们的矛盾究根到底就是利益关系,她们立场不同,没有谁好谁坏的问题,这只是一种天然的利益对立。写这一段可能会有人像在免费章节一样追着我骂,但是还是想给大家呈现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写的不够好,也请大家见谅。
    3至于这一段买人卖人,本来想在后面写的,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每个朝代都会有几次饥荒,而饥荒时,女性绝对是最惨的,在绝大多数人家,女性都没有优先吃食物的权利,而一旦食物减少,最先被卖掉的就是女人孩子。古代和平年代也会有典妻现象,就是把妻子租给别的男人生孩子。如果写逃荒文或者写饥荒背景,最逃不开的就是买卖女性,包括现在,还有好多买卖女性的例子(多以拐卖形式呈现),写这个也是希望大家可以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好好努力保护自己,尤其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的女孩,更要提高警惕。感谢在2022-02-02 14:06:59~2022-02-03 16:11: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本我、巴巴闭闭、小肥肥呀、北野薰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章 征兵
    活着是唯一目标
    府城除有重兵把守以外, 同其他地方并没有两样,连城楼附近的树皮都已经被扒光。
    一行人心惊胆战过了一晚,值夜的人生怕自己睡过去, 把胳膊都快掐肿了,队伍里每个人都清楚看似平静的表面蕴藏着无尽的危机。
    幸好并没有发生什么, 第二日照常起来收拾铺盖准备继续出发, 念着周围人多, 连水都没有烧, 就着凉水泡杂粮饼吃。
    不过这会子功夫, 却见有越来越多人往城楼边涌来,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满面沧桑的灾民,木槿看着不明就里, 担心发生什么骚乱。
    这时候发生骚乱可不是小事,虽然有官兵维持秩序,不至于像荒郊野外般能出现谋财害命的情况, 但如果出现骚乱, 少不得有人会趁火打劫、小偷小摸, 他们这种粮食多的人家无疑是首要目标。
    显然木槿多虑了,人们争相恐后朝着城门走去, 连原本蜷缩在城楼墙角一动不动的难民, 都利落地背起竹筐,朝城门走过去。
    新来的人皆满头雾水, 不晓得发生了何事。
    木槿想拦住一个人问发生何事, 来人一把甩开她:“妇人来凑什么热闹!”
    他显然不想多说。
    直到在前头的王宝兴拦住他, 他才急匆匆地说一句:“官府来征壮丁了, 万一被选上, 以后就能过上天天有饭吃的日子哩!”
    府城地处兵家必争之地, 世道乱起来后,多股大小势力先后生乱、加之还有匪徒不时占山头劫掠平民,官府为了维持境内安宁,对于兵卒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对于食不果腹灾民来说,能够吃饱饭已经是最大的诱惑,哪怕下一步就要上战场送命,也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前去排队。
    和木槿所处的明代差不多,这个时代地方由总督辖设,管理地方军政事务。
    此地总督官声廉洁,是百姓口里的青天大老爷。
    当初灾荒刚来时,府城还准许灾民入城,对于饿到只剩下一口气的灾民,官府甚至还设置赈灾的粥棚,一开始,一日两餐,碗里的粥十分浓稠,再过一些时日,来到此地的灾民越来越多,官府的压力更大,不仅粥变稀了,连施粥都变成一日一回。
    再往后便同现在没有差别,城门紧闭、灾民轻易不得进城,每隔十日八日才会有一回救济,灾民领到的粥愈发稀薄,里面不过几粒米而已。
    不过对于少吃少喝的灾民来说,依旧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别挤别挤,年三十以下者方可参加募兵!”
    不管老少,几乎大半男丁都朝城门边摆放的桌案走去,报上籍贯名姓,希冀自己可以被选上。
    有兵卒拦住头发白了一半的男人:“年三十以下才行,你莫要耽搁官府办差。”
    男人弯腰止不住磕头:“俺长的老成。还没到三十呐!”
    官兵直接拿手里头的兵器驱赶他:“你当大伙眼瞎吗?瞧瞧你的头发、瞧瞧你的褶子,哪个三十的汉子是如此模样!”
    无论那人再如何恳求,官兵都不准他再行靠近。
    像这样的事情,自从征兵以来已经发生过无数次。往年众人逃避的兵役已经成为所有男丁眼里的香饽饽,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填饱肚子,哪怕以后有可能在战场上殒命,但至少现在可以饱腹。
    为了能够被选上,不少人伪造年纪,年纪差不离的说不准还可以侥幸蒙混过关,年纪要是大一些,就会像刚才的男人一样被驱赶离开。
    一边是衣食无忧到只能遍地寻找美女作乐的宗室藩王,一边是时刻面临冻死饿死窘境的灾民,被城墙隔离在两个世界,终生难以跨越,让人看着生出无限唏嘘。
    车队里的人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粮食,尚未沦落到需要自个儿卖命换粮食的地步,只悄悄看一眼那头的热闹,便低头继续收拾自家的行李准备上路。
    木槿知道发生何事以后,似乎并没有被城墙那边的喧闹干扰,默默把吉祥如意放到竹筐里绑好,又替家里一起收拾行李。
    逃荒以后,她对自己所处的境遇有着愈发深刻的认识,到处都是逃荒的难民,如果用完手里头的粮食,恐怕车队里的人也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她距离这些灾民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其实,王宝兴家是典型的地主之家,就连王宝山都可以算小地主之家,如果没有穿越到这种环境中来,木槿恐怕也会觉得地主之家在古代就是吃香的喝辣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地主之家虽然不会像农民一样轻易被灾荒饿死,可只有不饿死而已,等灾荒真正到来,他们照样得逃荒,如果逃荒路上有个不测,那么这一部分小地主和普通的农户就完全没有差别了。
    队伍里头有人想凑上去领一碗粥吃。
    他们虽然还有粮食,可是荒年里粮食多宝贵呐,反正官府在那里布施,不领白不领。
    最后关头还是王宝兴出来阻止那些人,城门口只要过去就有粥可以领,无论男女。
    如果报名募兵以后,还有额外的窝头分发给他们,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有极大的诱惑。王宝兴看着领着粥回来的灾民,碗里的粥十分稀薄,再夸张一点都可以把整张脸照清楚。即便如此,他们对手里捧的粥也十分珍惜,有的不顾粥还烫着,就一口气喝下去,他们心里深深觉得只有吃到肚子里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也有人妻子儿女力气小,挤不进去,只能先自己挤进去打粥给家里人吃,回来时还生怕被旁人抢夺去。
    城门那头人挤人,没有半个时辰压根领不到粥,王宝兴想着,与其让族人们多费力气领那么稀薄的粥,还不如节省时间赶紧上路,等真的走到有水有庄稼的地方,随便他们吃到撑都没问题。
    ——
    王宝山家,随着起初做好的杂粮饼快要被消耗殆尽,崇文崇武身上挑的担子比刚出发时要轻上一小半,现在里头只剩下锅碗和被褥而已。
    王李氏同木槿念叨着,等再停下来一定要寻些水重新做饼子,不然后头就只能熬粥喝了。
    说着话就想到难民们手里捧着的稀粥,心里极不舒坦,王李氏内心是回避想这个的,她生怕自家在粮食耗尽以后也遇到这种情况。
    木槿看出王李氏的恐惧,安慰说:“咱家粮食省着吃,足够支撑着咱们走到有水能种庄稼的地方,娘,你莫要担心。”
    就算王家的粮食耗尽,光她空间里三千斤粮食,就够让他们全家吃上一两年了。这还没有算便利店里的食物。
    后世史书上描写灾荒,可能只有轻飘飘几句“岁饥,人相食”,可真正开始来到荒年,开始逃荒以后,才会明白那几个字里面藏着多少血泪,堆积着多少白骨。
    但是,木槿必须稳住王李氏。
    逃荒途中,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只是能够成功活到最后的首要条件,此外还需要逃荒者有足够的毅力支撑他们走到目的地,一旦精气神丢掉,那么很难活着走过去。
    王李氏紧紧头上的方巾:“老天爷一定要保佑咱家平平安安活着走出去。”
    至于走到哪里去,王李氏自己都不晓得。
    大多数农家人都没有到过太远的地方,能够去县城一趟就值得与乡邻吹嘘好一阵子。他们心里只有眼中看到的四方天空,离开时满心想着或许老天爷保佑他们走个几百里就能够寻找到有水源有粮食的地方。因为在他们眼里,几百里已经是天大的距离。
    可是,现在距离出发的地方越来越远,周边依旧是一片光秃秃的景象,看不到半点绿色。
    本来就没有具体方向的旅人们愈发迷惘。只是麻木地向前行进。
    木槿替王李氏把头上的方巾掖好,直勾勾盯着前方说:“有我在,就一定能让全家人活着走出去。”
    这句话与其是对王李氏说,还不如说是对自己说的。
    木槿现在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活着,让全家人活下去!
    既然上天让自己穿越,就算不需要建功立业,总不至于刚走上逃荒路就挂掉,木槿坚信自己可以活着走到最后。
    甚至连木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从开始逃荒以后,不仅是崇武崇文,她甚至把自己都当做一台机器,努力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半路上额外补充的蛋白质,对于木槿来说,从来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为了让这具身体可以更加强壮,让她可以活着走到最终目的地。
    对于崇文崇武的加餐更是如此,其中固然有心疼的成分,更多是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减小他们累倒在半路上的可能性,撑着他们负担沉重的劳动。
    在巨大的身体折磨之中,不光木槿、也不只是王家,所有人家都是如此。即使他们因为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没办法有条理地说出其中的道理,但他们潜意识中都是这样的想法,几乎没有意外。
    作者有话说:
    这是今天的第一更,晚上八到十点还会更新第二次,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加油呀!
    第50章 山路
    从山上绕路过去
    自从经过府城, 木槿他们路上遇到的不再是偶尔才能见到的一两个难民,后面见到的难民数量明显增加许多,甚至不乏成群结队一起的。
    如果有俯视角度的话, 便能够在上方看到人们像蚂蚁一样涌向同一个方向。
    人们亦如同蚂蚁一般微不足道。
    像蚂蚁一样的、没有地图的平民,只知道要远远地走, 向着与来时相反的方向走去才能谋活路。
    本来向东南去的话, 必须经过府城才能够走官道, 怕灾民滞留于此, 府城的大门迟迟没有朝他们敞开, 灾民们只好绕路绕过去。
    此时,除了官道以外,并没有成规模的马路, 大都是乡间小道,他们若绕过去的话,恐怕得多走一二百里路, 至少要花费数十天才可以。
    除此之外, 还有另外一条路, 那就是从东南边的山脚绕过去。山脚边有开辟山路,虽不必上山, 可在山脚上道路到底崎岖, 人畜通行并不方便,不过倒比从东南边绕行耗费时间更少, 只需一两日就能过去, 重新回到官道上去。
    前面许多灾民陆陆续续朝着山脚走去, 他们不像王家村的车队, 没有那么多粮食和牛车, 他们自可以选择从山脚绕行。
    再三衡量, 王家村一行人还是选择了走山脚那条路,纵使多耗费些力气,可还是比绕路节省许多时间。
    而且绕路的话,一般都需要从乡间小路上饶,好多窄些的乡间小路只能容一人通行,车队要想走过去,或许还需要他们自己用手里的锄头铁锨帮忙开辟道路。
    刚才族长派几个青壮年往山脚看过了,山脚那头的路虽然同样很窄,不过由于是当地官府修筑的,至少不像乡间小路一般宽窄不一,山脚下的路勉强可以让他们的木板车通过。
    所以,车队里都愿意走山脚下的路。
    “不就多耗费些力气吗?俺们庄稼人啥都没有,就是有一把力气。”有年轻的后生说。
    “走,咱们走山路!”
    王宝兴家里的牛车在最前面打头,其余的人家都小心跟上。
    木槿没办法像从前一样走在牛车旁边照看如意吉祥,因为山路宽度有限,旁边都是石头的缘故,木槿只能跟在家里牛车后头,她眼睛盯着车上,见到双胞胎没有哭闹才暂时松下一口气。
    赶车的王宝山也坐到牛车上面握着缰绳,除了开辟出的路比较平整之外,其余的地方要么堆积着高大石块,要么有凌乱的小石头,长途通行十分不易,即使心疼家里耕牛的王宝山都必须狠狠心坐到牛车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