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节
    “是母后相岔了,当年不该那么武断的教导你。家人很重要,但家人有时候并不是以血脉为准的,有些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司马衷抬头看着他母后,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

    “贾南风待你好,还是嵇绍待你好?”

    “延祖。”司马衷回答的抽抽搭搭,却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犹豫。

    “这就是了。”杨元后抚摸着司马衷的额头,极尽温柔,“对你好的,才是家人。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有些人不顾你的意思,逼着你学习,这是为了你好。但有些人不顾你意愿,让你受尽委屈,却只是为了成全他们自己,这又怎么能是家人呢?”

    杨元后为太子细细分说了一整晚。

    待第二日黎明破晓,司马衷从梦中醒来时,便是又哭又笑,吓坏了得到消息的晋武帝。而等晋武帝赶来后问怎么了,司马衷却只是摇摇头说:“儿臣做了个梦。”

    “噩梦吗?别怕。”

    “不,是美梦。”他终于从那个困住他多年的、对母后的梦魇誓言里解脱了出来,不用再忍耐那些对他不好的人,他只对家人好!

    第44章 古代四十四点都不友好:

    司马衷梦到的杨元后,自然是拓跋六修制造的幻境啦。

    这个技能就是个bug,一如拓跋六修这个灵魂之于整个世界。甚至随着拓跋六修的强大,它也在不断进步着。

    幻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定好程序自动播放的粗狂版,另外一种则是由拓跋六修亲自掌控走向的细腻版。前者没有距离要求,只要拓跋六修白天接触过这个人就行。后者则要求拓跋六修必须就在陷入幻境的人不远处。

    而拓跋六修如今又与卫玠手上的佛珠绑定在一起,虽然拓跋六修现在能离开卫玠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但也没有大到够上东门到太子东宫的距离。

    所以,在制造幻境的那晚,是卫玠和拓跋六修特意亲自跑了一趟,不需要他们真的潜入皇宫,站在皇城边上就成。

    本来拓跋六修是不同意卫玠走的。他能制作幻觉让卫家的婢子觉得卫玠还睡在房间里,但是他没办法保证卫玠的身体:【你把佛珠给石勒,让他带我去。他不会问为什么的。】卫玠却道:“你觉得我很像活在小说里的人吗?”

    【恩?】

    “只有小说里的傻逼,才会把明知道很重要的东西不放好,进而引发后面一系列的麻烦。好比伏地魔的那些魂器,简直就是在给哈利波特送经验。而我是不会这么做的。听好,无论如何,你的佛珠都只能和我在一起!”

    卫玠死死的用右手捂住了左手腕上的通天眼佛珠,警惕的看着拓跋六修,谁也别想把他们分开,哪怕是拓跋六修本人都不行!

    拓跋六修看着这样仿佛要拿生命捍卫自己的卫玠,突然很想问,对于你来说,我到底算什么呢?

    但直到最后,拓跋六修也仅仅是张了张口,没敢没出心底的问题。他怂了,就是这么简单。比起未必能尽如人意的未来,他更愿意珍惜眼下和卫玠一起在月光下的漫步。

    至于被卫玠叫来保护的石勒,咳,在拓跋六修眼里这货是不存在的。

    石勒果如拓跋六修所言,没有问卫玠为什么不睡觉,半夜非跑来皇城边上蹲着,他只是安静的站在卫玠身后,充当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当影子。

    东方既白,他们才好像什么都没干的,就转身回了家。等安全回了卫府,石勒就没了这段记忆,只以为是自己做了一场荒诞无稽的梦。

    卫玠紧张的问拓跋六修:“成了吗?”

    拓跋六修点点头,还是那么的淡定从容。

    卫玠又问:“你没见过杨元后,那怎么以杨元后的口吻和司马衷说话?”这是他站在皇城边,一边躲着巡逻的侍卫,一边吹着冷风时才想到的。

    【我见过杨元后的画像,杨继后与杨元后很是有几分相似。两者一结合,打上柔光,朦胧一下,就成了。最主要的是,司马衷的脑袋不太灵光,稍稍对他暗示一下那是他母后,他就深信不疑了,根本看不出破绽。】这也是为什么拓跋六修没直接给晋武帝托梦的原因,晋武帝太了解他的亡妻,说不定轻松就能看出破绽。到那时他们就太被动了。

    司马衷就不一样了,他还不具备看出破绽的能力,只因为母后的话,而坚定了要废除太子妃的决心。

    晋武帝难得见儿子如此有主见,高兴异常,尽可能的高效率的推动起了废太子妃一事。

    推动?

    是的,废立一朝太子妃,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纵使是寻常人家闹离婚,也会有种种亲戚上门来劝和不劝离,他们不管这对夫妻孰对孰错,也不管是非好赖,只认一个理——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要说这些亲戚有什么坏心眼吧,其实他们并没有。但是要说他们有多好心,也拉倒吧,不过是一种慷他人之慨的自我满足。

    而天家无小事。

    若晋武帝不管不顾直接说要废太子妃和皇后,肯定会像是把水滴进了煮沸的油锅中,朝堂立时就能炸了。

    幸好,晋武帝也没那么傻。虽然自灭吴后,他开始渐渐贪图享受,怠惰政事,但好歹有曾经励精图治的底子,手腕犹在。他没有火急火燎的宣布要废除太子妃或者是废后,只是停了贾南风和杨芷一年的俸禄,并罚她们闭门思过,把凤印暂时交给了三夫人,由她们一起执掌宫务。

    与此同时,太子妃贾南风性情暴戾,残害太子子嗣的风声也已经被放了出来。不用晋武帝暗示什么,就有朝臣上书太子妃无妇德,请求废除。

    有要求废除太子妃的,自然也有反对的。反对派以尚书令荀勖(xu)、杨珧(yao)为首。

    荀勖是是东汉司空荀爽的曾孙,荀勖曾做过司马昭的记室(官名),深得司马父子的信任,在中书监这个位置上做了很多年,专管皇家的机密之事。最近几年才升任尚书令,但荀勖却并不觉得这是升任,终日不见喜色。

    好吧,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荀勖这个人善于逢迎,与贾充关系极好。贾充就是贾南风前几年刚刚去世的亲爹。贾南风在朝中多为依仗的就是这位世叔。

    而杨珧则是杨骏的弟弟,三杨中的其中一杨。杨骏被“告老”了,他的两个弟弟却没有。按理来说,这两位在兄长犯了那样的事情之后,应该夹起尾巴做人的。但大概是这些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日子过的太舒坦了,让他们忘了自己到底是谁。不仅没有低调处理,反而更是扒紧了杨继后和贾太子妃不放,想要翻盘。

    于是,荀勖和杨珧就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

    见荀勖下场了,和峤就旗帜鲜明的站在了荀勖的对立面。

    前面介绍过,和家这位二姨夫的官职叫“中书令”;而荀勖呢,曾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中书监”。中书令、中书监,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两个很有故事的官职。他们都是晋武帝心腹的心腹,而根据规定,这两个职位的官员经常要同乘一辆马车入朝。如果关系好还好说,关系不好……

    和峤十分鄙夷荀勖,连与其一同坐车都不愿意。于是,便每每乘坐属于自己爵位的专车入朝,用来表达对荀勖的不满。

    “和峤专车”这个词语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和峤一直与荀勖势同水火势。既然荀勖站了力挺太子妃一边,和峤自然就带头分分钟上书表示坚决要废太子妃。晋武帝简直不能更满意,他等的就是和峤与荀勖做对。待荀勖自顾不暇,晋武帝就可以用继后为要挟,让二杨推出战局了。

    “荀勖到底是怎么得罪我二姨夫的?”卫玠在得到消息后便对拓跋六修问道,拓跋六修如今已经彻底成为卫玠的随身度娘了。

    拓跋六修如今再一次与卫玠一起进入了幻境,借助生动的影像,来给卫玠讲解最近的朝堂局势:“为什么你会觉得一定是荀勖得罪了和峤呢?”

    “我二姨夫多胸襟如此宽广的一个人?二舅砍了他的李树,他还能一笑置之,并为二舅回朝造势。若不是荀勖做的太过分,二姨夫必不会这么不给他脸。”当然,从卫玠护短的角度来看,哪怕是他二姨夫的错,也能看成是荀勖的错。

    “荀勖其实挺有才华的,他曾与贾充一起奉命修改法令。与枣哥的老师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

    “不关心,谢谢。”才华再多,也掩盖不了荀勖因为徇私而铸下的错事,历史上贾南风那样了都没被废,荀勖肯定出力不小。

    拓跋六修没办法反驳卫玠,只能道:“晋武帝曾派和峤与荀勖一起去考校太子,和峤的评价是‘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晋书》原话)’,荀勖却对太子大加夸赞,说太子聪慧……”

    “……亏他能夸的出口。”卫玠接话道。

    拓跋六修眼角里带上了笑意:“是的,所以就此,和峤与荀勖就结下了梁子,全然不顾同朝为官的脸面,一撕到底。”

    “撕的好!”

    历史上,在这次贾南风的事情,和峤孤木难支,终究是没能撕过荀勖和三杨。但这次不同了,二杨临时反水,而和峤又多了个帮手——毒舌王济。

    王济这个人,别的不行,口才却是一等一的好,才思敏捷,又噎死人不偿命,无论是文斗还是武斗,在朝中都是难逢敌手。这么说吧,有了王武子的加入,和峤这边基本就等于多了个地图炮。

    气坏了好几个古板迂腐的老臣,手哆哆嗦嗦的指着王济,“你你你”了半天,也还是没能说出下文。

    晋武帝坐在高处,看见反对派吃瘪,内心十分开怀。顺便心想着,他怎么就忘记了呢?当年他最喜欢王济的就是这点啊,只要有王济站在你这边,你就可以不惧任何掐架。

    你引经据典?他比你熟读历史;

    你泼皮耍赖?他还正愁找不到别人的麻烦;

    你想挽袖打人?他最喜欢这种合理斗殴了,因为打了你回家都不会被他爹骂。

    如今重新见到王济在朝堂上火力全开,晋武帝连同他这边的人,不少都面露怀念,有王济在的这种安全感啊,啧啧。

    王济的收场词是这样的:“此为皇上家事,干卿底事?!”

    荀勖自以为终于抓到了一个漏洞,赶忙道:“既然是家事,那不如请太子殿下来决定!”贾南风已经想办法找人给荀勖带了话,说太子会帮忙的,所以荀勖才敢开这个口。

    王济很努力才忍住没让自己笑出声,道:“那就如君所愿!”

    朝堂上的朝臣也大多表示了赞同,废不废太子妃这种事情,确实是应该身为丈夫的太子来发表意见的。

    太子就在朝堂上,却很少说话,因为他经常傻话而被人嘲笑,久而久之他就不敢说了。见众人看向他,逼他不得不开口,司马衷的脸都快皱成了包子。他先是看了看对他鼓励非常的父皇,再看了看嵇绍,这才鼓起勇气,把在卫玠家玩时的架势拿了出来。

    不少人皆是一阵,在心中不可思议的惊呼,这个很有气势的太子,打哪里来的?换人了吗?

    “太子妃恃恩而骄,恃宠放旷,为母不慈,为妻不贤,残害皇嗣,弄权东宫!冒天下之大不韪,实属十恶不赦,理应夺取封号,废除赐死!但孤与太子妃毕竟夫妻一场,念起往昔劳苦,特赦其移居金墉。金墉重楼飞阁,实乃佳地。望其能循规蹈矩,谨言慎行。”

    此话一出,便算是一锤定音了。

    不少人等下朝后才如梦初醒,那个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的太子,真的是往日的太子?!

    唯有少数几个知道真相的人心里在想着,看来很有必要每次遇到大事之前,都让太子多和卫玠一起玩一玩那个叫“表演”的游戏啊!

    贾南风就这样灰头土脸的被流放到了“实乃佳地”的金墉城,还没忍到飞黄腾达,她的人生就已经提前结束了。直至真的入住金墉城,贾南风都不敢置信,这一切真的就这样发生了,明明、明明以前都没有事的。

    卫玠荡漾到不行:“终于安全了!”

    拓跋六修却古怪的看了一眼卫玠:【你真的觉得一个女人,就能影响到整个王朝的命运吗?】“怎么可能?”

    卫玠最烦“红颜祸水”这种说法了,历史总爱把一个国家的腐败推卸给祸国妖姬,什么妲己、褒姒、赵飞燕。但真正的权利是掌握在男人手上的,不管是八王之乱,还是少数民族入侵,这些祸事皆因野心而起,可不是色心。

    把所有的矛盾都归结为女人,实在是又无知又可笑。

    拓跋六修抬手虚空摸了摸卫玠的脸颊:【所以咯,贾南风只是新手村的boss,恭喜你终于能进城,下副本了。因为不要忘了啊,还有灾民起义、八王之乱、五胡乱化等等等。贾南风只是这些事件的导火索,却不代表着没有贾南风,它们就完全不会存在了。而且,你答应过的啊,从今天开始的古文训练,我一定不会手软的。】“……”

    第45章 古代四十五点都不友好:

    太康九年,九月,郡国二十四螟。

    螟是一种生活在稻茎中,以髓部为食的害虫,和蝗虫的江湖地位差不多,对古代的农业影响极大。一个处理不当,动辄就要引发饥荒。但是像西晋这样,二十四个郡国同时都遭了螟灾的,也实属罕见。

    老话说,大灾之后,必有人祸。

    往往遭灾了,就总要导致一系列极其恶劣的连环反应。好比赈灾不力。古代交通不便,遭灾的消息一来一回,就能耽误数日;哪怕朝廷对灾难的处理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这些办事效率与树懒有一拼的官老爷么们,也并不会快到哪里去,因为遭灾的又不是他们和他们的妻儿,想要感同身受是绝不可能的;待灾款好不容易下发了,还有各地层层盘剥……所以,朝廷赈灾的速度,总是赶不上灾难蔓延的速度。

    凶歉之年,瘟疫滋生,饿殍遍野,有时甚至还会发生易子而食的惨剧。

    华夏的普通老百姓大多的愿望,其实都很淳朴,不过“吃饱穿暖”四个字而已,他们还十分善于忍耐与退让,“吃饱穿暖”还能榨干成两个字:“活着”。这就是他们对生活全部的期望了,也是他们最后的底线。

    当连“活着”都成为一种奢望,期望成空,底线被践踏,忍无可忍时,那就没办法再忍了。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为什么不造反呢?

    今天落草,明天起义。

    各地的起义军往往还会遥相呼应,从者如云。

    这种时候,晋武帝人生中最坑的一条政令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罢洲郡兵。

    郡兵就是地方上的武装力量,始于秦,在汉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哪里有山贼土匪、闹事起义什么的,基本都是当即调遣郡国的都尉,带兵一拥而上,将危险掐灭在摇篮里。

    听起来满酷炫的一个政策,为什么会被晋武帝废除呢?

    因为生性多疑的他,觉得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很大的原因就是地方上有兵权,听调不听宣,养大了臣子的野心。事实上,晋武帝的发亲司马昭,就曾是曹魏的大将军。未免再有这样的政变发生,晋武帝就大刀阔斧的把郡兵给罢免了。不仅如此,他还罢黜了刺史的领兵权,执行的特别彻底。

    各地刺史没了兵权,确实是不太可能造反了,却也在别人造反时无力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