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节
    老板娘愣了一下,才笑着说:“好啊,你说吧!”

    “我们学校在每学期期末时都会评选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可以获得奖状以及特质的本子作为奖励。那种本子应该是学校专门找印刷厂印的,封面上有学校的名字和‘三好学生’的字样。如果您舍得,不如就把这个也赞助了,如此那本子的封面上还可以印上‘闵记车行赞助’的字样。”沈灵淡然地说,“还有每学年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可以加设一个趣味性的比赛,奖励就是您提供的自行车。”

    诸如这类的赞助其实都花不了什么钱。但闵记车行却能因此在学生的印象中根深蒂固地存在了。

    这些营销手法在后世或许算不上新鲜,但在这个年代,在二十一世纪还没有到来时,在这个不算发达的小镇上,由一个孩子提出……见证了一切的老板娘骤然而生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触。

    她情不自禁地感慨:“你这孩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啊?”

    沈灵淡定地笑着。

    和车行老板娘分开后,沈灵就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去了批发市场。他们打算用赞助费批发一些生活用品。在这年代,一千两百块钱的购买力还是不错的,生活用品的定价又不会特别贵。沈灵货比三家仔细观察了一番后,发现赞助费能买下来的东西比他想象中还要稍微多一点。这算是个好消息。

    不过,鉴于他们现在还有一些其他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完,所以他们都是只看不买。

    一直到傍晚,沈灵才回到家。

    他推门而入时,一股难以描述的味道猛然从屋子里飘了出来。沈灵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沈真架起了画板正在画油画。

    如果是电视剧,那么导演会如何拍主角画油画时的场景呢?那一定是在某个安逸的午后,阳光试探性地从窗外探入了触须,主角逆光而坐,穿着干净的白衬衫,神态怡然地画着画,就如白马王子。

    然而这不是电视剧,沈真是怎么画画的呢?

    白衬衫什么的,一听就不专业!油画的颜料那么难以清洗,沈真能有几件白衬衫可供祸害的啊?他不仅穿了一件臃肿的薄棉袄——春天虽然来了,但室内的温度依然不算高的——还特意围上了一块脏兮兮的女式围裙。他皱着眉头打量着自己的画,哪里像白马王子了,也就比乞丐好看那么一点点。

    听到沈灵推门的声音,沈真头也不抬地问:“回来了?”

    “嗯……这什么味道?”沈灵揉了揉鼻子。

    沈真身边放着一张凳子,凳子上放着他的调色板和一个金属小容器。沈真用旧报纸把画笔上的蓝色颜料擦干净了,然后用画笔在金属小容器中沾了一下,又沾了点黄色颜料,继续画了起来。他一边画,一边说:“怎么,你觉得不好闻吧?这是调色油的味道。”调色油就装在金属小容器中。

    油画的颜料是需要蘸着调色油画的。而调色油有一种非常冲的味道。

    这个味道并不好形容,它本身不像是油漆味,但它的性质应该和油漆味差不多?试问天底下有几个人会喜欢闻油漆味的?或许真有那么几个吧,反正沈灵不喜欢。他觉得这个味道实在是太刺鼻了。

    然而,沈真却很喜欢调色油的味道。

    这就是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某些人天生就该吃画画这碗饭啊!

    沈灵很想坐在沈真身边,看着沈真画画,就像是他往常陪着沈真画漫画一样。但他的鼻子很快就坚持不住了。闻了一会儿调色油,沈灵觉得头晕。于是,他不得不离开房间,站在了外面的过道中。

    从窗户里望进去,沈灵还能看到沈真安静画画的样子。沈真很认真,认真得让人忍不住想微笑。

    李浩不知道去哪里疯玩了一阵,刚巧在这时候回了家。

    看到沈灵站在屋子外面,李浩立刻跑到了他身边,笑着问:“怎么样?今天的事情顺利吗?”

    沈灵有些高兴地说:“非常顺利啊!谢谢你提供的信息。”

    李浩顿时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其实他哪里算是提供了信息啊?纯粹是在聊八卦的时候,他多说了一句,然后就被沈灵听进去了。对于李浩而言不过是多一份谈资的八卦却给沈灵带去了一些灵感。

    怪不得沈灵的成绩好呢,这就是聪明人啊!李浩心里是非常佩服沈灵的。

    “能、能帮上你就好了。”李浩挠了挠头,说。

    两人又站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天。直到李浩奶奶喊他去吃饭,他才跑回了自己家。

    沈真画了没多久就收工了。他倒是想继续画下去,但油画不是一口气就能画好的。他需要等颜料干了,才能再接着往下画。而等颜料干一般需要三天到一周的时间。所以,油画的创造周期特别长。

    沈真准备晚饭的时候,沈灵搬了小板凳坐在一边,和沈真说起了自己白天时的经历。

    沈真一边炒着菜,一边认真地听着。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问:“咦?你这是在空手套白狼吧?如果学校不同意安广告牌,你这一千二不是要还回去?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些吧,这是在走钢丝啊!”

    沈真已经忍不住在心里想着该如何帮自家的孩子善后了。

    “学校方面肯定会同意的。”沈灵一点都不慌张,语气中透着一股“我已经看透了”的自信。

    沈真好奇地问:“你为何如此肯定?莫非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副校长姓闵。闵记车行是副校长的店,看店的人是他的妻子。他也许早就想要拓展学校内的市场了,只是他这个人有些爱面子,不敢直接拿自己的身份说事。我现在问他要了一份赞助,就相当于是给他搭了台阶。他在学校里是有决策权的,广告牌如何还安不起来呢?”沈灵说。

    闵校长在学校中左右逢源,人缘不错。

    沈真觉得非常吃惊。吃惊的地方不在于闵校长开了店,而在于沈灵竟然利用了这一点!

    沈灵又说:“这个消息是李浩给我的,我又观察了一阵,才确定车行确实是闵校长开的。我猜,老师们应该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所以,在广告牌这件事上,其他决策人是不会为难闵校长的。”

    闵校长自己不会下厨房,他平时都在学校食堂里买饭吃,放假时就由他的妻子做饭吃。而他妻子白天需要看店,中午那顿饭是在店里解决的。因此在周日的中午,闵校长会到店里去待上一阵子。

    沈灵带着小伙伴找上闵记车行时,闵校长应该就在店内的帘子后头坐着。

    “你这相当于是给副校长拍了马屁吧?”沈真听得认真,差点把菜都烧糊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我的目的还是为了拿到赞助费,并且用这笔钱来做好事,所以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恰好和闵校长行了方便而已。”沈灵辩解说,“而且,假如他家做的是食品生意,我肯定就不会找上门去了。自行车生意,经销商这边只能在价格上做手脚,质量是由厂家负责的,不至于像食品生意那样,一不小心就会弄出食品安全等问题来,坑害了消费者。”

    所以说,沈灵还是很有原则的。就算要与人方便,他也有着自己的底线。

    “你能这么想就很好。不过,就算闵校长日后做了虚假广告,责任也不在你身上。”沈真非常护短地说,“闵校长这次算是赚到了啊!才花了一千二就买下了一个长期的显眼的有效的广告位了。”

    如果是实打实地买,广告费肯定比这贵很多!但沈灵提供的方法相当于是给闵校长弄了一块遮羞布。闵校长完全可以装无辜地说:“这都是学生们弄出来的啦!我只是想要做点好事而已,结果学生们就提出了用这个方法回报我。至于这个广告位的事情,我们再开个会吧,你们不用顾忌我的。”

    他可以这么说,但凭着他在学校里的地位,大家难道真的能不顾忌他吗?

    于是,闵校长的广告位就能这么便宜到手了,而且他面子里子都有了。

    闵校长就是想明白了这一点,他和他妻子才会痛快地给出了一千二百块钱。

    “你为了学雷锋做好事算得上是拼了啊!谁能有你这脑子?”沈真叹服地说。

    沈灵想了想说:“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莫老师吧。莫老师上次因为我和严老师发生了冲突。严老师那人的心眼太小了,说不定会在工作中找莫老师的麻烦。一旦他们再次发生冲突,只怕莫老师会在校领导那里坏了形象。不管怎么说,严老师的资历摆在那里,有些校领导还是愿意给他一点面子的。”

    可是,在这一次事件中,沈灵相当于是帮了闵校长一个大忙!闵校长在记住沈灵的同时,也会记住沈灵的那帮小伙伴们,而一旦记住了他们,难道闵校长还会忽略他们的指导老师莫老师吗?有时候只要有了这么一点点的联系,当闵校长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决定时,他就可以稍微偏向莫老师一点了。

    或者说,沈灵其实都不需要闵校长偏向莫老师,只要他能保持绝对中立就好了。

    莫老师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且她能力不错,只要别人不存心打压她,她就会有很好的发展。

    “所以,你绕了这么一大圈,就是为了保护莫老师?”沈真目瞪口呆。

    这都一箭多少雕了啊!

    沈灵点点头说:“就当我是未雨绸缪吧。莫老师是个好人,我不会任由她被别人欺负的。”

    沈真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就是想要我的膝盖么,拿去拿去都拿去,只要能给我剩一点哥哥的威仪就好了。_(:3」∠)_

    第四十二章

    第二天是周一,沈灵到了学校后,带着存折找上了莫老师。然后莫老师一脸恍惚地带着沈灵去找了大队辅导员严老师。此严老师非彼严老师,此严老师年轻帅气,是体育课的老师,很受学生欢迎。

    当小严老师看到存了赞助费的存折时,内心就仿佛住进了只精力旺盛的哈士奇,久久不能平静。

    都是一年级生,瞧瞧那些拖着鼻涕总是幼稚儿童欢乐多的一年级生,再瞧瞧这个一脸严肃就算是包子脸都挡不住他霸道总裁气质的一年级生……小严老师觉得自己今天的上班方式或许有哪里不对。

    沈灵之所以找上小严老师,是因为大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和学生相关的事情。

    “我们学校不是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吗?这笔钱正好可以用来购买物资。”沈灵说着又拿出了一张表格,“这是我们小队的成员在批发市场货比三家以后列出来的最优选择。现在我们需要学校方面先和敬老院取得联系,只要获得了敬老院方面的同意,物资很快就会送货上门的。”

    小严老师心里的哈士奇依然无比闹腾,严肃地说:“好的,学校绝对不会给你们拖后腿的。”

    咦,我为何要用“拖后腿”这个词?

    三月年年有,学校每年三月都要组织学生们学雷锋,老师们其实都麻木了。考虑到安全、便捷等种种现实问题,学校可以举行的活动只有那么几个,不是让学生们集体去扫大街,就是让他们集体拔草,再要么就是集体去敬老院探望老人。没办法,小塘实验学校附近的纯公益单位只有一个敬老院。

    这种敬老院并不是那种高级的疗养院。敬老院里面的条件其实并不怎么好。老人们都是没有办法了,没有子女赡养,又没有退休工资,可能还有一身病,却仍想要活下去,才会住到敬老院里面来。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追求什么高品质的生活,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学校安排学生们集体去探望时,学生们走着去、走着回,一路上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很多时候都把这个过程当成了是一种另类的放风郊游。等到了敬老院,学生们会选出几个代表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看上去搞得有声有色的,其实也就那么回事。那些老人中,有些的听不懂普通话,有些的上了年纪听力不行,根本就看不懂所谓的节目,只是带着一脸麻木的表情拍着手。

    等节目表演完了,学生们就又排着队回学校了。敬老院便重新了恢复了静如死水的沉寂。

    说真的,这种活动其实根本没什么意义,非常形式主义。

    老人们的生活并不好,他们还在生存的及格线上徘徊,需要的是面包,根本不需要所谓的精神文明熏陶。精神的满足是要建立在他们生活安逸的基础上的。真想要帮助老人?那就给他们送物资吧!

    可是,送物资是需要钱的,学校方面根本拿不出这个钱。他们总不能找学生募捐吧?年年为此募捐,家长肯定会有意见的。而且,说得直白点也冷血点,敬老院根本就不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没有必要为此捐赠物资。校领导们把探访敬老院当成是一个工作任务,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他们在教育学生这一方面用了心了,他们在乎的是业绩。至于老人们究竟生活得如何?他们其实并不关心。

    但是今年不一样,一年级出了沈灵这个“天才”,物资有了!

    敬老院里一共有六个老人,人人都换了新被子和新衣服,而且每人都分到了不少如饼干、罐头、桂圆、牛奶等食物。沈灵把钱全部用在了老人身上,有发票为证。老人们的笑容中带着真切和满足。

    为何沈灵不直接把钱交给敬老院的负责人,而是特意换成了物资?老实说,如果直接给钱的话,沈灵并不能确保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老人身上。一千二百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经不起耗损啊。

    高美美凑到沈灵面前,小声地说:“沈灵,我们做了一件好事,对不对?”

    “对。”沈灵简洁地说。

    高美美站在阳光下,郑重其事地说:“我以后还要做很多很多的好事。”因为,为善让人快乐。

    “你有这个心是好的,不过要记得量力而行。”沈灵再一次开始教育自己的“大侄女儿”。

    高美美甩了甩自己的马尾辫,果断地嗯了一声。她其实有些时候不太理解沈灵说的那些话,但是她已经对沈灵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信任。对于高美美来说,沈灵的话现在比她爸爸说的话还要管用。

    高美美在家里的口头禅已经变成了:“沈灵说……”

    高妈妈对此很满意。沈灵这孩子一听就知道很靠谱,在他的帮助下,女儿改掉了好多坏习惯。

    高爸爸则很心塞。只要一想到女儿现在如此听外面别家小子的话,他就忍不住情绪暴躁呢。

    敬老院一行非常圆满。学校门口的广告也很快就立了起来。事情并没有脱离沈灵的掌控。高美美和杨乐安等人的汇报周记都取得了高分。莫老师看他们通篇写着“沈灵是这么这么说的……”、“沈灵教我要这么这么做……”、“沈灵就像我爸爸一样,不,他比我爸爸还要厉害……”、“我长大后不想当科学家了,我想当沈灵……”,批改作文时,有一种粉丝头头在围观新粉丝的入圈宣言一样。

    原来大家都是迷妹嘛!哦,还有迷弟。

    春光明媚,天气正在逐渐暖和起来。

    沈真一个人默默纠结了几天,终于忍不住找沈灵谈话说:“你要不要去测一下智商?我知道有个很权威的组织,门萨,国外的,专门给人测智商。智商高的能被他们吸纳成会员。你想不想试试?”

    这些日子以来,沈真一直都在慎而又慎地思考着一个问题。如果沈灵真的是天才,他该怎么办?

    一方面,沈真觉得应该维持现状不变。

    既然沈灵的情商智商都不低,这就说明他心里什么都是懂的,如果沈真贸然改变了相处模式,沈灵或许并不会喜欢。而且,别说沈灵很聪明了,哪怕他是当代的爱因斯坦,那不也还是他的弟弟吗?

    可是另一方面,沈真又怕耽误了沈灵。

    沈真自认是个普通人,哪怕开启了重生模式,这一点也改变不了。他想象不出天才的世界是怎样的。也许天才该有天才的生活方式?他用带普通孩子的方法带沈灵,万一把他带平庸了,该怎么办?

    沈真就这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