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681节
    第2558章 重点在这
    质问?他是不敢的。之前他猜错主刀的脑子一次了。主刀现在一样没马上说谢同学不行。
    不能说所有人绝对都摸不到谢同学的脑子。至少有个潘世华同学这样一个最善于摸索谢同学思维的人在这里。
    “我明白了。莹莹的意思是说,如果硬拉两个近点距离,张力怕要爆掉,但它终究是同块平面,可以先合拢合拢,把近距离这两个点的张力减轻了再拉。”潘世华同学道。
    完了,这潘同学说完,一大堆人发现更听不懂啥意思了。
    谢婉莹见状,匆匆再帮潘同学补充两句:“外科缝合好比缝纫技术,三维器官你也得转化成二维平面观来缝合。所有缝合平面可以简单看成具有张力表面的布。三维的器官表面不过是一块布绕了一圈。”
    哦。旁听的医学生恍然大悟间,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学霸间的差距有多大。
    现在是要把心脏表面这块“布”全部张力利用起来,来降低其中中间两点的张力。怎么做,可以靠上下腔静脉这两个支点拉一拉。上腔静脉会完全阻碍到操作视线,选择下腔静脉为着力点缝一针拉拉看,看能拉多少过来弥补这点不到位的差距。
    拉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了,留意什么?同样需要特别留意缝线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这对应的是前面花时间讲过的缝合线张力原则了。否则这样拉平摊完张力,哪怕吻合口能对上缝合,但这里是心脏各出入口血管,压力超大的。一旦超过缝合线张力极限值,缝线一样很容易在后续崩掉的。
    如此看来,谢同学提的建议其实重点落在后面那句测算两种缝线最大张力上。
    怎么测?在数理化数学题里头要算最大值是直接给最大值吗?不是,给基础数据给你去算。在这里同样道理,不用说真的是把线给拉崩了查看极限值,只需测个其它数据推算两种缝线的张力上限,找到手术适合技术的上限值。
    理论上说通了,好像很简单,周围的人实际上能听懂一半很好了。接下来让他们算,全部人认定自己将变成一团脑浆糊涂掉。
    魏同学心里直接喊投降,太难太难,他情愿继续做差生。
    程昱辰医生傻傻眼:对于这学生的脑子,他这个前辈是无法用任何形容词句来描述了,因为他想不到这人脑子怎么转的了。
    手术室内其他站着的医学生包括戴南辉,想不到时只能猜:这位同学估计想乱押个数学答案。
    段三宝想到自己两位大佬表哥均很喜欢摸谢同学的脑子,说明曹家大佬从不觉得谢同学会乱猜乱说。曹家人擅长从事神经外科的很多,对人脑能达到何种高度有认知的。
    不意外,曹昭手术放大镜下墨眼里的小漩涡炫光熠熠,望望这学生的脑子,道:“你来缝这一针,更快些。”说完,指示护士把器械给她。
    其他人见着抽吸口气:大佬这是直接让谢同学验证是不是自打脸?
    这男人不是神仙是魔鬼。魏同学和潘同学心里再次核实。
    第2559章 进度更快
    没时间了。没犹豫,谢婉莹接过护士给的器械,目光锁住了自己脑子里计算的落脚点进行验证,只看她右手拿的持针钳,嗖的下,一针下去了。
    呼~众人吐口气。
    刚她这动作,是像谁了?
    段三宝诧异地飞飞眼皮:不会吧?他表哥大佬的动作被学了?
    那是像飞一样蜻蜓点水的动作,又轻又快又准,有他的风范。曹昭墨眼里的小漩涡不慢慢转悠了,肃穆起来:明摆着弟弟那边的人是瞒了他什么了。他是不曾见过哪个“孩子”现学现卖这么快的。
    除了动作快这谢同学脑子算的更是秒速,一针下完立马对护士道:“换pds线。”
    器械护士快因她飞快的动作和答速满头大汗,要手忙脚乱了,拼命拼命帮医生穿针。
    “我来。”曹昭的手伸出去重新接过护士递来的持针钳,没法,这学生是给了他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了。
    一助三助是傻愣着了,脑子没有反应过来,手更是一时没有能反应过来动作。
    现在手术区域里,只有主刀和二助在相互配合忙来忙去了。
    一助的程昱辰医生:汗颜了。
    不要怪他这个一助为何不动手,是由于眼前的局面是好似变成了花色织布机,各种线在拉来拉去,看得他眼花缭乱完全理不清头绪了。
    这样恐怖交织的情况好比最复杂的数理化方程式,要多清醒的脑子整理才能纹丝不乱。
    叫所有人看傻的是,你以为这么乱,进度会慢。好比解个难的数学题总得多费费时间和脑子吧。结果不是的,是进度更快。
    段三宝同学望着直点头,他这个步骤天才早一步察觉到谢同学的法子肯定会把手术进行的更快,所以他的主刀大佬表哥让谢同学指挥。
    其中的逻辑很容易想通的,复杂多口对合,重点部位先对准了最快最准。当然,能这样做到的人几乎没有,要做到的话前提必须有谢同学可怕的三维超算大脑。
    主刀最后一针缝完打上结。
    所有人望向墙上的钟:哇,五个钟头四十九分。
    大家原以为要超时王八蛋了,没想到居然只用了十几分钟把几条大血管吻合口全部缝完了。
    当大家见到新的心脏在朱星的胸腔里扑通扑通重新收缩舒张,代表着一个生命在另一个生命里头衔接,伟大的爱让另一个生命有了延续。
    是一个叫人万分感动的场面。
    魏同学觉得自己要吸吸鼻头,想哭了。之前,他一直好像能感同身受到朱星这孩子带着病魔后人生的不容易。
    手术关键部分做完,主刀可以休息了,后续收尾工作让助手们完成。曹昭边脱掉手套边察觉到自己的手心居然粘汗了,这对他来说太少有了。今晚这种感觉令他想起了个人,叫他的眼底不由莞尔。
    此时,靠近手术室门口的人能听见外面有跑步声来来去去,好像隔壁手术室出了点什么事。
    按理说,做过多例心脏移植手术的穆永先医生团队经验丰富,怕就怕出点什么意外。
    第2560章 头一次来
    手术顺利,朱星作为移植术后病人要更注重防感染被送回picu里的隔离单间病房,要在这里观察一个月。
    医生找家属谈话聊到接下来孩子术后要继续经历的考验。
    朱星妈妈只知道,比起之前的毫无希望,现在自己孩子总算是有希望了,高兴地擦眼泪,连声道:“谢谢,谢谢你们,曹医生,程医生。”
    年轻的医学生们又疲又累,忙到这个时辰顺便吃完早餐再去睡了,几位同学在办公室里讨论着手术病历如何写。
    戴南辉搬了张椅子坐在他们一行人身边听。
    魏尚泉见到,向室友潘世华使使眼色:你说这人别扭不别扭?
    如神仙哥哥说的,此人一举一动是像个孩子。
    可能是这样,潘世华发现了,相对比较成熟稳重的谢同学对这人没什么意见。
    有些人故意行为举止上和其他人标榜不一样,这是典型的想吸引到他人注意力的孩子行为。好在不是严重到当初宋医生评价李亚希的表演型人格。
    看到这里,可能会察觉到这两家孩子父母之所以能成为朋友,从孩子的一些行为模式可以得出些结论了。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一直骄傲地认定自己孩子最优秀。如果某一天这孩子发觉自己并没有优秀到博得所有人认同,要该怎么办。
    成功人士不代表一定能做好成功的父母。谢婉莹就此想到了曹家,曹家太厉害了,能把一群孩子都教的特别棒,不知道怎么教的。
    临睡之前,大家再去看一看小朋友。刚好,小慧的手术结束了。
    几位同学透过玻璃窗,可以见到一大群医务人员亲自护送小慧进入了隔壁的隔离单间病房。和朱星不太一样的是,很多医生进来,貌似是术后存在比较严重的情况。
    “是怎么回事?”魏尚泉垫起脚尖张望着,神情很紧张。
    潘世华一样认为这个魏同学有些心理问题,如谢同学说的,说这人不是对儿科感兴趣真不太可能。只是这个魏同学奇怪在,同舍友四年多,他潘世华从没看见过对方和小朋友在一块玩。貌似,魏同学只对生病的孩子感兴趣对健康的孩子不感兴趣。
    见另外几个人没有回答他,魏尚泉意识到了什么闭上自己的嘴。
    段三宝的圆圆眼在这人脸上瞅了瞅,好似想揪出困惑点在哪里。
    众人回过头,看见心无旁骛的谢同学戴上听诊器在听小盆友的心跳了。
    扑通扑通,生命的律动听着真叫医生高兴。只是,要防止血压过高,这个心脏对于朱星小朋友来说是稍微强大了些需要适应适应。谢婉莹严肃地想。
    快凌晨,大家去补眠了。
    今晚睡觉由于他们不在急诊科上班了,不能占着急诊科休息室床位。段三宝带领他们几个去小儿心外二科找床睡。
    第一次去神仙哥哥的科室,几个同学好奇心大大的。
    段三宝走在路上边给他们介绍:“一共是五十二张床位,不包括加床。我们是第二组,组长是曹老师,一共负责十张病床。”
    小儿心外科有什么特点?心外一科和二科有什么区别吗?
    第2561章 三结果
    没什么区别,只是病人太多,一个科室不够收,分成两个科好管理。这点和国协的普外一普外二分科性质并不太一样。普外一普外二是为竞争给分开的。小儿心外一心外二是由于需要更多高级管理人员给分开的。
    意思是?
    太多危重病患。
    小儿心外科不像成人心外科,是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很多先天性心脏病如果错过儿童时期的手术治疗,不说到成人阶段只是年纪大点都会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没救,等死。
    为此段三宝提醒新来的同学们:“不要听人介绍过来的病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先在我们医院重新检查排查一遍结果再说。有的家属为了让我们收下病人,会撒点谎。”
    “为,为什么?”这下子魏尚泉和戴南辉异口同声问。
    对医生撒谎患儿的病情无济于事的。这些家属怎么这么笨。
    “你们不知道吗?心外科医生做的手术真正有效果的占据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
    心外科和神经外科被称为两大专科,原因又有了。这两个科的手术,做出来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无论多大佬的医生,都可能是这个结果。
    谢婉莹很快再想起了那晚小张妈妈的手术,曹师兄早知道做了手术也没什么用阻止不了病人死。谁让神经外科的特点是这样了。心外科现在听段医生说也是这样。做这两个专科的医生,心理素质需要棒到不能再棒,否则天天要被现实锤到死。
    具体来说,这两个科的手术的结果有可能是:部分手术做了结果发现是无需做,部分手术是做了不如不做,部分手术是做完患者后续会再出现问题的,只有一部分做完是有效果的能痊愈的。
    其实放眼整个外科圈手术做完一样是这三个结果:要么死,要么痊愈,要么半死不活。
    这样的结果医生真没有瞒过病人和家属,术前知情同意告知书上明明白白列着的条款全是指向这三点。只是,心外科和神经外科不好的手术后果比例偏大。
    一般情况下,这样恐怖的风险告诉病人或家属,肯定会怕,部分病人或家属会退缩不做了。有的家属表现是相反的,不顾一切非要给病人做手术。
    这个手术做不做,能不能做,要医生自己来把关。但是,如果你把病人收入院后说不做,喂,你是外科不是内科,相当于骗人白住院一回是骗钱了。所以有了段三宝医生在前面说的有的家属来了以后故意对医生撒谎,想让医生收了病人再说,是变相逼迫医生做手术了。
    “之前科里有个孩子是这样了。我们医生是觉得不做,可能可以再活多几年,家属非要冒险,最后孩子死在手术台上了。”段三宝说,“后来主任把那个把病人收进科室里住院的年轻医生,大骂了一顿。”
    听故事的几位年轻医生立马受教育了。
    做医生对待这种事过分仁慈,不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