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67节
    赵凤英见状打蛇随棍上,也说服装店里要多招几位兵团职工家属,算是跟他们绑上了一条船。
    “这张名片上的老师是给新疆培训空乘人员的。你过去之后跟老师联系,后面培训服务员时要多尊重老师的意见。不能想着我在江州干了多久,我接待了多少客人,我经验丰富。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也比较多。要尊重人家的习惯。”
    杜丽赶紧点头应下。
    等到她谈完话出去,她猛然发现这件事完全没她想象中的难。最头疼进货渠道以及人员招聘和培训的事,周经理已经早就安排好了框架,她只要进去填空就行。
    走在高档小区里,杜丽疑惑地问欧小飞:“你说,周经理是怎么联系上空姐培训的老师的啊?”
    兵团那边倒是好说,转来转去转不开那个圈子,可空姐,听着就特别高大上,她去乌鲁木齐怎么跟人家打上交道的?
    欧小飞也不知道,但她严重怀疑周经理就是坐飞机时直接问人家乘务长:你们是在哪儿培训的?哎,我这边要开一家国际餐厅,需要优质的服务人员为外宾服务,你能帮忙安排培训工作吗?
    听着匪夷所思,但这的确是周经理能干出来的事。
    她好像永远不怕对人提要求,似乎被拒绝了也无所谓,完全不觉得丢脸。
    杜丽回头看了眼灯火掩映中的别墅,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羡慕:“什么时候能住上这样的将军楼就好了。”
    她生出惆怅,丈夫已经离开部队,估计此生都没这个指望了。
    欧小飞笑了起来:“你去乌鲁木齐说不定明年就能住上了呢。你忘了商贸城那边要盖亚运村小区的事了吗?听说是按照给外国运动员住的房子的标准盖,规格可高了。”
    杜丽心道,那也不是小洋楼。哎,要是乌鲁木齐有小洋楼的话,她肯定得想办法挣钱买一套。
    欧小飞也发呆。
    每次来到这个小区,她都无端感觉自己好渺小,好像这是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她踏进来都要偷偷摸摸一样。
    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没事,以后他们也能自己盖楼住。
    周经理不是说了嚒,后面店里的盈利全部用作开分店的投资和员工福利。只要他们自己能找到合适的地,也能盖自己的宿舍楼。
    她在心中盘账,现在的减免的税费再攒个两年,应该就能盖房子了吧。她得问问她哥他们厂盖房子花了多少钱。
    要是钱不够的话,是不是也能跟特区一样卖楼花?或者大家一起拿钱出来盖?大家投在大歌星卡拉ok房的本金,今年能收分红了啊。
    欧小飞正浮想联翩呢,杜丽突然间感叹:“不知道海城的房子要好成什么样。”
    她的潜台词是以至于周经理连这里的别墅都看不上,直接搬去了海城。
    欧小飞笑道:“那你去乌鲁木齐好好干呗,争取到时候房子比海城更好。”
    这事她俩还真想差了。
    实际上,海城的房子远远比不上周秋萍他们现在住的两层小别墅,只是普通的公寓而已。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拿着钞票也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情况,是因为现在包括海城这样的大城市,商品房也更加接近于概念名词。
    名义上,1979年国家就开始试验推行商品房了。但长期的高福利低工资社会分配制度让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依靠正常收入购买商品房。
    市场上的商品房怎么处理?一个是侨汇房,也就是面向华侨、归侨和侨眷销售的房子,收外汇券,一平方米卖1000美金。另一个地段好的房子,每平方米也能达到两千元以上,基本都是单位买了分给即将离退休的干部的。剩下的到还算便宜,每平方米八.九百块,但因为地段偏,因为城市交通建设跟不上,偏到上班连公交车都没有,所以乏人问津。
    而且市面上现房少,基本都是期房。
    这个时代大把撒钱买房囤着根本不现实,市场购买力小,供应自然也少。
    在周秋萍和余成被深圳股市吓得心惊肉跳时,高兴同志带着两个妞妞来回跑了好几趟海城,最后挑中的外销公寓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面积小,明明说有128个平方,走进去感觉小了好多,实在束手束脚。另一个就是形状奇怪,哪有房子拐七拐八的,根本不是四四方方的形状。
    而且价钱还贵,现房就是780美金一平方,一套房下来得十万美金,都能开个公司了。
    杜仲带着东方贸易公司的人搬进去时,就忍不住直摇头:“这叫什么外销房啊,还比不上老公房实惠,样子也太奇怪了。”
    眼下海城几乎没有写字楼的概念,各家单位的办公用房也基本上是自建自用,他们想租人家的地盘都没指望。
    而且海城人口多,住房紧张问题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他们想找个四合院或者老洋房来办公,也基本属于痴人说梦。
    周秋萍没办法,索性大出血买下了四层楼八套房给大家办公兼住宿用。
    也就是贸易公司的确挣钱,源源不断地订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否则换成任何一家单位都舍不得如此大手笔。
    李立军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却满意地点头:“很不错啊,你看看这里的瓷砖跟浴缸都是进口的,24小时供应热水,还有煤气又不用烧煤炉,外国人都是这么住。你们看小区前面这么大的公园,绿化多好啊。交通什么的都方便。再说了,小区里24小时有保安巡逻,换成其他地方能有这么好?”
    其他人被成功地说服了,他们估计周经理相中的就是24小时巡逻的保安。
    毕竟差点儿被人泼过硫酸,有心理阴影,希望保证安全也正常。
    杜仲点头:“难怪要花大价钱选外销房了,外国人住的地方,安保肯定要到位。”
    李立军拉开现在极为少见的铝合金窗户,看了眼外面的大片绿地,突然间笑道:“周经理真够意思啊,花这么大的价钱。”
    杜仲也赞同:“其实把我们放郊区也没关系。反正搞贸易,也要到处跑,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我在学校干了那么多年,总共也就借了8平方米给我住啊。”
    凡事就怕比较。这一比较,大家都感觉周经理起码是可以打90分的领导。
    于是同事们集体商量之后,决定打个电话给周经理表达谢意。他们不是不知好歹的人,领导花大价钱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他们当然得领情。
    这个电话就由杜仲打,他现在是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直接对周秋萍负责。
    电话打到了周秋萍的大哥大上,他言简意赅的表达了东方贸易公司全体员工对新工作环境的满意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
    周秋萍也满意:“收拾好了没有?电脑应该明天能到位。你们拜访过邻居没有?”
    杜仲有点懵圈:“拜……拜访邻居?不太合适吧,这边住的基本都是外国人。他们好像不太喜欢被人打扰。”
    周秋萍却相当坚决:“他们不仅仅是你们生活中的邻居,也是你们工作中潜在的客户。现在,把你们的货品清单准备好,去一家家的拜访。你们想想看,眼下还在海城呆着的,而且有固定住所的外国人普遍都是什么身份?他们总不会是来旅游的。”
    事实上,外销房里住着的除了三侨之外,基本都是外商。
    今年春天,政府宣布开发浦东之后,再度吸引了不少外商来到海城。他们对这个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市场摩拳擦掌,希望能够一展拳脚。
    但眼下海城的城市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
    外国大公司想要在海城设立办事机构,常规做法是在豪华大酒店长期包套房,显然这个价格也是相当感人的。
    到了1985年时,外滩的联谊大厦成了十里洋场首幢涉外写字楼。但这座城市大规模建设写字楼,起码得等到1992年的南巡谈话之后。
    这就意味着虽然外国人总是强调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但他们在海城住的外销公寓实际上也承担着类似于工作室的责任,同样得干活。
    再说真是要公私分明到那份上的话,每年夏天跑到布达佩斯去度假的西欧商人又是怎样一边晒着太阳浴一边谈妥下半年的生意的呢。
    周秋萍理直气壮:“你们就是做外贸的,你们周围都是外商。不去拜访他们,你们要白白让生意跑走吗?”
    还准备到公园里去逛逛呢,逛啥呀?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
    也不想想看这房子多贵。
    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电话挂断了,贸易公司的同志们目瞪口呆。合着让他们住在外销房里,还有这用途啊。
    这头卢振军看周秋萍挂电话,忍不住噗嗤笑出声,一边笑还一边点头:“你可真够可以的。”
    周秋萍忍不住肉痛:“外销房真贵,简直就是宰肥羊。”
    关键在于她知道外销房升值空间不大呀。虽然地段好,但房型古怪,普遍又没电梯。到了2000年左右商品房大爆发的时候,它们就愈发没有吸引力了。再后面的市场上,它们还会沦为滞销货,可以说相当够呛。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她真不愿意一口气掏了80万美金,就买这些外销房。
    卢振军哈哈大笑,理直气壮:“那当然了,队列对外还是要分开的。同样的房子,在他们国家卖的可比这贵的多。”
    他们说话时,人在火车站。
    卢振军特地从国外飞回来,一是为了亲自带队下河村的周大爹等人去干国际挑夫的活,二就是为了把儿子卢小明送回国。
    尽管他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孩子,可实际上他天天跑来跑去,动不动就在欧洲各国横跳,一个礼拜能有两三天跟儿子坐在一起吃晚饭就不错了。
    所谓的陪伴,委实是够呛。
    更重要的是卢小明今年才上三年级,一个小学生跑到国外去读书,周围根本见不到中国小孩。语言观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孤独啊,他完全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
    父子俩又长谈了一回,卢小明决定回国上学。他也要去海城。
    卢振军感觉怪不好意思的,他这个父亲好像一直很失职。
    周秋萍无所谓,真让小明跟着他爹,说实在的,也确实够呛。
    反正她一口气买了8套房,除了两套用来办公之外,剩下4套分配给职工住宿,还有两套可以用,并不担心孩子没地方住。
    她现在更关心的是卢小明打算如何处理他的财产。
    上了车,她就询问孩子:“之前不是买了股票嘛,阿姨上回问你,你说给卖了。现在这个股票呢,比起卖的时候价格涨了差不多35倍。那么这笔钱,也就是700万,你打算如何处理?”
    卢振军本来嘴里叼着没点的香烟,一过震惊,直接把香烟给咬断了,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你说什么?七……七百万!”
    周秋萍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莫名其妙:“卢总,你不用在我面前哭穷,你过手的,7,000万美金都有吧?”
    卢振军不假思索:“那又不是我的钱,那是公司的钱,部队的钱。”
    700万啊!把他这辈子的工资摞在一起,再乘以10,也没这么多钱啊。
    他扭过头看自己的儿子,一本正经道:“我这是要提前体验被养老的感觉了吗?”
    这下连开车的彭阳都扑哧笑出了声。
    周秋萍哭笑不得:“卢老师,你才多大,养什么老。我是要问小明同学,这笔钱打算要怎么处理?是存在银行吃定期,还是买房买什么?”
    卢小明扭过脑袋,满是困惑地看着周秋萍:“阿姨,那我应该怎么用?”
    周秋萍直接摇头:“阿姨不知道,这个得你自己决定。”
    彭阳撺掇小朋友:“要不你接着买股票吧,就买海城的股票。对了,周经理,你打算什么时候抛海城的股票啊?抛的时候千万通知我们一声啊。我就指望它发财了。”
    周秋萍吓得脸色大变,赶紧摆手:“我不抛。”
    92年的南巡谈话之前打死她都不会抛。
    她才在深圳股市投了2,000万,就搞得人家现在股价大跌,已经拦不住了。
    她当初可是筹了4,000万的资金直接砸进了海城股市。
    这要是往外面一抛,老天爷啊,她那8套外销房也白买了,给了她10个胆,她都不敢再去海城呆着了。
    第384章 最好的朋友
    真不是周秋萍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 觉得她有多能耐,而是现在深圳股市一塌糊涂,海城股市情况也不妙。
    这对难兄难弟, 对国际股市丝毫不敏感, 人家跌的死去活来的时候,它们涨得风生水起。然而它俩就像双生子, 诡异地心灵相通。
    具体表现就在于, 深圳股票跌得稀里哗啦,海城股票也凉风起兴,只比自家兄弟多撑了一个节气,从11月8号开始,跟着正式立冬了,股价就这么一天天的往下跌。表现最恐怖的就是龙头老大电真空, 据说它巅峰时期, 每股交易量达到了800块, 但现在它的挂牌价已经只有四百多块。
    周秋萍都深深地怀疑,所谓90年代初, 闭着眼睛买只股票都会发大财, 是不是骗人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