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5章 马腾刘璋的死因!(1/5)
    曹冲之所以如此震惊,自然是因为曹冲手上的竹简的内容了。
    益州来的公文,向曹操禀告的事情只有一件,但是篇幅却很大。
    曹冲手上的竹简沉甸甸的,在竹简里面,还有两张写满字的布帛。
    这一张竹简,两张布帛向曹操禀报的内容,是益州的风云变幻。
    而且,情势还不容乐观。
    张松黄权在成都附近纠集东州兵,欲意脱离曹操的控制。
    曹冲看到这个信息,心中却是不敢置信。
    “父王,可是当时刘璋便在邺城,他何敢下如此命令?”
    曹操脸上带笑,说道:“那是因为刘璋有了脱身之策,你以为刘璋整日在府邸中纵情声色?非也,若是你去刘府内堂,在一个暗室之中,你会发现一个隐秘的地道,而这个地道,直通邺城郊外。”
    还有这事?
    曹冲此刻愣愣的看着曹操,突然觉得这件事或许不是曹丕做的。
    这更像是曹操做的...
    难道自己一直调查的凶手,就站在自己面前?
    曹冲脑子有些混乱,所以他连忙甩了甩脑袋。
    但即使曹老板做了这些事情,曹冲心中还是有很多疑惑。
    即便是张松黄权意欲谋反,曹冲也觉得曹操不应该如此莽撞,直接就把刘璋给搞死了。
    张松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依然与曹操对立,真正的原因是张松与曹操有仇。
    建安十三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
    而黄权,则是益州为数不多忠心刘璋的人,在法正等人劝谏刘璋迎接刘备的时候,黄权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但是却被刘璋外放为广汉县长。
    之后刘璋败了,黄权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
    这两个人虽然可以激起一定的风浪,但是要动摇益州的根基,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曹冲之所以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自然是有依据的。
    要了解益州,曹冲选择一个切入点,便是在后世,刘璋实力明明强过张鲁,为何还要请实力比自己弱的刘备入蜀对抗张鲁?为何之后还被弱于自己的刘备击败了呢?
    益州,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有都江堰的灌溉,有山川的护卫,使得益州粮草丰美,而且易守难攻。
    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之说。三国中后期,司马懿多年来对蜀国采取守势,也正是因为蜀道艰险,很难攻破。
    而刘璋父子在益州多年,广有恩德,当刘备入川之后,前后三年,彼此勾心斗角。
    在公元214年的时候,双方正式开火。
    刘备当时没有多少兵马,从荆州带来的部队,加上前后归降的部队,不过是一万来人。
    并且,刘备的军队乃是孤军作战,没有后援。一旦被刘璋截断后路,刘备根本不可能取胜。
    可是,刘璋却一次又一次的将自己的大好形势逐渐断送。当刘备引来马超,徘徊在益州城下之时,刘璋心如死灰。
    当时,益州城中还有精兵三万,粮草足够支撑一年,许多将领都发誓要效忠刘璋,和成都共存亡。而刘璋的属下也把守各路关卡,严防荆州兵马来救援。
    可以说,只要刘璋下定决心,益州未必会失守,至少不会轻易失守。
    在后来,刘璋也不会说出“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这句话之后就投降刘备了。
    但是事实正是这样吗?
    刘璋真的是无能才投降的吗?
    非也!
    能从一个傀儡变成掌握大权的军阀,刘璋很显然也并非是寻常的虾兵蟹将。
    刘璋最后投降,非是无能,实为无能为力。
    所谓的益州富饶,其实是个误会。
    益州因为交通不便,和中原地区联系比较少,一直到秦国消灭蜀国,派官治理,才开始逐步进行开发。
    当时的益州从地图上看,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广西、云南,但实际上连四川的开发都没有完成,大量的山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着,在朝廷的有效管理之外。
    经历了两汉四百年,益州的开发其实并不充分,开发程度比较高的,主要就是成都平原,其它更多地方都是处在荒蛮状态,被少数民族占据着。
    而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是不向国家缴纳赋税,承担义务的,只要不发生叛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事实上,西南地区的叛乱是一直在进行的,汉朝并不能进校有效管理,叛乱是经常发生的,而朝廷和地方驻军也是通过平定这些叛乱,不断消灭实力比较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体系之中。
    即便如此,这个过程到汉末也还是没有完成。
    朝廷派出的益州刺史辖区范围内,真正比较有效控制起来的,主要就是蜀郡和汉中,其他地区的主要居民都是少数民族,是在国家的有效管理之外的。而国家能够控制的汉族居民的人口数量并不多。
    益州真正的大规模开发,第一波实际上就是汉末三国时期。
    因为汉末中原和关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乱,一些中原地区的居民就开始举族迁徙,进入益州境内,益州的人口才增加得比较多了。
    经过从刘璋到蜀汉的长期开发和发展,到蜀汉灭亡的时候,人口才一百万,刘备进入益州的时候,人口数量最多大概就只有这个数量的六七成。
    而且,经历了东汉中后期的大规模土地兼并,人口依附于地方豪强,实际上就等于脱离了国家的控制。
    国家必须通过豪强地主,才能将他们占有的土地上依附着的人口变成可为国家所用的人口。而这就意味着,国家必须得到豪强地主的配合和支持,才能维护统治。
    这也是汉末和三国时期形成的部曲兵的制度基础。
    刘璋的父亲刘焉在到达益州的时候,益州刚经历了黄巾之乱的冲击,在地方官僚的主导下平定,才恢复了政治秩序。
    但刘焉为了树立自己在益州的威信,建立起个人统治,诛杀了一批势力比较大的当地豪强地主,而他所赖以对抗这些地头蛇的,主要就是东州兵,也就是从南阳和关中迁徙而来的中原人士。
    刘焉死后,刘璋是在刘焉的老臣、地方大吏赵韪等人的支持下才继位的,他们之所以拥立刘璋,而没有选择拥立比刘璋年长的刘瑁,主要原因就是刘璋性格比较懦弱,也就是三国志所谓的“温仁”,便于他们控制,充当傀儡。
    但刘璋却偏偏不甘心完全充当一个傀儡。
    继位不久,就和张鲁决裂,全部杀死了张鲁留在益州的家属,和张鲁结下了死仇。
    为了抵御张鲁,刘璋派刘焉的老臣庞羲出任巴西太守,负责防御张鲁,结果庞羲到任后反而和张鲁眉来眼去。
    庞羲毕竟还没有和刘璋撕破脸,赵韪就直接撕破脸叛乱了。
    因为甘宁等人在益州东部地区叛乱,得到了刘表的支持,刘璋派赵韪率兵前去平叛。
    赵韪到前线后,先平定了叛乱,将甘宁赶到了刘表的辖区。
    但是赵韪又私自和刘表媾和停战,在益州地方豪强的支持下,回师成都,差一点就推翻刘璋。
    只是东州兵知道这次如果刘璋失败了,他们都得死,所以都拼死力战,才击败了赵韪的军队,刘璋在益州的统治才得以保全。
    所以,刘璋其实是有军队的,数量比刚入川时的刘备多。
    刘备入川时大概只有一万人左右的军队,而刘璋代领去与刘备见面的军队,就有三万人。
    当然,刘璋肯定还有一些军队分散驻守在辖区各地,以及留守成都,总数量不止三万。
    从这方面来看,刘璋完全没有必要请刘备入川的,但是,事情不如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因为这些军队是刘璋用来自保的,也是用来弹压地方豪强的,必须有这些军队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在益州的统治才能维持,否则他就要被地方豪强推翻了。
    所以,这些军队必须始终保持在他身边,用来自卫,而不能用于外战。
    这就是说,刘璋在益州的统治实际上是不稳定的,他本身是依赖于东州兵的弹压,才能维持在益州的统治。
    益州的地方豪强并不支持刘璋,甚至可以说是反对刘璋的,要么自己积蓄力量起兵反对,要么是有外来势力反对刘璋,他们支持。
    而刘备恰恰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刘备进入四川一年,并没有和张鲁作战,而是在到处收买人心,主要就是结交地方豪强,了解益州的实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
    之后,刘备和刘璋翻脸,刘璋用以与刘备对抗的,实际上也主要就是东州兵以及一部分少数民族军队,当这些军队都被刘备消灭之后,他也就只能投降了。
    从这个角度说,虽然说益州富饶本身就是一个误会,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所谓的富裕其实主要是豪强地主。
    而豪强地主的富裕恰恰又能反过来证明,作为当地政权的刘璋实际上是无法有效的从这些豪强地主身上汲取财富和力量的,不能把益州当地的财富和实力转化成为他自己统治的实力,所以,出现了益州至少表面上看确实是富饶的,但刘璋却并不强大的情况。
    而在曹操统一天下之后,益州的豪强其实已经依附在曹老板身上了,这一点刘璋不敢阻止,也阻止不了。
    是故。
    即使东州兵要掀翻益州,更大的可能性是不会成功的。
    因为益州豪强不会统一刘璋夫的复辟。
    这一点曹冲明白,他相信曹操也并明白的。
    而实际上,曹操也明白。
    但是,刘璋马腾这些人还是必须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