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7章 规划未来
    虽然拒绝了家乡人的邀请,这件事却让陈耀华感受到些许危机,那些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作为聚集了国内tsm材料研发领域顶尖人才的521工程,必将成为人才争夺的中心。

    连乡镇和个体私营企业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陈耀华更是十分清楚,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人才是关键。所以,他未雨绸缪,不仅在大会小会上呼吁重视人才,还跟521工程的每一位业务骨干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心无旁骛,把精力完全集中在科研和管理上。

    尽管如此,面对利益诱惑,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泰然处之。

    一天下午,试验五组的何鸣来到陈耀华办公室,“陈总,我想跟你说件事。”

    “哦,坐下吧,你有什么事?”

    “现在政策宽松了,你知道我是南方人,我想申请调回南方去。”何鸣直截了当地说。

    陈耀华似乎想到了什么,“调回南方去,有接收单位吗?”

    “接收单位......,是一家乡镇企业。”何鸣吞吞吐吐地说。

    “乡镇企业?哪个地方的乡镇企业?”陈耀华警觉起来。

    幸好何鸣提到的企业,不是几个月前找过陈耀华的那家乡镇企业,但老陈还是觉得何鸣的决定有些草率,“你在521工程工作了二十余年,这也是咱们共事的时间,难道你在这里工作不顺心吗?你的家在这里,现在快到五十岁了,却要雁南飞,老婆孩子怎么办?”

    “跟我同期参加工作的,好几个都比我强,我想换个环境。那边已经同意,老婆孩子跟我一起过去。”

    “小何,说到这件事,我还有话要说呢,当初我是给了你机会的,但你自己不想承担责任,甘愿做辅助工作,这可怨不得别人。我想给你一句忠告,即使到人才稀缺的乡镇企业,要想有所作为,也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如果遇到事情就躲开,到哪里也不可能受到重用。”

    被戳到了软肋,小何赶忙岔开话题,“行啦,你就说放不放我走吧?”

    “作为多年的同事,我还是希望你留下来,因为这里有你的事业,现在政策虽然不如南方宽松,但也在逐渐开放,521工程汇聚了本领域的国内顶级专家,我们的目标很远大,只要你愿意,这里有很多你可以做的工作。”

    “这里有我的青春年华,还有我的奋斗历程,要说一点也不留恋521工程,那是不可能的,但现实给了我更多选择的机会,我想做一些新的尝试。跟你共事二十余年,我感到很荣幸,感谢你这些年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的关照,但人各有志,我想去新的环境闯一闯。”

    何鸣去意已决,继续挽留毫无意义,陈耀华只好说道:“好吧,我这里没有问题,只要那边办妥了,我可以随时在你的调令上签字。”

    说实话,何鸣连课题组长和项目负责人都不是,他在521工程算不上什么重要角色,他的调离对521工程的发展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挽留的话还是要说的,毕竟同事一场,陈耀华对他还是有些感情。

    其实,在目前形势下,只有类似何鸣这样的边沿人物才想调离521工程,其他技术骨干根本没有这种想法,因为真正想在高性能密封材料领域有所建树的科研人员,如周玉明、许巍、郭新民和田海涛等人,他们知道在国内跟高性能密封材料有关的科研生产单位,即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没有比521工程更好的科研氛围和技术力量,更别说那些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了。

    面对人才争夺,纵然521工程在多方面都处于有利地位,但陈耀华不敢掉以轻心,他清醒地意识到,在机制体制和职工福利方面,跟南方那些企业比,521工程实际上存在着不足,如果在这些方面得不到改善,在利益诱惑面前,谁也不能保证所有技术骨干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老陈给梅院长打报告,建议院里改善职工住房,适当提高奖金额度。凭借521工程良好的经营状况,这些年来,取得的利润除了规定上缴的部分,自留利润的累积逐年增多。

    毕竟没有跟外界隔绝,当整个社会都在考虑经济利益的时候,陈耀华认为,可以利用自有资金把职工福利搞得更好一点,留住人才不能光喊口号讲大道理,适当照顾职工的利益关切,让他们体会到把工作做好不仅是一件光荣的事,而且也能让自己得到实惠,给他们讲道理才有说服力......

    八十年代中期,上级部门给了521工程指挥部两个去美国考察学习的名额,陈耀华早就想实地了解莫顿公司的科研和生产管理运作机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本身又是521工程总指挥,让他带队出国考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上报给主管部门的出国考察名单,却是周玉明和郭新民的名字,“陈总,你是国内顶级专家,又是521工程总指挥,你怎么不去呢?”办事人员十分不解。

    “我都五十多岁了,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毕竟521工程的未来主要靠他们。”

    “你可知道,这是部里从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来的机会,十分难得,凭你的身份,由你带队出国考察,收获最大。”

    “我知道机会难得,但咱们也要相信年轻人,把机会留给他们,也许收获更大!”

    周玉明和郭新民同时出国考察学习一年,陈耀华再次一身兼三职,除了自己担任的521工程总指挥,他要暂时代管tsm研究室主任和521工程办公室主任的工作。

    这一年,因为tsmt500和tsmt600两个系列产品在年初和年末先后投产,并陆续投放市场,加上tsmt700的探索实验处于关键阶段,陈耀华要么在单位不分昼夜的忙碌,或者出差奔波于用户和市场之间,因为长期得不到休息,到了下半年,头发白了三分之一,也消瘦了一些,整个人看上去苍老了不少。

    在周玉明和郭新民出国考察学习归来的欢迎会上,两位同事拉着陈耀华的手,看着他深情地说:“陈总,这一年你受累了!”

    “年岁不饶人啊!要是放在十多年前,这不算啥,那时也是身兼数职,整天忙个不停,却没感觉多累,现在老咯,要是你们再不回来,我恐怕真坚持不住了。”

    “我们回来了,工作上往后我们多担当,你多休息。”

    陈耀华感谢两位同事的好意,但他哪里闲得住,在把代管的工作跟周玉明和郭新民做完交接后,便召集521工程专家咨询小组开会,听取两位出国考察人员的汇报。

    老陈最关心的是tsm材料的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听了周玉明和郭新民对这两方面情况的详细介绍,他当场叮嘱tsm研究室主任,紧盯技术前沿,抓紧时间进行探索实验,随时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趋势。

    工作安排妥当之后,老陈随即去南方出差,因为前段时间接受有关部门委托,准备由521工程指挥部作为依托单位,制定行业的国家标准,老陈是行业的国内顶级专家,这件事自然要由他来牵头。

    这次出差有两个目的,除了当面向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同行征求意见,也想听听大型用户对标准的建议。另外,根据周玉明和郭新民汇报的情况,老陈还想顺便对tsm新材料的国内市场趋势进行一番调研,以便确定521工程未来若干年的科研选题方向。

    就tsm材料标准的制定,国内同行提出了不少意见,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毕竟他们所在的单位,无论tsm材料的生产技术还是研究水平,所处的高度都跟521工程不在一个层次。

    通过去粗取精的筛选,陈耀华吸收了其中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标准的初稿形成后,他先让521工程指挥部专家组的成员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再将其发送至国内其他同行,广泛征求意见。

    不久之后,一份饱含陈耀华心血和众多同行智慧的tsm系列材料的国家标准正式形成,并经专家审核通过,近几年杂乱无章的国内tsm材料生产现状,终于有了规范的标准。

    结合国内市场调研的情况和国际上的发展趋势,陈耀华和521工程指挥部的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tsm系列材料的科研选题,要朝着性能差别化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随着材料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科研工作围绕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而展开,同时,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问题,也是科研选题的范围。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521工程的科技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归纳后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围绕继续提升材料性能的课题,另一类则着力解决材料性能的差别化,第三类课题是围绕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开展科研工作。

    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三大类十四个课题,成为tsm研究室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科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