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地之中
    至于,如何在造船知识为零的情况下,设计出堪用的海船呢。

    很简单,试验而已。

    让工匠按真船比例,做很多不同的船型,然后把船模型放在水盆里,然后,就用扇子用力扇,看哪种船型不容易被风吹倒,如此,好用的海船船型不就选出来了。

    还可以把船模型放在水盆里,用力晃水盆,模仿海浪的起伏,然后看,什么船型扛浪能力强。

    东吴船队能到达台湾,说明东吴的造船技术很是发达。

    李孟羲有信心,造出比东吴船只先进半代的海船,所以,东吴能去台湾,先进半代的船只,更能去台湾了。

    台湾是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按历史的发展,台湾最终还是变成了中华版图的一块,但李孟羲想让台湾更早更快的纳入版图。

    要在一个地方建立稳固的统治,最重要的,要在当地有占据优势主体民族。

    也就是说,要让在台湾的汉人移民,远比当地原著民人口多。

    此时可为,源源不断的移民就可以。

    再说了,台湾可是宝岛,很适合种甘蔗种水果啥的。

    要让封建时代中原王朝重视台湾,就要把台湾打造成富庶之地。

    【台湾,即,交趾,可以大量种植甘蔗和推广制糖技术,然后,可促成其成为中原王朝重要的蔗糖产地,如此,利益纠葛,纵有无能昏君,也不会弃容他人染指台湾。】

    【倭岛,即,后世小日本,又称金银岛,把日本,变成中原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倭岛远离中原,统治成本较高,若要使中原王朝万分重视,同样还需用利益维系。

    日本即盛产金银,可大规模开采金银矿山,使之为中原不可舍弃之地。

    或可改进开矿及冶炼技术,使金银开采规模更大,金银产量更为丰富。

    开矿有火药,足以为划时代之变革,开矿不难。】

    【冶炼矿石技术……欧洲殖民者在北美洲开采白银时,用汞齐法,即,用水银提取金银,效率远超火法冶炼。】

    【火药开矿,再加汞齐提取法,最慢十年,便能有所成效。】

    【到时,大批金银输入中原,上至王候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人肯弃倭岛。】

    【再至南洋,吕宋诸岛。南洋较远,船只技术不发达,移民困难重重,一时不可为。】

    【南越。细思秦朝就能攻下南越,可见,攻占南越,不难,难在长久统治。】

    【欲使南越最终归入中原版图,难点依然在交通之上。】

    【中原封建王朝长达两千年之久,数次占领越南,但都未能建立起长久统治。

    南越问题与辽东半岛问题大致类似,都是地理问题。

    解决南越之关键,在于交通。

    若修千里驰道,连接南越中原是否可行?

    可行。

    有水泥,便能修水泥路。

    而且,水泥耐侵蚀,水泥路修好,可使用几十年,成本虽略比土路高,但性价比极高。

    不计公本,上万民夫,纵一月只修十里路,一年便可修路百里,最多十年之功,便可修路千里。

    水你泥大道直穿丛林瘴气,直插南越,有水泥路之便利,车马粮草及调动,迅速异常,统治南越,便有了稳固基础。】

    【南越可下,所需,只一条水泥路而已。】

    【修千里之长之水泥路,比秦修千里直道更为容易。

    秦人修路,用三合土之类,三合土调配之时,费时费力,不如原始水泥便利。】

    由北,至东,再至南。

    若他日终结汉末乱世,该干什么,该如何布局千古,李孟羲已有腹稿。

    写完,李孟羲停下了笔,长舒了一口气。

    北海,草原,辽东,倭岛,南越,要想把这些外围之地纳入版图之中,穷尽一生,不见得能完成布局。

    虽说,任重道远,但李孟羲自付,既然我李孟羲来了,难道只看看吗,何不一试?

    李孟羲卷起了丝绸。

    要到辽东修水泥路,需要火药开山技术,继续凿穿隧道的技术,还需要盘山公路的技术,还高架桥的技术。只因辽东多山。

    不仅辽东需要类似的技术,若他日无奈困守蜀地,蜀中也多山,想改变蜀中交通条件,盘山路高架桥之类的技术,同样必不可少。

    高架桥之类的,属于工程技术,应该记在《工程技术》一卷。

    于是李孟羲就把《工程技术》翻了出来,记下大项,【交通工程技术】

    小项为,

    【盘山路】,其原理为,通过增加路长,降低道路坡度,使道路坡度和缓,便于通行。

    【高架桥】,以巨型水泥桥墩为桥基,可架于两山之间,亦可架于河面之上,使天堑变通途。(注:钢筋生产问题,竹子代替钢筋的寿命和性能问题。)

    【山体隧道】同样需用到水泥顶和水泥柱的支撑,避免坍塌。

    【汞齐冶金法】需用大量水银融炼矿石。水银此物,春秋时炼丹士便能炼至水银,水银生产技术不成问题。

    【海船制造相关】可用模型试验出抗风抗海浪的船体,而后,在汉已有的造船技术上,予以改进。

    终于写完了,李孟羲停笔,揉着发酸的手腕。

    弟弟趴在李孟羲的肩头,好奇的看着哥哥写的这好多字。

    “哥哥,你写的俺都不认识。”弟弟说不认识李孟羲写到字。

    李孟羲笑了,手朝后伸去,把弟弟抱在怀里,“你看看,这么多字,你想认识哪一个,哥哥教你。”

    李孟羲让弟弟自己选字。

    “哥哥,这个字是什么吗?”弟弟伸着小手,指向了一个字。

    弟弟认识的字不多,弟弟看字就像在看图画,弟弟感兴趣的字,就是看起来比较好玩的字。

    李孟羲一看弟弟挑出来的字,笑了。

    弟弟指的是【中】字。

    “这个字,是中,意为天地之中。”

    李孟羲跟弟弟解释着这个字的含义。

    弟弟的理解是,就是一个口字,再加一个竖的棍棍,就是棍棍没有乱放,刚好是放的两边一样。

    弟弟虽说不会表达,但自己已经从字体领悟到了中字的含义。

    就是棍棍放的不左不右,就是中间的意思。

    正如我神州大地,为天地之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