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0章 游牧部落
    铜矿位于达板山西北麓的红石崖,对李自成来说,这真是意外之喜,他原本几乎是放弃了对铜矿铁矿的寻找,也许西宁地区本就缺少金属资源,或者金属资源属于深层矿,以现在的勘测手段,根本发现不了,留下两名工匠继续寻找,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反正在西宁也是闲着。

    但让人头疼的是,红石崖位于大通山与达板山的断裂处,此处并非西宁卫的传统拱卫区,实际上,红石崖还在大明青海边墙之外,有明一朝,始终是蒙古人的游牧区,现在更是蒙古麦力干部的势力范围。

    李自成北伐甘州、穿越达板山口时,还是趁着天寒的时候,牧草完全枯败,麦力干部的牧民迁回至大通河上游的空档期,即便如此,为了护卫大军北伐,他还是派出西宁最强的骑兵刘云水部,护卫在大军出行路线的西侧,待大军完全通过后,刘云水部做为北伐军的一部分,方才随后赶上来。

    现在的西宁军,对铜、铁的需求极为旺盛,好不容易勘测到这样一座铜矿,李自成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但红石崖就在麦力干部牧场的口边,麦力干岂会善罢甘休?

    以麦力干部现在的游牧状况,自然不会掌握铜矿的开采、冶炼技术,红石崖附近的牧场才是他们的命#根子。

    如果双方能够和睦相处,蒙古人放牧,汉人采矿,随着人口不断聚集,衣食住行随后都要跟上,蒙古人、汉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物产也是大相径庭,这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一处繁荣的贸易口岸。

    如果双方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在通婚的基础上,还可能传出一段民族友好合作、团结互助的佳话。

    李自成苦笑了一下,很快就放弃了白日梦。

    由于生活方式的粗放性,决定了游牧民族一辈子都在为生存而搏斗,如果说汉人的“饱暖思淫#欲”是一种堕落,那游牧民族连这种堕落的资格都没有,无论是普通的牧民,还是他们当中的首领、贵族,白天都要为牧场、挤奶、可能的白灾和黑灾犯愁,只有到了晚上,脱衣上炕才是他们唯一的娱乐。

    一旦接触到农耕民族的富庶,让游牧民族放弃侵略、掠夺的本性,对游牧民族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残忍,这需要超出人类掌控的自制力。

    就同一位绝色美女,在缺乏保护的情形下,身着露脐装,沿着阿三的恒河岸走上五十里,如果还能完好如初回到她的出发地,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如何才能让麦力干部放弃红石崖地区的牧场?

    答案只有一个:战争!只有战争的手段,将游牧民族打怕了,他们才会让步,甚至会迁移到新的牧区,以躲避强者。

    当年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因为被匈奴打怕了,被迫远徙至吐火奴,而匈奴在汉武大帝不断远征漠北的军事打击和政治威慑下,也是一蹶不振,内部出现了分裂,北匈奴郅支单于被迫出阿尔金山以北西迁康居,以避汉军锋芒,不过,悲剧的是,即便如此,汉军还是没有宽恕曾经给汉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匈奴人。

    就像毛子大帝所说的那样:宽恕是上帝的事,我们只负责送他们去见上帝!

    盛汉时代,汉人虽然没有说,但已经这样做了:即便北匈奴郅支单于西迁了上千里,驻守西域的副校尉陈汤将军还是没有放过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单于被杀,匈奴民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再也寻不着踪迹。

    如果有足够的实力,李自成也希望这样征服麦力干。

    但他盘算了一下,即便将所有的骑兵集中起来,西宁军亦不过六七百,而大量的步兵,在游牧民族面前,基本上只能壮壮胆,无论是战斗,还是追敌,都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万一兵败,逃跑又没有速度,只能白白地沦为游牧民族骑兵的战功,积累他们的战场自信心。

    而且麦力干部游牧于大通山一带,地域广宽,地势落差很大,西宁军很难将他们彻底根除。

    怎么办?明知道红石崖有铜矿,难道只能看,不能吃?

    李自成忽地想到巴雅尔,西宁军两次打败他,主要运用各种战术,包括最后使用了绝对优势数量的骑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火器重伤了他的骑兵。

    能不能用火器再一次重伤麦力干部?即便不能完全消灭,至少也要将他打趴下,让他离开达板山,重新选择自己的牧场!

    西宁军现在有了步枪,而且已经成军,马有水部配发了五个百户的枪手,上次在甘州城外已经初步彰显了战斗力。

    但马有水部守护在黄河渡口,干系重大,暂时无法调回。

    如果说红石崖的铜矿关系着西宁军的发展大计,在三川府一带驻扎的马有水部,则是关系到西宁军能否在黄河以西生存下去,实力只能增强,万不可削弱。

    能与麦力干部作战的,只有周宾部了,周宾部的士兵已经有五个百户完成了射击训练,接下来就要进行战术训练了,可惜,步枪的数量远远不够,只能让工匠们加班加点了。

    李自成原本准备让宋文部早早接触步枪,看来计划要改变了,还是让周宾部尽快形成战斗力。

    此外,刘云水部也要加强训练,对付蒙古麦力干部,绝对少不了骑兵,否则一旦蒙古骑兵战事不利,马上退回去,骑兵来去如风,西宁步兵只有干瞪眼的份。

    现在还是霜冻器,牧草尚未萌发,麦力干部暂时不会来到红石崖,必须让匠作坊加班加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将大铁车铸造成步枪,如果匠作坊需要,完全可以增加人手,这一刻,银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李自成拍拍脑袋,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者说,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麦力干部的蒙古人,能不能为西宁军所用?

    西宁军可以为麦力干部的牧民,提供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衣物,品种更多的粮食,除了牛羊肉。

    甚至只要麦力干愿意,李自成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养眼的女人,不过,这一条恐怕很难实现,蒙古人与汉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审美方式完全不一样,纤手纤足、细腰窄臀的女人,并不是他们眼中的美女,因为要照顾牲畜,他们眼中的美女,都是粗手大脚,腰身可以抵得上一个半水桶。

    其实,所有的这些条件,都难以满足蒙古人的胃口。

    既然汉人能提供这么好的条件,那蒙古人为何自己不去抢,像成吉思汗那样去征服?而是要受制于汉人?除了长生天,蒙古人从来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弯刀。

    说到底,还是武力说话,如果没有一支强大到令人胆寒的军队,在游牧民族面前,农耕民族只有挨宰的份,不仅财物,连人都会被抢,男人为奴女人为婢,将来生下的孩子,即便自小接受的是游牧方式的教育,也会低人一等。

    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强大的西宁军。

    李自成原本以为,只要拿下甘肃,西宁的战略空间就会得到极大的改观,想到麦力干部的存在,他这才发现,西宁的生存环境,并没有改善多少,只是从明军换成蒙古骑兵,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

    不过,麦力干部的存在,对西宁军也不全是坏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麦力干部经常的小规模战争,正好达到实战练兵的目的。

    没有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是训练出来的,战争,才是提高战斗力的唯一方式。

    后世的中央之国,在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军事、经济更是一穷二白,却依靠近百年的战斗经验,硬是在鸭绿江的东面,斩落了星条旗。

    所谓的战斗力,就是在战场积累起来的战斗经验,可以适当传授,但最终还是要依靠战场的体验。

    汉民族早早进入农耕时代,逐渐丧失了原先好战的本性,但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严重威胁下,逐渐修复了自己的战斗基因,从而得以数千年不灭,成为这个星球上生存最持久、最有韧性的战斗民族。

    尤其是边疆之地,因为遭受侵略的次数多了,每一名百姓都可能成为优势的战士,而相对文弱的汉人,多是集中在富庶的土地上,这里歌舞升平久了,战争并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百姓的战斗性就会持续衰弱。

    麦力干部虽有骑兵,但不似察哈尔部、土默特部、科尔沁部那么强大,因为壮丁的人数有限,只能在大通河沿岸这种体量不大的牧场为生。

    这样的部落,正适合给西宁军练兵。

    问题是,西宁军要有掌控战争的能力,而步枪,就是西宁军最为重要的筹码。

    李自成将思路重新整理一遍,方才出了书房,他吩咐何小米去一趟匠作坊,与工匠们商讨一下加快步枪生产的法子,现在可以说,步枪的生产速度,成了西宁军最为急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