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年迈的赵构得到完颜亮进攻的消息,赶紧调张浚回去了!
——因为当年的猛人都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我们亲爱的桧桧的伟大功劳),只剩下张浚还健在。
张浚回去之后,赵构立即复他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
张浚立即重用了虞允文,李显忠(此二人后来抵挡住了完颜亮),当他听闻王权兵溃,刘锜退归镇江,自己立即前往岳阳,买舟冒着冷风寒雪而行。
我总是在构思着这么一个画面:在大雪纷飞的江上,没有任何的人迹,只见一叶小舟,顶着风雪,缓缓前行,犹如天地间的一片叶子。舟上站着一为白须飘飘的老者,他一脸急色,嘴里不断地念着:“快点!快点!我要赶紧赶往队伍,我要指挥队伍打败金人!”
就在这时候,前面有逃难来的人,他们见了张浚,大吃一惊,说:“前面采石矶战火纷飞,烟雾冲天,您老还是不要去了!”
张浚依然决然地说:“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
——我奔赴皇上的危急,只知道直前追寻皇上的所在!言外之意是,我哪里还管什么战火,哪里还管什么自己的生死!
史书这时还写下这么一句话:“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
我想,这句话就足以表现张浚那大无畏的勇气了!
此时,金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了,那就是完颜亮之从弟完颜雍,乘他南征和中原空虚而在东京称帝。
这样一来,完颜亮后方不稳定,他率领的士兵,肯定也不稳定起来。
有些南征将士从前线逃回去拥立完颜雍。
十一月二日,完颜雍登位的消息传到前线,军心更是动摇,加之有三路水军被宋军击败,至此金军已无斗志。
完颜亮要是懂得依照形势来行事,此时的他,就该立即退兵回国去和完颜雍争夺帝位。可惜,完颜亮是属于死爱面子的人,绝不会在败时无功而返,因此,他决定先取南宋或至少胜利渡过长江,捞回个"面子"后,再北上与完颜雍抗衡。
于是金军自和州渡江攻打南宋,宋将虞允文大败金朝水师于采石矶,金军的战船全被宋军烧毁。
金军伤亡惨重,完颜亮被迫移驻瓜州渡。
完颜雍称帝和采石之战的溃败,使完颜亮觉得更没面子了,但他仍无退意。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说:“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
他这样一下令,更是激起了兵变,因为,三日内,根本渡不了江!与其被完颜亮杀了,还不如反叛!
兵马都统领耶律元宜与其子王祥和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等联兵反叛,与完颜亮近卫军将士共谋,于次日拂晓发动兵变。
完颜亮闻变,以为是宋军劫营,急忙起身穿衣。
这时,一支箭射入帐内,他拿起一看,很吃惊地说:“这是我们的兵器啊。”
他刚想伸手取弓,便中箭倒地。
叛将纳合斡鲁补上前刺杀,完颜亮中剑后,手足犹动,叛将们当下缢杀了他。
耶律元宜代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率军北还,完颜亮被以庶人之礼安葬。
完颜亮,不懂形势,真是死不足惜!他这一点和隋炀帝很像,在兵心思动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安抚兵心,而不是固执己见!
张浚过了池阳,听到了完颜亮被杀的消息,真是喜出望外!
然而,金兵余众犹二万屯在和州,南宋的危急还未解除!
张浚继续前进,来到李显忠军队,便往犒之。
这时,李显忠的军队一见张浚这位首领,史书的记载是:“以为从天而下!”
是的,这时,我看到所有的士兵都流下泪水了!
谁能想到张浚能够冲破连天战火来到军队面前?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可是年已过六旬的老者啊!
首领犹如此,我等岂能不拼命?
绍兴三十二年,张浚终于见到了皇帝了。
卫士们见到张浚,无不以手加额。
是的,谁不长长松一口气?谁不担忧这位老者能否挺住无情的战火?
当张浚面对着这又惊又喜的卫士时,史书的记载是:“风采隐然!”
真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壮哉,张相!伟哉,张相!
赵构见了张浚,只说了一句话:“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
张浚之后命镇江都统张子盖往海州攻打金兵,结果是“大破之。”再之后,张浚招集忠义,及募淮楚壮勇,以陈敏为统制,全力抵抗金人了。
金人在进攻无望,又没有皇帝完颜雍的支持下,只有退兵了!
至此,张浚的责任终于完成了,他能做的已经全做到了!
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张浚是个英雄。
然而,张浚始终没有认为自己是英雄,他认为自己的一生还没完成责任,那就是他没有收复失地,还我山河!
公元1164年,英雄的张浚,老者张浚病倒了,时年67岁,他临死手书付二子说:“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
——我曾经做过宰相,没有恢复中原,一雪祖宗的耻辱,现在即将死了,你们不要把我葬在祖先的坟墓旁边,葬我在衡山脚下就可以了!他的言外之意是,因为我没有脸面去见祖先啊!
我每次看了张浚这临终的话,总是泪水潸然,因为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他已经尽全力了,可是,他还在责怪着自己!他还在念念不忘沦陷的土地!
卢梭写过一本深刻而感人的书——《忏悔录》,张浚这临终的话又何尝不是最深刻,最感人的忏悔录呢?
只有伟人,才可能做成大事之后,还忏悔自己做得不够好!
呜呼,伟哉,张相!
相对张浚来说,秦桧就显得猥琐无耻了!太后北还,秦桧的儿子竟颂秦桧功德凡二千余言!秦桧又立家庙,以为自己的功劳大得要让世代的祖先都应该享受皇帝的赐祭器!
千年后,我们仰望历史,看到在张浚面前的秦桧是何其的渺小!何其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