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九十三章 科技与人心
    第六百九十三章科技与人心

    第六百九十三章科技与人心

    王少代表盛世医疗城的发布会更像一场季度通报会,发布的新消息几乎为零,却回答了市场上所有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王氏财团日后复盘时的股价,肯定是有正面影响的。

    而他们最大的消息,莫过于和甄诚有一个联合计划推出,但具体计划内容请大家看完甄诚的发布会就知道了,给甄诚卖了一个关子。

    对于这种连续剧式的玩法,观众和众多记者们都是不买账的,各种不爽。好在甄诚的发布会紧随其后,没有广告时间,说来就来。

    “准备好了吗?”孙思茜在舞台下整理着王冬川的衣领。

    “我说我忘词了,你信吗?”王冬川冷汗都出来了。

    “压根就没有给你准备什么演讲稿,只是给你定了几个主体,像过去你练习时那样讲就好了。”孙思茜在这几天已经领教过王冬川忘词的本能了,这丫甚至能记住人体中每一条毛细血管的脉络走向,却背不下来不过两三千字的演讲稿。

    无奈,她只能给王冬川出几个演讲的主题,让他自由发挥完成整场发布会。这种感觉就像独自面对一个从未做过的手术病例,一切只能靠主刀医生的经验和临场反应解决。

    呵呵的是,王冬川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半毛钱经验。

    可灯光已经暗淡下来,舞台上的聚光灯已经投射到了入口前,没有时间给他适应了。

    “如果我搞砸了怎么办?”王冬川看着孙思茜的眼睛问道。

    “对我而言,你穿上这身衣服愿意上台,就已经稳了。”孙思茜笑着吻了王冬川的脸庞一下。

    这个习惯站在无影灯下拯救世界的男人,第一次以聚光灯为舞台,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孙思茜说的一点也没有错,王冬川真的想太多了,从他踏上舞台上的那一刻起,局面已经稳了。

    记者与天朝的观众们热烈的鼓掌着,用热情表达着他们对王冬川的支持。他或许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技术还不错的医生,但在天朝人眼中,他则是天朝青年医生的典范,大灾里的医者良心,国际社会里拯救天朝医学威名的英雄。

    在不知不觉间,在孙思茜的包装有意推波助澜下,王冬川已经成为了默认的天朝第一医生,不管是成名多年的帝都专家教授,还是有一手绝活的青年医生,面对王冬川还有他的医魂医疗组都没有正面怼的勇气了。

    而对于国外的医药厂商和观众,王冬川用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个让bg都自认输过的男人,自然也配得上他们的掌声。

    王冬川目视着下方,足有200人的席位被坐的满满当当,全球超过37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像机都在对准着他,有是直播的,也有将上各国新闻联播了,王冬川等于是让全世界都在听他的发言。

    会场一片寂静,聚光灯下,似乎此刻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到,王冬川以为自己会怯场的,但灯光下的顿时脑袋冷静了下来。

    “各位,下午好,我叫王冬川,26岁,一名服务于甄诚私立国际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王冬川也就记得这朴实无华的开场白,还有主题了,“孙思茜让我主持这场发布会,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不太擅长说话,过去也因为这原因得罪了不少人,回天朝为医,如果不是遇上了孙主管,估计我也受不了大医院里的派系斗争,现在说不定流离失所了。

    如果大家不介意我嘴笨,我就说几句,大家介意吗?”

    “不介意!”台下有雷鸣般的回复。

    “那好,谢谢大家。我要讲的主题只有一个,‘科技与人心’。我们都清楚,西医理论出现只有短短数百年,这是一场生命科学的革命,人类真正系统的研究各种疾病,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延长自己的寿命。

    我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帮助了许多人,将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许多,但是医学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人给出过准确的回答。

    我曾经有幸登上过最先进的涅盘号,体验了一次如同在太空船一样的未来医疗技术的展示,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用尽了一切的科学手段缩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治疗中出现的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

    我相信未来的西医就会是他们那个样子,这让我??深深的恐惧。

    在医学上分为有效治疗和无效治疗,医生让你一男人做妇科检查那叫无效治疗,你长瘤子了,医生开刀帮你拿出来了,还切得很干净,这叫有效治疗。

    而在大病初愈后,医生告诫你在病好后要注意哪些,怎么改变生活的习惯,避免复发,算什么?

    在你神情紧张害怕手术室,医生翻出过往病例告诉你不用害怕,或者在孩子害怕无法入睡为她唱摇篮曲时,算什么?

    很遗憾,我在涅盘号上得到的结论是,这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他们竭尽所能的缩短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的时间,一些过去由人工服务完成的医疗过程,全部被冰冷的机械取代,想见主刀医生?手术室里见不就好了?想问问自己能不能活?搜索一下同类手术结果不就好了?

    这不是医学的进步……在我看来是西医的悲哀……

    医学要康复的不该仅仅是患者的疾病,不是祛症的疗法,也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是医生给患者传递健康的渠道。如果我能用叮嘱减少你未来复发的几率,多唠叨几句又何妨?

    比较起来,在接触了农鹿家主,接触了我们天朝独有的中医后我发现,在缺少检测设备,缺少抗生素的过去,中医整理出了一套独特的‘望闻问切’的诊断理论。

    中医更注重人与人的沟通,一切的治疗都是建立在医者对患者无时无刻的观察来获得效果的。

    在这方面,西医真的需要跟中医学习。

    或许,我们从10个病人上节省的接触时间,可以多救一个病患,但如果我们能确保10个病患里有5个遵循医嘱,以后不再犯病,或者推迟犯病,节约的医疗资源不是可以拯救更多的病患?

    我们最近听到最多的一种东西叫中西医结合,但应该结合的不仅仅是疗法,而是对待病患的态度。

    如果硬让我在科技与人心中选择,我更倾向于用人心去治疗,病还没好,只要心不凉,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