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9章 宣战!
    和阿铭喜欢喝酒瞎子喜欢剥橘子一样,梁程喜欢的,是练兵。

    只不过其他魔王都很注重劳逸结合,该忙的时候忙,但该玩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含糊,更不会委屈自己,就是一直忙着管账的四娘,不也抽空生了个孩子?

    但梁程则一直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且偏偏这个位置上,离了他就不行。

    其他魔王,并不擅长带兵,并非意味着他们学不会,事实上没人会怀疑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是,他们自身的性格,实在是无法胜任一军统帅这个职位。

    一念至此,

    郑凡心里有些愧疚,

    因为家里这些个人……要说真没一个可以替代阿程的,还真不能这么绝对,其实还是有一个的,那就是自己。

    自己早些时候跟着梁程学,再跟着李富胜学,再跟着田无镜学,期间又很注重实操;

    毫不夸张地说,自己现在的水平,肯定没那些当世名将那般夸张,“军神”也是名不副实,但也能稳坐军神后头二线前排的位置了。

    但自己就是懒,

    他得享受生活,这些年更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甩手掌柜当得委实过于惬意。

    也正是因为梁程的无私付出,才得以让自己能过上这些年的安逸日子;

    一定程度上,

    阿程是为自己挡刀了,

    挡住了这把,

    来自生活或者叫生存的刀。

    “轰!轰!轰!”

    这时,已经完全提速起来的重甲铁骑正在自己面前经过,大地也随之在震颤。

    他们的速度哪怕是到了现在,其实也不算特别快,但作为精通骑兵作战……不,确切地说,自出道以来都是在用骑兵打仗的将领,郑凡清楚地知道,这一支三千骑的重甲骑兵在战场上能够造成怎样的破坏。

    不仅仅是撞击时产生的实打实伤害,

    任何一支军队,面对这样一支铁骑冲锋时,最可怕的,其实是来自心里的压迫,它能让己方,顷刻间崩溃。

    楚人号称自己的步卒诸夏第一等,

    那在这三千重甲面前,

    郑凡可以笃定,他们将不堪一击!

    因为这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重甲”,这三千人,是整个晋东军中的精华,入品好手极多,甲胄还是薛三亲自设计组织锻造出来的,坐骑方面更是以自己的名义从京城大燕御兽监里要来了很多头貔兽。

    它不是简简单单另一个时空里的“铁浮屠”,

    它是真正的战争巨兽。

    这是一把杀手锏,可以在关键时刻,直接敲碎对方的阵线,击垮对方的斗志,让胜负,在刹那间扭转;

    再放眼望去,

    高台下方,一望无际的兵甲之阵;

    这些年来,

    是梁程每年组织进行标户兵的集合军演,是梁程组织了各支兵马的换防,是梁程琢磨了燕国最欠缺的步兵战术;

    这其实和瞎子一直心心念念的造反,四娘计算着发展支出与收益一样,

    为了一个目标,

    去努力,去前行,

    整整齐齐地排列出石头,

    就为了一切就绪后,

    轻轻推倒最前面的一颗,收获那时的纯粹快乐。

    而自己,

    将带着这支大军,以及后续即将开来的其他燕军,去完成自己一统诸夏的诺言。

    郑凡闭上了眼,

    耳畔边,

    传来了滚滚雷蹄之音。

    下方,

    正引领着重甲铁骑行进的梁程,

    忽然间愣了一下,

    其体内的煞气,在此时猛地窜起;

    嗯,晋级了?

    没完,

    刚窜起,余尽未消时,这股气息又再度向上一迸!

    嗯,又晋级了?

    接连两股晋级的冲势以及其所宣泄而出的煞气,就算是梁程,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其给控制住。

    所以,煞气难免开始外露;

    四周士卒们当即看见他们的大将军身上似乎染上了一层黑色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烧;

    下方梁程骑着的貔兽,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煞气,若是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其鬃毛已经有部分在呈现出偏紫的色彩,这是返祖的表现;

    也就是说,这头貔兽在和梁程相处的时间里,逐步学会了如何吸纳煞气以刺激自身血脉,所以,这会儿的它,非但不难受,还觉得很舒服。

    梁程身形则自胯下貔兽身上腾越而起,

    靴子在高台栏杆上不断地蹬踢,借着力道,顺势而上,在落下台面时,顺手抓住了前方的黑龙旗旗杆。

    顷刻间,

    其身上的煞气弥漫到了黑龙旗上,这场景,显得极为耀眼。

    四方军士并不知道这是发生了突发情况,只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自家大将军早就安排好的阅兵式的一环。

    最重要的是,这个场面,实在是过于震撼人心。

    当梁程挥舞黑龙旗时,

    下方甲士本能地举起自己手中的兵刃高呼:

    “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威武!”

    这会儿,

    梁程终于将二连晋级带来的煞气给控制住了,他将旗杆插入台面,向着郑凡单膝跪伏下来:

    “多谢主上!”

    四周士卒见状,亢奋之情继续被推上了新的台阶:

    “王爷万岁!”

    “王爷万岁!”

    “王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家,免礼平身。”

    姬成玦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跪伏着的朝臣。

    有两个人,还站着;

    一个是乾国使臣,一个,是楚国使臣。

    晋国被灭后,昔日的诸夏四大国变成了三大国;

    眼下,在大燕的朝堂上,其他小国家的使臣早就跪伏了下来,也就只有乾国使臣和楚国使臣,还能以拜礼来维系住国家的体面。

    只不过,众人皆跪我独立,以皇帝的角度来看,就显得有些过于刺眼了。

    但姬成玦并不会因为这个而生气,皇帝嘛,海纳百川的气量还是有的。

    众臣起身;

    今日朝会,是大朝会,参与的臣子很多,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诸多国使要在明日启程归国,算是做一个告别。

    国与国之间,一般都会设有外交人员,鸿胪寺就是专门安排这个的,但真正有级别的使臣也就是代表各自君主的钦差,不会常驻,绝大部分时候每年会来一次,停留一到两个月,有其他大事发生的话,才会加派钦差人数和延长时间。

    小国使臣们开始上前一个个的说话,大意差不多就是感谢燕国和大燕皇帝陛下的款待,愿我国与大燕友谊长存云云。

    等小国使臣们讲完后,

    乾国使臣先行向前一步;

    在乾国,无论什么时候出使燕国,都是一笔不菲的政治资历,毕竟出使的是虎狼之燕嘛,回去后,再请人吹捧吹捧,演绎演绎,使团里再安排几个好事人编个故事,什么临危不乱,往大殿上一站,浩然正气直接把燕皇震慑住等等;

    类似的故事,很多。

    毕竟,百年来,乾国在战场上,没怎么赢过,但在故事里,却从未输过。

    乾国仁宗皇帝时期最著名的“众正盈朝”,其中大部分相公都曾出使过燕国,靠此狠狠地刷了声望。

    “大燕皇帝陛下,本使有一件事不明,请大燕皇帝陛下赐教。”

    皇帝没回应。

    乾国使臣继续道:

    “本使听闻,燕国境内这两个月,似乎有较为密集的兵马粮草调动,敢问大燕皇帝陛下,燕国,意欲何为?

    如今,

    我大乾与燕国、楚国,已经止戈熄火五年,各国百姓,好不容易得有喘息之机;

    燕国,

    是又想要再行旧事,撕毁盟约了么?”

    乾国使臣的问话,可谓无理至极。

    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大殿上蹦出几个燕国大臣来呵斥自己“大胆”“狂妄”,

    然后自己再借坡下驴告个罪,

    这样,又能把“质问”讲出来,又能保证自己安全。

    然而,

    让这位燕国使臣有些诧异的是,

    大殿上,极为安静。

    两列所站的燕国文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呵斥自己;

    现如今,燕国正常的朝会流程因内阁制度的出现,有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增加效率,内阁会事先收集议题;

    再由内阁来圈定朝会上需要讨论的议题,再呈送给皇帝,由皇帝来做删加。

    而“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则是最后再问一遍,谁还有没有提案的议题临时想要启奏。

    也因此,

    在先前入朝时,所有有资格站在这里的文武,都拿到了今日的议题;

    有震惊,

    有惊愕,

    有疑惑,

    有不解,

    但内阁大佬们以及各部的老大们,其实早就对此事有了默契,更是早早地就已经参与其中了,他们很镇定,下面的官员们就能跟着镇定,从而,接受了这件事。

    一直被晾在那里的乾国使臣显得有些难受,

    只得硬着头皮继续道:

    “难不成大燕皇帝陛下,真的要打算再起兵戈,让生灵……”

    “是。”

    乾国使臣愣住了;

    边上的楚国使臣,以及其他各国使臣,也都愣住了。

    坐在上方龙椅上的皇帝看向了站在那里的楚国使臣,

    而这时,乾国使臣从震惊之中醒悟过来,当即喊道;

    “燕国皇帝陛下,这是要背信弃义,置万民于水火之中而不顾,置苍生于劫难中而不………”

    “你再聒噪,朕就先伐乾。”

    “………”乾国使臣。

    乾国使臣听到这句带有……不,已经是很直白的威胁之话,脸上当即泛起一阵红色,这是气的,也是怕的,更是被羞辱出来的;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蛮子,蛮子,燕蛮子!

    但不管怎样,

    这一瞬间,

    他嘴唇紧咬。

    其实,用脑子想想,对谁先开战的事儿,怎可能说改就改?就是皇帝,他也做不到这般随心所欲的。

    但这里是燕国的朝堂,

    这位是燕国的皇帝,

    再算上燕人的混不吝传统,

    乾国使臣,还真是被“噤声”了。

    “楚国使者景学义,请问大燕皇帝陛下先前之语,到底是何意思?”

    ……

    “楚国使者景仁礼,请问摄政王殿下先前所语,到底是何意思?”

    镇南关下,中军帅帐之中,面对着两侧林立的武将,面对着坐在那里一身蟒袍的大燕摄政王;

    景仁礼,鼓足了勇气,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强行开口发问。

    其实,景仁礼这位景氏旁系子弟,他的出头,还和郑凡有一些渊源;

    这些年来,每年景仁礼都会有楚使的身份,出使晋东王府,看望熊丽箐以及大妞,代表楚国皇帝,送上大舅的一份心意。

    这才有大妞觉得楚国大舅好的观感,这其中,辛苦牵线搭桥的,就是景仁礼。

    其人在楚国国内,任大夫,不算位高权重,但也是楚皇身边得以喜用的臣子之一。

    这时,

    站在摄政王身边,身着一身大红袍体态早就发福了的黄公公在此时向前一步,掐着兰花指,对着下方站着的景仁礼道:

    “王爷的话说得这般清楚,怎么,贵使是患有耳疾么?”

    是的,

    黄公公又来了。

    这几年,黄公公早就在宫内退居二线了;

    按理说,宫内大太监最受不得的就是退下来,不仅仅是人走茶凉的悲,可能还有以前得罪人失势后被报复的苦。

    但黄公公不同,他是主动请求退下来的,平日里住在京城内自己的一座宅子里,但时不时的,还能进宫陪陛下说说话。

    大燕宫廷宦官之中,他是上过战场的,而且是上了好多次,且作为监军太监,还保持着全胜的记录。

    这就是超然的资历,铁打的立身之本。

    现如今,他既可以住在宫外宅子里,自己被奴仆们伺候着,还能继续保持着和宫里和陛下的关系,老祖宗的排面儿,还是没有倒;

    这日子,别提多舒坦了,简直就是所有大太监退休后的终极梦想。

    黄公公清楚,这一切都是拜谁所赐。

    他也很庆幸,庆幸陛下和摄政王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如胶似漆”,那么自己就能继续在心里念着王爷的好,且没任何负担了。

    前阵子,是皇帝下旨询问自己,到底还有没有力气再跑一趟晋东。

    黄公公当即腰不酸腿不疼了,手脚麻利地入宫面圣,拍着胸脯保证:

    “陛下,奴才愿为大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后,

    火急火燎地就带着圣旨以及一众亲随奔赴晋东,硬生生地比预期时间,还早了个十天,足见黄公公对摄政王爷的思念之深。

    景仁礼严肃道:“摄政王让我大楚再割让三郡之地?请王爷息怒,本使根本就不用回去询问我家陛下,在这里,本使就能直接给王爷您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大楚,不可能答应。”

    帅帐内,一众将领脸上都露出了不以为意的笑容。

    我们管你答应不答应?

    什么时候需要打仗?什么时候需要丘八?

    当我想要而你却不答应时!

    其实,景仁礼之所以这会儿来到镇南关,也是因为晋东大规模的兵马粮草调动,根本无法做到掩饰,而晋东似乎也没想要掩饰的打算。

    因此,于情于理,景仁礼都得来走一遭。

    “王爷,燕楚已和睦相处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双方边境虽然偶有摩擦,但两国边民,倒也算是安居乐业。

    我大楚皇帝陛下更是视王爷为知己,王爷您更是我大楚驸马;

    所以,王爷为何要在此时,重启兵戈呢?”

    ……

    “为何?因为朕昨晚做了一个梦。”

    龙椅上,皇帝微微侧着身子,手指指了指上方;

    其实,皇帝的这个坐姿,很不雅,但皇帝习惯了,臣子们,也习惯了。

    坐得比比直直的,可能是提线木偶,换言之,能以很寻常的姿态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很大可能是他在朝中,已经完成了对朝堂的一言九鼎。

    甚至连礼法、礼仪,都已经无法约束他了。

    “在这个梦里,朕梦见了大夏天子,大夏天子亲口告诉朕,要朕秉天之意,承夏之志,以燕代诸夏,再造一统。”

    诸国使臣们一下子愕然了,这……这么直接的么?

    当年,郑凡曾和瞎子一起调侃,先帝爷时,打仗,不仅靡费钱粮国力,还费儿子。

    师出有名,师出有名,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仇恨的目标,来鼓舞全国,消除阻力,支撑战事。

    但……

    时代变了。

    如今的大燕,雄踞北方,消化吸收了三晋之地,新政推行已经八年。

    府库充盈,积攒丰厚,一改先帝爷末期时近乎民不聊生之局面,且那晋东王府,更是厉兵秣马,片刻未曾懈怠。

    如今的大燕,

    已经不用再藏着掖着了,也用不着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是时候,

    堂堂正正的,

    将那老燕人八百年的怨气和怒火,往上数多少代先皇的志向,正大光明地……说出来了。

    燕京城皇宫内的朝堂上,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缓缓地站起身,

    目光,

    扫过大殿之上所有的臣子。

    镇南关下帅帐内,

    摄政王轻拍白虎皮座椅扶手,

    立起身形,

    帅帐内,所有将领神情为之一肃。

    “给朕听好了……”

    “都给孤,听清楚了……”

    “传朕旨意,通晓天下,自今日起……”

    “传孤王令,通传各军,自即刻起……”

    “我大燕百官,我大燕宗室,我大燕子民,当以一志向而聚,当以恒心而凝,常挂先祖奋勇之余烈,勿忘山河血染之壮怀,助朕再塑乾坤于一统,再造社稷以无疆,终有一日……”

    “我大燕锐士,当承黑龙之相,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燕万世之基,孤将带领你们,一路征伐;

    直至,再无敢立足之敌,直至,再无不臣之国,

    直至……”

    …

    “我大燕,即为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