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95章 军府
    “末将遵命——”郭进为难了了片刻,咬着牙应下。

    “你作为北面都统,自然要遵循军规!”

    李嘉将手靠后,沉声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仅凭一己心思行事,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惹得怨声载道,如今战事在即,还得团结为要啊!”

    郭进认真听着,虽然心中不愿,但却不得不屈从。

    嘱托后,李嘉又赏赐其一头来自于济州岛的大马,身躯高大,威风凛凛,让郭进爱不释手。

    如此,他心中半是欢喜,半是忧虑地离去,开始准备动兵。

    兵马北伐,自然不是等刘钧死后才出动,李嘉也从来美想做什么偷袭的事。

    如今的北汉,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刘钧病重,很难理事,而太原尹刘继恩又没有继位,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刘钧名分在,但没精力,刘继恩有精力,但没名分。

    所以,此时反而是是最合适的。

    于是,军机处受到皇帝的委派,筹措“伐汉行军府”,正式开始筹措北伐事宜。

    而在这个大军府下,又有北面都统,西面都统,以及李继勋为前锋的三股兵马。

    大军府以皇帝为中心,进行统一的指挥,皇帝显然是御驾亲征。

    北面军约有四万人,集合河北数州之兵力,尤其是成德军所在的镇州,更是承担了主力。

    西面军赵延徽,约莫两万人,建雄军防备北汉多年,已然熟悉。

    而李继勋的昭义军,则有一万余人,作为前锋是完全足够的。

    皇帝自己,则统帅着五万御营,大军,其中骑兵三万,步兵两万,泰半的骑兵全部被征调过来。

    粮草方面,由于军机处的存在,御营的粮食完全不用操心,汴梁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到洛阳的洛口仓,如今约莫有二十万石,足以支持三个月。

    其他的钱粮,也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了黄河作为通道,只有七八天,还能运送二十万石。

    除此之外,汴梁的军械司,也不断地支持,建造投石车,泥弹,以及火炮。

    不过规模达到上千斤的青铜炮,实在是太笨重了,以河东的地形,根本就走不动,还不如用投石车,至少这些木头可以进行拆卸。

    至于时间,也很吃紧。

    如今是五月后旬,对于北汉的征伐,定到了六月中旬,而作为前锋的李继勋,则六月初就进发。

    之所以那么时间紧张,主要还是为了防御契丹人。

    秋高马肥,草原上夏天草籽生长,秋天结籽,所以秋天的马养足了膘过冬,是最合适作战的。

    而且,秋天也是农耕民族收获的季节,恰好可以进行劫掠,收获巨大。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秋防这一说。

    除非北方大雪覆盖,饿死了大量的牲畜,游牧民族迫不得已南下,不然冬天南下就是找死。

    赵匡胤编的契丹人南下就在正月,冬日,还真有人信,懂的人装傻,不懂的惶恐。

    像这种因为战争而临时组织起来的军府,也叫做霸府,在唐朝很常见,一旦获得胜利,自然解散。

    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忙着,比如,运转粮食,至少有十万民夫,河南府的百姓,自然得出力,即使如今到了快要秋收的时刻。

    不过,这种强行征调民夫的举措,是十分伤害元气的,所以政事堂为核心的宰相们,对于征调民夫,予以否决。

    赵诚颇为气愤道:“北方残破,河南府民户不过五十万,近三成青壮征调,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夏收算是毁了,数以万计的百姓成为流民,岂可为之?”

    其余的几位宰相也连忙附和,孙钊更是毫不避讳地说道:“河南府近在京畿,护卫国都,如此釜底抽薪,置朝廷何故?”

    怎么能为了一个北汉,让中央陷于危难之中呢?

    对此,李淮深感为难,他思虑再三,这才说道:“如此,不如抽调旧兵降卒?”

    “洛阳城即将完整,还有近五万的兵卒,如将他们充任劳役,不如让他们担任脚夫,与辎重营配合,运输粮草物资。”

    “此议可行!”赵诚点点头,说道:“洛阳城几乎扩建完毕,只有一些边角罢了,如今战事紧要,还是先输送粮草吧。”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这般吧!”李嘉见到他们争吵,不由得说道:“从六月初至七月初,由五万降卒进行输送粮草,七月初后,再征调民夫运送,正好也不耽误夏收,洛阳城也能继续完工。”

    听到皇帝的建议,几人转眼一想,的确有道理,于是表示认可。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让人不得不注意。

    夏天作战,有优势,也有劣势。

    炎热的天气,让兵卒们苦不堪言,尤其是身着铠甲,戎袍,更是不亚于一场炙烤。

    而且,李嘉在总结赵匡胤,以及郭荣北伐的事件,也发现了一些缺漏。

    如,郭荣第一次御驾亲征,就兵临太原,结果因为禁军抢掠无数,失去了民心,被迫退下。

    而赵匡胤,则除了契丹人的因素外,还有地方的水土不服,炎热的天气,外加陌生地域,让禁军上吐下泻,病倒无数,不得不退缩。

    所以,除了民夫外,最大的需求,就是大夫。

    说来惭愧,在一开始,李嘉让那些道士们入住军队,除了给兵卒们进行洗脑之外,更是因为道士们多少懂点医术,能够很好的治愈疾病。

    哪怕只是粗浅的小毛病,也是对兵卒的极大安慰。

    后来为了控制权,也是怕尾大甩不掉,于是就撤了道士,重新设置了军医。

    不过,在这个乱世,某种意义来说,大夫的数量比读书人还要少,而大夫们庸医太多,良医更是微乎其微了。

    军队中多一个,民间就少一个。

    军队虽然也在自己培养,但数量依旧少的出奇,一个厢,也往往只有两三个罢了,而且还得优先给军官服务。

    这让军医的效果,没有很明显。

    而且,培养的军医,基本上都是一些外科的大夫,治疗水土不服等传统疾病,反而不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