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7章 解惑
    “魏老焉。”

    当崔呈秀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不是愤怒,反而差点把嘴里的酒喷出来。

    不知多少人闻之色变的当朝内廷大佬,令人闻之色变的九千岁魏忠贤居然有一天被人称为魏老焉,要是被外头的官员听见恐怕能承包他们一年的笑点吧。

    不过毕竟是老油条了,崔呈秀这点急智还是有的,赶紧把话题给转移到了别处。

    “国公爷,您昨夜被刺,杀了那么多人,可曾找到线索?”

    杨峰扫了他一眼,这家伙转移话题的本事还挺不错呢。

    吃了一块牛肉后,杨峰这才漫不经心的说:“并没有得到什么线索,那些人的尸身上并没有任何表明身份的标记,不过他们使用的蹶张弩倒是挺少见的,崔大人想必应该知道些什么吧?”

    崔呈秀身为兵部尚书,管的就是这摊子的事,杨峰心里已经决定,如果这厮敢摇头说不知道的话,他就要跟这家伙翻脸了。

    幸好崔呈秀还没有蠢到这种地步,他点点头:“这点卑职倒是知道的。在大人的火铳没有装备京营之前,蹶张弩乃是京营的利器,除了辽东军以外,也就只有京营和江南的少数部队装备,而且数量并不多。

    毕竟这种弩打造不易,造价也非常惊人,所以一般的部队装备不起。

    昨天晚上国公爷将缴获的一些弓弩送呈兵部和刑部之后,卑职让人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弓弩并非是出自兵仗局,而是私自打造的。”

    “私自打造的?”

    杨峰微微一惊,“有谁怎么大胆,居然敢私自打造此等利器,若是被朝廷发现,那是是要诛三族的!”

    蹶张弩在古代的地位就相当于巴雷特在现代时空的地位一样属于大杀器。

    想象一下,若是在华夏的现代社会里,突然从某个地方搜出了一把巴雷特军用狙击枪,恐怕连公安部都要震动吧。

    可现在崔呈秀居然告诉他这玩意不是朝廷的兵仗局出产的,而是属于私人产品,这无疑是颠覆了杨峰的某些三观了。

    “私人怎么就不能自己打造了。”

    崔呈秀冷笑道:“兵仗局是什么样子国公爷比下官更清楚,他们弄出来的火铳连边关的官兵只能当烧火棍用,否则辽东军也不会撇开他们跟您买火铳了。”

    兵仗局是大明官方指定的兵器制造点,只是如今的兵仗局早已沦为某些人敛财的地方。

    打造出来的火铳和兵器质量奇差无比,除了实在没有办法的部队,但凡是有点能力的军队都不会用他们生产的兵器,否则当初孙承宗和辽东军将领们也不会向他购买火铳、火炮以及铠甲了。

    杨峰拿起酒壶将崔呈秀面前的酒杯倒满:“那崔大人知不知道这些蹶张弩产自何处啊?”

    崔呈秀看着杨峰的眼睛正色道:“若是下官所料不错的话,那些蹶张弩十有八i九应该是来自南边。”

    “南边,你是说江南?”

    “对……就是江南。”

    看着崔呈秀意味深长的眼神,杨峰立刻就明白了,现在遍数整个大明,最希望自己死掉的恐怕就是江南的那些地主士绅了。

    杨峰开海禁,影响最大的地方是哪里?这点就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无疑就是江南的那些大海商了。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在位的时候虽然定下了一些在后世看来很是保守落后的政策,但那也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性而已。

    在现代,就连高中生都知道,任凭再好的政策也不能永远不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就拿海禁来说,老朱同志当初定下这个政策是因为开国之初国力贫瘠,大明要集中精力对付北边的蒙古余孽,所以在对待南边的问题上自然要采取保守稳妥的策略,海禁只是当时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到了他的儿子朱棣上位后这个政策就发生了变化,朱棣开始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最好的证明。

    后人有人抨击郑和下西洋是空耗民力财力,与国无益,所以朱棣死后这个政策就被叫停了。

    事实上,当年郑和下西洋不但没有赔钱,反而是赚得盆满钵满。毕竟朱棣也不是傻子,如果下西洋赚不到钱的话,他为什么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派郑和出海,这不是傻子吗?

    只是当时郑和赚的银子都流入了皇宫,也就是朱棣的手里,下面的官员没捞着好处,自然是是怨气冲天。

    只是不满归不满,面对永乐大帝这位杀星他们连屁都不敢放,要知道这位可是从小就跟着朱元璋在战火中长大的,杀起人来可丝毫不会手软,诛十族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

    不过等到朱棣死后他那些从小长在深宫里的子孙就不行了。

    从孩童时代就被那些读书人洗脑,长大后自然就会被忽悠瘸了。

    于是乎朱元璋的禁海令又被那些读书人从垃圾堆里翻了出来,堂而皇之的重新开始执行。

    海运的庞大利益就这么被江南士绅集团和文官集团给瓜分了。

    由此可见什么祖训、祖宗成法都是虚的,重要的是有没有利益,否则老朱同志定下来的贪墨五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充草的祖宗成法怎么不见那些读书人翻出来执行?

    如今,随着福建水师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自从解除了禁海之后,短短两年时间福建的海关就为朝廷提供了一千多万两的赋税。

    这个结果吓坏了无数人,谁都知道,只要福建海关一日不关闭。它就会象鞭子一样每天都鞭挞着那些整日里鼓吹禁海的官员。

    可海禁既然已经开始解除,想要重新关上这座大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所有人都明白,只要杨峰还在一天,想要重新禁海无疑就是痴人说梦。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把杨峰从肉体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

    杨峰长吁了口气,看向崔呈秀的目光也带上了一丝善意,“老崔,多谢你能跑来告诉我这个消息,这个人情我领了。”

    崔呈秀哈哈一笑,“国公爷切勿如此,魏公公说了。这两年咱们借着国公爷的旗号可是赚了不少银子,就连京城那些勋贵也沾了不少光,昨夜听到国公爷遇刺,魏公公也是大发雷霆,在得知了结果后又让下官赶来告知国公爷,所以您要谢还是谢魏公公吧!”

    “哟呵……”

    杨峰有些意外的看了看崔呈秀,后世的人都说崔呈秀阴险毒辣又贪财,甘为魏忠贤的走狗残害忠良,没想到这家伙对魏忠贤还挺忠心的。

    《明史》记载其临死时的状况:“时忠贤已死,呈秀知不免,列姬妾,罗诸奇异珍宝,呼酒痛饮,尽一卮即掷坏之,饮已自缢。”

    换句话说,这家伙在得知了魏忠贤的死讯后,二话不说一杯酒下肚,上吊自尽。

    从这点上来看,崔呈秀不但对魏忠贤忠心,同时也是个狠人,对别人狠的同时对自己也狠。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后世的人提起崔呈秀大都会露出鄙夷的神情,毕竟这家伙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

    可来到这个时空后杨峰才明白一个道理,读书不能读死书,要学会分辨写这本书的人,以及他们的动机,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就象崔呈秀这样的,虽然他很爱财,在打击政敌的时候也从不手软,从这点上他堪称酷吏。

    但有一点,那就是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他处理国事的时候是用心的。

    别的不说,在他担任兵部尚书期间,在对待辽东、福建战局以及卢象升剿灭流寇的问题上,兵部从来没有拖过后腿,无论是物资补给和兵员方面都能及时补充,仅凭这点崔呈秀就比那些平日里口号喊得震天响,一旦做起正事来却一塌糊涂的东林党的那些正人君子们强百倍。

    “老崔啊,你很不错。”

    两杯酒下肚后,杨峰把崔呈秀的肩膀拍得砰砰响。

    “老魏和你算是有心了,本公也不能白领这份人情。

    你也知道,前些日子本公刚占领了吕宋的宿雾岛,抓到了一批红毛鬼子,其中有几个娘们还不错,我知道老崔你喜欢这口,待会你回去的时候顺便带走两个,算是我的回礼了。至于魏公公嘛……估计他是用不着了,这样吧,待会我挑几样东西,你帮带回去给老魏。”

    崔呈秀脸上露出了也不知道是苦还是笑的神情,偏偏还不能拒绝,只能拱起了手:“那下官就谢过国公爷的厚赐了。”

    “甭客气,咱俩谁跟谁啊。”杨峰搂着他的肩膀一副不见外的模样。

    看到杨峰东拉西扯的总是把话题转移,崔呈秀又问道:“国公爷,不知您打算如何回敬那些人呢?”

    杨峰反问道:“那依崔大人之见呢?”

    崔呈秀试探的问道:“国公爷,既然那些人这么害怕朝廷解除海禁,那下一步咱们是不是奏请皇上,让江南也开始解除海禁呢?”

    杨峰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哦……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魏老焉的意思?”

    崔呈秀有些不自然的移开了目光:“这……自然是下官的意思。”

    “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