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杀猪佬的小娘子 第9节
    来年四月,建昌帝燕郇因病崩逝,丧钟敲响,宫里宫外人人悲声痛哭。
    一个月后,登基大典隆重举行,太子燕桢于含元殿正式登基为帝,年号嘉平。
    新帝即位,权力更迭,后宫诸所自然要腾让给新人,先皇的妃嫔全部迁至“三宫三所”。
    嘉平帝晋尊德妃为德太妃,赐居寿安宫。
    迁居寿安宫当日,皇帝再次降下恩旨,以德太妃侍奉先皇多年,侍疾有功为由,赦免蒋家女眷罪奴身份,特准蒋家男丁脱离军户籍。
    德太妃接过圣旨,双手颤动不止,跪地叩谢圣恩,久久不愿起。
    她让蓝璎将金黄色绫锦圣旨供奉于正殿案桌上,一日里来来回回总要瞧上无数遍。
    夜里,德太妃几番难眠。
    她肩上随意披着一件素色暗藤蔓纹长衫,眼神定定地望着那道金黄色绫锦圣旨。
    蓝璎手持烛灯站在她身后,劝道:“娘娘,这圣旨上的每个字都写得清清楚楚,君无戏言,旨意轻易不会变。您不用担忧,回去睡吧。”
    德太妃听了蓝璎的话,又重新回到寝殿。躺卧床榻,望着头顶绣帏红罗帐,德太妃蓦然伤情。
    “杏花零落燕泥香,
    闲立东风看夕阳。
    倒把凤翘搔鬓影,
    一双蝴蝶过东墙。”
    一首诗念完,德太妃的眼角早已悄然流下一行清泪。
    蓝璎拿着丝帕正欲替她拭泪,她却轻轻摇了摇头,望着蓝璎笑了。
    她笑意盈盈,惋慨道:“想当年本宫也是做过春闺梦的女子,遐想着嫁英雄好汉,儿女双全,子孙满堂。只没想到有朝一日不仅入宫成了皇帝的女人,还能荣尊太妃,居寿安宫……人生这一世,短短数十年,全是想不到。”
    蓝璎道:“奴婢也没想到会进宫,更没想到能和娘娘互相作伴。”
    德太妃起身斜靠在床头,握着蓝璎的手道:“阿璎,你很好,你和叠翠一样心善沉稳,都是顶好的孩子。”
    “本宫如论如何不会让你跟我一起老死在这宫里,再过两年,你就满二十五,到时本宫请求皇上恩准你出宫嫁人。”
    蓝璎哭道:“娘娘,奴婢不想嫁人,奴婢想留在宫里一直服侍您,陪伴您。”
    德太妃笑道:“你想留在宫里终老,本宫可不愿意。到龄出宫,这是规矩,本宫身边并不缺人服侍。”
    蓝璎便又央求道:“娘娘,要不您也给奴婢改个宫里的名字吧。叠青、叠红,随便取个什么名字都可以,奴婢不想跟咱寿安宫的人不一样。”
    德太妃沉思道:“自你入宫,你的名字就没改过。当年尚食局没改,先皇也没有改,如今你跟着本宫搬到寿安宫,本宫也不会改。留着蓝氏本名,对你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德太妃的话,蓝璎并不完全懂。
    但她没有深问,毕竟宫里的人,宫里的事,她身为宫中老人,弄不懂的地方依旧太多太多。
    寿安宫的日子很是平静,静到让人怀疑今日是今日,还是今日是昨日。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虽阳光云霞花草树木不尽相同,但每一天都是雁过无声水过无痕。
    寿安宫虽广阔华贵,与人无争,却是空旷寂寥,无甚生趣。
    德太妃与蓝璎是同一年入宫,只比她大三岁,如今也不过二十六。
    蓝璎常见她穿着素色衣衫,望着院中的树木发呆。
    长夜无事,她便端坐桌前专心抄写佛经,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宿。每逢宫中设宴,她也只是懒懒地露个面,并不怎么与人谈笑。
    偶尔有一两则关于前朝政事的消息传过来,德太妃才会提起几分兴致。
    因为前朝后宫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六月,新帝下诏大封先皇诸子。
    封先皇第七子燕桐为宁亲王,以北方宁城为藩地,并恩准其母贤太妃共同赴藩。
    封先皇第十子为肃亲王,无藩国,赐居京城亲王府邸。
    封先皇第十一子为康亲王,无藩国,赐居京城亲王府邸。
    唯有先皇长子燕榄仍是先前所封临江王,领郡王爵,以临江三县为所属藩地,此次无任何进封。
    七月,皇帝重用翰林学士韩子良为相,拜兵部尚书齐庸为大将军,以二人为文武官员之首,谋划部署削藩事宜。
    九月,北方强敌瓦剌集结兵马大举犯境,宁亲王上书奏请朝廷增兵支援。
    皇帝以国库空虚,无兵可征为由,责令宁亲王自行募兵,集结藩国所有,全力御敌。
    十月秋闱,肃亲王和康亲王于孤山猎场为一只罕有的梅花白鹿争夺不休。激烈之间,肃亲王发矢射杀康亲王,康亲王当场中箭身亡。
    事发之后,皇帝震怒,肃亲王被夺爵下狱,当即判斩刑处死。
    大熙朝开国百年,肃亲王燕棕成为唯一被公开斩首的皇子,而其年岁尚不足十五。
    王室宗亲皆哗然而不敢言,百姓惊愕,纷纷惋叹。
    第十三章 藩乱
    十一月,宁亲王率军迎战瓦剌,几番苦战,终因势弱不敌而兵败。
    瓦剌军趁胜袭扰宁城,宁亲王不战而退,丢下军队,携家眷亲信弃国出逃。
    宁亲王不敢回京,向西逃到庆亲王藩国寻求蔽护。
    皇帝勃然大怒,任命大将军齐庸为主将,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陈明楷为监军,率领十万军驰奔北境。
    齐庸不辱使命,首战告捷,一举平定瓦剌之乱,收复宁城失地,将原属于宁亲王的藩地全部收归朝廷。
    齐庸奉旨继续挥师西进,以庆亲王包庇叛国钦犯有罪,发兵削去其藩国。庆亲王父子俱战死杀场,宁亲王下落不明。
    十二月,皇帝正式下旨削藩,以十万大军为后盾,枕戈以待。
    藩国诸王人人自危,惶惶不安。
    新年过后,正月初五日,荣安郡王谢伯恩当众斩杀朝廷派来传旨的内官,竖起“清君侧,靖国难”大纛旗,公然起兵谋反。
    不出一月,诸藩王纷纷举旗响应,集结军队加入靖难之役。
    战火纷飞,萧祸起,天下大乱。
    这一年正是嘉平元年,德太妃和蓝璎才在寿安宫过完第一个除夕。
    大将军齐庸领着朝廷十万军,既要奔赴各藩国平定叛乱,又要驰回北境击退瓦剌军突然的进犯。
    齐庸疲于应对,苦不堪言,连番上书奏请朝廷再派重兵驻守北境。
    内忧外患并起,嘉平帝的性情愈加暴戾。
    后宫嫔妃稍有拂逆之举,便遭皇帝叱责辱骂,更有甚者被当场扒衣鞭笞。就连皇后也曾被罚在凤仪宫下跪反省、禁足思过。
    皇帝命丞相韩子良加紧募兵筹粮,终于在五月底派出两万军镇守北境,使齐庸能集中兵力镇压藩王叛乱。
    从正月到十月,朝廷十万平叛大军同诸藩王靖难之师交战十数次,互有胜败,陷入胶着状态。
    直到十月底,熙州宁安河一战,荣安郡王谢伯恩军中突现一名神将,战争局势瞬间扭转。
    此人名唤宋仝,身材粗壮,穿一件轻便银丝软甲,手持一柄七尺红缨雁翎枪,领着七八名光着膀子的弟兄,个个单枪匹马,风驰电掣般汹汹杀入敌军阵营。
    宋仝英勇无比,那支红缨雁翎枪在他手里上下翻腾,神出鬼没,枪~枪~刺敌,有如神助。
    在兄弟们的大力配合下,宋仝一路冲杀,无人能挡,于万军之中一~枪~刺~毙敌方统帅——嘉平帝亲命的大将军齐庸。
    朝廷军大乱,此一战伤亡惨烈,折损过半。
    若不是监军陈明楷身先士卒,领一队亲卫冲杀在前,稳住军心,以一己之力挽救危局,恐怕十万大军就此全军覆没,一溃千里。
    宁安河战役,宋仝一战成名,领其手下弟兄数百人,被称作宋家军。
    而朝廷这边,陈明楷以文官之身立于危境,威名赫赫,被皇帝封为成国公,加赠太子太傅之衔。
    此时,军中主将战死,副将不敢独揽大权,事事必禀询监军。
    陈明楷非武将出身,对行军打仗之事并不通晓。且正值寒天冬月,后方粮草不济,将士们驻扎在外,少衣缺食,俱无斗志。
    数月已过,南方战事持续紧张。
    经过大小数战,朝廷军节节败退,靖难之师步步挺进,一旦过江,京都危在旦夕。
    荣安郡王谢伯恩和宋家军将领宋仝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战报中,不仅京中官民,更连后宫的人都听得耳熟。
    那一日,天气放晴,阳光明灿,满宫桃花盛放。嫣红粉紫,或浓或淡,满满一大片,甚是美景怡人。
    蓝璎偷懒得闲,将寿安宫里的藏书一部一部搬出来晒太阳。
    德太妃见她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便也走出来观赏。踱步庭院,随手拿起一卷《诗经》,德太妃笑着诵吟。
    蓝璎见德太妃心情愉悦,更加忙得带劲。
    等她再搬了一部书出来晒,却见德太妃满脸落寞站在桃树下,嘴里轻轻念出一个词——“宋家军”。
    蓝璎上前道:“娘娘,前方战事不用我们操心,有皇上和那些个军中将领在呢。”
    德太妃缓缓收回伤感的目光,似笑非笑:“是吗?”
    这时,宫外忽然响起阵阵脚步声,紧接着拥进来一群衣衫绚彩靓丽的人。
    德太妃眉头微皱,蓝璎心里一疑,快步走向宫门口。
    来的人是皇后宫里的宫女彩屏,她指着旁边一名身穿朱红色一品诰命服的富贵妇人对蓝璎道:“姑姑安好,奴婢奉皇后娘娘旨意,引成国公夫人来寿安宫向德太妃娘娘请安。”
    蓝璎望着那名妇人,只觉很是熟悉,一时却又认不出是谁。
    她礼貌道:“夫人请进,太妃娘娘在院子里。”
    那名妇人粲然欢笑,对彩屏道:“有劳姑姑带路,命妇蓝氏按宫规拜完太妃就出宫,凤仪宫事务繁忙,不敢耽误姑姑的功夫。”
    彩屏微一点头,转身出去。这时那名妇人急切抓住蓝璎的手,亲热唤道:“四妹妹,你怎地这般清瘦,宫里吃得不好么?”
    蓝璎神色顿变,仔细看向那名浓妆盛服的一品命妇,不是堂姐蓝娉婷又是哪个?
    “三姐姐,真的是你?你怎么……”
    蓝璎怔怔望着蓝娉婷,觉得她周身上下变化太大,一时竟也难以形容。
    蓝娉婷低头望了望自己浑圆的腰身,再看蓝璎如同豆蔻少女般的轻盈身姿,不禁羡慕又羞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