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6节
    地面部分全部是由水泥砌的不说,单说这两扇大铁门,就得用不少材料。还有那门口的水泥柱子那么粗,一看承重力就不是一般建筑可以比的。

    望着这,想想自己两辈子根深蒂固的想法,姜晓菱不好意思的连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谢强没有搭理她,自顾自的继续往下走,姜晓菱连忙跟在他身后。

    他们两个人推开铁门,又往下走了十几个台阶,终于走到了一个相对平整的,类似于一个小屋子的地方。

    谢强在那里挂着一盏煤油灯,灯下来还摆着一把木椅子,椅子的旁边还有一个半敞着盖儿的木箱。

    从姜晓菱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看到箱子里面放了不少的工具,还有一些看上去像是半成品的铁环,铁棍啥的。

    她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些应该是他们废品站收上来的铁器。

    现在卖铁的人很少,偶尔有几个,卖的也是那种牙膏皮之类的,很小的东西。

    可卖大件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隔断时间可能还会真能碰到一个两个。

    只是,那些人卖的东西,很多就不是能够问来历的了。

    他们有可能卖的是损坏了的农具,也有可能卖的是不知道从什么人家里偷来的,或者抄来的铁器。

    像是窗栏杆,锁片什么的。

    这些,姜晓菱他们也不会不收,反正他们不收别的废品站也会收,并没有人会真的去在意那些东西的来路。

    可谢强这箱子里的东西,姜晓菱却觉得自己以前完全没有见过,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收上来的这些东西?

    如果是别人,姜晓菱肯定不会问,没得让双方都难堪。

    可在她心里,谢强和自己的亲哥也没什么区别。

    上辈子她多少还会有点怕他,这辈子自从摸清楚了他就是个嘴硬心软的纸老虎后,连那点怕也没有了。

    更何况,她还怕谢强胆子太大,做点会给家里招祸的事儿。

    要是那样的话,她就是破着被他骂,也不能不管。

    她用手指着那个箱子,厚脸皮问道:“强子哥,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你躲在这儿干啥呢?”

    谢强闭了闭眼睛,伸手从箱子里拿出来了一本书直接在姜晓菱的脑袋上敲了一下!

    不待她呼疼就骂道:“眼睛咋那么尖?就没有你不操心的事儿!谁的事儿你都管!”

    说完,将书扔给姜晓菱:“把这个拿回去,你们家邵彦成要的。”

    姜晓菱揉了揉脑袋,接过书,看到是一本什么数学方面的,知道这肯定是谢强帮他留心收回来的。

    说了声:“谢谢”之后,她将书放进了棉袄口袋。

    然后还不罢休,撅着嘴说道:“你骂我也来不及了,我都看见了。强子哥,这个是车链条吧?还有这个,这是用来做车轮子的。”

    说到这儿,她顿了顿,望向谢强:“强子哥,你在组装自行车?”

    看她都看见了,谢强也懒得再隐瞒。

    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他对姜晓菱也是信任的。

    于是“嗯”了一声,然后又警告的看了看她,低声道:“别外传!”

    姜晓菱连忙点头:“我知道。”

    说完,她在箱子边蹲下,往里面看了好几眼,越看越惊讶。

    “哥,你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儿弄的啊?我的天,我也天天在站里待着呢,怎么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卖这啊?”

    听她这么问,谢强嗤笑了一声:“这要是连你都能见到了,那这生意他们还能干?早被逮进去一百回了!”

    姜晓菱眨了眨眼,想问问谢强口中说的“他们”是谁?

    可又怕问到了什么强子哥不想说的地方。

    但同时,她更担心了。

    另外还有一点儿,在确定谢强真的是在做自行车的时候,姜晓菱的心忍不住猛跳了一下。

    要知道,她一直想给美芳买一辆自行车,到现在也没有想出来怎么解释。

    即便邵彦成也答应帮她想办法,可半年时间过去了,他也没有找到万无一失的借口。

    要是谢强干的是别的什么,姜晓菱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跟他下个保证,答应绝对不会跟别人说之后,肯定就先离开了。

    可这会儿,她忽然有点想追根究底……不想走。

    看她那一脸的纠结,想问不好问的样子,谢强以为她也是想要一辆自行车,不由有点奇怪。

    “你这是啥表情?你们家不是有车子了吗,还要来干啥?”

    姜晓菱连忙摇头:“不是,我不要。我就是有点担心……”

    她又朝木箱子看了看,问:“哥,你这些到底是从哪儿弄的,不会有事吧?”

    “不会,稳妥的很。”谢强回答。

    说完,他又给姜晓菱解释了几句。

    虽然他说的轻描淡写,可姜晓菱也听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那些卖废品的人,其实也是有他们自己的组织的。

    除了那种零零散散,像是王瑾丈夫赵泉那样,就是趁农闲的时候捡点东西出来卖的,其他那些靠卖废品吃饭的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小团队。

    这些小团队基本上都是以废品站划分,由经常来一个废品站的人自发的形成他们自己的圈子。

    他们平时各自工作,维持自己的生计,可与此同时,偶尔也会搞一些团队合作。

    就像是这自行车。

    虽然现在自行车是非常紧俏的商品,并不是谁不谁的都能买到。

    别说个人了,就是公社,大队,能有一辆也会宝贝的很。

    可是其实,在以前,但凡是个中产阶级以上的,或者家里条件不错,又有学生在远处读书的,家里基本上都会有那么一辆,两辆。

    这些车子,经历了一次次运动,很多早已经尸骨无存。

    可同样也有一些,还散落在民间。

    它们存在的方式根本不可能还是整体,大部分都是大-炼-钢铁的时候,被人当做废铜烂铁收上来。

    然后因为还没有来得及回炉,被临时存放在一些大厂,街道,或者公社的仓库,空房里面。

    运动结束之后,这些东西也没有人再管了,就都放在那里慢慢的变成了废品。

    那些人就将主意打到了这些车子的残骸上。

    如果说,要是一个两个普通人,想要凑够组装一辆自行车的材料,肯定难度很大,简直是痴心妄想。

    可对于那种走街串户收废品的人来说,难度就小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