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王爷气得心里直骂爹,但又莫名觉得,这小太监竟然不怕自己,真不愧是贵妃殿下身边的人,那么厉害的贵妃,真不愧是他皇帝舅舅喜欢的人!
而原本和薛小王爷同行的苏安景魏青,早就被抛之脑后,忘得一干二净了。
苏安景站在原地,脸色难看得吓人,计划完全打乱了,没有一点按照他想的那样进行。他控制不住,疯了一般用拳头砸着树干,无能狂怒。
魏青心情也正不爽着,看他这样,骂了句有病,就跟躲瘟疫一样跑了,扔下他一个人发神经。
这次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简单善了。
萧成炎明确表明了态度,下令斥责薛小王爷对贵妃不敬,罚五十大板,并给长公主府传话,暗示薛瑞背后有人怂恿搞鬼,赶紧爆出人来,不然薛瑞有得罪受。
长公主听说自家儿子竟然去招惹暴君的心尖宠,吓得眼前一黑,差点没当场晕厥过去。但她哪敢晕,二话不说,就命人把小王爷抓回府来,问到底是谁带坏了他,谁指使他去干这样的蠢事。赶紧说出来,不然娘都保不住你。
薛小王爷正值青春期,最是叛逆也讲义气的时候,所以……他反手就把苏安景爆了出来,把锅甩得一干二净。他又不傻,事后一想,就知道苏安景做的那些事都是有预谋的,把他当刀子使。
既然如此,他当然也不会把苏安景当朋友,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出来。
长公主听完,松了口气,赶忙把这些都传给了皇上,同时,也因为这事,决定好好教训自家儿子一番,看在他刚被罚了五十大板,心疼得紧,就不搞家法了,但身为母亲,她很清楚薛瑞最怕什么。
薛瑞从小调皮,挨打并不怕,于是,长公主就下令将薛瑞禁足府内,背四静心,还要去祠堂跪着反省。
这话一出,薛瑞嗷嗷叫,嚎着说娘不能对他这么残忍。但长公主再怎么溺爱他,在这种关键时刻,也不会心软,谁劝都没用,直接下了死命令,要把薛瑞关在家里,挫一挫他的脾气。
于是,薛瑞白天背,晚上还要去祠堂跪着。妹妹心疼兄长,就偷偷给他送吃的。
薛瑞盘腿坐着啃酱肘子,妹妹就说他:“哥,你真蠢,竟然去打贵妃殿下,娘说你能活下来,都是列祖列宗和菩萨保佑,要替你烧多几炷香。”
薛瑞吃得一嘴油,含糊说:“你不懂,男人都是用拳头说话的,我跟贵妃这叫不打不相识。对了,你之前不是好奇贵妃长什么样吗?跟天宫仙人似的,你跟他比,就是一块泥巴。哦,对了,你烧香的时候,记得感谢一下贵妃亲娘把他生成了男子,不然,京城第一美人的名号早归他了,还甩你好几条街。”
郡主听到气得直想锤死亲哥,但考虑到自己打不过,就趁他不注意,把酱肘子抢了过来。
薛瑞吃得正香,突然手里一空,一口吃了满嘴的空气,不满地瞪着妹妹,“你这人,怎么就听不得实话呢?你就是丑啊,我要穿上裙子,肯定都比你吸引的男人要多。”
若是苏安景听到这句话,或许心里能平衡点,小王爷嘴毒,连自己京城第一美人妹妹都敢嫌弃说丑,对苏安景发出灵魂质问你怎么丑成这样,只能算是实话实说,真没有故意骂人。
而郡主听完,气到小脸通红,把肘子扔回瓷盘里,拎起食盒就跑,气呼呼说:“看把你能的,那你去穿裙子到街上走啊,看你能领回来多少男人,看娘会不会打死你!还想吃肘子?你吃屁去吧!”
薛瑞看妹妹头都不回地跑了,不禁叹口气,摸摸肚子,嘀咕说:“早知道就吃完再说她丑啦。”
过了一会,门口突然传来动静,是郡主去而复返。
薛瑞眼睛一亮,以为妹妹心软送回酱肘子来了。
结果,郡主只是扒着门探出一个小脑瓜,好奇,贵妃是不是真那么美,天宫仙人?太夸张了吧?
薛瑞就拍拍身边的位置,热情邀请妹妹听自己细细道来。
但很可惜,郡主被惹毛了,根本不理他,反而吐了吐舌头略略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就是想骗肘子吃,我不会上当的,娘进宫的时候,我跟去看一眼不就知道了,哼。”
说完,长发在空中利落一甩,人就跑没影了。
薛瑞:“……”
舔舔嘴唇,哀叹着逝去的酱肘子。
郡主说到做到,果然撒娇让母亲带着她一起进宫了。长公主本是不同意的,但后来想想蠢儿子的行为,觉得有必要让女儿明白暴君的可怕,千万不能惹到不该惹的人,现在进宫至少还有自己在旁边看着。
于是,长公主见到皇上,恭敬的把事情说了,为自家儿子求情时,郡主年纪小,并未感觉到萧成炎有多可怕,而是好奇地偷偷张望着,只想看贵妃。
刚好,苏棠来找萧成炎,入殿之后,郡主仰着小脸,直接看呆了。哥哥果真没骗她。
长公主也惊了一瞬,但到底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还记得自己在暴君御前,很快就收敛了情绪,没有失态,还碰了碰女儿,以示提醒。
但从薛小王爷的性格,就依稀看得出郡主如何,人小,胆子大。
她是看得开心了,但萧成炎的脸色却越发难看,冷声说:“还看,小心孤将你……”
心惊胆战正准备告罪的长公主发现贵妃殿下伸脚轻踹了皇上一下。
皇上的话就被打断,吞了回去,仅冷声说:“……不准看了。”
长公主震惊不已,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坏掉了,出现了幻觉。虽然她贵为长公主,是萧成炎的亲皇姐,但其实她一直都很害怕这个弟弟,冷血残暴,仿佛没有感情……但现在?
贵妃敢用脚踢他,无声警告他不准对小孩子说可怕的话,萧成炎竟然真的乖乖改口了,还一点都没有生气,而且看他们之间的默契,还有周围宫人平静的反应,都足以证明这种事不止一次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