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38章 判断
    看到杨嗣昌诚惶诚恐的样子,崇祯心中满意,好生抚慰了几句。

    待赐座赐茶之后,崇祯便问道:“以先生之见,当以何人督师湖广为宜?”

    要说起来,方孔昭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官僚,能力上,比起汪乔年和丁启睿和河南的李仙凤都要强的多,象四川巡抚邵捷春那样的无能之辈,拍马也跟不上。

    督抚之中,也就是史可法与马士英等人能与之相比,而孙传庭和洪承畴之辈又在其之上,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一想到傅宗龙举荐此人,杨嗣昌气就不打一处来,当下在脑海中思索,将湖广一带几次小的败仗想了起来,然后向崇祯奏上。

    虽然方孔照打的胜仗多,败仗少,但杨嗣昌奏上的崇祯才能知道,当下便是怒道:“方孔昭这样无能,应当重重治罪。”

    杨嗣昌知道方家也是望族,而且和东林复社关系深厚,不必要在这种时候多竖敌,因此又回奏道:“眼下湖广刚经大败,人心不定,还是再看看方孔昭此后的表现再说为宜。”

    “唔,也好。”

    崇祯点头,深深看了杨嗣昌一眼,又问:“先生还有举荐的人选吗?”

    杨嗣昌心头一跳,忙站起回奏道:“举荐之事十分重大,臣此前孟浪以致举荐非人,今恳请皇上容臣细思之后再奏上。”

    “卿说的也是。”

    崇祯眼神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望神色,不过转瞬即逝,杨嗣昌没有察觉。

    皇帝又问:“昨日有登莱巡抚并总兵官,副总兵官奏报,登莱一带,监军道以下数十官员皆东虏奸细,又有商民作乱,副总兵官张守仁率兵弹压,此事朕怎么看,都象是武将跋扈,文官受其辖制,朕观张守仁还算忠忱,怎么回登莱后,就有左良玉行止模样?”

    杨嗣昌知道皇帝对左良玉深恨之,恨不得将其凌迟处死才好,但左良玉兵匪不分,逼的紧了肯定造反,朝廷不能再逼多一路反贼出来,所以只能隐忍。

    用这样的口吻来说登莱之事,崇祯的不满十分明显。

    若是昨天吴昌时没有去见杨嗣昌,此时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机会,杨嗣昌心烦意乱,答道:“此事较为复杂,容臣知道详情之后再奏。”

    “也对,先生可以退下了。”

    “是,臣告退。”

    拜辞之后出来,杨嗣昌突然觉得爽然若失。

    这一次机会真好,也是报复张守仁的大好良机,怎么就轻轻放过了,真是糊涂啊……

    ……

    ……

    傍晚时分,薛国观也是在自己的书房召见了林文远。

    “听说你要回浮山?”

    薛国观劈头就问。

    林文远笑着一点头,答道:“是的,我已经出来一年多了,在京师这么久,思念家中的父母妻儿。”

    “瞎,可以把他们接来么。只要你愿意,可以在京营挂个参将的职衔便是了。就算保举你为副将,也是很稀松的事。杨嗣昌再和你们浮山过不去,傅宗龙那里老夫保一个副将还是不相干的。”

    京营副将,在以前就等于是外镇的总兵,不过在现在这种时候又远远不如外镇将领有权有钱,真的是小儿科的事了。

    “不了,多谢阁老好意。”

    林文远轻声笑道:“下官是胸无大志的人,只想再饮故乡水,父母妻儿团圆在身边,就已经比什么都强了。”

    薛国观知道他言不由衷,这一年多来,这个青年后生从生涩到圆融,长袖善舞,在京城开创了老大的局面出来,光是他知道的就已经是耸人听闻,更惶论水面之下的东西了。

    这样的人说回家就为了过团圆日子,鬼才相信。

    论说起来,林文远就是薛国观一生见过最能干的人才之一,很多表现,足以令得他惊奇。

    这也难怪,林文远本人能干,手下人才越来越多,一年经费已经是大几十万,这样要是经营不出庞大的潜势力来,还真的是白瞎了他的一身本事。

    有些人,就是要放在合适的位子上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唉,你要走,老夫亦不能硬留你,以后珍重吧。”

    “是,阁老,有机会一定再来府上候教。”

    “此次登莱之事,你家大人是有些孟浪了!”

    “是,还望阁老周全。”

    “老夫当然是要尽力,不过你还是要告诉他,过犹不及,他在登莱慢慢经营,今日局面十年后轻松可得。为什么要这么急切,这是老夫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薛国观所说的也是实情,张守仁手水磨功夫,一样能把山东拿下,做事是有点急切了。

    “大人说,东虏在卧榻之侧,为将帅者,只能尽快积聚实力,否则,下一次济南之役,就不知道结果如何了。”

    “唉,国华他……”

    薛国观摇一摇头,面色也是十分苦涩,似乎是想到了自己的事。

    林文远欲言又止,也是想借机劝他两句,薛国观极力反对加练饷,得罪的人也是海了去了,再加上捐输之事,得罪的太监和勋戚也越来越多,这样下去不说相位安稳,就算是人头能不能保住,也是难说的很了。

    但薛国观却是自己把话给说绝了,再劝,就是毫无意义的事了。

    “阁老但有所需,下官和浮山上下,绝不会坐视。”

    一年多来,林文远和薛国观也算相处出感情来了,眼看老薛往绝路上走,话语中也是有十足的感情。

    “言重,言重,但真有所需,老夫也会真的开口。”

    薛国观将林文远送到门前,叫家人打着灯笼,罕见的送到二门。以他的首辅地位,就算是尚书侍郎或是国公侯伯都没有这样的体面了。

    “阁老请回吧。”

    “唔,老夫还有最后一句话。”灯火下,薛国观只戴着网巾,一头白发份外刺眼。当了阁臣和首辅之后,额上白发自然而然的增多了,看着林文远,薛国观道:“老夫亦收受过浮山的冰炭敬,但算来并没有过份的地方。现在国事如马车急行,前路已经断绝,如驰往断崖,时刻可能坠落。吾辈纵不能救,亦当挽回于万一。天下鼎沸,最终吃苦的还是老百姓,我观国华是有心之人,寥寥数语,书信不便,就请文远你带回去说给国华吧。”

    “是,下官每一个字都记着。”

    林文远看着头发花白的薛国观,毕恭毕敬的躬身一礼,终是拜别而去。

    ……

    ……

    回到浮山会馆的时候,留守的人上来禀报:“参将,里头有个姓吴的官儿,说是礼部的主事,已经等了大半个时辰了。”

    “哦,我去更衣。”

    林文远出入相府都是很随意,穿着便服就行了,但他是以参将身份在京师主持浮山会馆,有官员来拜,当以官服相见。

    等他换了袍服,匆忙到正堂的时候,吴昌时也是在灯火之下发呆。

    昨天不顺,今天仍然不顺,来拜会的主人又是不在,害得他在孤灯之下,久久等候。

    好在浮山这边向来是以招待奢华闻名,上等大红袍加上不停上的冰水果果盘不停的送上来,倒也略解了吴昌时一些焦燥。

    “是吴主事,下官有失远迎,又叫吴主事久候,罪过罪过。”

    林文远风度是没的说,待人接物都叫人如沐春风,在京城地界也算一个小名人了,他微笑着迎上来,吴昌时的火气也是消解,笑着拱手还礼,说道:“浮山会馆里茶也好,各色水果管够,还有冰镇酸梅汤,要是在这儿还能等着急,这火气未免太大了一些。”

    又问道:“不知道林兄去哪儿了,耽搁这么半天。”

    “还不是无事穷忙!”

    林文远把话题转过,问道:“不知道吴大人这么着急,有什么要紧的事?”

    按说吴昌时可以递帖子来,或是写信来,要么就叫人留话,不至于自己在这里久候,留在此处,当然是有要紧事情。

    “登莱之乱已经上奏朝廷,本官此来,便是为的这件事。”

    吴昌时等的不耐烦,也就不讲什么虚文客套了,开门见山的道:“今日之时,贵上恐怕不免会有小小处分,哪怕是薛相回护,朝廷总不能不讲一点脸面。要想无事,便要有更强更好的理由才行。今不才有小小一计,可渡此难关,不知道林兄有没有兴趣听?”

    “哈哈,吴大人说笑了,但请说来,末将一定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记清楚。”

    ……

    ……

    起更之后,吴昌时兴致勃勃的离开了,林文远开始在灯下写信。

    这是每天必有的工作,军情处的正经情报,包括今晚的会谈都会有会谈纪要,然后通过军情处的邮传系统往浮山急递,几天之后,张守仁的案头就会有报告呈送。

    但那是正经报告,在林文远这里,还有非正式的书信。

    以他看来,吴昌时的办法未尝不可一试,但以他的观察,这个复社出身的官员太热衷,品格不高,而且颇为阴沉,又有以书生左右天下大势和驭使武将的骄狂,纵使他藏的十分隐秘,但林文远仍然是能看的出来。

    一个庸官加狂生的灵机一动,是不是真的就是大局变幻的开始?

    林文远不知道,但他深信,张守仁会做出最合适的判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