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走了,终于清静了。
李友桂三姐弟妹们把人全送上开往京市的火车后,自己这才坐上了开往南市的火车。
这一次,她没有往鹏城去采购电子产品,除了自己的钱不多久,手里的电子产品还没有卖光。
到了南市后,立马把货运到了人民路的服装店里,本地的客户立刻就过来把货都给批走了。
一连忙了三天,收完了全部的货款后,李友桂又再次去进货。这次中档和低档一样多,又进了很少的高档货,等她把货运回南市,刚好是放假的第十天。
陆珍珍现在的生意还是不错的,一个月除了交租金外,还可以赚上百元。这次她再和李友桂这个姑子拿货,李友桂就没让她再奢账了,陆珍珍不敢怒也不敢言,就算她和李建明抱怨,夫妻俩也是不敢找李友桂的。
不敢找李友桂麻烦,只能去和李父李母诉苦,反正就是说自己怎么不容易,怎么困难,几个兄弟姐妹条件最差的就是他们自己了什么的。
李父和李母听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大女儿的态度也在这儿了,他们俩老要是敢向着大儿子,那底下的儿女们以后也不会像对他们像现在这么好了。
除了陆珍珍给的租金外,李父李母也收到了二儿子交来的租金一个月三十五元,另外每个月再给三十元的养老钱,大女儿每次放假回来也给上五百元。
不怕没得比较,就得有比较。
李母还一直给李建明和陆珍珍带孙女,足足带大了三个,二儿子的大孙子和二孙子,她就没帮忙带过一天。可,二儿子该给的钱都给,逢年过节也是买东西送过来。
讲道理,她要是敢偏心大儿子,估计以后没儿女理自己了。
所以,李父和李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听了当没听见。
李建明这时发现父母没有站在自己的这一边,他就知道两个老人的意思了,也没好意思再说。
陆珍珍也只能听话的结货款,不然她一个人哪敢只身上羊城进货?
何芳和梁鹏摆了差不多五个月的地摊,早出晚归,收入也是一点都不差的,越赚越多,从开始的四五十块一个月,到现在的七八十块钱一个月,几个月就存下了几百块钱了。
现在这对母子俩信心十足,干得起活精力旺盛,梁鹏和他妈都打算好了,再一起合伙摆上两个月,然后就分开干。
挣钱的速度太慢了,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摆摊,还不如分两摊呢。
而且,何芳和梁鹏现在再去李建华那里进货,也是现货现结的,没有像陆珍珍那种奢账占便宜。
李建文和李友柳回来之后,兄妹俩也立刻加入了摆摊挣钱的行列,因为钱挣到了就是他们兄妹俩的。
兄妹俩放假后就开始给自己挣下学期的零用钱,今年开始,他们俩就不要李友桂给的零用钱了。
一般两个月下来,兄妹俩都挣到的钱平均分配下来,基本上每人都能有近百元。
更不说,上学时的每个周末,兄妹俩也是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给服装店帮忙的,然后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十来块钱的兼职工资。
李友桂再次见到方华和张小娟还是在她二哥的批发店里,她们俩也是过来拿货出去卖的。
方华是自己开了两家服装店,张小娟则是拿去摆地摊,据说收入都是很不错的。
虽然,李友桂上学后再没有过来往了,可情谊还是在这里的,就连批给她们的货都要比别人便宜五角,让方华和张小娟非常的高兴。
方华还约李友桂上家里吃饭呢,然后她就去了,顺便看看出生没几天的小侄子。
大侄子已经上保育园了,现在二嫂的妈又继续帮忙带小外孙,除了每个月李建华给的二十五块外,二嫂自己私底下也补贴了十块。
李建华自己也是不管的,因为他被李友桂提醒过,难道养大了嫁人了就可以不管父母了吗?当然,如果他的小舅子们要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话,只管老人不用管他们的。
李友桂第三次去羊城的时候,不像第一第二次这么急了。这次她就按约定去找陈飞飞,还直接住进了她家里。
陈飞飞已经替李友桂联系了自家的亲戚,还主动带她去亲戚的厂里去看货。服装厂不是陈家亲戚开的,但人家是厂里的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话语权。
这个服装厂的衣服质量各方面还是不错的,价格上也打算给李友桂一些优惠。
不过,李友桂没有马上出手进货,而是连续走了好几个服装工厂,跑了三四天,最后才确定和两个厂家拿货。
一个就是陈飞飞亲戚管理的服装厂,另一个就是生产男装的工厂,给的优惠都是很不错的。
女装进了两万多,男装也进了一万多。然后,李友桂又去了一趟鹏市,发现电子产品更多了,不过电子产品的销量没有服装大,这次她就只进了五千块的产品而已。
然后,李友桂又在服装批发市场又进了一万多的衣服,足足在羊城鹏市这边呆了有一个星期才离开返回南市。
男装是首次出现在南市,很快就被批走了,电子产品也很销得好,那些来批发衣服的客人知道李友桂手里有电子产品后都很感兴趣,你要一点,我要一点,七月底的时候才进了五千多块的电子产品就销完了。
这时,李友桂才见到了罗霆,距离两人上次的见面都有一年多了,书信来往也是两三个月才一次。要不是罗霆自己找过来的,她都以为以前他说的都是骗自己的呢。
罗霆现在真的很黑很瘦,他刚从二百多里外回来没两天,惦记着李友桂他们放假了,终于抽空过来见见她。
二百多里外的情况十分的特殊和复杂,罗霆已经好多个月没回南市了,这次要不是他被叫回来休养几天,恐怕连面都不一定见得着。
“友桂,你应该知道一些情况了吧?我相信你一定是理解我的。”
这句话,不知怎的,就突然间令得李友桂忍不住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