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没想到,牛棚的人都没放在心上。
不经历过苦难,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所以牛棚的人都很理解方志林,要是只他一个人就算了,还带了两个小的,大家都以无限的心包容着他。
更何况,方志林是他们这些人当中最惨的一个,大家都很理解他,谁也没起那种妒忌的心。
方志林也没想到大家都没责怪自己,反而理解他包容他,没忍住感动一时之间流泪满面。
李友桂叹了口气,只得安慰他们。“没关系的,过几年就好了,以后再慢慢想办法,不是有句老话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过几年你们就能回去了呢,到时可别忘记我,别忘记大家伙就行了。”
她说的是真的。
没骗他们。
李友桂心道,只是不能说实话,而是鼓励他们,让他们再等几年就好。
然后,大家都被她给安慰到了,因为李友桂这样说,那她就会慢慢想办法帮他们,不过是几年的时间而已,他们还是等得起的。
等李友桂走后,方志林就让大家煮面条吃,庆祝一下,也正好改善一下大家伙的伙食。
牛棚的人自然也没客气,他们也知道老方是因为不好意思了才这样,为免他良心不安,大家都顺着他的意,煮完了李友桂带来的面条,一人一大海碗的面条和青菜,香喷喷的,好吃得不得了。
转天,李友桂就把陆雪慧领去方校长那边,把证明和介绍信什么的给他看了,她要给小雪慧办理上学的事情。
方校长自然是同意的,这手续都齐全了,他也不怕责任落在自己的身上,批了。
课本什么的不用重新买了,陆雪慧就用李建环用过的,因为小建环今年上二年级了。
铅笔生字本什么的,李友桂重新给小姑娘置办了一整套,另外也给小方睿置办了一套,专门给小孩子写写画画的,也不费什么钱。
九月,除了小方睿和小建业,所有的孩子们都去上学了。李友桂也上初二了,初中的最后一年了,成绩自然也是排得上前号的,老师们劝都没办法劝。
李建文今年也上初一,他整个暑假已经把初一上半学期的课文都学过了,几乎一个星期就会被他大姐李友桂考核一次,另外还有牛棚的大佬们给出的题目,忙得他整天除了学习,就只有找猪草番薯藤时稍微轻松一些了。
他和友柳兄妹俩的时间真的是被压迫到了极致,连煮猪食都得边煮边看书,兄妹俩还得互相考对方。放牛也是一起去的,因为可以互相学习。
现在友柳已经自学完了四年级的功课,过完这个学期,她就要开始自学五年级的课程,因为她大姐说可能要让她跳级呢。
现在,李建文和李友柳兄妹俩已经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建文上的初中就在家门口不远处,所以就由友柳领着建环和雪慧两个弟弟妹妹去上学。
刚开始的那几天,是由李友桂亲自接送的,就是生怕雪慧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并且她还交代过友柳和建环,要是发现雪慧被人欺负,姐弟一定得要帮忙,要不就是回来告诉自己。
幸好,这事儿暂时没发生过,其实在陆雪慧去上学之前,李友桂就曾经多次告诉小姑娘怎么和同学相处,怎么处理欺负自己的同学,还告诉她要坚强自信淡定。
为了增强小姑娘的自信心不自卑,李友桂还告诉小姑娘,她以前可是从大城市来的,可比她现在的同学厉害得多,现在她依然还是城里人,也是这儿的人,因为她的户口在市里,市里有干爷爷干奶奶,她是吃商粮的呢。
在这儿,小姑娘也有李友桂这个大姐姐,有亲戚的地方,底气可比别人足呢。让她别害怕,这儿的小姑娘都比不过她,她学习若是得第一,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她那些同学的爸爸妈妈们可是会羡慕的。
一番话说得小姑娘自信心都爆棚了,挺着小胸膛用力的直点头,大姐姐说得好有道理,她也不觉得她哪里差了,虽然是和爷爷弟弟住在牛棚里,可是她的伙食一点也不差呢,听说还比好多孩子强。
小姑娘现在有两套新衣服呢,还有新鞋子新书包,样样都是新的好的,她还认识好多好多的字。想想,她其实厉害着呢。
于是,人家雄纠纠气昂昂的上学去了。
李友桂白担心了。
期间,在解决了陆雪慧上学的事情后,李友桂还找了个机会去和罗霆说了一声,怕他还在想办法。幸好,她去的时候,罗霆还在队伍里,不过第二天罗霆就出任务了。
一转眼,就到了秋收,生产队的主力李友桂就忙得昏天暗地了,家里的伙食只能交给了李建文和李友柳兄弟妹几个。
反正,年年夏收秋收的伙食已经固定好了的,今天鸡蛋明天鸡肉,轮番上阵。一个秋收下来,到底没把大家伙的身体给亏了。
秋收之后,关晓英和王露,罗美玲她们三个狠狠的休息了三天,然后才继续去上工。
李友桂也趁着这个机会,去了一趟山里给家里砍柴,连砍了三天,足足够用到过年前才算完。
然后,她还去山里找蘑菇和山货,再顺便打点小猎物,花去了一天的时候,就没再随便请假了。
等生产队的稻谷晒好了上交完了公粮,生产队就开始分粮了。
她家比去年多分到了四百斤的粮食,其中一百斤是分给她的工资,三百斤是李父今年挣到的工分。这真的要比往年好太多,至少除了弟弟妹妹外,一家人就没有不挣工分的。
现在,第七生产队的粮食收成和往年一样多,多出来的是每年的养殖业收入,这些收入都是钱,用来年底分钱而已。
生产队的粮食都是固定这么多的,李友桂也不敢像往年那样在自家生产队买那么多,只多买了三百来斤稻谷,其余的不够的就到隔壁两个生产队和定村生产队购买,一共又多买了一千斤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