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节
    这些名剑典故,只要是成若敖问起,虞静斋都能娓娓道来,从容不迫,成若敖眼中赞赏的意味越来越重,直到虞归尘忽感眼前剑光一闪,势若雷霆般向他刺来。

    剑在他咽喉半寸处忽然停住,一切发生得太突然结束得太突然,一发一停,他脖间的皮肤已起了颗颗寒粟,面上却依然未动声色。

    成若敖意味深长地望着他,自己果然没看错人,虞静斋确是江左年轻一辈人中堪当大任者,这种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气度正是成若敖所希冀的。

    “为何不躲?”

    “晚辈为何要躲?”虞归尘微微一笑,成若敖凝视他半晌忽仰面大笑,把剑扔给了他,“好一个虞静斋!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出来时,虞归尘俯首看这无任何修饰却无比锋利的碧森森长剑,心里还在揣摩着成若敖的用意,成若敖忽唤了他一声:“静斋,”

    他提剑注视着长者,成若敖又带了笑意:“名山大川已看遍,我希望你回来,这剑,我想你用的上。”虞归尘听出话中深意,含笑颔首,一双清透的眼睛里平静无波。

    拜别成若敖,虞归尘往成去非的园子走,远远便瞧见那一窗孤峭剪影,阶上立着赵器,他低声问一句:“大公子安否?”

    第6章

    “一切都好,公子费心了。”赵器恭敬低首,默默替两人掩了门而退。

    “你回来了。”成去非抬眸,一副静候故交的神情,眼前人明净的模样,并无半分改变。那柄长剑放在桌几上,折射着烛光分外耀眼。

    “伯父赠我佩剑,”虞归尘轻轻摩挲一番,“他希望我出仕。”

    成去非手中还持着书简,外头雨声又重了几分,于是起身开了窗子,斜雨打湿手背,空气里涤荡着清新的气息。

    “你怎么打算?”

    虞归尘望着他背影:“我不是已在建康了么?”

    成去非侧眸同他碰了碰目光:“阮氏的案子你听说了?”

    虞归尘饮过热茶,便褪了外衣:“有所耳闻。”

    “阮氏逆反一事已结案,今上受了很大的打击,精神不是很好,”成去非朝书架走去,递过来一卷东西,虞归尘铺开来看,目光扫下去,脑中跳出些面孔:

    “不知大将军是如何坐实阮氏谋逆,竟能让今上也无可奈何。”

    “阮正通修书二十载,说到底,还是坏在文字之上。”

    “就这个名目?”

    “他家有处宅子,据考证,是建在了龙脉之上。”

    “既是如此,不过是莫须有的罪名罢了。”虞归尘大略浏览便放下,“阮氏弹劾大将军,皆有实证可循,大将军憎恶乃常情,这般赶尽杀绝诛杀三公,却不同寻常。”

    成去非沉吟片刻:“清流大儒,本就是利弊两端,大将军如此,一举两得。”

    “可叹今上竟只能如此。”

    “诛晁错而已。”成去非脑中跃出当日朝堂一幕幕,初时,谁也没想到建康王手段如此狠辣,等事态严重了,方醒悟建康王这是要赶尽杀绝,再去求情,竟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他气焰正盛,阮正通接受得也坦然,似乎和今上自有心照不宣的默契。阮氏的覆亡,一下便刺透世家大族们的心尖,建康王磨刀霍霍的架势,任谁也不敢轻视了。

    “史册上那些权重的亲王,忽然开始诛杀要臣,你说,是意欲何为?”

    虞归尘知他话中深意,也明白眼下局势要变:“西北军本与胡人相安无事,胡人却遽然偷袭,我听闻粮草被暗中扣下,周将军力尽身亡。扣粮草的参军,亦畏罪自刎,竟无从查起了。”

    “西北诸将多是父亲旧部,一个小小的参军,本不该掀起风浪,有人想要染指大西北,此举不过有意蹚水,”成去非眼眸忽沉下去,西北军是成府安身立命的根本,断不能落他人之手。

    “今日朝堂之上,他举荐皇长子,还有邓杨将军子遐同去西北应敌。”他沉沉说着,心底却思量着这消息也不能全然当做坏事,西北军和内宫禁卫军大权比起来,同样重要。

    两人目光相碰,彼此默契。成若敖壮年时曾任雍凉刺史,熟悉西北边疆,西北向来是成家势力范围,别人想要横插一手并不易,而西北,则是建康王自少年起边魂牵梦绕的地方,这一点,朝野皆知。

    当年先帝在时,建康王身为最得宠的皇子,曾封骠骑将军,意欲出征西北,不想那几年胡人实在猖獗,前线万分凶险,先帝犹疑再三,最终作罢。此事一直是建康王心头憾事,亦曾于醉酒时吐露豪言,云有生之年定平胡掳!如今,十几载载倏忽而过,也许,他是觉得机遇再次来临?

    虞归尘想到这,道:“这边子遐邓将军诸人再去了西北,宫中空虚,要小心。他自然也清楚西北多为你家旧部,一时动不了,而内宫则相对容易多了……”言外之意已明摆着,虞归尘这是在给成去非提醒。

    成去非默然,虞静斋人虽不在庙堂,凡事却看得透,父亲想让他出仕也是情理之中,便接着他的话茬:“倘无这次调动,去远下一步迁中护军,本意欲有所作为,眼下是不能了。”

    禁卫军中多是世家子弟,风气不佳,此事大家心知肚明。成去非本希望内弟接手,能一整纲纪,不料西北事发突然,建康王出手敏捷,断了成家涉足禁卫军的一步要棋,自家只能另作图谋。

    外头风雨声不绝,一阵轻寒,两人就着烛光低语交谈至子夜,仍不觉倦意。直到四更天,两人这才相对而卧,和衣而眠。

    小书房半掩着门,琬宁认真读着兄长的经书典籍,夕阳的光线细细投射出一缕来,几乎和烛光同色……琬宁蓦然睁眼,却是漆烟一片,雨打芭蕉的声音清晰可闻,身上像是淋了雨,几乎湿透。她在烟暗里摸索出一方帕子,慢慢擦拭着额头脖颈间的冷汗,原又是在做梦了。

    到了白日,皋兰阿玖两人罕有地留在阙月斋里,一连几日皆是如此。她隐隐觉察出一丝吊诡,往日她们两人都是要陪皇后的,皋兰善棋,阿玖能歌,很少留在园子里像这般清闲。

    “宁姐姐,我们可能很快就得回家了。”用晚饭时,阿玖忽扑闪着大眼睛像是叹气,皋兰警觉,看了看四下,低声斥她一句:“不要乱说话。”

    阿玖悻悻看琬宁一眼,吐吐舌头继续扒拉着碗里的饭,皋兰打量她片刻又笑道:“快直起腰来,让人看见,该说规矩白学了。”

    见她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笑,琬宁跟着浅浅笑,却又徒生酸侧。等夜深人静时念及阿玖那句话,泪如雨下,回家,她能回哪里去?她不过是一丛蓬草,无处可去,也无处不可去了。

    日子挨到立夏,琬宁是见了赏物才想起的。建康的立夏要尝三鲜,长江的鲥鱼,北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而宫中则又多赏了凉扇,龙须席等物件。

    东西送下来时,竟只有她一人在,大丫鬟巧衣和小丫头们何时不见的,竟未留意,眼前送东西的婢女伶俐,口中自有一番吉祥讨巧的言辞,完了仍立在那里问闲话。

    琬宁忽想起平日里情形,巧衣都是会拿赏钱的,蓦然明白这层意思,却无比尴尬起来,好在一眼瞧见那几案上奁盒,暗自松一口气,疾步走了过去。

    满怀希望打开,竟空无一物,琬宁觉得身子立马又凉了下去。

    怎么会这样呢?她脑中有一瞬的空白,呆呆望着空盒,身后忽响起熟悉的声音,是巧衣!

    她从未像此刻般盼着巧衣在自己身边,免去这份难堪,便涨红着脸回首朝巧衣羞涩一笑,投去信任的目光。果真,巧衣利索掏了赏钱,那婢女喜笑颜开而去。

    巧衣若无其事把新采的花插上,说道:“在门口见了芳寒,公主让姑娘过去呢!”

    她感激冲巧衣一笑,步子罕有的轻快。巧衣不禁跟了两步,倚门看那一抹身影出了庭院,一缕心酸幽幽堵在胸口,最终化作半声叹息。

    去了南浔殿,原是公主新赏一柄青竹扇,清秀可人,轻轻一摇,凉风有习。翠生生的模样,看得人心也清爽了。

    出来时,她拿着这扇子,听着耳畔的虫鸟交鸣声,仿佛是在自己家中。空气温热,草丛和泥土的味道翻腾上来,她贪婪地深吸几口气,眼前草木,也能得一春一夏的荣华,她竟也比不上,凝神看了半晌,视线又模糊起来。

    林子里忽传来琴声,她不由驻足,很快,琴声骤停,有人击节而歌。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歌声渐低,最后几句依稀不可辨,琬宁默默在心底续上,把它吟诵完。那边林中人已起身,悉悉索索往这边来,琬宁听见声响,警觉得很,疾步往前赶去。

    “妹妹你站住,”身后是英王追了上来,怀中抱着琴。他早透过林子瞧见了她,她驻足听他歌声,立在那里,仿佛一阵风便能吹散了。

    琬宁听见熟悉的声音,一颗心登时律动失常,只得缓缓转过身,屈身行了礼。英王还在上下打量着她,有些日子没见到她,身量似乎高了些,可身形却又清瘦几分,纤纤细腰,不堪一握。

    “妹妹,你为何要跑?”

    他声音冷淡,和她隐约的期待截然相反。她平日在某些场合中偶然遇到他,皆是温存笑语,唯独待她,似乎满是厌恶,想到这,一颗心撞得胸口发疼。

    “妹妹,我记得你是会说话的,那么,回答我,为何要跑?”英王漫不经心再问,目光却凝视着她。

    她窘迫异常,好半天,才竭力开了口:“我听见有人抚琴,怕被人发现……”一席话颠三倒四,她浑然不知自己在说什么。

    “那妹妹为何要偷听我抚琴?”英王语气又冷几分,琬宁艰难稍稍抬首,声若游丝,神情娇怯:“我不是有意偷听,只是路过,并不知道是王爷。”

    两人在日头底下站半晌,琬宁脸色泛红,额间也沁了细汗,却多半是因为紧张。英王倒是越发面白如月了,眸中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嫌恶,稍纵即逝。

    “妹妹可知为何选你做公主侍读?”他陡然换了话题,琬宁小心翼翼摇首,心底却狂跳不止,这个问题,的确从未有人跟她解答过。

    第7章

    “你真的不知道?”英王居高临下,反诘的口气中有淡淡的嘲讽。

    琬宁咬了咬唇,不知他为何忽然提及这个。却又分明盼望着他能说清楚,一解自己心中疑团。

    “妹妹想知道么?”英王侧睨着她,语气忽多了几分狎昵,琬宁迅速抬望他一眼,他不觉靠上前来,眼睛里蕴着迷迷蒙蒙的光:

    “我可以告诉妹妹,不过,妹妹要用东西来交换。”

    琬宁下意识往后退了退,无措望着他:“我身无长物……”

    英王步步紧逼,依旧欺身而行,目光紧紧锁着她:“妹妹错了,妹妹不是还有自己么?”

    她没料到他会说出这么一句,迎上这双似笑非笑的眼睛,他仿佛是志在必得。巨大的羞耻感如潮袭来,琬宁脑中轰然作响,不觉间眼泪凝结在眉睫处,颤颤欲坠。

    英王正欲开口,那边林子那边的小径上渐有交谈欢笑声传来,他透过枝叶瞧了瞧,是乌衣巷顾周两家的姑娘,另有几位其他世家的女孩子,想必是奉皇后旨意而来,正想着,已有姑娘往这边看过来,不知是否瞧见两人身影。

    “我不过是玩笑话,妹妹不必高看自己。”英王匆匆丢下话,疾步朝林子走去,他猫着腰,穿过林子,身影很快汇入那群女孩子中间去了。

    徒留她立在原地,视线渐渐模糊了。

    回到住处,她仍有一丝恍惚。连皋兰来到身侧都浑然不觉,听到一声轻唤,才回过神。

    “兰姐姐,我想问你一事。

    ”她眉眼中尽是愁绪,皋兰自见她第一面起,就觉她心事忡忡,不见欢颜,一些日子相处下来,便也慢慢习惯了。

    “但凡我知道的,都告诉你。”皋兰就势坐了下来,关切地瞧着她。

    李皋兰出身河朔李氏,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大族,为何不让她做公主侍读呢?琬宁眼波流转,并不能想通,犹豫了片刻:

    “皇后为什么留我做公主的侍读?”

    皋兰展颜一笑,原以为有什么要事,一面置茶,一面笑道:

    “公主的第一位侍读是乌衣巷虞黛远,人品才情都是好的,又比公主年长两岁,体贴人意,可惜福薄,十六岁便生病去了。后来换成张家的姑娘,虽也有些学问,人却木讷,一次在宫中不幸溺水受了惊吓,几日竟也没了。一连死了两个,难免有些流言,说公主命硬,要找个贫贱些的来陪着,才能安然无恙……”说到此,皋兰忽意识到失言,面上不动声色,只笑着顺势牵她手安抚:“子不语怪力乱神,你是读圣贤书的,定不信这个。不过是他人胡诌,我也不信的。”

    琬宁羞赧一笑,心底明白了缘由,浓郁的哀愁再次涌满心头。回想英王那几句话,多半是嘲讽自己罢了。

    入夏以来,今上便病了,刚开始只以为是暑气的缘故。期间,西北来过几次消息,不好不坏,似乎已足以告慰人心。到了中元节,护城河里放满了河灯,皆是为今上祈福许愿的言辞。满河的光亮,和天上星子交相辉映,太极殿的檐角在夜色里却依旧森冷。

    日子拖到中秋,宫中气氛似喜还忧。

    有消息传来,皇上要临幸会芳园。琬宁暗想,是不是皇上有了好转?待巧衣几个回来,给皋兰阿玖换好新衣裳,梳洗打扮一番皆光彩动人。巧衣正要给她置换衣裳,水佩带着两个小丫头拿着东西进来了。

    寒暄一番,水佩才把东西呈上:“英王给姑娘们中秋节的赏物,英王说了,礼尚往来,姑娘们可要回礼的!”说罢惹得众人都笑起来。

    等发放完各样赏物,末了,送到琬宁手上的只用了方帕子包着。

    阿九难免好奇,凑上前去:“王爷真小气,连个奁盒都不给。”皋兰轻轻拉过她,笑道:“礼轻情意重,你个小傻瓜懂什么?”

    阿九抱着怀中礼物歪头撇嘴:“那礼重,情意是不是就更重啦?”

    皋兰尴尬一笑,好言哄着她,先行带她出了园子。

    只剩琬宁一人,她便缓缓打开了看,竟是一枚半新不旧的绿扳指。一时有些想不明白,不知道这什么意思,扳指她用不到,况且还是旧东西,哪有人赏赐旧物的?

    旁侧巧衣看在眼中,亦有不解之处,英王向来慷慨,就是对待奴婢也格外大方,送个旧扳指,还真是让人难解。

    只好替琬宁仔细包起来放好,那边宴会在即,便又替她端了端相,才送出去。

    月华满天,清霜拂地,一阵咿哑雁鸣之声拂空而去,颇有几分萧疏。眼前欢宴,满目华彩,她在公主身后安静坐了下来。宫中宴会,见的次数多了,才知道并无二致,无非规格有高低,场面分大小。她怀着心事,只呆呆地望着杯盏中浮动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