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章
    恰在此时,204教室的大门被咚咚敲响。
    木雨走过去开门,鸟哥和余绘震惊地在门外上下打量他,像是也不敢相信他竟然跨过那条通道,全须全尾地进入到了204教室中。
    木雨对他们说:“你们俩先别进来,只有通过那扇小门,考核通过的玩家才能串门。”
    “为、为什么?!”
    “和活动中心使用规则第七条有关系。”
    活动中心使用规则第七条:考核通过,社团成立,社员可进入其他教室,进行社团间交流活动。
    余绘震惊加不解:“为什么,你之前不是说这是条假规则吗?”
    木雨道:“准确来讲,我当时是觉得这条规则有问题。”
    这条规则和活动中心使用规则里的第一条互相矛盾,木雨当时几乎可以确定这里头有坑。
    但同时,他又觉得这条规则并不是单纯的假规则这么简单。
    “串门”这两个字很像是副本给他们的暗示。
    副本似乎在告诉他们,这场游戏当中存在着“可以串门”这样的设定。
    但那绝不会是从正门踏入其他教室这么简单。
    然后时间就来到了不久前。
    他们讨论得出,要破解这个副本,他们似乎还缺少一条关键线索。
    这条关键线索很可能需要更多的小组通过社团考核才能找到,而且似乎不在社团联办公室里,而是在活动教室里——那会是怎样一条线索?
    目前为止,又有哪几条规则还没有发挥过作用?
    木雨的视线就又来到了【活动中心使用规则第七条】上面。
    当他发现,201教室地面上的那扇小门可以推开,他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猜测。
    “这个副本我们都已经推进到这个地步了,真的还会有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神秘怪物吗?真的会有‘怪物老巢’这种地方吗?”
    “为什么李柯学长他们在8:12的时候没法推开这扇门,现在我们却能推开我们教室里的那扇门?这中间的区别是什么?”
    “是社团考核。”
    “8:12分的时候,我们当中没有一组人考核通过。但是现在,在这间教室的李柯学长考核通过了,我们教室的我们三人也考核通过了。”
    “而规则中唯一提示过的,玩家能在考核通过后推开的门,就是‘别的教室的门’。”
    李柯、鸟哥和余绘听得张口结舌。
    活动中心使用规则第三条:在教室中若听到门外传来的敲门声,可打开;若听到别处传来的敲门声,请勿理会,专心进行社团活动。
    这条规则的后半段要分成两种情况看待。
    ——在玩家社团考核通过前,它是真规则;在玩家社团考核通过后,它就是假规则了。
    而对于活动中心使用规则的第七条,玩家则必须搞明白,他们在考核通过后,能推开的到底是哪扇门。
    这中间踏错任何一步,玩家就会完蛋。
    鸟哥他们说不出话来了,他们都没想到副本里的规则可以玩得这么复杂。
    而说到这里,木雨忽然开始四处张望。
    李柯呆呆问:“你、你在找啥?”
    木雨:“我怀疑这些通道把我们五间教室全部连起来了,那不可能每间教室都只有一扇门,总有一些教室会有两扇门吧?”
    因为目标明确,所以他很快就在这间教室的西北方向角落找到了地上的小门!
    ——这间教室真的有第二扇门!
    李柯的大脑已经彻底负荷不过来了。
    鸟哥喊:“我去把布绳拿过来!”
    布绳拿到手了,木雨在地上随便捡起一块木头,然后让李柯扯住布绳的一端,他自己打开地上那扇小门,拽住布绳再次钻进去。
    这次依旧是下降到了布绳的尾端还没触底。
    但木雨没有再放手往下跳,而是把那块捡来的木头扔了下去。
    咚的一声,木头砸到了底部,发出闷闷声响。
    木雨看了眼时间,9:00。
    他就这样悬在半空中等了会儿,通道底端的另一头始终没有传来任何反应。
    倒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其他三个教室都还没有社团考核通过,这也是木雨这次没跳下去的原因——
    这次跳下去就真的下不去也上不来了。
    他顺着布绳往上爬,爬回到204教室。
    然后他跑出去敲开205和203的门,问其他四人:“你们两个教室的天花板上刚才有响起声音吗?”
    他们全都怔了一下。
    陆重年和叶随都说没有。
    木雨把他的发现跟他们说了一下,然后在那琢磨:“我在8:54敲门的声音虽然位移到8:12过,但敲门的当下李柯学长还是听得见的。”
    “那我刚才敲地上的门,应该也有一个教室能听得到声音,你们两边都没听到的话,那204地板上那扇小门连通的难道是202?”
    因为只有202教室此刻没人!
    陆重年眸光微转:“有可能。从副本开始到现在,我们当中应该就只有我、傅小驹和李柯学长在8:12的时候听到过敲门声——”
    “假设刚才你敲地上那扇门的声音也发生了时间的位移,且也是向过去位移,那么在这之前,我们当中应该会有人听到过第二次小门后的敲门声。”
    “但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情况,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