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4章
    皇后忍不住,抓起手边的茶盏,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茶盏被摔得四分五裂。
    殿门口的宫人,纷纷诚惶诚恐地屈膝跪地。
    萧玄墨蹙眉,让那些宫人退下,关上宫门。
    他低声安慰皇后的情绪:“母后,你先冷静下来……不要太过激动。”
    皇后哽咽着声音,无比痛恨的低斥。
    “本宫实在是受够了……你父皇真的太过分了。你明明才是嫡皇子,你明明才最有资格,坐上太子之位。可他,却一拖再拖,根本不提立太子之事。本宫以为,萧玄睿垮了,他就能看到你这个嫡子,就能重用你,就能扶持你为太子了。”
    “谁能想到,他宁愿扶持端王,也不愿在你这个嫡皇子的身上停留半分。我恨,我真的恨啊……”
    萧玄墨看着皇后如此痛苦,如此气愤的模样,他心疼至极。
    他抬起胳膊,轻轻地抱住了皇后颤栗不止的身体。
    他比谁都清楚,这些年,母后在皇后的位子上,熬得有多辛苦。
    她虽然是皇后,父皇却没一天,将她当皇后尊重过。
    整个皇宫,整个南储,都不曾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里过。皇后不受重视,他这个嫡皇子也跟着不受重视。
    这么多年熬过来,其实他都习惯了。
    他轻轻地拍着皇后的脊背,温声劝解。
    “母后,你应该比谁都清楚,父皇他是个怎样的人。他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生性多疑。他若是看重一个人,是能把那人捧到天上去的。可他若不喜欢一个人,也必会将其贬低到泥土里。”
    “这么多年,整个南储,谁不知道,他看重的人是谁。除了婉妃,恐怕没有第二个女人,能够进入他的心里。萧玄睿身为婉妃的儿子,自然是受到了父皇诸多的疼爱。”
    “这个道理,儿臣早就明白,所以也就不会为此感到心寒和失望了。他就是那么一个人,无论我们再生气,再恼怒,都无法改变事实。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执着于,我们无法更改的事情……时间在往前推进,我们的路,还在前方……”
    “母后,我们要往前,不能拘泥在眼下,也不必太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
    皇后一怔,她有些迷惘的抬头看向萧玄墨。
    她从不知道,她这个儿子的心胸,居然会如此宽广。
    他不但不生气,他还在努力的说服她,让她学着看开,学着不计较这些虚无的浮华。
    她紧紧的攥着他的手掌,欲言又止:“可墨儿,我不懂,端王为何会突然受到了你父皇的恩宠?难道,他对我们的猜忌,更加严重了吗?他是宁愿,相信端王,也不再信任我们?”
    “还是,他从一开始,就将你摒弃在了储君人选之外?即使没了萧玄睿,他也从未想过,要让你当储君?”
    萧玄墨叹息一声,他缓缓的摇头笑道。
    “母后,你是多虑了。据儿臣所知,父皇之所以这么看重大皇兄,那是因为大皇兄出手救了萧玄睿。”
    “萧玄睿差点死了,最后却得了大皇兄的得救。就因为这一点,父皇才提拔了大皇兄,才对他恩宠有加的。”
    事实上,端王是沾了萧玄睿的光。
    端王也是个狡猾的,他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快速得到了父皇的信任与看重。
    他迎来了自己最好的时机!
    皇后听了,不禁勾唇苦涩一笑。
    “说到底,还是因为萧玄睿。”
    “还是因为婉妃。这对母子,做了那么多的荒唐事,你父皇居然还那么疼爱萧玄睿。南储有这么一个皇帝,真是一种悲哀。”
    萧玄墨抿唇,没有再多说什么。
    事实上,关于端王做的那些事情,他也是刚得知不久。一开始,他也是挺意外的。
    没想到,那么骄傲的大皇兄,有一天为了登上高位,居然要借着萧玄睿的光,才得到了父皇的看重。
    皇后在得知了真相后,她的情绪,倒是慢慢变得平稳了。
    这是不是说明,皇上不曾疑心墨儿,端王也没有真正的得到皇上的看重?
    端王现在所得到的这一切,不过是沾了萧玄睿的光罢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很多人都看到了端王的狼子野心。
    他真正的面目,在这一刻,算是彻底的揭露在人前了。
    云鸾得知萧玄睿没死,且是被端王救了后。
    她紧紧的皱眉,眼底掠过几分暗芒。
    “端王……”
    “我可真是小瞧了他。”
    “没想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自从回京后,一直都没什么其他的动作。原来,他是在这里等着呢。”
    黑翼也气的不行,不禁冷哼一声。
    “端王可真是卑鄙的……先前,他利用县主的伤情,向王爷要走了一半的京都势力。如今,他又借着萧玄睿的光,得了皇上的重用……他这一番操作,似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别人奋斗几十年,都无法得到的东西。”
    “他这算盘,可真是打的啪啪作响啊。我们到头来,居然是为了端王做了嫁衣吗?”
    他们在暗中,逼着萧玄睿被贬,被流放锦州……他们差一点就要杀了萧玄睿。谁知道,端王居然暗度陈仓,利用他们的力量,将了他们一军。
    黑翼扭头,看向萧廷宴。
    “王爷,端王救萧玄睿的兵力,肯定是用了,你给他的那一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