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在前两年新城之战中立下大功,又在今岁吐蕃趁着秋收入侵大唐时候带领一支军队反抗,身先士卒在前冲锋,手持半段枪所向披靡,大败吐蕃,王忠嗣十分赏识他,便将他提拔成了自己的裨将。
你告诉来使,此战焦灼,入冬我军行军不便,今岁无法尽克敌军。王忠嗣从行案后抬起头,沉着道。
王忠嗣虽是武将,却不像哥舒翰那样身材高大凶猛,反而生得颇为俊雅。他眼如丹凤,凤眼上是一双卧蚕眉,唇方口正,髯长一尺,天庭饱满,相貌堂堂,肩膀只有哥舒翰的肩膀约莫三分之二宽,比起武将,他更像是文人。
哥舒翰却极为钦佩他,哥舒翰懂兵,对王忠嗣用兵如神十分钦佩,虽说论起个人勇武五个王忠嗣加起来也未必比得上哥舒翰,可将帅比的是调兵遣将、领兵作战的本事,哥舒翰自愧弗如王忠嗣。
如今听到王忠嗣这么说,哥舒翰挠挠头,忍不住劝说道:将军也不该总是推脱圣人,圣人已经遣使来问了三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圣人有意让将军带兵攻打石堡城,将军为何每次都找理由推脱呢?
我就是不愿意攻打石堡城,才找借口推脱啊。王忠嗣叹了口气,帐内只有他与哥舒翰二人,王忠嗣面对自己的心腹,也难得吐露了心思。
哥舒翰不太懂王忠嗣的想法:圣人想要石堡城,将军为圣人攻下就是了,您为何不愿意呢,这岂不是违背圣人的想法?咱们当将领的,只管听话打仗就是,这还不简单?
在哥舒翰看来,当将军就是为了军功,有仗打才有军功能拿,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呗,讨皇帝高兴他才有大官当。
王忠嗣看着高大勇猛的哥舒翰,唏嘘道:我年轻时也这么想,可后来我成为了节度使,不但要负责带兵打仗,还要负责治理一方之后我就不再这么想了。
我平生的愿望,难道是追求富贵名利吗?王忠嗣自嘲一笑。
石堡城,鸡肋之地,易守难攻,吐蕃举国之力守之,这是吐蕃为了削弱我大唐设下的陷阱啊,我难道要用数万大唐将士的性命去换一个鸡肋之地吗?王忠嗣站起身,指着身后悬挂的舆图,摇头道。
石堡城在舆图上被圈了一个红圈。
第126章
石堡城的地理位置堪称险绝,位于一座高山之上,只有一条山道能通向此城,山道两边都是高山绝壁。
吐蕃又在此驻扎了大量军队,根据王忠嗣派出的探子查探到的消息,吐蕃举国守之,在城内准备了大量的滚木、巨石,储备了大量的粮草。
石堡城出名并不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它易守难攻,进攻的一方要比防守的一方强十倍才能打下这座城池。
开元十七年,大唐从吐蕃手下夺取了这座城池,便大张旗鼓,耀武扬威,彰显大唐的武力远高于吐蕃。
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又从大唐手下将这座城池夺走,于是又大肆嘲笑大唐,还专门遣使节到长安阴阳怪气。
一向只有大唐欺负其他国家的份,哪有其他国家敢欺负大唐?在心心念念要文治武功都比肩太宗皇帝的李隆基看来,吐蕃这就是把他的脸按在脚底下踩。
李隆基大怒,从开元二十九年就开始不停的派将领领兵进攻石堡城,只是每次都无功而返。
石堡城已经成了大唐和吐蕃的意气之争,谁拿下了这座城池就代表能够狠狠嘲讽对方。
在这个影响下,大唐军队一直进攻,吐蕃军队也一直加兵防守时至今日,吐蕃已经是举国之力防守石堡城。
王忠嗣看着舆图,深深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我何尝不知石堡城关系圣人颜面,只是如今并不是攻取石堡城的好时机啊。
此地硬攻下来又能有什么用呢?入也一条道出也一条道,从此地进攻吐蕃也只有一段窄路可走,吐蕃只要在那头派几千军队把守,我军便只能再退回石堡城死守。
王忠嗣的手指向了吐蕃与大唐接壤的另一块广袤土地,面上露出了微笑:倒不如趁着吐蕃重兵防守石堡城之机,领数万骑兵兵分三路攻打吐谷浑。
吐谷浑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在此居住的吐蕃人以畜牧业为主,此地还盛产良马青海骢,还有铁矿可以打造兵器。
而且吐谷浑一支由鲜卑慕容氏建立,与中原地区文化相似,只要大唐将此地占据下来在经营个几十年,此地便会彻底变成大唐的领土。
哥舒翰撇撇嘴:将军,你说的对,可圣人不这么想啊。吐谷浑往后放放,您可以等再过两年再打此地嘛,这两年先听圣人的话把石堡城打下来,圣人肯定会褒奖您。
到时候升官发财,荫庇子孙,岂不畅快?哥舒翰心生向往道。
王忠嗣沉默片刻,目光失神:我岂能用数万将士的性命来换我的富贵名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