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头上的银针此时已被太医慢慢拔去,得以扭头看向李策。
李策连忙应道:“儿臣遵旨。”
皇帝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
“你们都出去歇着吧,”他温和道,“小九留下,朕有话说。”
殿内顿时走得干净。
高福没有出去,他给皇帝多垫了个引枕,让他靠在上面。
“你难受吗?”皇帝问。
“儿臣听说父皇病了,难受至极。”李策老老实实地回答。
“朕是问你,”皇帝的目光中充满审视,“你听说朕立李璋为太子,难受吗?”
李策不假思索道:“儿臣谨遵圣命,无论父皇立谁为太子,都会尽心竭力,匡扶社稷。”
皇帝笑了。
李策这个回答很讨巧,没有对李璋的私人情绪,只有对皇帝的忠心。
“朕听说你跟李璟肝胆相照,朕就有点后悔。当时你们两个打架,朕应该让你去晋王府养伤。朕更希望你同李璋好。”
同李璋好,也就是同未来的皇帝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而现在……皇帝莫名有些担忧。
李策默默地听着,回答道:“儿臣会像对待五哥那样,对待其他兄弟。”
皇帝轻轻颔首,道:“夜深,你回去歇着吧。记得告诉李璟那个混蛋——”
李策猛然抬头,露出紧张的神色,皇帝注意到他的神情,摇头道:“你看,你只担忧他。”
李策被看穿心事,再一次跪下。
“朕是要你告诉他,”皇帝道,“就说朕的病,跟他没有关系,别让他愧疚。他心眼好,良善心软,朕怕他再生了病,影响养伤。”
李策眼中一热,就要落泪。
“还有你,”皇帝又道,“快成家的人了,别动不动就哭。”
李策走出大明宫。
微风吹动他的衣衫,空中传来隐隐的香气,不知是什么花,在早春时节开放。
今日侍疾的人早已离去,御街上空空荡荡,只有一盏灯笼亮着。
提灯的人裹着薄薄的春衫,披风也薄,在露水骤降的春夜站立,等李策步伐僵硬地走出来,慢步迎上。
“思思,”她柔声道,“回家吧。”
……
第151章 送个女人
李策衣襟上沾满紫宸殿的药草气息,因为紧张和担忧,他的里衣湿过一遍,又缓慢干透。
一日之内,经历跌宕起伏胆战心惊,到此时李策只觉得疲累。
疲累之人,最需要归家。
这一盏红色的灯笼,这提灯笼的人儿,这寒夜驻守的身影,便是他心底最暖的家。
“娇娇,”李策的声音有些沙哑,上前一步接过灯笼道,“我先送你回国公府。”
“好,”他们并肩向前,叶娇道,“忘了告诉你,明日我就要去兵部报到了。”
“我也想告诉你,”李策温声道,“明日早朝,我就要在紫宸殿,辅佐太子殿下监国理政。”
叶娇的脚步停顿,明亮的眼眸中有一丝疑惑。
“太子殿下?”
李策左手持灯,右手握住叶娇的手,郑重道:“是,父皇决意册封晋王为太子。”
叶娇转过头,冷哼一声,踢向路上的石子。
石子飞出去,惊跑一只刚刚爬出阴沟的老鼠。
已到御街尽头,李策扶着叶娇步入马车。她双手托腮,手肘抵着大腿,坐在马车深处,叹了口气。
李策把蜡烛从灯笼下取出来,手擎着,逐渐靠近叶娇,看她的表情。
烛光闪烁,她长长的睫毛在鹅蛋脸上投下暗影,一双桃花眼中露出烦恼、嫌弃和不悦的表情。
“怎么了?”李策笑道,“一副走路踩到坏鸡蛋的表情。”
“李璋可比坏鸡蛋臭多了!”叶娇道,“所以以后他会是太子,会是皇帝,咱们都得听他的,一不小心就掉脑袋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虽有国法家规,但皇帝想让一个人死,太容易了。
“差不多是这样。”一滴烛泪滑下,李策连忙移开蜡烛,避开叶娇的衣裙。那烛泪便落在李策手腕,烫烫的。
叶娇低下头,从衣袖中掏啊掏,最终找出一团皱巴巴的纸,塞进李策手中。
“既然这样,”她气闷道,“我不再得罪他就是了,你把这个还给他。”
李策把那团纸展开,上面写着几个字,一看便是李璋的笔迹。
“此事错在本王,叶娇无罪。”
“这是?”纵是机敏过人如李策,也想不出李璋怎么会写下这个纸条。
这是叶娇在晋王府殴打李璋前,做足了戏码,逼李璋写的。
“是我唬他写的,”叶娇气哼哼道,“原以为说不定有什么用,但他既已被册封为太子,你又要辅佐他监国理政,这东西在我这里,就太烫手了。不如卖个人情,还给他吧。”
何止是烫手,恐怕李璋每时每刻都后悔写了这个东西。
“好。”李策收起纸条,静默一瞬。
叶娇不开心,他也有些担忧。
若李璋既往不咎也便罢了,如果他小肚鸡肠,不肯原谅叶娇刺伤他的事,恐怕以后要大动干戈。
无论如何,李策需要更多的力量。
如此说来,辅佐太子监国,并不是坏事。
李策抬起手臂,把叶娇揽入怀中。她怕碰到李策尚未长好的肩胛骨,不敢依靠他的胸膛。而寒夜的凉气,也让李策时不时咳嗽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