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9节
    宣府大军对虞台岭、万全右卫的反攻几乎没受到什么像样的阻力,只留下了百余断后之军。俺答早把那一带好好劫掠了一番,然后从容撤出。
    途中,只有李瑾、何全安、严春生等人及时出现。虽然给土默特部造成了一点小麻烦,救下了一些他们掳掠走的人、留下了一些物资,但也向俺答暴露了大明有一些很特殊的部队和军器的情报。
    “……鄂尔多斯部元气大伤,博迪将面临宣府将卒的反扑,在燕山中撤出不易。反倒俺答,有力克虞台岭和万全右卫、在洋河以北劫掠不少的收获。此消彼长,他在草原上的声望……”
    朱厚熜一声长叹:“而朕得到了什么?劳师北征,耗费粮饷,谋算成空。”
    杨一清沉默半天,最后说道:“大明诸边接敌,臣斗胆说一句,大明没败,便是大胜,何况有井坪大捷?此战虽耗费不少,损失不小,死伤众多,但草原上终究会开始争权夺利。右翼三万户间实力威望此消彼长,博迪与俺答之间会嫌隙更深,而陛下则赢了一革边镇旧弊的时机。”
    “只怕博迪听闻消息也无心久战了。”朱厚熜挥了挥手,“尽快将鞑子完全赶出大明吧。”
    两天之后,俺答的“老”谋深算才给了他真正的震撼,也是巨大的惊喜。
    “陛下!陛下!”杨一清也失态地赶了过来,“伯安遣抚宁侯率奇兵自边墙一路西北去夺龙门所,准备堵住博迪!”
    “古北口撤兵了?”朱厚熜震惊地站了起来。
    “详细情形还不知,消息是从四海治所传来的。但如今只要出了边墙的那千五精兵和龙门卫能再次去堵住独石堡,那博迪就很难出去了!”
    “……真神兵天降!”朱厚熜看着眼睛突然就血红的李全礼,“去吧!朕无忧矣!”
    “末将领旨!”李全礼人还没出门就大声地喊着,“备马!备马!”
    北元之主被俺答“卖”了。
    是卖吗?战局不利,土默特部可是被宣府主力和大明皇帝的护驾大军一起攻击,迫不得已才撤出的啊。
    是博迪自己过于深入,也推进不力,蓟州那边没牵制住明军。
    朱厚熜本以为君臣谋划的这一局即将虎头蛇尾,谁知战局走向莫名其妙,俞大猷在西线痛击套虏之后的连锁反应竟然是博迪身陷燕山。
    现在,独石堡中的朱麒苦苦支撑,两眼中都是疯狂。
    “六年!六年了!”他大声喊着,“本侯在广西剿匪,在湖广拼命,现在就指望这一战了!鞑子不擅攻城,无论如何,给本侯顶住十日!大司马说了,十日之内,他必率援军到宣府!陛下和杨总参那边,也必会来合围!”
    朱麒奇袭龙门所的消息是途径延庆边墙的四海治所传到宣府的,而这个时候王守仁的军情也终于从密云那边送到了宣府。
    【臣闻井坪大捷后自作主张,已与古北口外朵颜卫都督花当密议好贸易之事,他允诺按兵不动。套虏元气大伤,俺答必会撤兵保存实力。若再陷博迪于燕山,北元纷乱不休,俺答大大有望逐鹿草原。臣已命抚宁侯自边墙急行军前往龙门所,盼陛下……】
    朱厚熜还能说什么?
    长城既是防卫设施,也是边镇的“高速公路”。
    而王守仁不负他的赫赫名声,从一些情报里准确判断出了接下来的走势,然后做出了准确的决断,更能先跟墙头草花当谈好,保证蓟州那边不出大问题。
    现在,宣府东北面的燕山里,有一条大鱼。
    朱厚熜很快又见识到了如今边镇将卒的“士气”。
    个个请战!
    开什么玩笑……这是什么土木堡之变啊?
    他们都想为大明也抓个留学生!
    第340章 北元之主必须留在这!
    郭勋是吃不上这口热乎的大功了,鬼知道俺答会不会去而复返,趁明军去抓大鱼而再从大同杀进去抢掠一番?
    现在郭勋大难不死,立功上瘾,因此对俺答破口大骂。
    博迪就没骂俺答。
    已经骂累了。
    眼前的问题更严峻,俺答撤走的时机太好了。
    对这一点,在龙门所苦苦支撑着的朱麒也有体验。
    “侯爷,若是古北口的鞑子从丰宁那边过来,我们如何能守住那么久?”
    朱麒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围住北元大汗,有望擒住,那是何等功劳?
    “他们一定会来!”朱麒咬牙切齿地说道,“所以一定要守住!”
    如今这种局面,博迪脱离危险最快的方式,就是和古北口以外的麾下一同夹击龙门所,从这里出边墙。
    等古北口那边的翻山越岭去护住坝上粮道再从独石口出去?大明龙门卫和张家口堡的军队不能沿着边墙更快机动到那边吗?
    巧了,这一带是燕山,博迪的大军在山里尽管人均四条腿以上,却能快上多少?古北口那边的鞑子赶到龙门所也更近!
    朱麒感觉自己站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四海治所、延庆州诸军必定正在全速赶来!泼天大功就在眼前!守住!”
    此时此刻,唐顺之也赶到了宣府,毕竟怀来那个方向的粮道已经安全了。
    何勳统帅的标兵营之前协守张家口堡,有一些损失。但现在面对如此功劳,也一个个红着眼,请求和那三千精壮工匠一起入燕山增援合围。
    傅铎这个宣府总兵如何能置身事外?早已从龙门卫率军出发,统帅之前就回撤到龙门卫和增援过去的、出了边墙的那些边军。
    出了边墙去为那一支之前计划里堵截俺答军队的边军筹措补给粮草的张镗,从张北东面的白庙滩最快速度往坝上那边转移,先行探查坝上那边的动静。
    朱厚熜与杨一清、唐顺之、回到宣府的王宪等人研判着随后的局势变化。
    “套虏这一战死伤了四千余,所获极少。俺答一部,损失最终在虞台岭之战,死伤千余,但其后却颇有所得。”王宪认真说道,“博迪若死或者被擒,俺答势必坐大。待其一统草原,又是另一个达延汗!”
    出乎朱厚熜意料之外,现在边镇重臣却在力主把博迪放回草原。
    “此战动静如此之大,俺答撤兵陷博迪于燕山,如何能服众?况且博迪有长子八岁,这汗位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俺答头上。”唐顺之在反驳。
    “套虏领主衮必里克是他亲兄长,此次折损虽大,却怨不得俺答。套虏之败,是大同西路守军一己之力。武定侯虽去了井坪,胜套虏之时却并未有大同其余诸路大军出力。正因如此,衮必里克威望更将一落千丈。”杨一清点了点河套一带,又点了点宣府、蓟州正北面的察哈尔部一带,“至于陷博迪于燕山……”
    他表达着另一套俺答这个“胜者”的说辞:
    虞台岭大败明军,一天破堡,两日内连克两城,宣府前线至少三万余大军、怀来一带超过五万常驻后备援军被他牵制在这里毫不能动弹。
    可以说,他承受的压力最大。而衮必里克败于区区一个羸弱的大同西路之手,博迪自己要在燕山西麓里磨磨蹭蹭、希望用龙门卫城再次消耗土默特部的实力,俺答听闻鄂尔多斯部大败、担心大同援军再到宣府,他后撤何错之有?
    是博迪身为汗庭之主,格局太小!
    是他以汗庭之名发起的这次南征,有俺答牵制住明军主力,他博迪为什么不快速突袭延庆州或宣府南面?
    大明皇帝只要一往后撤,那就是败局已成。
    在大同明军已经击败衮必里克、随时能从大同抄土默特部后路的情况下,俺答为什么不能撤?
    “依卿等所说,擒住博迪后放回到草原,对大明才更有利?”
    “自然如此。博迪或死或被擒,北元都会另立新主。俺答自然不能立刻问鼎汗位,反而北元新主必须倚重右翼抵御我大明。”杨一清这些老政治家从政治需要剖析这场战争,“反而博迪若回,他虽有一败,却仍是北元之主。右翼已然坐大,左翼则更需拥戴他与右翼抗衡。俺答也不能利用北元新主需要先慑服左翼的时间,在没有后背威胁的情况下继续寇边。”
    朱厚熜在思索着。
    在他心目中,这次作战计划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俺答,这个俺答的雄才大略,对大明的威胁大多了。
    战场上的消息传递要花时间,更靠西面的俺答会提前那么一两天知道消息。
    就这一两天的时间,博迪就身陷燕山了。
    现在还是俺答实力不算雄厚的时期,但他已经在这次战事中随机应变,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
    经此一战,杨一清他们同样认可了俺答对大明的威胁比博迪更大。但现在,他们却建议放回博迪,让他们先内耗起来。
    博迪没死,那么俺答的“胜者”言辞就站不住脚了,至少博迪一定会记恨俺答。
    “宣大边镇,需数年革旧弊、练新军!”杨一清继续说道,“博迪若死,北元新主第一件事不是对付右翼,而是收服左翼,甚至要倚重右翼收服左翼。这种局面,更有利于俺答。虽无大汗之名,却有大汗之实。如此一来,俺答不会给大明边镇喘息之机。”
    现在有点半场开香槟的意思,毕竟博迪还活蹦乱跳着呢。
    但毕竟,这件事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了:俺答已经全身而退,博迪则最好也只是大败而归、威望尽失。
    草原上的格局必定因此改写,大明也需要有新的应对。
    君臣之间商议了一阵,发现草原上最有可能的走势,将是俺答可能势不可挡地崛起:奉立幼主的北元汗庭,将只能更加依赖右翼三万户来抵挡大明。而右翼三万户,也必将是以俺答为首。只等俺答势力进一步扩张,同样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俺答大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达延汗——博迪八岁的儿子,可还来不及有儿子。
    杨一清他们觉得,大明连续两年有了大捷,接下来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原本俺答想一步步走到那种高度,没有十几年做不到,至少博迪还活着的时候很难做到。
    但如果博迪死了,那可就不一样了。俺答可以不用成为名义上的大汗,却实际上成为北元实力最强的人,甚至调动北元汗庭的力量,作为名义上对北元之主臣服的交换。
    察哈尔汗庭的权臣携着一个幼主,又能指望什么?保持住现在的地位和享受就好了。
    所以博迪死了,大明反而得不到增强边镇实力的时间。
    这次就算谋划已久,实际也胜得相当侥幸。从下一次开始,俺答可就不会这样做了,而是玩起草原骑兵最擅长的事:来去如风,劫掠资财、提升实力。
    边镇连年遇战,还怎么革弊?
    在杨一清等人的劝谏中,朱厚熜最终却抬起了头:“不!北元之主必须留在这里!”
    ……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但政治又是怎么实现统治秩序的艺术,而最有效的统治总是基于民心。
    此刻在边镇,民心是将卒博取功勋的心,是边镇百姓从此信任边军能战胜鞑子、保卫他们的心。
    对朱厚熜来说,这民心是他御驾亲征之后,有不世之功、立空前威望、震慑大明内外的心,是臣民对鞑虏从此不只是一味恐惧之心。
    至于俺答不会给大明喘息之机,那有更多的解决方案。
    御驾移向龙门卫,皇帝向边疆再靠近一步,已经到了边墙旁边。
    傅铎移驻松树堡,李全礼从长安所推进向三岔口堡。一道道命令正不断发出,大家接到的命令是:先全力布防边墙,阻止鞑子从龙门所、独石口等边墙寨堡之外的边墙薄弱处夺路而逃。
    现在,博迪的汗帐设在赤城。这里往东三十里,是激战正酣的龙门所。往北沿着龙门川百里外,就是通往坝上的独石口。西南方约摸六十里,是龙门卫城。位于龙门卫城与赤城堡之间的,是三岔口堡。
    哨骑归营来报:“从汉人的长安所到宣府、张家口,他们的军队正在往这边包围。数量,总共不少于两万人。汉人的皇帝,也在往这边来。”
    博迪的脸色比此刻的夜色更深重:那个羞辱他幼稚、却比他更年轻的汉人皇帝。
    他是有一点后悔的,如果早一点从燕山中冲出去逼得那个汉人皇帝南撤,也许见风使舵的俺答就会全力出击。
    但是从独石口和龙门所两路打进来,都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明军如此轻易放弃了这燕山西麓,博迪实则也谨慎了不少,以至于行军速度更慢了一些。
    现在更加明显:这仿佛只是一个引诱他进入这燕山之中的圈套。
    博迪不是那么相信衮必里克在大同西面败得那么惨,他只知道先是衮必里克败了,然后是俺答撤了。
    勾结汉人,陷害大汗!
    “独石口那边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