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2章
    这么看来这个高洋弼能被派来迎接自己,应该是亲唐派的领袖。
    方国寿立刻说道:“这渤海国朝廷中的局势,还请高尚阁赐教。”
    高洋弼叹了一口气说道:“方师您也是知道的,我渤海国内也行三省六部制度,三高官官谓之尚阁,在下蒙国主信任,侥幸身列尚阁之中。”
    方国寿点头,渤海国全盘照搬了大唐制度,三高官官就是渤海国的宰相,而高洋弼是尚书省尚书令,也就是渤海国的宰相。
    高洋弼又说道:“这中书令吕琳是我渤海国第一望族,世代经商,又是国主的舅兄,是我国朝中最反对继续和大唐贸易的官员。”
    这下子方国寿立刻明白了,这吕琳就是渤海国中最激烈的反唐派。
    方国寿这一行的目的,是向渤海国主借船,用商船运输军队绕道榆关侧面,从海上攻击榆关。
    只不过这些军将玩家将事情想得太过于简单,总以为只要方国寿出面,就能从渤海国借到船。
    高洋弼继续说道:“在吕家是渤海国最大的商团,他们的马车商会是渤海国最大的陆上商会,自从上国的商队进入渤海国之后,吕家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原来如此,方国寿瞬间就明白了如今渤海国的情况。
    渤海的商船基本上都是属于王室的,渤海王也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船王。
    而掌握了渤海陆上商会的吕家,也是渤海第二大的家族,也是和王室时代通婚的贵戚。
    大量陇右的日用品和奢侈品进入渤海国,对于掌控还要贸易的国主自然是没有影响,甚至因为这些新奇玩意儿降低了成本,渤海王还是很暗中高兴的。
    但是对于以陆地商会为根基的吕佳来说,往来于渤海国内的玩家商队,就是他们最憎恶的竞争对手。
    渤海国内自然的分出了支持加强大唐贸易的海商派,以及反对大唐商人来渤海国贸易的路商派。
    而饱读儒学典籍的高洋弼,自然是忠于国主那一派的了。
    明白了渤海国众人的立场,也就是明白了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
    方国寿掏出一份印刷精美的书说道:“这本书是根据这几年长安科举的试题,所出的四书五经精讲,如今可是长安士子最热捧的书。”
    “上次来渤海国,就听说高尚阁家的公子有志于在大唐科举,这本书应该是能帮上忙。”
    方国寿掏出这本书后,高洋弼眼睛一亮。
    大唐兼容并蓄,只要能够通过大唐的考试,即使是异族也能在大唐做官。
    而大唐很多著名官员,甚至原本都在这些藩属国担任高官,甚至干脆就是王族。
    能在大唐为官,可要在自己国家那个小地方当土大王强多乐!
    高洋弼世代学习儒学,他的儿子高坊有志于在大唐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渤海国内没有名师指导,更是连大唐科举的热点都不知道,高洋弼知道自己儿子根本考不上科举。
    不过儿子执意要去大唐,高洋弼也不好将儿子困在身边,花了大价钱从大唐请来了一名落魄儒生指导儿子,但是读了几年书依然没什么长进。
    方国寿倒是也没有吹牛,这本《五年科举三年模拟》,是一名叫做孙明才的长安玩家所编写的。
    孙明才也参加了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并且考中了明经科,不过到吏部选官的时候,只剩下一些偏远的县丞县尉可以挑选。
    孙明才是豁出身家来长安参加科举的,如果要选上好的职位,还要再花钱打点。
    孙明才干脆就没有出仕,留了个名字在吏部等待新一轮的选官。
    不过长安居大不易,孙明才既然没出仕,那也要找个谋生的手段,孙明才是个刚刚被裁员的教辅机构讲师,他很快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大唐风云中重操旧业。
    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而大部分读书人都只能对着四书五经硬读,每次考试都是碰运气。
    自己考上了明经科,当时又对科举考试做过针对性的复习,如果出一份教辅书不是赚麻了?
    甚至孙明才还可以在长安办一个科举考试补习班啊!
    第五百五十五章 借船
    孙明才走访了前面几场科举考试的参加者,让他们默写出试题后汇编出来的最新版本。
    除了搜集了近五次科举考试的真题之外,孙明才还花了大的润笔费,请这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名次的往届考生,重新写下了自己策论的答案。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在长安久了的备考考生也都能搜集到。
    而写的策论也不是什么不能泄露的机密,今年顾况和韦应物的策论早已经传遍了长安城。
    但是像是孙明才这样系统的搜集,分析出题思路,拆解优秀策论范文的,还是第一次。
    而孙明才自己就是教培机构出身,很懂得如何进行应试教育分析。
    他甚至在现实中找来了几名中文系的教授,搜集了几份中晚唐的贴经和策论题目,塞进了书中作为模拟科举试题。
    这本《五年科举三年模拟》从出版问世,就立刻成为长安最畅销的书籍。
    而且长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富商大豪,总有子弟想要科举进学。
    长安城里还有大量国子监弟子,以及前面几次科举落榜的考生,他们也都在等待着下一届的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