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一股巨大的好奇心被这个古墓调动起来,使我忍不住想调查个究竟,我知道,许多秘密都出自这件古怪的衣服上。
    我心中暗暗的想:“这件古怪的衣服一定要带回去好好研究研究,这其中一定有惊人的秘密。”
    当我和丁荫走出盗洞的时候,东方的天空已经微微发白,我俩在这个墓室之中竟忙活了一夜。离开前,我们迅速掩埋掉了盗洞,用自己的衣服包裹起墓主人那件衣服,以免被人发现。
    明天的阳光依旧灿烂,新的一天总算是开始了。
    第六章 墓主人
    进入古墓后的第三天,我接到了老丁的电话。我猜想,他打这个电话是迟早的事,不过是早一点和晚一点的问题。
    老丁和他的女儿丁荫肯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显然他们对于我这个外人还是有防范之心。不过,自从进入墓室之后,丁荫对我的态度彻底变了,有事没事就打我的电话,有时候竟会异想天开,跑到我的屋子里给我做饭吃,甚而至于给我收拾起了屋子。
    这倒是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以前我给她打电话,她总是对我爱理不理的,现在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这三天,我一直都在等,等待着老丁给我答案。依照丁荫对我这样的热情劲,我猜想这电话很快就要来了。
    三天如流水似的,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第三天,老丁终于打电话过来了,说让我上他那儿去一趟。
    我驱车到达他家的时候,丁荫早就在门口等着我了,见了我,立即紧紧的挽住我的胳膊肘儿,带我进入了老丁的屋子。
    老丁的屋子其实蛮大的,屋子之中推了很多东西,显得非常杂乱。正中的地方,放置着一张老丁的工作台。
    工作台上有几盏台灯,把整个工作台照得很亮,我一眼就看到了摆放在工作台正中的那件血衣。
    那件血衣其实已经残破不堪了,但血衣上的图案仍然非常清楚。老丁现在整个人都趴在桌子上,举起放大镜仔细的研究起那件血衣来。
    老丁见我来了,向我看了一眼,说道:“小林,你来看……。”
    我走到他的跟前,看见他的手指指着衣服正中的那个狐狸图形,不明白他的意思。
    老丁又说道:“你觉不觉得这个狐狸的图形特别奇怪,你仔细看看,它像什么?”
    我盯着那狐狸图形看了许久,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除了狐狸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我,我实在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再仔细看看!”
    老丁的话更显得意味深长了,但我看了半天,除了狐狸那漂亮的眼睛之外,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名堂。
    “你走远点看看。”
    我依言退后了几步,从侧面呈水平看那幅图画。
    这一看,把我吓了一大跳。
    这哪里是什么狐狸脸型,简直是一幅山水画。
    狐狸的那两双大眼睛,好似山崖上一棵苍老的松树托举起的翠枝,无论韵味和意境,都极为高深。
    我被古人这种高超的表现手法所深深震憾了,能有如此艺术想象力的人,定然是一个极为非凡的人。
    这让我更加对那座明朝侯爵墓的墓主人身份开始遐想起来,因为到现在为止,连我这个盗墓的人都不知道这究竟是谁的墓。
    墓中没有墓志铭,甚至连代表主人身份的东西也没有。我考查历史资料,想象了几个有可能的人,但最后都被否决掉了,墓主人的身份始终是一个谜。
    我是在场唯一见过墓主人真容的人,说实话,墓主人死时大约四十岁左右,可以算是个美男子,我猜想他一定是得病死的。
    但很快这个想法又被否决掉了。
    因为得病死的人,死时一般面目削瘦,但墓主人看上去脸型圆润,不像是受过病痛折磨的。
    我问老丁道:“你是道这件主人的衣服是谁吗?”
    老丁摇了摇头,却又突然间点了点头说道:“我猜到一个人,但现在还不敢肯定是他。”
    “倒底是谁?”我急切得问道,因为这个墓中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了。
    老丁缓缓的开口问道:“你听过晋阳侯朱载运没有?”
    “晋阳侯朱载运?……”我自言自语的反复说了几遍,饶是我对历史极为精通,也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个人。
    老丁说道:“为了查明墓主人的身份,我可是查遍了明代历史,明代在黄城封侯的人只有寥寥数人,而这晋阳侯朱载运就是其中一个。”
    说完,老丁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古书,对我说道:“你看,这本书中有关于朱载运的记载。”
    我走过去一看,关于朱载运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只说他是朱元璋的后代,世代承袭晋阳侯,但似乎是历史对他的评价很负面,有意不想提到他。
    但是,记载中有一句十分关健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本书中记载,说他是被狐妖献媚而死。
    这句话说的没头没尾,一般的人很难看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死的非常不寻常,甚而至于当朝皇帝认为他有损祖宗的威严。
    似乎历史有意忽略了他,这给我们了解这个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我问老丁道:“你认为墓主人是这晋阳侯朱载运的可能性为多少?”
    老丁摇了摇头说道:“这只是我的猜想,我也没有把握,但结合这狐狸图案,我想这可能性有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