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9章
    林飞抬头看去,头顶响起一阵阵猿猴的叫声。
    “上面有猴子,应该是长臂猿的种类。”
    “热带雨林也是猴子的天下,各种猴子都有。”
    “上去看看是什么物种。”
    说着,林飞就打算爬到这座山上面去。
    热带雨林的山并不高,很轻松就攀爬上去。
    这个时候,林飞抬头看去,刚好看到山体上有一处山洞。
    那是一面高约二十米的峭壁,上面垂下来无数条藤蔓,但惟独这个山洞的洞口前,藤蔓的数量很少。
    “那儿有个山洞!”
    “洞口相对来说比较高,洞口开阔。”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动物生活。”
    林飞开口对网友们说道。
    无人机朝着山洞拍摄过去,大家也看的真切。
    山洞的洞口开阔,很明显是动物进进出出才造成的结果。
    【是什么动物?】
    【会不会是蝙蝠?】
    网友们顿时好奇起来。
    林飞看向山洞,打算爬上去看看。
    他把背包放在地上,让边牧在背包附近境界。
    而后,抓着藤蔓,敏捷的向上攀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只听山洞中忽然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尖叫声。
    这声音仿佛电流麦炸了一样,发出呲呲的声音,让网友们听到之后脑袋都有些震荡。
    林飞当即皱着眉头从藤蔓上跳下,用双手捂住耳朵。
    网友们更是开始嚎叫。
    【卧槽!这他么是什么声音?】
    【好刺耳啊!我还以为飞哥的麦炸了!】
    【是那个山洞里传出来的!】
    【这么恐怖吗?难道是蝙蝠的声波攻击?】
    【蝙蝠哪有声波攻击,蝙蝠的声波人类都听不到!】
    直播间的弹幕火热。
    众人面对忽然出现的场景,既好奇又惊讶。
    这山洞里究竟是什么生物,竟然能发出如此奇特的叫声?
    林飞取出手机,把直播的声音调低了一些。
    然后,他向网友们解答了疑惑:
    “应该是油鸱(chi)”
    “一种生活在山洞里的鸟。”
    “油鸱的叫声频率在2000赫兹左右,在山洞里叫声会会更尖锐一些。”
    “人类的听觉敏感范围是1000赫兹到3000赫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质量不好的粉笔划过黑板,会发出尖锐的噪音,那个声音大概就是2000赫兹左右,所以人们听了会觉得刺耳,心里不舒服。”
    “还有人讨厌婴儿的哭声,是因为婴儿的哭声很尖,也在2000赫兹左右,所以会让人不舒服。”
    “看来想进这个山洞也不容易,山洞里要是七八只油鸱一起叫,加上山洞的回音,频率能达到六千赫兹以上,人类的耳朵根本受不了。”
    听到林飞的话,大家才明白,山洞里发出尖锐怪叫的动物,居然是一种鸟!
    【油鸱?好奇怪的名字!】
    【真有这种鸟吗?叫声也太刺耳了!】
    【和佐助释放千鸟差不多!】
    【肯定长得很丑!】
    大家纷纷吐槽道。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洞口处有什么小东西在动。
    接着,两只浑身棕色的小鸟就从洞口中跳了出来。
    它们站在洞口,看着外面的风景。
    油鸱是穴居鸟类,会在高处的山洞中搭建巢穴,平时没事的时候,油鸱就会趴在洞口看风景。
    这种鸟的颜值还算不错,鸟类除了一些奇形怪状的傻大个,大多颜值都很高。
    【出来了出来了!】
    瞧见油鸱出现,网友们顿时眼前一亮。
    【这小家伙还挺可爱,怎么叫声这么难听!】
    【原来这就是油鸱啊!】
    【羽毛看着油光瓦亮的!】
    自古颜值即正义。
    刚才网友们还吐槽油鸱叫声难听,等看到油鸱的样子,大家的态度又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林飞也注意到这两只小家伙。
    他拿出相机,立刻为两只油鸱拍了张照片。
    油鸱喜欢趴在洞口看下面的风景。
    这个时候,两只油鸱看到了林飞和边牧。
    它们歪着脑袋,眼神里带着几丝好奇。
    林飞的身上有被动技能鸟类亲和,这个技能是一直在的。
    鸟类会从他的身上感受到莫名的亲切感。
    “那就是油鸱,它们用叫声来确定食物、同伴及障碍物的方位。”
    “原理和蝙蝠一模一样,只不过不同的是,有吃的叫声在人的听力范围内,所以可以听到,蝙蝠的超声波人类是听不到的。”
    “它们也算是自带雷达的鸟类。”
    林飞向网友们科普油鸱的习性。
    林飞的科普很有意思。
    人们再一次长了见识。
    居然还有自带雷达的鸟类!
    蝙蝠视力不好,看不清路,用超声波定位还可以理解。
    你一个飞鸟,长着那么水灵的大眼珠子,怎么还会这种特殊的技能呢?
    实际上,油鸱的天赋独一无二。
    它们是为数不多在夜间也很活跃的鸟类。
    这种回声定位的功能,让它们白天和夜里的活动都很方便。
    “油鸱是热带雨林独有的鸟,很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