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节
    韩翠玉笑着说:“韩大哥紧张得都出汗了。”
    韩举的脸都冒汗了,后背楚汗把衣衫都湿透了。
    魏楚把手帕塞给他,“擦擦汗。”
    “韩爷真有艳福。”胡二搭茬说。
    “闭嘴。”韩举作势要踢他。
    众人七嘴八舌把韩举臊跑了。
    昨晚下了一场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
    三娘招呼,“妹子,上山采蘑菇吗?”
    魏楚跟三娘上山,秋雁、韩翠玉,大翠嫂、韩大娘、小黑也跟着去了。
    山上雨后蘑菇一夜间冒出来,土质松软,野菜肥美,魏楚教小黑识别野菜,蘑菇有毒没毒。
    小黑拿了一嘟噜蘑菇举着问魏楚,魏楚现在对蘑菇野菜都认全了。
    说;“这是黄蘑,回去让大翠嫂包饺子,黄蘑鸡蛋馅的饺子,味道鲜美,人间美味。”
    魏楚在一片松树林里,发现一堆松伞蘑,松伞蘑有“素肉”之称。
    这次收获不小,魏楚发现了猴头菇,小黑蹲在一旁,指着问,魏楚说;“它叫猴头蘑,鲜美无比,有素中荤之称,常言山珍猴头、海味鱼翅。”
    漫山遍野的野菜,油绿油绿的,山上到处是宝,靠山吃山,秋后镇上的人们到山上采摘山珍野菜。
    下午下山时,满载而归。
    采了有榛蘑、猴头菇、黄蘑、松伞蘑,野菜有刺老芽、蕨菜、小叶芹、野蒜。
    蕨菜从春季到夏初均可采摘,味道清新,被人们誉为是树上人参、天下第一山珍。
    晚饭,大翠嫂用采摘的蘑菇打卤子,几种蘑菇放在一起,味道鲜美。
    手擀面,白面上撒上玉米面。
    蕨菜用沸水烫后,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
    刺老芽用热水煮熟,撒上一点细盐,一道凉拌菜。
    炸了一碗肉酱,洗干净野蒜和小园的小葱蘸酱吃。
    大翠嫂又用黄蘑包黄蘑鸡蛋馅饺子,给小黑吃。
    小叶芹留着明早蒸包子吃。
    韩举来吃晚饭,坐在院子里,大翠嫂给他盛了一大海碗手擀面,浇上卤子,剥了一头蒜,吃得满头发汗。
    说;“面劲道,卤子鲜美。”
    韩举几口吃完一碗,把空碗交给秋雁,秋雁又添了一碗,浇了一大勺卤子。
    小黑坐在小板凳上,端着一盘饺子吃,黄蘑不多,大翠嫂就给他一个人包了一盘饺子。
    林生一碗面吃完了,秋雁立刻接过他的碗,给他盛了一碗面,浇上卤子,卤子冒尖,盖住面。
    丁乙正好吃完,招呼秋雁,“给我也盛一碗。”
    秋雁回头说;“没看我忙着,要吃自己盛。”
    丁乙碰了一鼻子灰,脸上讪讪的,很有些不服气,他和林生同样是长工,秋雁只对林生好,半只眼睛没看上他。
    韩举吃完,说;“我去衙门,今轮班晚上值夜。”
    魏楚送他出来,在院门口,韩举看四下无人,说;“你上次让我打听梁王军队的消息,梁王的军队已经入关,京城的叛军内部不合,出现矛盾、分裂,梁王选择出兵时机正好,不过叛军二十几万,叛军里大部分是湘军,作战骁勇彪悍,兵力相当,一场恶战,妹子怎么关心起国事来了。”
    魏楚遮掩道;“梁王驻守北地,北地百姓没有经历离乱之苦,得以平安度日。”
    “北地百姓得梁王庇佑,百姓感念梁王,但愿梁王军队打赢,如果梁王军队输了,战火烧到我们北地,黎民百姓别想过太平日子了。”韩举说。
    “哥,你在衙门当差,前方有什么消息告诉我,如果事情不好,我也好早做准备。”
    “还是妹子想得长远,湘军如果胜了,你们准备到乡下避难。”
    魏楚心事重重,嘱咐,“哥,别忘了明早相亲。”
    “记住了。”
    第二天一早,花媒婆带着孟姑娘过来。
    坐的还是昨早的桌子,韩举被魏楚催促着从里屋走出来,坐在昨早的桌子,这位置两人方便想看。
    秋雁和韩翠玉端上豆腐脑和烧饼,两人抹桌子,故意磨蹭,为了看孟姑娘。
    大翠嫂和三娘两个人趴着门,挤着朝外看。
    孟姑娘发现这些人都在看自己,微微低着头,有些羞涩。
    魏楚在身后悄声说:“你们把人家姑娘看不好意思了。”
    走出去,到胡二哪里拿了几个烧饼,放在韩举的桌上,韩举不抬头,魏楚踢了踢他,韩举这才抬起头。
    韩举和孟姑娘相对而坐,这一抬头时,正对上孟姑娘的视线,孟姑娘落落大方,微微颔首,算打了招呼。
    两人视线交汇,韩举没立刻避开,也点了下头。
    魏楚看在眼里,走过去,笑着问;“这位是孟姑娘?”
    孟姑娘站起身,福了福,“娘子好!”
    “姑娘坐,不用多礼。”
    魏楚在对面坐在花媒婆旁边,说:“听说孟老先生开私塾?”
    “家父开私塾,教授几个弟子。”
    “孟姑娘平常喜欢做什么?”魏楚问给韩举听的,韩举多了解姑娘些。
    “帮助家父管理弟子们,年纪小的弟子顽皮得很。”
    孟姑娘说话时,提到弟子,神情温柔。
    “孟姑娘读过不少书吧?”魏楚问。
    “家父授课时,我坐在后面听,四书五经读过。”
    孟姑娘举止端庄,目不斜视,不像昨天的崔姑娘,眼神四处飘。
    魏楚侧头对花媒婆说:“大娘明晚过来,我同大娘有话说。”
    魏楚没立刻定下来,约好明晚花媒婆来听信,给韩举考虑时间,终身大事考虑清楚,不能太草率。
    花媒婆脸上堆着笑,“李娘子,老身回去了。”
    花媒婆带着姑娘一走,三娘、大翠嫂、秋雁几个人议论开。
    三娘说;“今这位孟姑娘没有昨崔姑娘长得好,年纪大,孟姑娘家开私塾的,家境也不如崔姑娘,崔家开绸缎庄,家里就一个女儿,嫁妆一定不少,娶了崔姑娘,将来崔家的家业都是韩爷的了。”
    大翠嫂赞同,“是这话,两家姑娘样貌,条件比,还是崔姑娘好。”
    论长相,崔姑娘娇美,孟姑娘只能算清秀。
    胡二也凑过来,打趣,“韩爷,要不然把两位姑娘都娶了吧。”
    韩举笑骂道;“你替我养!”
    “我婆娘还养不起。”
    “胡二,你婆娘我替你养。”
    吃饭的薛老三笑闹道。
    大家都认为韩举该选崔姑娘。
    魏楚问韩举,“哥中意那个?”
    韩举反问,“妹子对两位姑娘印象如何,取中何人?”
    “我印象好不好,不重要,主要是哥喜欢。”
    魏楚心中取中孟姑娘,孟姑娘知书识礼,温柔敦厚。
    崔姑娘有点小家子气,眼神飘忽,勾人。
    魏楚没发表意见,以免影响韩举的选择。
    韩举想了想,说;“就孟姑娘吧。”
    秋雁、韩翠玉,大翠嫂都出乎意料。
    孟姑娘年纪大,崔姑娘年纪小,长相上崔姑娘胜一筹。
    合了魏楚的心思,韩举年纪大,到底不像年轻后生,专挑长相,不看人品。
    魏楚说;“哥再好好想想,确定了我明日回花媒婆。”
    “就这么定了,就今孟姑娘。”
    三娘不理解,“韩爷,你为何选孟姑娘?”
    韩举把碗里剩下的豆腐脑一口喝了,然后摸了摸嘴,“崔姑娘是娇小姐,我韩举是什么人自己清楚,孟姑娘看着性情好,朴实,我韩举能娶孟姑娘就算不错了。”
    第二天花媒婆来听信,魏楚告诉她,决定同孟家结亲。
    花媒婆也有点意外,说:“孟家和崔家姑娘都愿意,既然韩爷选了孟家姑娘,两家姑娘都不错,各花入个眼。”
    魏楚给了花媒婆谢媒钱,花媒婆高高兴兴地去孟家回复。
    韩举和孟姑娘年纪不小了,两家商议婚事,入冬前过门。
    韩举单身一人,平常好对付,住在县衙。
    魏楚寻思在后街找个房子,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房屋。
    三娘进了院子,看大翠嫂放在簸箕上晒山里采摘的蘑菇,说:“晒干了,过年炖鸡。”
    大翠嫂翻了翻,说:“一大家子人,冬天多准备些嚼过。”
    院子里开了一块菜地,种了小葱、小辣椒,三娘羡慕,说:“你们家现在劳力多,越过越红火,人丁兴旺。”
    大翠嫂拿了水瓢往菜地浇水,说:“等韩爷娶了亲,又添人进口了。”
    三娘看小辣椒结了一串串的,小葱密密匝匝的,说:“这菜长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