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戏明 第464节
    文哥儿道:“当然可以,以后有什么需要选人去做的事儿,殿下可以这么玩。只是殿下平时须得多攒些题目才行,不然到时候桌上就摆那么几分题目,瞧着怪寒碜的。”
    朱厚照一想到文哥儿说的那情景,顿时有一股子“必须要把题攒满整张桌子”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东宫的题怎么能只有三两道!
    文哥儿见他来了兴致,便给他讲起了一些出题规范,比如题目不能单纯为了为难人,要出得有意义,要考虑难度、区分度等等。
    朱厚照听得脑子懵懵的。
    出个题也好复杂!
    文哥儿见朱厚照听不明白,便又用更容易理解的说法给他讲了一遍。
    简单来说就是你要记住自己出题并不是为了为难人,而是为了选出你想选的那类人才!
    比如你想要选做饭好吃的厨子,给的策题却是“请详细阐述一下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你觉得能把你想要的人选出来吗?再比如你想选几个来帮厨学艺的学徒来干活,上来就考“请你写出十道国宴菜做法”,有人能答出来吗?
    选不出你想要的人才的题目,你整得再难再高深也没用。
    文哥儿这么一说朱厚照就懂了,就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小先生果然最爱吃,打比方都离不开吃吃喝喝!
    两人颇为随意地闲聊了一路,便抵达了他们接下来要待的地方。比起考生们狭窄的号舍,他们住的地方可就宽敞舒适得多,甚至还有个可以一起泡个澡的澡堂。
    锁院期间泡澡人在里头,烧火工在外头,考官们纵享私密泡澡空间,要搓澡可以相互帮把手!
    朱厚照没体验过跟大家一起搓澡的快乐,看到澡堂后两眼放光,积极地游说起文哥儿等人来:“搓澡,搓澡,我们今晚就搓澡!”
    李东阳等人:“…………”
    太子殿下还真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明天就要正式负责会试这种要紧工作,一起搓个澡倒也不过分,办大事之前不都要焚香沐浴吗?众人便约好一会散会以后一起搓澡。
    众人各自把落脚处收拾好了,中午大伙便在贡院里聚餐。
    院门已经落锁,他们这些考官出不去了,只指派底下不识字的从人负责跑跑腿取来饭菜,吃的饭名为礼部赐宴,实际上也就是工作餐,味道没什么特别的,口感十分熟悉。好在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倒也热络得很,饭菜都被解决了个七七八八。
    下午就是现场出题了,明天考的是经义题,属于决定考生名次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理论上来说出题人主要由李东阳为主、程敏政为辅,剩下的人则负责拍手叫好。
    理论上来说,每位考生要答七道题,三道出自四书、四道出自五经。但实际上考官要出的题却远不止七道,因为五经可是分经考试的,每一经都要出四道!
    因为题量这么大,李东阳也没有大包大揽全由自己来出题,而是决定自己和程敏政负责四书题,文哥儿他们这些分属五经的同考官分别拟定本经的题目。
    每个人拟出来的题目也不是直接用,而是在场的考试官每人多出几道,最后大家从其中挑拣出适合的考题。
    按照李东阳这个决定,文哥儿他们《春秋》这一经出的题入选概率就大很多,因为他们《春秋》和隔壁《礼记》都只有两个同考官!
    大家也没计较这个,都在心里打着腹稿。
    朱厚照听完李东阳的分工,凑到文哥儿边上探头探脑,催促道:“你怎么不写?你怎么不写?该出题啦!”
    文哥儿:“…………”
    根本没法好好想题!
    就算自己满脑子都是题目,这种情况下也绝对不能提笔就来吧?咱总得装装样子!没看到连李东阳和程敏政瞧着都想得格外认真吗?
    你要是不假思索地把题写出来了,别人还要疑心你早早就准备好题目。回头出个什么泄题风声,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你!
    看你写的那么快,肯定是锁院前就琢磨好要出什么了对吧?你还说不是你把题目泄露出的!
    到那时候可真是黄泥巴掉裤裆,怎么说都说不清了。
    考虑到这届科举很可能会被御史盯得死紧,文哥儿是决计不会当这种出头笨鸟的!
    见其他人都在认真考虑出什么题,这会儿没人朝自己这边看过来,文哥儿忍不住抬手把边上那颗凑得太近的龙脑壳推远,无奈地说道:“这么要紧的题目,当然得想好了才能下笔。殿下也帮忙想想,看能不能想出好题来。”
    朱厚照一听自己还能帮上忙,马上来劲了。他也不在意文哥儿胆大包天地推他脑壳,相当积极地叫人帮自己取来笔墨,坐在那儿跟着众人冥思苦想起来。
    作者有话说:
    这天的都察院:
    御史一:主考官李西涯,神童出身,上任东宫老师
    御史二:主考官程篁墩,神童出身,上任东宫老师
    御史三:同考官王慎辞,神童出身,现任东宫老师
    御史四:来活了,来活了,盯紧他们!摩拳擦掌.jpg
    *
    更新啦!
    没有全勤的第一个月,还有一天就结束了!
    *
    注:
    1出题要考虑难度和区分度:
    记得当初工作的时候,每周轮流负责组卷,有次我全部给找的偏题难题怪题,整个科组讲了两节课才把卷子讲完,挨了组长的骂hhhh
    -
    2射策:好像是某次找资料偶然看到的词,觉得还挺有意思(?)搬运一下当时发在微博的分享内容
    【射策是汉朝的考试制度。后世人看到这个词也觉得很有趣,开始发挥想象隔空讨论——
    唐朝人:我觉得应该是往桌上摆一堆题目,叫做“策”,考生随机挑选来作答,叫做“射”!抽签考试,随机组卷,时髦!
    宋朝人:我觉得射策就是我们的对策吧。
    明朝人:我觉得应该是往桌上按照大小摆考题,考生拿弓去射,射中哪个答哪个。
    明末文人方以智:我觉得你们的猜想多少都有点离谱,尤其是射箭那个,简直是亿点点离谱!】
    第392章
    会试确实是大明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考过了会试基本就等于踏入仕途了。
    文哥儿对待出题这件事也很慎重,他很认真地琢磨出三四道备用题来,才转过头去看朱厚照都写了什么。
    朱厚照到底没把《春秋》读完,哪里想得出正经题目来。他憋了半天没憋出来就开始偷偷观察文哥儿出的题见文哥儿写题写得行云流水般流畅字看起来也特别好看,心情很有些郁闷。
    文哥儿见他蔫答答地坐在那儿纸上一个字都没有便笑着引导他回忆一些学过的《春秋》故事,看他能不能记起其中一些他觉得很有意思的句子。
    经义题出起来很简单,只需要挑一两句原文就成了有些狠心的考官甚至只给一两个字,让考生回忆全文哪里出现了这些字、这些字又代表了什么意义以及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朱厚照本来没什么想法的听文哥儿这么一提醒,马上就想起许多自己听文哥儿讲过的那些故事来。文哥儿最开始给他讲的是《诗经》里的故事,后面就开始介绍历朝历代的趣事,出自《春秋》的也不少。
    朱厚照想着想着眼睛就亮了提笔在纸上写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吾从其治也!
    这句话出自一个颇广为人知的故事至少要是买过《成语故事》的人应该都知道那就是结草衔环里头的“结草”典故。
    有个叫魏武子的人清醒的时候说让儿子魏颗把自己爱妾改嫁重病的时候又改了主意说是要让爱妾给他殉葬。
    等魏武子死了以后,魏颗很快把他的爱妾改嫁了有人问魏颗为什么不遵循其父的遗愿魏颗道:“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后来有次两军交战魏颗看到有位老人把草打成结绊倒了敌方将领,让他成功俘获了对方。到夜里,这老人入魏颗梦中表示他是魏武子那位爱妾的父亲,特意为了女儿来报答他。
    “吾从其治也”确实是个很值得讨论的议题,不管是酒色上头、怒气上涌、嗑药过度又或者是像魏武子这样病入膏肓,都有很大的可能让决策者意识混乱、神志不清,做出不怎么理智、不怎么正确甚至会导致自己及许多人懊悔终身的决定。
    如果你是执行者,你是“从其乱”还是“从其治”?
    要是考生能够回忆起这句话的出处,发挥起来并不困难。
    文哥儿看到后笑了起来,问道:“这个题就很好,还有别的想出的吗?”
    朱厚照说道:“没有了!”
    他出一道题就够了,一来是他一时半会想不出更多的题,二来是他还记得文哥儿的话,不能把别人的活全抢来干!他是太子,不管他把题出成什么样,只要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很多人肯定都会选他出的。
    李东阳早就注意到文哥儿和太子在那嘀嘀咕咕,见文哥儿两人都搁了笔便笑着问道:“殿下也出了题吗?”
    朱厚照点头,旁边伺候着的谷大用立刻把题拿起来展示给众人看。
    太子还小,字写得还有点稚气,题却是选得没问题。
    论出处,确实是出自《春秋》。
    论内涵,那也确实很有讨论价值。
    李东阳夸道:“我觉得这题不错。”
    程敏政也点头应和。
    两个主考官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纷纷夸赞起来。
    朱厚照挨了一轮夸,背后的小尾巴翘得高高的。
    既然已经起了头,大伙便开始轮流选题,把第一场考试要用到的题全给敲定下来。光是出题就占了大半个下午,还得在贡院里连夜下印,保证明早的黎明时分能第一时间把印好的题分发到每一位考生手里。
    此时贡院外已经满是排队等着进场的考生。
    早前在西安见过文哥儿的马理也在其中。他听人说今科主考官是李东阳,同考官里头还有文哥儿,只觉世事真是奇妙,去年文哥儿还在去西北的往返路上与他们欢快聊天,今年居然就成了他们的会试考官!
    哪怕只是同考官,那也是有资格在他们卷子上写推荐语的存在。
    真是太了不起了。
    如果说早前马理他们只觉得文哥儿是个很好相处的小状元,这会儿就真正意识到王小神童当真是小小年纪便身处于权力中枢之中。马理没有与人夸夸其谈,大肆宣扬自己去岁和文哥儿的往来,只静静地看着贡院门口悬挂着的灯笼。
    文哥儿说过,他回京师等他们考上来。等考完了这一场试,他们便可以光明正大去拜访文哥儿,好好跟文哥儿他们叙叙旧。
    很近了,很近了,到傍晚他们就可以正式入场了!
    来自各地的考生齐聚在贡院之外,难免会有些议论声。到了外地,同乡便是最好的关系纽带,唐寅他们同样不能免俗地与南直隶考生聚在一块。
    他们旁边的江西考生堆里有人在高谈阔论,吹嘘自己和主考官程敏政见过面,在家乡时还去听过他讲课!其他人也不知是什么个想法,直夸对方去岁已经拿了江西解元,今年春闱怕是要学那王小状元来个三元及第。
    程敏政弘治初年曾回家闲住五年,期间没少开班授课。
    这都是“污点”官员的老习惯了,既然上不了班,那就搞搞教育事业,万一弟子们有出息了,哪怕不能捞自己一把,将来朝廷修《实录》也有人能给自己说话!都喊自己一声恩师了,总不能真叫自己带着污名遗臭万年吧?
    唐寅听了一耳朵,转头与徐经对视一眼,莫名感觉要是他们没听文哥儿的劝,那么现在在别人面前吹嘘个没完的就是自己了!
    自己身在其中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如今旁听了这么一会就感觉这些江西的考生有些得意过头了。
    说实话,听着真不太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