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6章 北方织网 九
    华通贸易公司北平分公司的津城办事处,就在原来英租界的小白楼,曾经是一家英国公司的驻地,宪兵队白给了陈明翔,并且还给了两个洋行旧址,用于开设绸缎庄和茶叶铺,拨了两辆汽车和四辆卡车。
    陈明翔给矢野音三郎十万美元,村野直弘是两万美元,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这些没收的英国商人资产,就是宪兵队的一点“诚意”!
    北平分公司办事处,在津城港附近找到了一家货场,这里原本是一个美国商人建造的,里面有几个大仓库,给来往津城港的货物做转运和短期储藏,宪兵队把这里划给陈明翔,连附近的土地也一起办了手续。
    “你们几个盯着这件事,关键是水电和电话,机器还没有来之前,先招募人手整理场地,把煤炭和黄土运过来等着开工,去港口运点煤灰渣铺铺路。”陈明翔在货场说道。
    “老板,我们已经在津城找到了六个煤球厂,全都是用机器制造煤球,一台煤球机一个小时能出六到七担煤球,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那就是大概一百四十多担,三十台机器全开,每天就是四千多担的产量。”办事处经理孙定新笑着说道。
    “还不止,我需要每月制造二十万担煤球,这才能刺激到沪市煤球价格,换句话说,津城每天的产量不能低于七千担,我希望是一万担,为此,新的煤球厂我采购了三十台最新型的煤球机,四天后就能抵达津城港。”
    “这是个高强度的体力活,分为三班倒,最多只能上八个小时,一台机器需要四个人运料,两个人盯着,四个人把煤球运到存放场,这就是三百人,按照三班就是九百人。”
    “码头有装卸工,我们倒是不用管,可煤球厂的煤球装车和卸煤炭,那也得需要不少人手,这样,你们招募一百名装卸工人。”
    “工资待遇方面,每月给五十元联银券,早中晚各管一顿饭,玉米面窝头和咸菜,还有大米稀饭管够,每人每月福利是一斤粗盐、一斤蔗糖、一条毛巾、两块肥皂和十盒火柴。”
    “腾出两排仓库做宿舍,这里距市区很远,总得有个休息的地方。还有,我让货轮运点碎末子茶叶来,每天烧足够的开水,每人发一个茶杯。”陈明翔想了想说道。
    做生意是为了更好的执行任务,钱本身对他是没有那么重要的,因此,对那些为自己赚钱的工人,他向来厚待。
    自己既然有这样的能力帮助他们,条件就要搞得实惠一些,这点东西对自己还算个事吗?
    可是,对工人来说就相当重要了,盐、糖、毛巾、肥皂和火柴,那都是管制物资,是要每月配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
    “老板,咱们家的待遇未免也太好了吧?甚至还每月发福利,福利顶的上半月工资了,整个津城的工商业,也没有几家敢这样做的,会引起商会和各家工厂不满的!”
    “我们这几天走访调查的情况是,当地最好的纺织厂或者化工厂,一年下来工人的工资也就是三百块左右,这是最高的收入了,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不到两百元,苦力的收入一年不到一百元。”
    “我们这样的煤球厂,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个月给二十块钱工资就足够了,一年居然给六百块,加上福利还得翻一番,这都赶上沪市的纺织工人年收入了。”孙定新有些为难的说道。
    他被陈明翔开出的一连串待遇和福利惊得不敢置信,你是资本家啊,这倒像是在做慈善,三班倒,管吃管喝不说,每月还给那么多的紧缺物资,我们来津城是赚钱的,不是来撒钱的。
    “屁话,这特么是联银券,比中储券还差了一个档次呢,现在的物价都乱成什么样了,二十块钱,平津两地的棒子面,每斤还五毛五呢,大米一块五小米八毛,你还和沪市比,沪市二十块钱连三斤大米都买不到,你让工人们等着喝西北风啊?”
    “兴亚院华北联络部,给了我们一千万联银券的扶持,一千人一个月才五万块钱,这点福利也就是十块钱,一个月算六万块好不好,一年算八十万好不好,那还得十二年时间呢,我们在这期间能赚多少钱?”
    “再说了,以后我们有的是盐,我已经和宪兵队说好了,在长芦盐场搞几个定点,按照每吨五十块钱,一个月发一趟船,两千吨食盐的配额,这是什么概念?盐都不用花钱买!”陈明翔说道。
    他在华北就盯住了三样东西,一是煤炭、二是棉花三是盐,只要把这三样玩转了,那可是不得了的财富,尤其是最不起眼的食盐。
    国统区那边缺盐缺的厉害,盐场基本都在沦陷区,被日伪给控制着,实际上是被日本人控制着,价格也是涨的厉害。
    听说去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就从长芦盐场抢走了四万四千多吨盐运到日本,成本是三十八块,可日本人只给二十块钱,产得越多赔得越多。
    陈明翔有华北联络部和宪兵队的帮扶,盐税什么的统统不管,就是盐场的五十块钱成本和运输费用。
    运到华中地区的沦陷区和国统区,他更不交盐税了,这是自家的地盘,表面上他似乎在发国难财,可实际上却是为了解决盐荒问题。
    按照日军的物资统制和配给,一个成年人一月有一斤盐,可实际上呢,兴亚院华中联络部下属的盐业公司,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运输能力,军方的船只都忙着往日本输送重要物资,对沦陷区的需求置之不理。
    沪市的日本侨民每人能够得到每月一斤精盐,沦陷区的老百姓,一户一个月才一斤盐,民国二十九年粗盐一斤就是一块六了,到现在,翻了一番都不止,盐从来都是暴利行业。
    “这可太好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盐场,等于是有了聚宝盆摇钱树,光是这块收入就非常惊人了。”
    “原来食盐是薄利多销的行业,现在实施了物资统制,利润翻着跟头往上涨,我敢说,到年底不涨到五块钱一斤,那都见鬼了。”孙定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