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们这狗血的一家 第74节
    谢家这艘船是一艘中型船,上下两层,地方足够大,大家虽然都不是单人上路,但远称不上拖家带口。
    把这些人全部都邀请上船一起走,也不会拥挤,日常热闹不少倒是真的。
    其中有两个举人是带上长辈一起同行的,还有一个举人本身年纪不算小,早已娶妻生子,所以带上妻子和幼子一起同行。
    这稍微年长点的女人聚在一起最喜欢什么?
    做媒。
    特别是看到沈家兄妹这么出色的容貌之后,那真是热情的不得了,结果老大已经成亲了,老二也看好人家了,三姑娘也订婚了,巧了她们坐的大船就是人家未婚夫家的,并且人家未婚夫也进京科考。
    一众热情妇女:寂寞空虚冷。
    但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等于一个菜市场,大家虽然都是江南这一片的老乡,但是江南大着呢,大家都住在不同的县城乡镇上,这不光是聊自己家那边的事情就足够大家有话聊了。
    沈清鸾特别喜欢这种每日都有很多故事相伴的日子,这些婶婶嫂嫂也特别喜欢乖巧不多话总是带很多零嘴来听她们唠嗑的沈家三姑娘。
    船上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几分新鲜,但是慢慢的就有些无聊,这时候刘嫂的重要行就凸显出来了,有轻微晕船的童绾连账都不想算的日子,就指望着刘嫂的一日三餐和日常零食。
    下船的时候除了沈清鸾,全船有一个算一个都胖了。
    正月十三大船停泊在澜江东边的大码头,谢家船上的船长一靠码头就找了人报信,然后寻了熟悉靠谱的脚夫头子来搬运行李。
    这些脚夫都有相熟的车马行,一上船问了一船人各自的需要,就让人去找人驾马车过来。
    沈家兄弟和同船的众人道别留下自家的地址,约定过了十五安顿好了上门做客认门才一一告辞,跟着自家雇佣的马车离开。
    车马行的人最近接的最多的人是什么人?就是来考试的学子,看他们都熟悉便给他们介绍离贡院近又清净的地方。
    有的是准备短租,要是考上就留下,要是考不上就回乡三年后再来,但也有打算长租的,考不上也不回去了就在京都呆上三年,这些大部分都是家里有些钱财的。
    车马行的人建议大家都租短租,等到考试完了,再搬合适的地方。
    沈家这边就简单多了,宅子是早就置办好的,郊外还有一个庄子。
    沈风这些人现在先要去的就是郊外的庄子,庄子上是一直有佃户在的,过年前也早就送了信过来,所以早早就打扫好了地方,他们一过去就可以安顿。
    至于京都城里的宅子,则等他们今晚休息好明日再去看,到时候是直接入住还是先打扫修整一下就再看。
    京都的产业昂贵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拿城郊沈家买的这个小庄子来说,这个小庄子是非常平平无奇的,即没有什么好的特产,连土地都不肥沃,就两百亩不到的土地里面还有一个什么都没有只有碎石头杂草的小山头,实在是不怎么样。
    但就这个有钱人不屑的小庄子,也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童绾置办这个庄子足足花了一千五百两,这要是放在清凉镇能买这样的十个庄子。
    城里的那个宅子更是夸张,因为位于中心城区,即使相对狭小也足足花了八千两,这要是在清凉镇,八十两不能更多了。
    庄子上的主体建筑是最平平无奇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就是一个简单的两进院子,进了大门之后就是第一进左右四个厢房,其中一间住着帮着看门清扫的门房,穿过中间的厅堂就是第二进。
    第二进有三间正屋,左右各一间厢房带一间耳房,前头一排倒座分别是东边的厨房和西边的库房。
    因为信送的早所以庄子里都打扫干净了,不但柴火粮油这些都添置了,像被褥这些也都添置了一些。
    刘嫂放下东西就去看了厨房,发现东西还算齐全,就从九歌手里支了钱让门房找了个旁边村子里的乡亲带着去村子里买菜了。
    村子里的人大部分家里都种着菜养着鸡鸭,就算京都这会儿还冷得很,但是谁家还没有白菜萝卜呢?不少日子好的人家还有腊肉挂着。
    刘嫂收了一大堆,并且让村子里的人若是有什么新鲜的食材都可以送去庄子,这才返回,至于买的菜,村子里的人实在太热情,都用板车给她送回来了。
    因为不打算长住,所以只把随身的行李拿出一些安置就可以,短短半个时辰大家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黄昏时分厨房里饭菜飘香的时候,庄子的大门被拍响,不是别人,是收到消息的谢砚坐着马车过来了。
    谢砚带了几个城里酒楼的大菜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还有不醉人的香甜果酒和好几盒子的糕点零嘴。
    “我听闻京都的人都喜欢这几家的东西,觉得三姑娘可能会喜欢就带过来了。”谢砚看着好几个月不见的未婚妻,浅浅笑着低声询问。
    “我喜欢,你给的我都喜欢。”沈清鸾很认真的回答,倒是让谢砚微微一愣。
    这几个月不见,突然之间怎么态度改变了这么多?
    谢砚耳尖微微发红,避开沈家兄弟,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沈清鸾,是一支红宝点翠的簪子:“看看喜欢吗?”
    “喜欢!”沈清鸾用力点头,见谢砚似乎在等待什么,眨巴了一下眼睛,把盒子递过去,“帮我插上?”话本上都是这么写的吧。
    谢砚低头拿过盒子小心拿起簪子,然后插到沈清鸾的发髻上。
    “好看?”沈清鸾晃了晃脑袋,一点不碍事,很好,雪松很会挑东西。
    “好看,三姑娘……最好看。”最后三个字含在嘴里,但沈清鸾听的清楚,抬头拍了拍谢砚的手臂:“你也是最好看的。”
    谢砚一双乌黑的眼眸都弯了起来,两人浑身都冒着粉红色的泡泡,看得周围人一脸姨母笑,除了神色微微扭曲的沈华。
    “二哥脸色不好,是刚下船不舒服吗?”谢砚也注意到沈华难得的安静,神色也怪异。
    沈风和沈清鸾同时朝着沈华看过去。
    沈华:qaq!!!
    “是,大概是有些……水土不服,今晚吃饱再睡一觉估计就好了。”沈华闭上眼睛。
    第一百章
    谢砚既然这时候过来显然是要留宿的, 也不用另外做安排,去年在沈家住着的时候就和沈华一屋住惯了,这次也直接住沈华一屋子就行。
    晚饭过后谢砚被沈清鸾拉着出去溜达了一圈, 趁着这点时间, 沈风对着可能一个不小心嘴巴就会秃噜儿的沈华强调了好几遍之后,最后还总结道:“你看到囡囡对谢砚的势在必得了没有?”
    “看到了。”沈华乖巧点头。
    就挺奇怪,一开始明明很不在乎的, 好像突然之间就格外注意起来了。
    “若是这时候这桩婚事出了什么差错, 你觉得囡囡会怎么样?”沈风说完这句话就转身回自己屋子里去了。
    “呃……”沈华脑中的第一反应,是妹妹把谢砚捆吧捆吧然后扛上远走天涯……不得不说这种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于是和未婚妻溜达回来的谢砚对上的就是一个格外沉默的沈华。
    “你怎么了?”谢砚是真觉的沈华这个样子有些不对劲儿。
    “……我在尝试让自己看起来成熟稳重一些。”沈华有些沉重的道,“人总要学着长大, 学着接受, 学着妥协, 学着和自己和解。”
    谢砚不知道沈华这突如其来的感概原因为何,但是不妨碍他赞同。
    沈家二郎君,但凡熟悉的谁不知道他性子跳脱言语无忌,所思所想更是天马行空,如今到了京都,又不是暴露身份的好时机,确实需要低调沉稳。
    “你也觉得这才对,对吗?”沈华期待地看着谢砚, 得到对方点头认同,似乎松口气, 拍了拍谢砚的肩膀,“那我们就共勉吧。”
    并不清楚要共勉什么的谢砚最后还是点了头。
    得到他应答的沈华安心了, 钻进被窝瞬间就进入梦乡。
    对于各种细节很敏锐地谢砚:……他好像错过了什么东西……
    另外一边确定自家二哥彻底睡死过去的沈清鸾也安心闭上了眼睛。
    一夜无话, 第二日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天气, 尽管京都的温度还很低,道路的两边还堆积着积雪,但这一点不阻碍这座太元首都的繁华,以及人们对马上要到来的元宵灯会的期待。
    很多商家今日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店门前悬起挂绳扎灯笼了,更有大大小小的摊子摆出各种各样的灯笼,有一看就便宜粗糙的,也有十分精致的。
    “都比不上小梅花送我的花灯。”沈华扫了一圈大街两边的灯笼,颇有些得意的道,“可惜这次没有带过来,等之后接爹娘过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的花灯。”
    “那边有一个摊子,这是卖什么吃食,像是馄饨,好多人等着一定很好吃,等安顿好了可以来吃。”没有人搭理,沈华一个人也叨叨的很高兴,“那个点心铺子是不是昨晚那个莲花酥的铺子?盒子上的名字就是这个……那是医馆吗?好大啊!那群人看着像是学子,他们在干什么?对对子吗?”
    谢砚:昨晚是谁说要低调稳重的?
    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马车哒哒哒往前,走过繁华的大街,慢慢靠近城中心相对安静的街道,这里没有那种摆在外头的小摊子,所有的店铺统一都是装修豪华的,再不然也是清新淡雅的,总之看着就不是普通人能进去的。
    也是这时候沈家这一行人注意到,现在的街道比刚才的大街突然宽阔了三倍,而大街中间是一片用雕花石板拼成的道路,所有的人和车马都走在两侧,就算有人要穿过去到对街都是用很快的速度,丝毫不敢在上头停留。
    “这是只有皇亲和有爵位的贵族能跑马的直道,普通人也可以穿行,但是不能在上头长时间逗留。”谢砚对着一众人介绍。
    大家都是抱着敬畏又好奇的眼神看着这条雕花的直道,只有沈华问道:“这种雕花石板是不是不如两边的路结实?”这可是那位疑似穿越同人的太元太*祖萧仪亲自设计督造的都城,沈华很难想象谁会在这么宽的一条水泥路的中间特地撬出一条石板路,“太*祖那时候盖的时候就这样的?”
    “不是,这是后来方便皇室和贵族出行,也避免平民不小心冲撞才特意加上去的。”谢砚说完就见沈华扯了扯嘴角,脸上写着四个字【果然如此】。
    “这,其实好事。”沈风知道弟弟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世事情况不同,这条直道确实可以减少普通民众和皇室贵族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站在弱势地位的普通人。
    “嗯。”沈华突然就有些没精打采起来,也不再叨叨了,就这样看着街道两边来来往往的人。
    终于马车拐入了一个相对宽敞的巷道,置办的宅子就在这条巷子里。
    虽然钱是童绾出的,地契房契也是她拿的,但她还是头一次来,当然这里除了谢砚之外都是第一次来。
    沈风在拐进有些熟悉的巷子的时候才发现,这不是上辈子谢家所在的巷子吗?只不过后来他们父子得势之后,就另外赐了丞相府,这边的谢府就让给后来上京来的谢家族人住了。
    果然,谢家和他们置办的院子就在对门,要说谢砚这个介绍人不是故意的,沈家人就没有一个信的。
    谢家的宅子很大,除了临街的几家带铺子的院子,整个一片都是谢家的围墙,而对面的人家就多了一些,但看得出来原本也应该是一家的,只不过是一点点隔断出来的院子,然后换了一个又一个主人。
    大概是某一个大家族落魄了,最后被不肖子孙一点点卖掉的吧。
    “这一片原本都是谢家的,后来对面被当时的皇室收了回去,之后由工部规整之后用于赏赐和出售,我这边早二十年也只有最后头的主院和两个花园还是我们谢家的,后来周边被我们花高价一点点买了回来。”谢砚淡淡的介绍道,对于这种世家的起起落落并没有多大的感概。
    刚刚还在想不肖子孙的童绾有些不自然的一笑。
    马车走过几家朱漆大门,最后停在一处并不算大的宅子面前。
    这座宅子应该是从旁边的大宅里分出来不久的,而且不是从前到后全部分出来的那种,而是只分出来了前面的几进,至于后面被明显比旁边要新一些的高墙所隔断,至于旁边几家也是差不多的格局,都是边上大户人家分出来的小宅子。
    这一排小宅子应该都是二进的,但是因为用外头原本的高墙重新修了大门圈了一个前院,这一排宅子就成了三进宅子,但是它和真正的三进宅子不同,它的第二进没有厢房只有一排倒座房。
    开了锁推开大门,一行人走了进去,发现第一进除了一个相对荒凉的院子是真的什么都没有的,当然了,原本这里应该就是院子的外头,是因着高墙改了大门才被弄成了前院自然是什么都没有的。
    正宗的院门走进去后,发现地方居然还不错,虽然二进的前头没有厢房,但是倒座房这里,厨房仓库和可以当作下人卧室的小单间通铺全部都有,还都修了火炕,另外正屋有整整五间,还是纵深比较长分为明暗两间的那种房间,左右厢房也是三间正屋带两间耳房的那种。
    整体类似四合院,不带上耳房和倒座房,就算明暗算一间也有整整大十一间房,要是带上四间耳房和一整排倒座房,那就要有二十多个房间了。
    在京都中心位置八千两买下这么一座宅子,其实是真的很合算了。
    看了房子之后留下正房不动,兄妹几个挑选了一下自己的住处。
    沈风和童绾住到了东厢房的中间正屋,其中北边那一间做书房,沈华读书也到这里,所以沈华的卧房就挑了北边五间正屋最东边的那一间,沈清鸾想了想挑了最西边的那一间。
    刘嫂就住厨房旁边的倒座房里,起来做饭一抬脚就到,九歌和十里则住在西厢房最北边和沈清鸾只隔一条小走廊的耳房里。
    说是耳房,但其实只是比正屋稍小一点,也分前后明暗两间,里面姐妹俩做卧室,外头就是她们可以自己发挥的地方。
    等到选定好房间,谢砚就让人过来帮忙先帮着把要住的房间打扫出来,同时带着刘嫂九歌出去采买购置,熟悉一下周边的店铺商家。
    打扫起来难免灰尘满天飞,就算是天气冷也让人皱眉,谢砚提议自己请客为沈家兄妹接风洗尘,再带着他们逛逛四周,等到下午回来,随他们是直接住在这里还是出城回庄子都便宜。
    出去逛当然好啊,沈华和沈清鸾是好奇,童绾是想亲眼看看周边的商家做些什么生意,是否有什么比较好比较特别的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