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章 广场上的歌曲
    夜,九点。
    一个小时前,陈娇还在广场附近无聊闲逛。
    一个小时后,她和广场上的很多人一样,抬头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最后一期《音悦之旅》。
    这节目她其实也听过。
    每到了周五晚上,这节目的热搜就跟不要钱一样,疯狂往上冲。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每次都能有冲到热搜第一的,还基本上都带了个名字:
    新人歌手,韩升。
    孙娇出于好奇也点进去看过,除了宣传这个人的新歌之外,就是控诉导演组不作为。
    说什么“韩升明明歌曲那么好听,一开始还受到节目组那么不公平的对待”之类的。
    她一看这种内容,就望而却步了。
    更别说听歌。
    因为在孙娇的认识里,一般会这样说的,都是某些流量明星的粉丝们。他们占了最多的镜头,却往往会因为“节目组没给c位”“互动环节不多”或者“前辈不认识他”就大呼不公。
    但实际上,这种艺人就纯粹是靠粉丝撑起来,路人看了都直摇头的。
    所以她对这个节目印象比较一般。
    今天是赶巧,逛到这里来了。孙娇就顺便看看,不料一看,还就看上瘾了:
    因为节目此时播的,正是几个嘉宾和独立音乐人们交流部分的下半段。这些音乐人的歌虽然不能说顶好,但也有不错的,以及...
    很多歌里都讲了在京城的生活。
    或者说,北漂生活。
    而孙娇作为一个在京城上学工作多年的北漂,自然若有所感。于是不知不觉看下去,并且觉得其实这个节目本身也不错,挺棒的。
    然后就看啊看,直到一个长相相当帅气的男生登场。
    带着乐队的那种。
    神情自得,和前面紧张兮兮的独立音乐人截然不同。
    她愣了愣神,才想起来这就是常驻嘉宾团的成员之一,热搜榜常客,最近也似乎总能见到他名字的那个新人:韩升。
    这不,旁边有个小姑娘就兴奋开了:
    “啊,是韩升,终于到他了!”
    她旁边的同伴则说:“有那么激动么,没见的你喜欢哪个明星的时候,才喜欢一两周就这么夸张。”
    小姑娘便道:“不是,韩升和他们不一样,他是实力歌手,每个录制地点都能有新歌。”
    “...”同伴就没有说话。
    孙娇也侧目,因为这一幕蛮眼熟的。
    她有个表妹。
    老追星族了,并且追星起来,自带各种滤镜的那种:
    唱的不好?那是因为不懂得欣赏鸽鸽的风格;演得太烂?那是青年演员需要时间成长;私生活不佳?都是那几个女人勾引鸽鸽!
    真是,追星追的没啥判断力了。
    说起来,本来明星偶像这些就是要给人一个美好的目标,良性的引导。
    结果现在搞得,某些明星怎么搞的呢:
    像某些网友说的,某些明星收入和上市公司比,生活和豪门比,阶级和上流比。这也就算了,但享受这些东西,
    却不想承担别的。
    捐款要和普通百姓比,社会责任要和小孩比,道德观念要和法律底线比...
    这就很蛋疼,甚至无语。
    “没有,你别不信,他是真的很不错的偶像。”旁边,小姑娘急了。
    孙娇也就轻笑,她确实是承认自己有点刻板印象,但是刻板印象的形成很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群体确实曾经甚至现在,都有这种事情出现。
    孙娇起身,觉得是时候回去了。
    却又在这时候,耳边传来乐声,那种简单而又有丰沛情感的开头。
    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
    此时,广场周边依旧是车水马龙,喧哗声也不绝于耳。但这个前奏传进耳朵,孙娇的心里忽然就那么一阵收紧,不自觉地看向大屏幕。
    那个叫韩升的新人,拿着吉他。
    手指拨着琴弦,竟然好像还真不是乱拨,假弹的那种。并且弹的也不是简单常见的那些和弦,而是真的有东西,当然更关键的是右下角的小字:
    《北京北京》,词:韩升,曲:韩升。
    这就让孙娇不由得稍有改观。
    但也算淡定。
    因为虽然仅仅看了不到一小时,但她也已经见证了很多原创作品,以及各种风格的音乐,这种开头的前奏算惊喜,但也要看后续。
    就这么安静弹奏一阵,歌手开口了: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他唱得很有力量,充满感慨,就像一个人在深夜的街头上,点燃着香烟烧出猩红的亮点,然后回忆着这里的一切记忆。
    这开头,无疑没让她失望。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它烛骨般的心跳...”
    而这一段就更是贴合了街边的声响,贴上了歌词里看似淡淡的,实则很扎实的情绪,在这一刻成功地吸引了不少广场上路人的注意力。
    对于孙娇更是如此。
    这“听到心跳”的描述,似乎像是心湖中被丢进了一块石头。泛起层层波澜,扩散,然后从正中间冒出一抹殷红的颜色。
    正正地击中了心中未名的感受。
    这就是韩升觉得《北京北京》厉害的地方,那种深切的切肤之感。
    汪峰写出这首歌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深夜的大街上徘徊,于是整段词就把那种孤独,恍惚,又突然和整座城市的心跳连接起来的感觉...
    描绘得淋漓尽致。
    不夸张地说,《北京北京》这段的开头,里面蕴藏的东西,绝对不是生活在京城几年就能完整总结出来的,但多多少少有些感受。于是这会被唱出来,韩升这无疑是把场子镇住了。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唱到这一段,情绪已经澎湃地汹涌上来了。
    事实上,已经不只是孙娇一个人在听了。
    广场边上太多人都抬头看向了屏幕——不是那种被迫听一听,或者是当做背景音偶尔看一眼,而是认真地看过去。
    因为这首歌的主题已经相当明确,就是北漂。
    现在的京城,常住人口也就2100万出头。但其中有800多万,是外省来京人口。
    换言之,差不多5个人里,就有2个是外来的,而现场这个点还在外面晃悠的人里...
    比例似乎还要多一点。
    “...”
    广场上少见的,出现一副安静的架势,引得路过的人都不自觉也跟着看过去。有的看完后几步就急匆匆走过,有的则留下来倾听...
    这歌词里的意味。
    北漂,曾经带着点被迫的意味,毕竟在上一代人的眼里“漂泊”的理解总是负面的,带有迫不得已的意味。但如今北漂是理想,是反抗现状。
    可反抗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就有了一路的欢笑哭泣,活着死去,祈祷迷惘,以及寻找失去...
    然后再次化作一句恍若幽幽的叹气:
    “北京,北京...”
    ...
    声音悠扬回荡,又无比自然地扩散在每个人的心头,像是裹着夜间霓虹的夜色,浸润进每个黑暗的角落。镜头里,韩升的情绪格外轻柔,像是在触碰一个肥皂泡般的梦境。
    这个梦境,触手可及,但碰之即碎。
    然后镜头又忽然拉远,只见他并没有给人任何时间喘息,立刻又是鼓声响起,情绪更浓: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
    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广场边上,孙娇听着歌曲,忽然不知道怎么的就心中一闷,然后不知道脸上是有什么样的情绪。
    不是难过,也不是欣喜。
    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这大概是因为这个词里的“咖啡馆到广场的距离”,就像是“霓虹灯到月亮”这句歌词...
    无疑是戳心的。
    孙娇当然知道广场的指代意义,可她现在就在广场上,百无聊赖,只能刷刷手机,看看屏幕上播放的节目找点乐子。
    这其实也不算差,正常人就这样。
    但这会,她总觉得自己忽然想起了些什么,类似于京城的精彩,是很多北漂们不蹭见过的,真正的大城市的精彩...
    可就是北漂所见到的一切,就已经把她们迷得目眩神迷,撞得鲜血淋漓了。
    也就更知道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屏幕上,韩升依旧是在重复着副歌部分,但似乎又让人多了些什么感受。
    已经有人开始拿起手机录视频了。
    旁边的小姑娘也忙里偷闲地道:“厉害吧?我没吹牛哦,这歌从一出来,就一直在同城热搜第一名,现在整个热搜榜也第一了。”
    这其实不常见的。
    《北京北京》其实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首地域限制很强的曲子。并且按理来说受众人群也是有限的,所以这个东西按理来说,本来不是那种一下就能散播开的...
    但歌曲一旦到了一定层次,就不止于局限歌曲本身。
    而是一种情绪,就是: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
    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
    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
    而这些歌词,在这一刻到达了最高点。那就是如此眷恋的土地,居然面临着分离...
    如果有一天要离开京城。
    孙娇也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或许这就意味着回到家乡,找个工作,接着或许就是结婚生子,然后人生就回到一条平稳的线路...
    未必不好,甚至本来就是合适的道路了。
    但走这条路的人…
    就不太会北漂,然后坚持这么久了。
    总之就一句话,放弃北漂,就好像终于也放弃坚持了很久的梦想,或者,幻想。
    她的心猛抽了一下。
    就明白了歌词里的情绪,然后轰然化作一个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这些年记忆深刻的瞬间。
    也真的有欢笑哭泣,寻找失去。
    最后只留下两句轻轻重重的:
    “北京,北京...
    北京,北京...”
    这最后句出来,就只剩下乐器solo独奏,一直到结束。广场上的人们终于有了反应,不过不是大喜大悲,欢呼鼓掌...
    反倒默默地开始活动活动肢体。
    因为这五分多钟,很多人都没变动过位置,眼神,甚至动作。而也正是五分钟里,这些人,已经恍然间爱上了这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