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144)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些水桶没有盖子,里面的鱼又装太多了,得一个个小货郎守在水桶边上,用手当盖子,免得鱼跳出去了。
    时常能听到小货郎,哎呀哎呀的尖叫声,因为鱼太狡猾了,明明上一刻还安静到不行,结果下一刻就从水桶发射了出去。
    赶紧气呼呼地去将鱼抓回鱼桶,抓还抓不稳,滑不溜秋的,以前没抓过鱼。
    也亏得鱼桶离运河有一段距离,不然鱼又逃回河里面去了。
    豆子差点哭了,他的鱼最不听话了,抓一条鱼回来,又跳出来一条,累死他了。莫少珩看着来的人越来越多,眼睛一转。
    码头嘛,可以形成一个卖活鱼的市场。
    在现代,码头的鱼是最新鲜的,也是最便宜的。
    因为没有场地门面费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又因为刚才河里打捞上来最新鲜,深受老百姓喜欢。
    招了两人,说了几句。
    不多时,就有人吆喝了起来,各位乡亲,今日我们镇北王府出鱼,趁着是个喜庆的日子,便宜出售了。
    刚从河里面打捞上来的,看看,活蹦乱跳。
    快来购买了,价格便宜。
    众人:
    不由得上前询问了两句,结果还真被价格惊喜到了。
    这是因为,莫少珩原本是准备用这些鱼来做咸鱼的,咸鱼价格肯定比不上新鲜的活鱼。
    所以,稍微降价,在百姓看来是赚了便宜,但其实莫少珩要是能卖掉,还是赚了的呢。
    快过年了,祝福大家年年有余啊。
    喜庆的话一说,气氛一到,还真有不少人欢天喜地的购买了起来。
    莫少珩看着现场的火热,现在也仅仅是一部分来看热闹的而已,等消息传开,来买鱼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特别是贵族,贵族有时候在意的本来就不是价格,而是食物本身。
    以前莫少珩运回城的活鱼都是自己的鱼府在使用,他们想买都没地方买,但现在不同了。
    再说,现在的鱼价更加的合理了。
    莫少珩心道,码头鱼市应该不成问题。
    这时,豆子跑了过来,气呼呼,世子,我刚才被鱼欺负了,还好好些人看我守鱼困难,都过来买我的鱼,都卖光了。
    莫少珩都给逗笑了,今天辛苦了,等会我们员工食堂也吃鱼,红烧鱼怎么样?
    第88章 给圣人送礼
    码头鱼市的事情,甚至都传到了圣人面前。
    圣人桌上摆了一张图,图上画的一个穿着写着一个货字衣服的小孩,怀里正抱着一条大鱼,笑得一脸的明媚。
    画师的技术很好,将意境完全表达了出来,光是一看这画,就能感觉到其中的欢快气氛。
    莫少珩主动降低了鱼价,今日凉京百姓买鱼者众。
    听说,莫少珩会将鱼市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我凉京百姓以后的生活愈发的丰富了。
    圣人恩了一声,这小货郎今日倒是开心。
    此时,乌衣巷,员工食堂。
    豆子和罗招娣正自告奋勇地帮着杀鱼。
    豆子两只手将鱼按在地上,招娣哥,趁它没有挣扎了,我们快点杀了它,好做红烧鱼。
    罗招娣比划了好久,可是我以前没杀过鱼。
    两人:
    结果两人因为帮倒忙,被赶出了厨房,垂头丧气地来到大厅,和一群小货郎乖乖巧巧地等着吃饭。
    今日的晚餐,就是一碗米饭,一碗红烧鱼,还有个菜汤。
    等烧好的红烧鱼端上来后,那入口即化的口感,那鱼肉独特的味道,立刻征服了一群人。
    一群小货郎吃得特别认真,慢慢地理着鱼刺,跟一群小豚鼠一样。
    鲜鱼,哪怕降价了一些,普通百姓都舍不得买。
    像这样一人好大一碗,这群小货郎,简直幸福到了极点。
    真好吃。
    红烧鱼太入味了。
    我觉得我们员工食堂的大叔,比别人饭馆的大厨还厉害。
    一夜冬带雨。
    莫少珩现在的事情,除了每天细心种植子母树,其实都是药童在照顾,莫少珩也就每天看一次。
    子母树的成长实在太快了,基本肉眼可见的每天都在拔高一点。
    然后就是说服圣人和百官,修订北凉律。
    进展得还算顺利。
    还有一件事,莫少珩用城外的槐树花做的香皂,售卖得太好了。
    香皂洗脸洗手,不仅洗得干干净净,还能留下淡淡的槐花香。
    当香皂上架的时候,就直接深受百姓的喜爱。
    更是吸引了大量的诸国商人,前来下单。
    这东西稀奇,又好运输保存,优点太多了,自然成了诸国商人心仪的商品。
    莫少珩想了想,香皂的技术是自己的,但那城外的槐树林是凉京百姓种下的。
    莫少珩现在仗着身份在使用,也没人敢说什么。
    但长此以往,总也不能心安理得。
    想了想,做了一个决定,将卖香皂一半的利润用来支持义务教育。
    也就是说,莫少珩准备成立一个助学基金,为那些实在读书困难的人家,免费提供课本。
    因为朝廷已经免了学费,现在又免了一部分人的课本费用的话,这一部分人相当于真正的全免了。
    消息一出的时候,可是轰动了好久。
    听说,是因为莫少珩的香皂使用了城外的槐树花,所以拿出卖香皂的一半的利益来促成此事。
    没想到,我们早年在城外种植的槐树,居然还能为我北凉做这等好事。
    可不是,我每年都要去种一棵槐树呢,明年我种两棵。
    也亏得是莫少珩。
    朝廷上也是震惊莫名。
    这等壮举,属实难得。
    什么使用了城外的槐花,换作其他人,占了这等便宜,怕是只会闷声话都不说一句。
    莫少珩此举的好处,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
    因为关于修订律法的提议,阻碍的人竟然少了。
    或许莫少珩说的法制社会,是在为天下先。
    其实修订律法也就费事了一些,若真是修改得不合理,也不可能通过的。
    一时间,竟然不少人都松了口。
    莫少珩当时也愣了好半响,深深地鞠了一躬。
    其实修律法哪里有他们说的那么简单,他们不过是找了一个借口,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是日,开春之际,北凉准备重修北凉律。
    由北凉少师,传学博士莫少珩,以及三公,还有几位律法博士主导。
    等莫少珩走出金殿的时候,就觉得外面的阳光都明媚了不少。
    北凉律他也看过。
    其中很多条款,要求百姓做得跟圣贤一样。
    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不现实也不太可能。
    律法不应该是要求百姓做到什么道德的标杆,而是规定一个底线。
    这个底线就是一条红线,明确的犯罪的红线,触之必罚。
    还有一些条款太过严苛了,也需要适当修缮。
    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每一条每一款都需要仔细斟酌才行。
    走出皇宫,结果一群学生手里拿着纸和笔,直接围了过来。
    这里是三街战报的记者,请问你对这次修订北凉律有什么看法?
    莫少珩:
    还真是一本正经。
    若仅仅是一些学生胡闹,莫少珩也不会理他们。
    但,现场居然还围了很多百姓。
    百姓对修订律法还是有些心慌的。
    正竖起耳朵,想要听一点风声。
    莫少珩想了想,是得给百姓一个交代,免得人心浮动。
    也正好借三街战报,来传递一下这次为何要修北凉律的初衷。
    莫少珩想了想,道,之所以修订宪法,是因为
    希望这个世界能对善良的人温柔以待。
    并真正的做到,惩奸除恶。
    莫少珩以此为论点讲解了起来。
    什么是律,什么是法,为什么百姓才是最需要律法的。
    律法应该是普通百姓,捍卫自己权益的最好也是最有力的工具。
    若是循规守纪的百姓,最期盼的应该也是律法的完善。
    一个法制的社会,才能让百姓得到公平的对待,才能幸福安康,踏踏实实毫无顾忌地认真生活
    一群学生认真记了起来。
    百姓也认真的听着。
    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眼睛放出了光明。
    真的有这样的世界吗?
    比起朝廷上拥有特权的贵族,其实更能感同身受,感觉到莫少珩说的律法的好处的,反而就是这些百姓。
    慢慢的,除了百姓,又有一些走出来的官员,也在顿足聆听。
    莫少珩这一讲,没想到竟然讲到了傍晚。
    抬头一看,也被听讲的人数吓到了。
    拱了拱手,这才上了赵棣早就等在一旁的马车离开。
    众人这才苏醒过来,恍若隔世。
    用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话来说,有些听圣贤讲书的意味,沉迷而不自知,多少人竟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用莫少珩的话来说,就是邪教头子开大会,将人说得五迷三道的。
    马车上,赵棣表情也古怪得很。
    他觉得,让莫少珩去煽动舆情,一定是一把好手。
    看看,刚才那些听讲的人,一个个跟着魔了一样。
    莫少珩其实有些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样。
    因为利益攸关。
    很多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一但和自己相关,共情能力就会变得特别强烈。
    再说,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太需要像律法这样的工具保护他们了。
    等三街战报一出,肯定会引起更大的轰动。
    金殿上,很多官员不愿意修订律法,就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但如今,依莫少珩所讲的内容,虽然会引起轰动,却是朝着的是好的方面,百姓都期待的方面。
    莫少珩倒是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赵棣问道,你为何这么关心百姓的死活?
    看似有些奇怪的话,但问得一点都不奇怪。
    莫少珩是镇北王府的世子,从一出生就不是普通的百姓,是贵族中的贵族。
    按理是接触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的,也就不可能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想问题。
    莫少珩一愣,然后嘴角带笑,其实,我曾经也是一名普通的百姓。
    见过美好之后,哪里还能继续在淤泥里面翻腾打滚。
    为百姓多争取一丝光,这是他力所能及,无关道德,无关其他。
    赵棣:
    接下来的日子,莫少珩很长时间都呆在了勤政殿,和三公,还有几位律法博士,一起修订律法。
    比想象的难。
    因为这是一个阶级的世界,贵族本身就拥有很多很多的特权。
    经历几千年才能推翻的三座大山,是莫少珩献出生命也无法做到的,他也不会那么傻,明知道必死还去赴死,没有意义。
    但他能做到的就是,尽量让百姓得到公平的律法的保护。
    比如,什么刑不上仕大夫这些特权,莫少珩连半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
    他提出修订律法能够成功,前提条件就是,他没有表示出半点会动贵族利益的意思。
    哪怕圣人答应了让他修法,他也不敢去动有些不能触碰的东西。
    他要做的,就是将一些现代的有利律法条款,夹带进来。
    一开始,莫少珩还乖乖巧巧地跟着三公和律法博士们修法,但时间一久,莫少珩的那些奇怪想法,或者另开途径的一些想法,将三公和律法博主都震惊得心情澎拜。
    人类最宝贵的是什么?
    是思想,是先进的正确的思想。
    三公和几个律法博士,每天都要被莫少珩的一些想法震惊一番。
    新世界的大门都被打开了。
    他们大概明白,莫少珩为什么能被称为北凉的第一名士了。
    想常人之所不能想,突破了当下世人的范畴啊。
    能做到这一点的,在历史上被称为先贤。
    莫少珩就有些惭愧了,这些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人看得更高更远罢了,不值得被人夸赞和称道。
    修法在一天一天的进行着。
    朝廷今年也特别忙。
    因为三年一度的科举又要开始了。
    第二届的北凉科举。
    有了第一届科举的成功,相信第二届会更上一层楼。
    其实也是可以想象的,毕竟第一届,观望的读书人居多,特别是贵族,很多人还放不下身段来和寒门弟子争呢。
    可是第一届,朝廷直接录取了一百名官员,这一百名官员被分配去了各地,主要负责义务教育,听说都是做得有声有色,眼看其中不少都能因为功劳而高升了,羡慕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当各地将报考县试的人数报上来后,满朝文武和圣人都愣住了。
    有多少人报名?
    统计的人再次答了一次,众人:
    面面相觑。
    一个针对寒门的选拔入仕的科举,竟然发展成了全民选拔制度。
    莫少珩赶紧咳嗽了一声,恭喜圣人,贺喜圣人,从报名的人数来看,我北凉文教大兴啊。
    正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众人:
    话是这么说,也的确是难以想象的文教大兴之相。
    但
    有人问道,敢问少师,你当初提出科举制度之时,是否就已经想到了今日之景?
    莫少珩是打死不会承认的,只得含糊道,当时,当时也没有想到,我北凉的读书人居然如此的热情。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