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人抬过大木桶里准备好的锦鲤,苏暮寒与夏钰之合力,将几十条五色锦鲤洒向池中。
锦鲤色泽斑斓,鳞片映着正午的日头十分好看,一尾尾锦锂划着飞扬的弧度落进池水中,不时有锦鲤透出水面吐出一串串泡泡,还有的弓起身子跃出水面,似有灵性一般。
日头折射着水光,沾了山涧河流轻扬的雾气,竟形成一挂弯弯的彩虹,令众人张大了眼睛。
买来的鸟雀都关在笼子里不停地鸣叫,苏暮寒一声令下,便有手下同时打开笼子,一群鸟雀叽叽喳喳冲天而起,一小部分振翅高飞,大部分都飞进不远处的梨树林里栖息。
梨树林离放生池不过三五十米的距离,正是春光灿烂,一树梨花如雪挂满枝丫,远远便有芬芳飘来。
众人做完了功德,便循着小路走向梨树林中,欣赏早春初绽的梨蕊。苏暮寒不知何时立在慕容薇身旁,手拈一朵盛放的梨花,含笑递到她的眼前,呼吸清清浅浅:“可要我为阿薇簪上?”
花如雪,蕊染霜,本是离人泪。慕容薇不将沾染他的气息,轻轻将手一推,把那朵花送回:“表兄,这里是佛门清静之地,怎能唐突行事。出来半日,姨母大约也睡醒了,还是早些回去吧。”
慕容薇终于肯开口,虽然言语冷淡,苏暮寒却觉得自己的心机没有白费。他自圆其说,微微颔首道:“阿薇说的很是,只是方才见你立在树下,比一树梨花更美,才想锦上添花。却忘记了,这本是梨花,梨离同音,我怎会送出此物。”
梨与离字谐音,西霞軜多数人对梨子心有忌讳,不会拿这个当礼品。若是父母兄弟、骨肉至亲,更不会分食一只梨子,只怕不经意落得分离的下场。
苏暮寒每每示探,慕容薇总不接话。她不与苏暮寒多说,扭头去寻夏兰馨,见夏兰馨正立在一株梨树下发呆,不知想着什么心事,于是远远唤她一声。
见慕容薇不接自己的话,苏暮寒只认做尚在为他说要去边城的那番话生气,想着慕容薇既然肯开口,笃定她放不下青梅竹马的情谊。苏暮寒也不急,只纵容地一笑,让开了身子,由着她去寻夏兰馨。
温婉在佛前洒了几许泪水,心上空空荡荡,见一旁的香案上放着签桶,便牛拈香重新拜过,跪持签桶,在心里默默祷告一番,将签桶摇了几摇,落下一枝签来。
温婉再行拜过,将签捧在手中细看,见那签头上刻的蝇头小楷: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深托杜鹃。
可不正是温婉此刻的心际,也不知何解。她将签放下,回过头来,却世迦大师立在殿门口,高大的身影逆着阳光,灰色的袈裟似有金光闪烁。
温婉重新向大师行礼,请大师指点迷津,世伽大师微微一笑,朗声说道:“事在人为,姑娘心中已有觉断,不须老讷多言。”
到像是佛语金偈,温婉心上豁然开朗,她向大师行礼告退。怕众人瞧出端倪,重新梳洗过才回到禅房里伺候。见楚朝晖已然醒来,便与往常一样,和明珠服侍着她梳洗,又更了衣。
楚朝晖见人已汇齐,便领着众人于世迦大师处吃一盏茶,叙了些闲话,看天色不早,才起身告辞,世伽大师将他们送出寺门,众人缓缓下山。
夕阳西下,天边流霞华彩如璀璨云锦,映红碧水长天。山路盘旋,不过走了几步,回首那座小小的寺庙,早已隐于青山悠悠、绿水迢迢。
这一夜,温婉没有向往日那般随着楚朝晖歇息,而是服侍她躺下之后,自己不顾夜色深浓,只提了一盏昏黄的绢纱宫灯,悄然踏着船只间宽大的铺板,叩开了慕容薇的舱门。
夏兰馨已在自己舱房内歇下,慕容薇刚刚沐浴完毕,发上还沾着湿漉漉的桑叶水,正由流苏服侍着在绞头发。
温婉来得突兀,慕容薇只当姨母那边有什么不妥,因与夏兰馨的房间相临,怕扰了她休息,便将半干的头发松松一挽,又披了件夹衣,便将温婉请进自己的画室。
慕容薇喜爱丹青,为打发行程漫漫,便在官船上辟了一间安静的画室,平日少有人来,也极为干净,两人便在这里说话。
温婉进得画室来,见大案子上摆着一幅才画了一半的工笔,层叠的墨兰之上,一只蝴蝶轻颤羽翼,似是要展翅飞起。触到签上两句诗,温婉道声僭越,便提起笔来,在画的右上角提了签上所求的诗名。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深托杜鹃”,慕容薇轻轻颂读温婉提在上面的诗,清澈的眸光闪过一丝清湛。
温婉的字好,工笔也极好,提过了诗,她并不放笔,而是淡淡勾了几下,另一只蝴蝶也栩栩如生立在花瓣之上,两只蝴蝶偎依缠绵,似是双宿双栖。
温婉搁了画笔,向着慕容浅笑,如上一世一般轻柔地拥住她,第一次柔和地唤她的名字:“阿薇,你的婉姐姐回来了。”
这是这一世里,温婉第一次唤慕容薇做阿薇,没有再客套地唤她一声薇公主。温婉看向慕容薇的眼神也是复杂多变,有难过,有内疚、有迷惑、有伤感,更多的还是欣喜。
温婉轻轻念道:“庄生晓梦迷蝴蝶,姐姐两世为人,到如今也没辨明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妹妹可是与我一样?”
那眼神少了平日的疏离与客套,与上一世包容与怜惜的目光何其相同,这才是慕容薇熟悉的温婉。她蓦然泪盈于睫,紧紧抓住了温婉的手,颤颤问道:“姐姐是何时来的?”
“我自孝昭五年来,今日才勘破前尘,妹妹又是从何时来的?”温婉眼中也有热泪盈眶,她紧紧将慕容薇拥在怀里。
两人如同打着哑迷,却又听得明明白白,心里都有许多话想要向对方倾诉。
“孝昭?”这是一个慕容薇并未听过的年号,她听得云里雾里,握着温婉的手抖抖说道:“我自千禧十年回来,在那一场大火里丧生,一眨眼回到了崇明七年的腊月初九,姐姐说的孝昭,我从未听过,又是哪一个的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