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148)
    三个小的在山下潇洒快活,两个哥哥在山上被佛光普照,出家人的慈悲为怀没学到,倒是有朝着怒目金刚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鄂伦岱后悔来山西当巡抚了,这地方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险恶,他以前当都统觉得管理旗下已经很花心思,到了山西之后才发现,更难处理的还在后面。

    不是说山西的商人不乐意培养族中子弟入朝为官吗,为什么随便哪家都和朝中有牵扯,剪不断理还乱的你搁这儿织蜘蛛网呢?

    鄂伦岱脾气不好是真,办事儿牢靠也是真,不然康熙也不会容忍他的臭脾气那么多年,他来的时候就说了当巡抚就要干巡抚的活儿,肯定不会耽误地方的事情,甚至还在皇帝面前立了军令状,结果来了才发现,噶尔图那个混蛋玩意儿当了大半年巡抚净和治下商贾眉来眼去了,朝廷下发的各种政令一大半都在书房堆着。

    这是个当官儿的能干出来的事情?

    他自己不干活儿,身边的师爷刀笔吏自然积极不到哪里去,很多事情底下的官员都不知道,连消息都得不到他们上哪儿往下安排,真是荒唐他娘给荒唐开门,荒唐到家了。

    鄂伦岱被气的半死,他也不是乐意吃亏的人,虽然噶尔图已经凉了,但是他想泻火也不是只能找噶尔图自己,于是乎,手段狠辣的代理山西巡抚派人去四川打探情况,噶尔图来山西之前任四川巡抚,狗改不了吃屎,看看能不能查出点别的东西。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新上任的四川巡抚于养志竟然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和提督干架,原因更是离谱,当地人不乐意朝廷过去修路铺桥,在兵丁干活的时候聚众捣乱,甚至还发生了流血事件。

    四川提督见状当即带兵过去巡查渡口,一边让兵丁继续干一边抓捣乱的人,没出人命还好,一旦出了人命,那些捣乱的当地人可以直接被以造反的名义抓起来砍头。

    于养志刚到任,不想在任期发生乱民造反的事情,死活不同意提督上报,只想私底下找了罪名把那些当地人杀了完事儿,任期内出现乱民造反,他三年后的考核成绩肯定好不了。

    俩人意见不统一,从吵架发展到当众打架只用了短短三天,正好让鄂伦岱派过去的人从头到尾看完了。

    这下好了,他们俩可以接着打,鄂伦岱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山西代理巡抚先给他们把情况报到了皇帝跟前,也别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儿,他就是多管闲事儿了怎么着,皇帝都不介意,其他人一边儿待着去。

    他不光和皇帝告状,他还能拉太子和雍郡王帮忙,噶尔图造下的孽,就让他的继任者替他偿还,他鄂伦岱活那么大岁数,吃什么都不吃亏。

    大清境内重修官道已经进行了好些年,民间的反响非常不错,修路修桥都是朝廷花钱,干活儿的也都是各地兵丁,不会出现农忙时节征召青壮年服徭役这种事情,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被干扰,反响自然不错。

    因为那些事情已经进行了好些年,每一任地方官上任都要干,差不多已经成了定例,所以太子他们寻常也没有关注,只隔一段时间看看进度,根据送上来的账单从户部拨钱,被当地百姓反对导致项目进行不下去的还是头一回。

    胤禛把骂骂咧咧的鄂伦岱劝回书房,然后看向脸色同样不怎么好的太子,二哥,寻常百姓不会干这种事情,大概是蜀中山民捣乱。

    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太子爷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子,鄂伦岱已经把事情捅到汗阿玛跟前,不用我们操心,有那个精力不如看着他怎么让百姓迁到边疆,军令状不是好下的,任务完不成就要丢人了。

    鄂伦岱一点也不担心任务完不成,移民实边这活儿他接的晚,其他地方已经干的差不多,有现成的答案给他抄,他还可以挑挑拣拣评价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最最重要的是,他还可以捡漏。

    恪靖公主马上要嫁到喀尔喀,皇上在京城留了做公主府,在归化城也建了座公主府,百姓不乐意跟无头苍蝇一样随便搬家,让他们跟恪靖公主去归化城,待遇可比留在老家好的多。

    最最最重要的是,对比才能体现出他的好啊!

    和罗荒野、北海这俩将军府比起来,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离老家最近,和那些迁到罗荒野、北海的百姓相比,虽然他们没有吃不完的鱼、没有挖不完的各种矿藏、没有冰天雪地下的美景、没有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到的美食,但是,他们离老家近啊!

    那么大根萝卜吊在前头,就不信他的任务完不成。

    第165章

    临近年关,台怀镇的年味儿越来越浓,这些年百姓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逢年过节更乐意在家媳妇孩子热炕头,忙活了一整年,如今正是停下来享受的时候。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走的不顺,这些年没停过考试,却也没抱多大希望,他都四十多了还没考中贡生,就算接下来的考试顺顺当当,以他的年纪也没有在仕途上发展的机会,更何况他还没本事顺利通过接下来的考试。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是他的再强求也没有用。

    他这些年教书写书日子过的还可以,前两年老东家病逝,他又带着东家族中的孩子去省城考试,考完之后就离开那里到别处游玩散心,他写书略有成就,朋友也不算少,去哪儿都不愁找不到地方住。

    然后,他就和老友一起被请去新迁来的邻居家做客,再然后,饭后消食就溜达到了不远处新建的书院里。

    胤禟年纪不大嘴皮子却是利索的很,有他在的地方根本轮不到胤祈胤俄费心活跃气氛,还嫌俩兄弟碍事儿直接把人撵到旁边玩儿。

    呵,好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人。胤祈最近看多了缠缠绵绵的话本,时不时冒出来一两句奇奇怪怪的话,白天听着还好,晚上的时候差点被着身边人当成女鬼附身。

    胤俄推着他离远点,一边走一边说,九哥你少看点话本,过些天回京城汗阿玛肯定要检查功课,到时候被汗阿玛发现你在外面天天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妥妥要挨骂。

    没关系,该学的我又没落下,闲暇时间看点闲书怎么了,汗阿玛也不能让人天天头悬梁锥刺股,学习时间学习,休息时间休息,皇帝也不能不让人休息。胤祈小声嘟囔,讲起大道理来一套又一套。

    出门就是玩儿的,带上作业出门那还叫出门玩吗,那叫换个地方学习。

    两个人斗嘴斗的开心,另一边,蒲松龄和他那老友已经被书院里的配置惊的说不出话,按理说以他们的年纪,见多识广看到什么都不会太惊讶,但是这座新建的书院实在出人意料,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书院可以建成这样。

    自从琉璃厂可以烧出大块的琉璃,那东西的价格就渐渐降了下来,不再和以前一样一块就要成千上万两银子,富裕些的商户也能用得起。

    琉璃的价格如今不算太贵,但是像这座书院一样所有的房间都装上琉璃窗的他们还真没见过,那么高的楼,那么多间房,这得花多少钱才能建成这样?

    此间书剑的主人,大气啊!

    胤禟听到他们的感叹,面上带笑矜持道,我家兄长觉得教书乃是福泽子孙的大业,恰巧新来的巡抚大人也觉得山西这边的学子积极性不高,便建了座三晋书院来培养人才,不光请了傅眉傅先生来当山长,还请了许多成名已久的大儒来任教,几位且来看看,这一整片竹舍都是为先生们准备的住处。

    令兄有心了。蒲松龄旁边的中年人感叹道,他是山西本地人,对山西境内各地的学风很是了解,如果真的能把傅先生请出来,这书院的名气也就打出去了。

    邻家新搬来的几个少年人不是本地口音,家里的兄长又能和新来的巡抚大人说上话,大概是京城的八旗子弟出来游玩,不然他实在想不出来什么人会在五台山附近建书院,还把书院建的如此不同寻常,除了那些钱多的没地儿花的权贵子弟,也没人能闲的捣鼓这些。

    蒲松龄倒没想那么多,他不光喜欢狐鬼故事,对各种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也好奇的很,要不是他身上没有功名,不配来这样的书院教书,他甚至想试着在这里住几年。

    这里的学生不光要学四书五经君子六艺,还要学什么物理化学等等没听过的新鲜本事,话说回来,他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个年纪的学生似乎也不奇怪。

    他自认没本事来这里教书,可不可以等书院开始招生的时候来这里求学,在这里求学一年束脩多少,有年龄限制吗?

    胤禟正琢磨着怎么提出将人留在书院教书就听到这人问招生要求,愣了一下赶紧摆手,先生莫要妄自菲薄,以先生的本事,如果先生愿意,书院扫榻相迎。

    于是,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太高攀了你行你可以你其实很厉害的客套话。

    胤祈胤俄远远的看着他们你来我往,面面相觑觉得他们大概这辈子都学不会胤禟这本事,算了算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当他们的小废物吧。

    两个人溜达到竹楼附近,透过窗子看到里面的小书房,惊叹一声算是知道蒲松龄他们为什么那么震惊了,别说蒲松龄,他们也震惊,上次来的时候里面的东西没装齐全,没想到装齐全了显得那么别致。

    书桌书柜休息室,甚至连水龙头和抽水马桶都有,这些东西放到市面上,肯定又是下金蛋的母鸡。

    这东西怎么弄的,我在京城都没有见过,九哥,我和十哥不在的这些天京中又出了多少好东西?胤俄兴致勃勃的转着水龙头,也顾不得水凉直接用手去接,自个儿在水龙头那儿玩的不亦乐乎。

    胤祈托着脸看着显出几分孩子气的胤俄,摇头晃脑感叹这才是他记忆中那个和他一起上房揭瓦的臭弟弟,京城没有这些东西,应该是二哥让黄履庄刚研究出来的,台怀镇在五台山里面,山里竹子多,也方便引水到书院。

    而且山里的山泉水很干净,稍微净化一下就可以平常使用,不用担心水质问题,身边有个能工巧匠就是好,二哥真是赚大发了。

    可惜紫禁城没有水,不过没关系,等咱们出宫开府的时候找个离水近的地方,那时候学会做这些东西的匠人也多了,到时候咱们在府邸里用。胤俄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好东西他也要有,让汗阿玛在宫里干看着羡慕去吧。

    臭小子看上去挺聪明,怎么偏偏是个傻子。胤祈煞有其事的摇摇头,催着异想天开的傻弟弟出去,然后拿出他的小本本唰唰唰记上几笔。

    他们的工匠其实很厉害,就算有时候创新差了点,但是模仿的本事超出当前世界平均水平一大截,只要给他们一个模板,甚至只要一个灵感,他们就能造出更好的东西。

    内务府的能力强的很,管辖的造办处织造处等各种衙门中基本都是有祖传手艺的匠人,但是一个个的学完全套再精细打磨效率太低,或许可以试试标准化流水线。

    流水线是个好东西,二哥说过八旗兵的武器已经换的差不多了,基本都从弓马刀剑换成了火器,兵部工部对火器的研究依旧热火朝天,能够连发的燧发枪火铳已经淘汰了好几拨,要不是国库的银子不够他们花,八旗兵绿营兵的火器能半年换一回。

    如果能降低生产成本,再想法子提高生产效率,到时候让守边疆的士兵全部装备上最先进的武器,把胆敢进犯的敌人打的哇哇叫。

    九阿哥捏捏拳头,似乎已经看到在他的建议下大清出现好多流水线工业化大工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劈叉一步进入工业化不是梦。

    兄弟俩在竹楼里转了好一会儿才出去,要不是轮椅不太方便上蹿下跳,他们甚至想翻到林子里的假山上看看。

    不得不承认,这边的风景是真的好,如果他们念书的时候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竹林摇曳,他们肯定学的比现在好,国子监的学生都都看不到那么好的风景,真是便宜这边的人了。

    他们去竹舍转悠的短短一小会儿,胤禟已经成功将蒲松龄留下来教书,不光蒲松龄自己,他还表示要写信给他散落在大清各地的好友,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来五台山转转。

    拔出萝卜带出泥,又是一个大收获。

    胤禟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让胤俄带着胤祈在镇上转悠,当天晚上就跑回菩萨顶屁颠屁颠的找太子和四爷邀功,二哥找了那么多先生,到现在连山长带先生一个都没来,还是他最厉害,一天的时间就定下了好几个。

    四爷白了他一眼扭头回去睡觉,留下太子面无表情站在原地无能狂怒,他能怎么办,就算是太子,他也不能大过年的把人家从阖家团圆的时候强行拉到书院来好吧,当谁都和蒲松龄一样可以满天下溜达吗?

    臭小子还是挨揍挨的轻了。

    十阿哥嘚瑟了半天,不出意料又是一顿竹板炒肉,在山上被哥哥揍,在山下被哥哥弟弟嘲笑,就像那风箱里的老鼠,左右都受委屈。

    他委屈,太子爷觉着自己也委屈,毫不留情的揍完捅火的臭小子,扭头拉着四爷开始叭叭叭叭说他有多艰难,他本来还想让那些先生夫子在家过个上元节,现在看来也别过了,初七就来台怀镇。

    他们在五台山耽搁了好几个月,再不回京就说不过去了,早点看到书院走上正轨早心净,年后有年后的事情要忙,他可以不顾他们家汗阿玛的臭脸几个月不回京,几个小的不行,他们额娘还在宫里等着呢。

    于是乎,在年味儿还没有散去的时候,低调朴素的马车就一辆接一辆的来到了五台山,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先生夫子有山西学台,学政官管的就是教育事业,不能别人把活儿干完了留他们悠哉悠哉拿政绩。

    山西学台如果知道太子心里在想什么,肯定惶恐的抱着太子殿下的大腿哭,山西的学风就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好比去蒙古让那些蒙古少年们从马背上下来读书写字,在山西劝学难于上青天啊。

    不是他不称职,而是实在是没那个本事。

    新上任的山长傅眉傅先生刚下马车就看到笑的灿烂极为热情的学政,吓的胡子都揪掉了两根,他家里有个声名远扬的老爷子,以前不是没和这些当官的打过交道,以前对老爷子热情也就算了,在老爷子那里栽了跟头后这些年也没人再去热脸碰冷屁股,怎么这会儿又犯病了。

    傅眉在心里嘀咕个不停,艰难的维持住面上的云淡风轻,顺着学政的指引来到书院给他安排的住处,然后就开始了他的震惊之旅。

    等学政介绍完竹舍里的各种新奇物件儿,傅山长终于缓过神来,然后一脸慎重的问道,学台,书院可以带家眷,在下可否将老父接来此处奉养?

    山西学台???

    还有这种好事儿!

    第166章

    傅眉的老父亲傅山,字青竹,崇祯年间率领学子士人进京告御状的猛人,据说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长于书画医学,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不会的,是个罕见的全能型人才。

    只是这个大佬脾气过于古怪,不管在前朝还是在现在都不乐意给朝廷面子,清军入关的时候民间抗清情绪高涨,他还因为反清复明被抓入狱,出狱后脾气也没好多少,依旧我行我素,反清之心不改,后来看复明无望,这才返回太原府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