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124节
    赵秀云跑过去买一包,夫妻俩直接在路边吃起来。
    她想想说:“咱们好像每回不是吃大饭店就是红房子。”
    觉得那个最好,还一定要点肉,难得进城嘛,今天吃起来,炒栗子也甜得很。
    方海牙一咬,剥掉壳说:“咱们好像没吃过葱油饼?”
    葱油饼啊?
    赵秀云带着笑问路边阿姨,说:“阿姨,我们是来城里玩的,想问问您,哪家的葱油饼好吃?”
    民风淳朴,有问有答,恨不得把他们都领到地方去。
    赵秀云本来还想着晚上又得吃顿好的花钱,结果饼配馄饨汤,一样吃得肚子圆圆。
    她不是不知道有便宜东西,只是老想着出门就得吃些家里没有的,这会吃起来,哪怕家常的东西,味道也差得远着呢。
    苗苗本来不爱吃葱油饼,今天舔着手上的油说:“妈妈明天还做。”
    能得她一句好,那是真的好。
    赵秀云掏手帕给孩子擦手擦嘴,说:“妈妈可不会做。”
    她那点手艺,跟人家怎么比。
    方海一口气吃七个,满嘴都是葱花味,说:“又酥又脆,没个二三十年功夫不行。”
    还是祖传的手艺,解放前摆摊,公私合营以后才在国营饭店开窗口的。
    吃的时候,是挺香的,闻见他说话这味道,赵秀云不得不皱眉说:“你快别说话了。”
    禾儿捏着鼻子说:“爸爸臭臭的。”
    大街上不好拿媳妇怎么样,女儿还是拿得住,方海故意凑近她哈气,孩子一边躲一边笑,坐在自行车上歪来歪去。
    也不怕摔了,赵秀云握着车把手说:“扶好扶好。”
    方海在另一边扶住,慢慢推着车说:“回家吧。”
    骑自行车带人,水泥大马路上还行,拐进土路,禾儿就喊屁股疼。
    夫妻俩下车走路,大的坐在车垫上,小的坐在后面,垫着爸爸的围巾,苗苗一手拉着姐姐的衣服,一手拽妈妈的衣角。
    天慢慢黑下来,只偶尔有行人,赵秀云打着手电说:“你看得清吗?”
    方海夜行山间都没关系,说:”嗯,你小心点走啊。“
    走得慢,天大黑才看到家属院的光亮,晃得苗苗都快睡着了,禾儿从自行车上第一个跳下来,说:“我感觉自己都不会走路了。”
    夸张,赵秀云捏她的鼻子没说话。
    慢慢进院门,门卫刘叔探头说:“小方回来了啊,有你的电报。”
    电报一个字四分钱,要把话讲清楚最少要一块,发的人可少。
    方海撑着自行车不方便,赵秀云伸手去接,看清地址心里一咯噔,说:“老家来的。”
    一阵风过,方海觉得自己从脚底凉起来。
    第109章 电报          老方家的人抠门啊……
    老方家的人抠门啊, 恐怕是数着字发的电报,只有一句话。
    【二九父丧】
    区区四个字, 赵秀云估摸着是说公公腊月二十九去世的意思,掐指一算说:“那头七都过了。”
    方海显然沉浸在悲伤中,垂着头坐在沙发上,孩子有点被爸爸的样子吓到,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
    赵秀云打发她们俩进房间玩,坐在边上,握着他的手。
    这双手前所未有的冰冷, 方海念头纷杂,眼眶有些红, 半响才说:“我都想不起来他什么样。”
    父亲的形象在他这里一向模糊,非要说的话只有暴躁。
    赵秀云对公公也没什么印象,沉默寡言, 长得不高,对哪个孙辈都不太亲近,到点上工、下工,非要说的话, 像个影子,你回头能看到,但平常不会注意。
    她努力回忆,说:“我随军前一年的中秋去送月饼, 他给了禾儿一颗糖。”
    在家的时候, 逢年过节她都会送东西到婆家的,这是礼数,但去得确实不多。
    那恐怕也是孩子对爷爷的全部印象,跟妈妈回公社的时候还连连追问。
    也不知道勾起方海哪件伤心事,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捂住脸不说话。
    赵秀云再能言善道,也知道安慰没有意义,只能陪伴。
    方海过会稍微平静下来,说:“我入伍那年,他也给了我一颗。”
    他那个时候已经不是馋糖的孩子,却一直放在口袋里放到化。也许对吃了一辈子苦的长辈来说,是能送给子孙的最大礼物。
    屋外风吹,两个孩子从房间门缝悄悄往客厅看。
    赵秀云招手叫她俩过来,禾儿乖乖巧巧赖在爸爸怀里。
    方海一用力,两个女儿一左一右坐在他的大腿,在孩子面前的坚强还是支撑着了他。
    赵秀云问:“要回去一趟吗?你能请假吗?”
    方海沉默一会,问:“现在都下葬了吧?”
    他对这些习俗都不太清楚。
    如果是年二九去世的话,为了过年,恐怕都不会停灵三天,当天就发葬。
    一到下大雪的季节,老人总是熬不过去。
    想到这里,赵秀云又奇怪道:“阿叔年纪不大,怎么忽然就走了?”
    老家管公婆叫“阿叔阿婶”。
    方海模模糊糊算,说:“应该是六十出头点。”
    他记得也不大清楚。
    “属兔,今年应该是本命年。”
    本来是六十大寿的坎,赵秀云都想好了,六月里头寄件新衣服回去。
    方海怔愣,原来还这么年轻的吗?
    他想起上次回家探亲,看着竟然就快七十的样子,风吹日晒熬人。
    他沉沉叹息说:“一时半会请不下来长假。”
    来回少说五天,总得再待几天吧。
    赵秀云翻日历,说:“三月底吧,七七按规矩要上山拜一拜。”
    不回去,恐怕是桩心病。
    孩子都沉默地看着父母,也知道不是可以笑闹的时候。
    方海接过日历看,人家说母子连心,父子也许没有,年二九那天他过得还挺好的,现在想起来全是愧疚,也不解,更像是喃喃自语说:“才六十啊。”
    这个年纪,在乡下不大,还是能挣工分的劳力。
    他捏着薄薄的电报,有无数话想追问,最后带着恼怒说:“也不写仔细点!”
    因病?意外?还是什么?
    哪怕花一块钱,把话说详细点也好。
    赵秀云说:“估计过几天还会有信来。”
    就是慢,老家她最知道,这个季节雪大得不好走,估计也是等天气好才发的电报。
    她料得不错,正月最后几天,信就寄到。
    方海第一时间拆开,他的悲伤已经缓过去,一目十行扫完,觉得荒唐,郁结于心。
    赵秀云是晚间睡前才看到的,不敢置信眨眨眼。
    农家无闲月,每年这个时候挨家挨户都要有一个人出义务工,结婚的就算一户,算起来小叔子应该是跟父母一起。
    怎么他没去扫雪,反而叫老父亲去,结果跌一跤,人没了。
    方海胸膛起伏,即使方川措词上想把这说成他爸的倔强,但是个人都能看透其中的意思。
    他向来知道父母疼幺儿,哪怕是他对最小的弟弟也多有照顾,但不代表能忍这个。
    他恨恨捏着拳头,半响捶了一下墙。
    这一下可是实打实的,换方川在,都挨不住。
    赵秀云都吓一跳,给他上药,说:“别气坏自己。”
    方川就是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上过几年学没学出什么,反而是游手好闲地晃荡,到现在二十五岁都没能说上媳妇。
    方海寄给父母的钱,多半也被拿去养他。
    对这个小叔子,赵秀云向来是不惮最大恶意的,说:“等回家,再好好收拾他。”
    两个人的探亲假都批下来,就在三月底,一共有半个月,赵秀云最近已经在拾掇回老家的行李。
    总得给各家带东西,还有些长辈,以前是方海一个人在外面,不会有人挑理,现在可不一样。
    她还给大姐家的外甥和外甥女买了新衣服。
    方海沉默看着手,说:“我当年是不是不该送他去上学?”
    如果不去,方川的心气不会这么高,也许跟其他兄弟一样,做个老实本分的农民。
    这又是什么话,赵秀云轻轻吹他的伤口说:“我姐也供了我,本来就是他自己有问题。”
    哪有人上赶着认错的。
    “再说了。”赵秀云把药收起来说,“是他自己读得不好,能怪谁?”
    别说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的时候就是吊儿郎当,她婆婆还天天说:“我们小六成绩可好了,一准能上高中。”
    满大队的人都知道这大话,后来停课都可惜说方川没赶上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