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74 短命的皇帝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也就撤帘还政。

    这意味着,属于赵曙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他亲政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分问题。

    这时,赵祯逝世已有十四个月,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也就是过第二十五个月后举行完祭礼,再来商议。

    这一年,多地发生大水灾,赵曙派遣使臣巡视,疏治河道,赈济抚恤灾民,免除灾民赋税。

    同年,西蕃瞎毡的儿子瞎欺米征归附宋朝。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农历四月初九,韩琦等再次提出赵曙生父的名分问题。

    于是,赵曙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

    这样一来,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八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的“濮议”事件。

    这样的论战,实在浪费时间,因为,说来说去,就是名分的问题,用这么多时间来讨论,还不如好好讨论急需解决的问题。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欧阳修和韩琦见这样讨论下去不是办法,当下由欧阳修亲自写了两份诏书,议定赵曙的生父为皇考,赵祯为父皇,制止争论。

    这时,中书大臣在垂拱殿还在争论,而韩琦在家中祭祀。

    赵曙特意将韩琦召来商议,当时即议定皇帝生父濮王称皇考。

    中午时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将一份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省。

    韩琦、欧阳修等人打开文书,相视而笑。

    这份文书正是欧阳修起草的诏书,只是多了太后的签押。

    太后都签押了,还有谁反对?

    赵曙便立刻下诏停止讨论,同时又将宰相与执政们召来,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绪,以稳定时局。

    赵曙最后同意了欧阳修等人的意见,将吕诲等三名御史贬出京师。

    讨论了十八个月的濮议,就此结束。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十一月初八,赵曙再次生病,同年十二月在宰相韩琦的建议下,立长子赵顼为太子。

    赵曙在病中,想起了一件不合理的事,当下对赵顼说:“按照国家的旧制度,士大夫的儿子有娶皇帝女儿的,公主们都因身价高升而避开公婆的尊长地位,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总是在想这件事,醒时睡时都为此感到不安,怎么能因为富贵的缘故,而违背一般的人伦长幼之序呢?可以下诏有关部门改掉这个规矩。”

    这事他要是办成的话,公主嫁出去后的地位将直线降低,对于娶到公主的家庭来说,是一大福音,尤其是做公主公公婆婆的人。

    可惜,赵曙患病,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这一事,可见赵曙是个非常能体谅别人的人,是个明君。

    可惜,老天对待皇帝,也像对待百姓一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皇帝,在老天看来,也是刍狗!所以,它要皇帝死,皇帝就得死!

    正是阎王要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丁巳,公元1067年1月25日,只做皇帝做了四年余几个月的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英宗,群臣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八月二十七日,葬赵曙于永厚陵。

    赵曙,他在位时间虽短,但名声却非常好,他的一些事迹,也为他增加了好名声。

    第一件事是宽容御医们。

    宋仁宗赵祯暴亡,御医们应当负有责任,其中,最主要的俩名医官便被赵曙逐出皇宫,送边远州县编管。

    其他一些医官,唯恐也遭贬谪,便在赵曙面前求情,说:“先皇起初吃这俩人开的药还是很有效的,不幸去世,乃是天命,非医官所能及。”

    赵曙正色道:“我听说这俩个人都是由两府推荐的?”

    左右道:“正是。”

    赵曙便道:“如这样,我就不管了,都交给两府去裁决吧。”

    众医官一听,见皇帝没有怪罪,对皇帝的深明事理和宽容大度,深为敬佩。

    另一件事是对苏轼的仰慕。

    赵曙在未即位前便听说过苏轼,十分仰慕。

    他继位后,本想按照唐朝的惯例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诰职务。但宰相韩琦却说:“苏轼是能成大器的,今后必然会被皇上所重用,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那么全国的文入学士都会为皇上效劳。那时,人心所向,也就不敢有人对此有异议了。倘若现在突然重用苏轼,天下士大夫恐怕会怀疑他的能力,这对苏轼是极为不利的。”

    赵曙又问韩琦:“让苏轼修起居注怎么样?”

    韩琦说:“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恐怕也不太合适。”

    赵曙只好命苏轼在史馆试用。

    他这一次没重要苏轼,之后病亡,再也没有机会重用苏轼了!

    赵曙在位时间虽短,历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很高。

    司马光说他:“臣闻陛下昔在藩邸事濮王,承顺颜色,备尽孝道。凡宫中之事,濮王皆委陛下干之,无不平允。”

    当然,司马光是在赵曙儿子下任职,未免要说赵曙好话。

    王称评价赵曙:“英宗皇帝之在潜藩也,允蹈恭俭,力行礼义,而天资明叡,物望攸属。仁宗皇帝雅知其贤,授以重器。在位五载,尽循父道。虽以忧勤损寿,然甚盛之德,固已度越前王,宪章后嗣矣!”

    元脱脱在《宋史》中评价赵曙说:“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及其临政,臣下有奏,必问朝廷故事与古治所宜,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虽以疾疹不克大有所为,然使百世之下,钦仰高风,咏叹至德,何其盛也!彼隋晋王广、唐魏王泰窥觎神器,矫揉夺嫡,遂启祸原,诚何心哉!诚何心哉!”

    这短评论,一是认为赵曙当皇帝是天命,实际上就是运气好,这没错,赵曙确实是好运;二是赞颂赵曙的品德;三是讽刺杨广、李泰觊觎皇位,实在愚蠢。

    赵曙,天假以寿命的话,我相信,他的成就不下于宋仁宗,可惜,天不假命,奈何!奈何!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那么令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