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5章记者暗访的材料
    张峰对秦丰和许丽解释打压的原由:“博泽集团用超低价拿了四百亩地想搞芯片生产,关键是这个地块阻止了华天市区与华天新城的衔接。”

    “华天市的相关部门不是没有看到这个情况,只是在市长鲍富荣的支持下,博济集团还是拿下了这个地块。”

    “我分析博泽集团之所以一定要这个地块,无非是想借投资兴建芯片生产的概念,刺激其股票上涨,集团公司的相关人员可以借机高位套现离场。”

    “虽说规定集团高管不可以随便减持套现,但有些股票其实是某些人代为持有的,这些人在高位抛出股票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

    “按照我的估计,由于技术封锁,博泽集团根本不可能在国外采购到生产芯片的关键设备,朱开锋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操作,除了借机推高股票价格,便于减持套现外,还想以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名义骗取低价地块和高额补贴。”

    “另外,一旦正式启动华天新城建设,为了旧城与新城的衔接和宜居,肯定需要搬迁这家企业,到时候,博泽集团就可以狮子大开口,拿到巨额的补偿款。”

    “秦丰知道的,博泽集团通过联姻,已经有了深厚的背景,我不方便在明面上进行打压,只能通过股市操作活动来阻止博泽集团实施这项计划。”

    “另外,我也要通过这次打压活动,来警告某些老板不要动不动地用搬离企业的借口来进行威胁,从而树立良好的招商兴商环境。”

    有了明确的打过对象和要求,许丽一口答应下来:“行,我一切听张哥指示,保证让他们的炒作计划落空。”

    过了二天,王成平给张峰送来一份材料。

    这是他在省报的女朋友徐婷同事秘密拍摄的资料。

    因为涉及到华天市下辖县——启文县的事情,考虑到自己的男朋友是华天市委书记张峰的专职秘书,便化了一些代价悄悄向同事买下这份材料,同时发给了王成平,让他转交给张峰进行定夺。

    徐婷的女同事名叫陈艳。她的老家在北方,由于天气寒冷,得气管炎和风湿病的人很多。

    在很多时候,她看着母亲气管炎发作,喘不过来气,脸上被憋得青紫,非常难受。

    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陈艳和哥哥们四处找药。

    有一天,陈艳的大哥拿着一张报纸高兴地回家来,说是上面刊登着一则药品广告,介绍一种叫“定喘胶囊”的药物,不但能治疗气管炎、哮喘,也能治风湿病。

    当时的陈艳便记住了这种药物的生产地方:曲江省华天市启文县。

    之所以至今还记忆深刻,主要是当时寄托着徐婷以及全家的希望。

    几天后,陈艳的家里便收到了这种药物,服用的第一个晚上,母亲真的不喘了,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觉得医治这个毛病总算有了盼头。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她的母亲吃这种药的当天不喘,但只要停药就会喘得更加厉害,而且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

    再到后来,这种药就完全不管用了,她的母亲喘得越来越厉害。

    发展到后来,她的骨质疏松症非常严重,经常摔倒、扭伤,同时还对很多药产生了抗药能力。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些症状和后果都与她服用了几年的“定喘胶囊”有关。

    陈艳大学毕业后来到曲江省报社工作。

    二年后,她开始接触暗访工作。

    既然要进行暗访,就要寻找和收集相关线索。

    有一天,有人给省报暗访组的邮箱里发了一封加密邮件,反映华天市启文县制售治疗哮喘的假药很嚣张,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害人不浅。

    在这封举报的邮件里,这个人例举了几个药的名字,陈艳蓦然看见了她母亲以前吃过的那种药。

    虽然没有更多线索,陈艳还是决定立即只身赶往华天市启文县进行暗访,既是做报道,也是去寻找答案,与母亲当年吃的药、产生的后果究竟有没有关系?

    启文县的民营经济同样非常发达,由于最初的县城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胡乱修建房屋,等到后来发现问题时,却根本拆迁不了,主要是因为拆迁成本太高。

    当然,在启文县城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制药作坊或工厂,很容易被人发现和举报,一般设置在偏僻的乡镇或村庄里。

    陈艳在没有线人和没有线索的情况下,想了一个办法,她给一个本地口音的出租车司机500元介绍费,表示要找一家药厂,希望购买一些治疗气管炎和哮喘的药。

    出租车司机解释道:“从县城出发,二十分钟可以到达望春镇,那里到处都是制药厂,你想去哪一个?”

    陈艳惊讶道:“一个乡镇会有这么多的药厂?”

    出租车司机毫无防备地回应道:“你到了望春镇就知道了。”

    陈艳继续问道:“这些人,不会因为我是外地人,要把药物高价卖给我吧?”

    出租车司机犹豫了一会儿说道:“我可以带你去个熟人那里,就说你是我的亲戚。”陈艳会意地又递给司机一百元。

    陈艳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太妥当,便拒绝道:“我想还是算了,千万别说认识我,你把我送到那里就行。”做暗访久了,陈艳知道应该保护好这些人。

    出租车司机笑了笑,接过陈艳手中的钱,不为意地说道:“你放心,我们经常这样做,其实大家都不会当真的。做生意嘛,客户至上。”

    “不过,如果没有我这样的本地人带过去,当然会有一部分人会用高价坑你。

    既然我收了你的钱,我打过招呼后,他们就不会用高价来坑你。唉,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说完,他便把一百元钱放进口袋里。

    镇里的民居虽然毫无章法地排列在那里,但是各家各户的面前都有一条宽阔的马路通向外面,主要是考虑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定要通过货车转运出去。

    出租车在镇里七拐八弯地开了一会儿,在一个门面气派的民宅门口停下来,司机径直走了进去,边走便热情地喊着主人的名字。

    陈艳同样下了车,开始审视着这个农家大院。

    大门敞开着,正中间是高达四层的楼房,修建的非常气派。左边是几间简易的平房,门窗都打开着。

    平房里坐着几个农村妇女,面前放着几个大洗衣盆,一边说笑一边做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