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六十七章 发酵在秦军当中的军事变革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是靠着一两场局部小战役的胜利,就能得到质的提升的。”威妥玛带着不列颠式的傲慢和自信,眼睛看着刚刚落幕的演习场上,轻松获得胜利的秦军陆战队士兵,评价着大清朝。

    “但是,文明世界距离远东的路程实在太遥远。我们没办法对着清帝国的精华区域发动大规模的战役。除非大英帝国可以全力以赴,以海量的军费、物资、人力和极长的时间,不惜代价的持续的、不间断的,向着东南亚集结部队。不然,现今的文明国家只能以小规模的战斗,来惩罚这个老大帝国。

    所以,先生们,刘侯爵和他的部队的存在,对于这个古老帝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只能以有限的力量来面对清帝国的东部沿海区域的时候,当胜利女神已经离开我们,站到了不可估摸的中间位置的时候,先生们,是适当的收起我们的傲气的时候了。

    请正视我们的敌人。这才是一个强者应有的姿态和风范!”

    威妥玛从来不遮掩自己对中国一定程度上的好感。但他也从没过高的抬举过中国的地位,就像他说话的意思一样,威妥玛从没将中国划进所谓的‘文明世界’当中。西方文明的骄傲,白人的自豪,依旧充斥着威妥玛。

    但他也很反感法国现任驻华公使白罗呢和沙俄现任驻华公使凯阳德口中不停地对秦军的蔑视。这太有失风范了!

    秦军的战斗力很强,承认又如何?始终将中国视作一个弱者的威妥玛,将近几年清帝国国势的好转和兴旺的势头,全看作是刘暹和秦军的作用。这份眼光就决定了他的一系列的想法。秦军再厉害,放进整个中国的军队中,也就平常了。中国有太多的军队低劣的战斗力可以将秦军拉的渺小不可见,中国始终是个虚弱的国家,即便他有一支战斗力很不错的军队,也无从改变这点。

    这就像是两个阶层高下的人,上位者坦然的承认下位者的某一项长处,这很正常很自然。威妥玛万分不解白罗呢和凯阳德心中是怎么想的。难道一定要贬低清帝国的全部?这在他看来是一种懦夫的表现,是不敢面对事实。

    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德国刚刚复兴,还远没成为英国的下一个遏制目标。大英帝国的眼睛始终放在迅速恢复的法国人身上,一点余光还盯着沙皇俄国。

    法俄这两个本身也不对付的国家,全是大英帝国的敌人,这一点同样也是威妥玛为何在诸多驻华公使和特使面前,大加‘蔑视’法俄的重要原因。

    只是威妥玛话说的有些道理,白罗呢和凯阳德不好‘怒斥’反驳。那样他俩会更丢人。

    白罗呢只是冷冷一笑。

    凯阳德却不能忍受这种羞辱。是的,在他看来,威妥玛在现在这种场合里这样不给自己面子,那就是一种羞辱。“原来在面对腐朽落后的清帝国的时候,大英帝国已经收起了自己的傲慢了。威妥玛公使把一群黄皮猴子看做了文明世界的客人,大英帝国外交部的风范,真的很令人敬佩啊。”

    “事实胜于雄辩。不改变对中国的态度,故事还会重新上演。凯阳德先生,我们要打赌吗?或许沙皇俄国不准备跟奥斯曼帝国进行第十次俄土战争,而准备将精力放在中国人身上。”

    外国公使之间的唇枪舌剑,刘暹、李鸿章、恭亲王、醇亲王等都不知道。他们只在等待最后的统计结果。

    “报——”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确切的数据被送到了观台上。

    禁卫军两个牛录632人,全军覆没。秦军一个海军陆战大队,全员525人,阵亡一百三十人。

    这个比例让多隆阿黯然失色。

    如果是真的战场,禁卫军绝对不可能支撑到全军覆没的地步,可能最开始的一通炮击后,整个队伍就乱了。也可能伤亡一半后,整个队伍就溃不成军了。反正没谁会真的认为禁卫军能站至最后一人。

    所以,秦军的伤亡,应当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扣除掉炮火的不正当杀伤,秦军与禁卫军的伤亡比例能拉低到1:10,甚至还要更低。

    夜晚。多隆阿彻夜未眠,今日演习在场的外国武官们,也多是未眠。

    白日的喧嚣过后,属于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一张张草纸上勾勾画画,诸多外国武官都有不俗的数学功底,他们计算着子弹的射速、炮弹的射速,炮弹的爆炸笼罩范围,整个战场上的面积,等等。

    与多隆阿等禁卫军将领多从筹谋、法子上着手不同,西方的近代军事教育,数学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对比脑子里的军事策略,军事思想,这些只是各国中基层位置的在华武官,更相信数学和数字。

    同样秦军的宿营地中。陆战队的学习班里,一场秦军正在进行着的军事变革,继续的在发酵当中。

    “如果大队里有四挺重机枪,六门迫击炮,今日战斗,当该如何布置!”

    焦文斌作为大队长,自然是第一个带头发言。这给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全大队的中层军官和一部分低级军官都在,如果他的发言水平不怎么样,那是会在部队中造成很大影响的。

    一次、两次,军职的威严还能压得住。可是次数一多,军职的威严再多也不顶用的。他的整体威信和形象已经在手下的军官心目中崩塌了。而这样的一个军官,当然不是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好军官了。等待他的命运是如何的,也就不言而喻。

    所以,这样一个规章制度定下来,刘暹就是在逼迫着中高层军官不停地进步,在用心努力的去学习。自然地,秦军整体军官的军事素养,是提升很快的。

    “我会在这里、这里、这里、这里,四个地方布置重机枪……”

    焦文斌在黑板上的阵地布局图上,标注出了四个机枪阵地,然后再标出了迫击炮组的初时阵地。最后一一阐述着自己对这一战的设想和感悟。

    刘暹自己虽然只是个伪军迷,但是在后世只是常识性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是极具前瞻性的军事理论。尤其是19世纪后期,武器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的当时的军事思想,在这个军事思想与武器发展不协调的年代,他捣腾出的这些东西,对秦军,对中国军事上的崛起,都有着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而且最难得的是,现今西方各国的军事将领们,主要当权者还是排枪击毙时代走出来的老人。这些人脑子深处刻印着老旧的军事观念,没有真正的战绩,是很难让他们改变观点和头脑的。

    这也是刘暹愿意将陆战大队光明正大的亮出来,露一露自己实力的主要原因。因为他清楚,这些不伦不类,极度不完善的军事理论,并不能引起西方军事届真正的关注。这还不如当初打日本时的那一场血屠呢。四十挺重机枪的威力,比这些东西更能引来西方人的眼睛。

    原时空历史上,从甲午战争一直到日俄战争再到一战初期,步兵战术虽然已经抛却了排队枪毙时代的紧密队形改为散兵队形,但作战时这种散兵队形依旧非常紧密,甚至有的时候士兵的间隔只有两米到三米,宽松的也不过五六米的间隔距离。各国军队运用这种战术,一直到一战中后期机枪横行,巨大的伤亡,残酷的现实,才迫使的双方慢慢改变。

    而在此之前,重机枪的展示并不乏例子。比如英国人在非洲,五十名士兵用重机枪屠杀了一百倍于此的祖鲁人。以及日俄战争的旅顺之战,乃木战神的精神胜利法的结果,最好的阐述了火力密度的重要性。人命是拼不过子弹的。但西方军事届的巨头们改变了吗?没有。

    一直到一战后期德国人开始运用小规模部队的渗透战术,才算是真正找到了适合于战争的进攻方法,这也使得冲锋枪等武器登上了战争的舞台。

    而现在呢?不要说重机枪。就是散兵队列和战壕,也才刚刚进入欧洲的军队。对于现在的欧洲陆军,士兵的密度大过枪弹的密度,这还是战争的正解。

    身为一个后来人,就算刘暹并不是什么近代军事专家,他也知道该用什么方法防备这个时代的步兵。机枪、铁丝网、战壕,完全将人海战术的威力消灭,再多的人对于它们来说,也完全是在送死。

    所以,在重机枪做到批量生产之后,在正式的将重机枪战术介入进秦军当中之时,刘暹尤其强调的就是——机枪部队在面临步兵密集冲锋的时该,如何以最大效率杀伤敌人。而同时又延伸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步兵该如何才能够攻克机枪堡垒阵地?虽然这个时代刘暹要面对的敌人们,只有地堡、战壕,而无机枪。

    刘暹祭出的法宝——步兵渗透战术,真就是对付人最好不过的法子了。秦军自从可以生产橡胶子弹和炮弹之后,内部不知道已经进行过多少次小规模【大队级】的实战演练,事实证明了刘暹的正确性。

    秦军现在的小规模步兵突击战术,对比二战时候的军队来说,也只是缺乏轻机枪、冲锋枪这种班排一级部队的火力密度而已。再有就是火箭弹这玩意的危险性和目标性远比枪榴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