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进攻受阻
    志愿军高歌猛进,可是黄峙博非常清楚,打下首尔的希望非常渺茫。

    当时,南下的是第五十四集团军的一个装甲旅,打到衙洞的部队只有三个营,而且是三个不满编的营。

    虽然在攻打汶山的时候,志愿军没有遇到多少麻烦,驻守该地的一个韩军步兵师几乎未作抵抗就宣布投降,近六千名官兵做了战俘,但是随着深入韩国本土,志愿军在进军途中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

    从汶山到衙洞,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志愿军走了一个白天。

    沿途,除了韩军零星部队的阻击之外,还得跨过韩军在过去几十年里设置的防线,仅清除汶山附近的雷场就花了不少功夫。此外,在推进途中,志愿军遇到了很多向南逃窜的韩国平民。

    虽然在军队面前,平民不堪一击,而且韩国也是一个严格禁枪的国家,平民手里没有可以对志愿军构成威胁的武器,但是入韩作战,志愿军必须考虑得更多,也就不能像在朝鲜境内那样放开手脚。

    更重要的是,韩国平民不仅不会帮助志愿军运送作战物资,还会给志愿军增添麻烦。

    在衙洞北面大约五公里处,志愿军就不得不停止前进,驱逐聚集在公路上的平民,期间还差点发生冲突。虽然韩国平民没有胆子在坦克战车面前耍横,但是成百上千的民用车辆仍然把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为了疏散平民,突击部队不得不留下一个营的步兵,在沿途的所有路口设置哨卡,阻止民用车辆进入主干道。

    等突击部队到达衙洞时,战局已经出现转变。

    在这里,志愿军遇到了非常顽强的抵抗,随后就发现,驻守衙洞的不仅有韩军,还有一支数量非常可观的美军。

    最初的时候,突击部队指挥官认为遇到的是第七步兵师的残余部队。

    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前,第七步兵师的一部分官兵逃了出去,数量在一个营左右,而且还有大概一千名伤员及时撤走。突击部队指挥官早就收到情报,在南下首尔的时候很有可能遇到第七步兵师的美军。

    到了三十日半夜,连续几次进攻被打退后,突击部队指挥官才意识到,他们遭遇的很有可能不是第七步兵师的残兵败将。

    只是,突击部队没有携带长波电台。

    直到十一月一日凌晨四点过,黄峙博才收到消息,突击部队在衙洞遭遇了联军主力。

    难道是第一装甲师,或者是第二装甲师?

    黄峙博非常惊讶,立即给李国强打了电话。

    情报没有错,运送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主战装备的船队还在太平洋上航行,最快能在十一月五日到达仁川。

    只是,李国强没有忘记告诉黄峙博,两个装甲师的官兵早已到达韩国。

    突击部队在衙洞遭遇的,正是第一装甲师的两个营。

    只是,这两个美军营中,除了步兵携带的轻武器之外,全是韩军提供的主战装备,包括韩国的k2主战坦克。

    暂且不说韩制武器装备的性能如何,美军能够参战,已经是预料之外的变数了。

    客观的讲,韩制武器装备的性能并不差。

    实战已经证明,一些韩国的主战装备更加适合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环境。比如在东线战场上,韩军装备的k1a1与美军m1a2相比,除了装甲防护能力稍弱之外,因为战斗全重低得多,通过性能更好,因此在绝大部分时候,机动性能都要好得多,在通过很多桥梁的时候不存在困难,而m1a2要想通过一些最大承载能力不到五十吨的桥梁时,还得先让工程兵加固桥梁。

    这种影响,在第一次战役中表现了出来。

    当时,韩军第九装甲师仅有两天就到达前线,而美军第四步兵师离得更近,反而没有及时到达前线。在攻打咸州的时候,韩军的装甲突击部队半天就赶了过去,而从金策突围的美军第一陆战师花了两天都没到达咸兴。可以说,第一陆战师没能及时突围,与主战装备过重不无关系。

    除此之外,韩军的主战装备还针对朝鲜半岛多山地的特点做了特别改进。

    拿k2主战坦克来说,除了战斗全重较轻之外,还采用了非常昂贵、难以维护,但是操作性更好的液气悬挂系统,获得了更大的俯仰射角,更适合在山地作战。此外,k2在防护与火力等方面,丝毫不比m1a2差,而且因为采用了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战术机动性能反而更加出色。

    可以说,k2是一种性能非常均衡的坦克。

    从综合性能上讲,k2不比99改差多少,在某些方面还更加出色。

    问题是,k2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坦克。按照韩国军方的采购价,k2的基本采购价在八百万美元以上,而算上配套设备的话,大概需要一千二百万美元,而中国军队采购99改只需要二千万人民币。

    过于高昂的价格,导致k2的产量非常小。

    战争爆发前,韩国陆军只象征性的购买了两百辆,大部分都装备了第九装甲师。虽然在与土耳其签署了军火贸易合同之后,韩国军方承诺再采购四百辆k2,通过扩大量产方式来降低单价,但是在战争爆发前,韩国陆军没有下订单。当时,韩国陆军主要通过继续改进原有的坦克,比如k1与k1a1,使其继续在韩军中服役。

    过高的价格,使得k2的产量很难上去。

    虽然在战争爆发后,韩国当局加大了军火产能,但是k2的排产工作一直很紧张,仅在头两个月生产了一百多辆,补充给几支主力部队。随着志愿军入朝作战,韩军在战场上连战连败,k2的生产速度再次降低,因为需要为补充损失的装备,所以韩国当局只能尽可能的加大k1a1的产能。

    说白了,还是k2太贵,而且很多东西需要进口。

    别的不说,k2用的发动机与变速器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虽然德国没有因为战争而不再向韩国出售军事装备,但是德国也没有为了韩国提高产生,只是按照订单交付,导致韩国无法提高k2的产量。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当时,韩国的军火商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一是用k1a1的动力系统,毕竟这套动力系统已经实现了国产,产量有保证,二是用美国的燃气轮机与变速器取代德国货,毕竟从美国采购没有多大问题。

    只是,这两种方案都不理想。

    前者的话,发动机功率太小,必然导致k2的机动性能大幅度降低,而机动性又是k2的主要优势性能。后者的话,燃气轮机的耗油量太大,而k2的主油箱本来就不大,导致战斗行程大幅度降低。

    权衡之后,韩国还是选择了前者。

    这样一来,从十月份开始,大部分k2使用了k1a1的动力系统。

    为了提高产能,韩国军火生产商还不得不给k2瘦身,以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在新生产的k2上,全部采用了四十四倍径的一二零坦克炮,复合装甲的质量也有所降低,防护能力大幅度缩水。

    当然,这些变化在外表上看不出来。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韩军的后勤保障体系。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后,联军共用后勤保障系统,美国非常“无私”的为韩国提供了包括弹药在内的军事援助,但是在一些尖端军事装备上,美国仍然非常自私。比如,当时美军使用的一二零穿甲弹主要是m829a3,而提供给韩国的仅仅是m829a1。别看只是番号上的区别,这两种穿甲弹在性能上天差地别。前者的最大穿甲深度达到了八百五十毫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穿甲弹之一,能在两千米的距离内摧毁任何一种主战坦克,而后者的穿甲深度只有六百毫米左右,对付早期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还没有多大问题,可是在对付99改这类三代半主战坦克时就很吃力了,即便在一千米以内不见得能够奏效。

    这次,提供给美军的正是后期量产的k2。

    虽然美国为这些坦克提供了最新式的穿甲弹,但是在其他方面就无能为力了。

    必须承认,博茨曼很有预见性。

    第一陆战师在二十六日全体到达后,博茨曼就动员了四个营,接收韩军主战装备,然后部署在首尔郊外,其中两个营就在衙洞。

    虽然兵里不是很多,装备也不够理想,但是这些美军,至少让韩军的心理不再脆弱。

    此时的韩军,最缺乏的就是士气与斗志。

    两个美军营,让衙洞的韩军坚持了下来,也让突击的志愿军遇到了难题。

    要知道,只有打下衙洞,才能进入大首尔地区,也才能向两翼迂回。如果被联军挡在了衙洞北面,志愿军就得放弃这路进攻,从别的方向突破。

    从交通上看,西面是没有什么好指望的。

    首尔就在朝鲜半岛的西部平原上,往西就是黄海。虽然交通不成问题,但是沿途有很多城镇,突击速度肯定快不起来,而且地面部队在狭窄区域作战,缺乏回旋余地,也就很难保证取得纵深突破。

    可以选的,只能从东面取得突破。

    问题是,如果从东面突破,就得从中部战线上抽调兵力,沿着东豆川向议政府推进,再进入大首尔地区。

    更大的问题是,在中部战线上,志愿军没有主力部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