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3节
    既然如此,一条路走不通,那咱们可以换一条路!”
    换一条路?
    向南有些听明白了,孙福民的意思似乎跟自己的想法有些接近,但不敢肯定,他有些期待地问道,“老师,您的意思是……”
    孙福民哈哈大笑起来:“文物那么多种类,你完全可以换一种啊!
    既然古书画修复已经到专家级了,你还可以趁着年轻,多学一点其他的,努力成为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古陶瓷修复专家嘛!”
    是啊,为什么不学一学其他种类的文物修复呢?
    如果说,向南的理想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岛的话,那么之前他和这小岛之间还隔着一条深不可测的马里亚纳海沟,而孙福民的提议,却相当于为他在这海沟上架设了一座看不到头的浮桥。
    虽然距离有些远,浮桥摇摇晃晃也走不快,但总算是一条通天坦途了。
    文物,是有划分的,仅以文物质地而言,就有石器、玉器、骨器(含骨器、牙器)、木器、竹器、铜器、铁器、金器、银器、铅锌器、瓷器、漆器、玻璃器、珐琅器、纺织品、纸类文物等。
    如果去过博物馆,那你肯定知道,一般的博物馆都分为好几个分馆,它们大多都是按照文物质地来进行区分的。
    由于文物修复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再加上它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目前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大多都是单项选手。
    也就是说,他们只擅长某一种类的文物修复,至于其他种类的文物修复,就只能敬而远之了。
    实际上,一个种类的文物就已经足够他们修复和研究一辈子了,更罔论其他?
    而向南之所以可以选择其他种类,年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在古书画修复技术上已经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再研究下去,除非是现代科技手段介入,否则的话,进步会有,但想有什么突破,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他如今才21岁,至少还有40年的时间处于黄金期,与其浪费在没什么突破的古书画一道,还不如另辟蹊径,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向淡然的向南,此刻也有些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刚刚开始跟孙福民学习古书画修复的时候,激动与兴奋。
    他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您觉得我应该选哪一条道?”
    “你自己觉得呢?”
    向南想了片刻,一脸肯定地说道:“古陶瓷修复!”
    “好!陶瓷,那是我们华夏文化的一个象征。”
    孙福民一脸微笑,其实,不管向南选择哪一道,他都会支持,毕竟是自己的学生。
    “而且,还将会是一个古书画、古陶瓷专家!”
    孙福民想想都觉得兴奋,“让那些老头老太太们嫉妒去吧!哼,抢我的学生!”
    第50章 砸场子的来了
    师生二人针对以后要走的路,大致明确了一个方向以后,孙福民又说起了向南读研究生继续深造的事。
    “读研究生的话,你是打算去哪儿?”
    向南不假思索地说道:“您不就是教授吗?我还是跟着您好了。”
    孙福民满意了,笑呵呵地说道:“也行,既然你愿意,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研究生的事你不用操心,你平时的成绩本来就很不错,再加上如今拿到了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国家级专家称号,保研肯定是没问题的。”
    在心里面,孙福民想的是,直接给他整个硕博连读好了,免得以后麻烦。
    当然,这事能不能成还不知道,但保送硕士研究生肯定是板上钉钉的。
    一个国家级专家,别说保送研究生了,就是做个客座教授也没多大问题。
    向南要是没资格,别人就更别提了。
    “那就谢谢老师了!”
    孙福民说不用操心,他肯定不会去操心。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既然你选择了古陶瓷修复这一条全新的路子,那我建议你去魔都博物馆。”
    孙福民顿了顿,又继续说道,“魔都博物馆虽然整体实力不如金陵博物院,但他们也是很有实力的,尤其是古陶瓷修复这一块的工作,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
    前几年,他们还研发出了专利仿釉树脂,把商品修复水平又提高了一步。
    最重要的是,华夏古陶瓷修复第一人江易鸿,就在魔都博物馆。”
    江易鸿这个人,向南曾经了解过。
    他今年刚满70岁,是华夏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常务理事、高级修复工艺师、魔都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主任。
    江易鸿数十年对古陶瓷修复潜心钻研,其采用瓷片修补瓷器的技术,至今无人超越,被称为华夏古陶瓷修复领域第一人。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找个时间,给刘老打个电话说说这事。”
    孙福民笑着点了点头。
    刘其正刘老是魔都博物馆古书画修复专家,资格老,辈分高,有他出面协调就再好不过了。
    更何况,刘老一直在打向南的主意,想把他弄到魔都去,现在向南主动开口,他怕是求之不得呢。
    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因为向南刚刚才回来,孙福民便让他回家好好休息几天。
    博物院里要修复的文物多了去了,也不在乎多几天少几天的。
    和老师孙福民分开以后,向南心里满是向往,古陶瓷修复,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跟古书画修复完全不一样。
    古书画修复基本上很少会运用到化学制品,比如浆糊,那都是用面粉自己调制的,里面添加的蜂蜜、桂皮可都是能入口的。
    甚至,调制好的浆糊,那都是可以吃的。
    而在古陶瓷修复中,其中的一种粘合剂,大家也许都用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502胶水!
    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是因为古书画修复中的粘合,注重的是可再次修复,而浆糊黏性不大,很容易揭开,并且不会伤害古字画。
    而古陶瓷修复,更注重的是强粘和性,因为陶瓷都是易碎品,粘合强度不够,很容易又重新裂开,甚至摔得更碎。
    向南虽然知道古陶瓷修复的这些基本常识,但从来没有去接触过,更没有上手修复过。
    如今的他,在古陶瓷修复方面,只是一个小白。
    “应该找个机会,先练练基本功,至少要做到能上手才好,要不然就算去了魔都博物馆,江易鸿江老也不见得愿意带我。”
    向南心里想着,忽然一个人的身影浮现在脑海里,他顿时大喜,一拍脑袋,有些懊恼地想道:
    “我怎么忘了?之前碰到的赵子和赵老师,不就是金陵博物院古陶瓷修复中心的修复师吗?找他说说这事,让他带我入门应该没问题!”
    向南想到就做,立刻转身准备往回走,去古陶瓷修复中心找赵子和,就在这时,电话忽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拿出手机一看,是钱小勇打来的,这胖子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电话刚一接通,钱小勇那火急火燎的大嗓门就传了过来,震得他耳膜生疼:
    “向南,你回来了?赶紧来店里!有人砸场子,我可告诉你啊,这里可有你的股份,你可不能撒手不管!”
    向南一脸懵,股份?不都说好了见面再谈的吗?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也懒得理会,开口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不说我怎么知道能不能管得了?”
    “你肯定管得了!”
    钱小勇说得斩钉截铁,比向南自己还自信,“是一副古画,我店里请的鉴定师都看不准,你赶紧来!”
    “地址!”
    不管怎么样,钱小勇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现在有事了,向南肯定得过去看一看。
    钱小勇报了一个地址,就在夫子庙东市那一片,离向南的家不远。
    挂了电话以后,向南也没耽搁,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就直奔钱小勇的店里。
    钱小勇的店取了一个很俗的名字,叫“聚宝斋”。
    整个店面大概有一百多平,装修得古香古色,一进门,最先看到的就是一个硕大的花梨木根雕茶台,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套景德镇功夫茶茶具。
    在茶台的两侧,则摆着三四个根雕凳子。
    看上去,倒是有那么一点古韵古朴的感觉。
    向南刚一进店,就听到有一个阴沉沉的声音说道:“你们聚宝斋当初开业之时,不是早已公告各方,会收购文玩古董的吗?如今我拿着古画来了,你们却推三阻四,不肯给一个准话!
    如果是假,你就说个假字,我们转头就走!如果是真的,你们却不收,那你这古玩店……嘿嘿!”
    向南抬眼看去,只见两个中年人正坐在店面深处的红木沙发上,一张古意盎然的画作,正摊开在他们面前的茶几上。
    而钱小勇和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正陪坐在一边,脸上挤出一副很难看的笑容,显然是被挤兑得说不出话来了。
    看到向南来了,钱小勇长舒一口气,快走几步来到了他的身边,一脸烦躁的模样,低声快语道:“那两个人,一个小时前拿了一幅清代著名画家袁耀的《忆江南春》立轴图来,说是自家生意资金短缺,想把这幅画卖了救急,开价60万。
    袁耀的画在艺术品市场上可不止这个价,前一段时间,港岛的一个华夏古代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一幅尺幅与《忆江南春》差不多大小的画作,拍出了106万的高价!
    我这一心动就应了下来,可这画看来看去,就是摸不准真假,现在可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说到这里,钱小勇也是气急了,发狠道,
    “我怀疑对方就是别家古玩店请来砸场子的,别让我找着是谁,要不然有他好看的,还真当老子年轻好欺负了?!”
    第51章 古画揭二层
    看到钱小勇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向南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瞥了他一眼,说道:“现在说狠话有什么用?先看看画再说吧。”
    说着,他一边往里面走,一边打量着那两个中年人。
    坐在左边的那一位,穿着一身黑色唐装,人长得精瘦,一双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个不停,一眼看上去就很精明,刚刚开口说话的也是他。
    此刻,他的右手中拿着一串紫檀木手串,一个珠子一个珠子地拨动着。
    另一位长得很是威猛,像是个保镖一样,腰杆笔直地坐在那儿,一声也不吭。
    显然,那个唐装中年人才是正主。
    见店里又来了个人,那唐装中年人眉毛一挑,一脸笑意地站了起来,客气地说道:“鄙人黄鹤,不知这位小哥是?”
    向南淡淡点头,笑道:“黄先生好,你叫我小向就好了。”
    说着,他又转头看了看依旧黑着脸的钱小勇,自我介绍道,“我是钱老板的好朋友。”
    “哈哈哈!原来是向先生,幸会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