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苏厨 第755节
    “比如外臣这点取井之术,看似神奇,其实对于国政来说,又比得上治理一州百姓,整顿一部兵马重要?这点自知之明,外臣还是有的。”
    耶律洪基怒气已经完全消散了,对身边的臣子说道:“看看,如此神术还谦逊坦诚,这才叫真有本事儿的人。”
    “室纯那点学问,也就是在我辽国横一横,不就是想让朕高看他们工部一眼吗?仗着有点本事就忤君,华佗什么下场?”
    群臣的心都放了下来,耶律洪基的脾气他们都清楚,脸色平静言语和缓,那就是真动了杀心;
    反过来要是喊打喊杀,那反而没事儿了。
    想了一下,耶律洪基说道:“下了他的尚书差遣,赶到南京去,他不是看重理工之学吗?那就在那里也给朕办一所理工学校,朕等着他培养出人才!”
    陈义大松了一口气,老头的命可算是保住了:“陛下宽宏,是臣等的福分,室纯必定会感恩戴德,戴罪反省。”
    就在这时,耶律洪基感到脸上落下了什么东西,接着,周围群臣的衣服上,都出现了一些小点子。
    不知道谁首先狂喜地喊了一声:“下雨了!”
    紧跟着所有人都欢喜得忘记了礼仪,在越来越大的雨势里狂喊:“下雨了!吾皇万岁!真的下雨了!”
    《蜀中杂记》:
    元丰三年七月,辽主御上京西郊马场乞雨。宋工部郎中李拴住掘井,得五泉。
    辽主命群臣沃水,须臾雨下。
    拴住建言,西山广植林木,则五泉不涸。
    辽主大悦,易西山名五龙岭,建治神泉县。迁东南两京三千富户以实之。
    广起园林,宫室,于五泉立树玉蟠龙,吐水逾丈,推滚金球,奇珍异巧为饰,崭然北朝之盛。
    使归,上以拴住体对得宜,并渤海开油田之功,赠名擎,拴住乃为字。
    擢皇家理工学院院士,宝文阁待制,工部侍郎。
    朝野一时以为荣遇。
    而以理工得阁职,擎乃有宋第一人。
    ……
    “快!快!”
    连绵的暴雨之中,一支全骑军新军部队,在老将郭逵的率领之下,一路向东狂奔。
    同样的军队还有四支,分由种诂,折克柔,折继祖,童贯统帅,奔赴各处黄河大堤。
    七月,大宋河东路,河南路,河北西路,京畿路,迎来了连日大雨。
    几路主要河流沁水,洛水,惠民河,河水暴涨。
    汴京城西南一带,出现了倒灌现象,开封府衙西南的宝镜湖,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已经侵入到了街面之上,就连衙门一带,都垒砌了沙袋,以免湖水灌入府衙。
    西南宜秋门一带,以及苏家的可贞堂,都面临水淹的危险,苏家的数十万册藏书,文物,珍贵的刻版,全部转移到二楼保管。
    苏油第一次组织起了自己的仪仗队,就是让张麒在西南市井当中抽了一百四十位青皮,看守可贞堂。
    此举倒是给吕公著解了围,城中人心惶惶,不少流氓想要趁乱打劫,西南城的流氓都被苏油给组织了起来,受灾最重的地区,反而最安稳。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现在屠狗辈给读书人看场子,倒是尽心尽责。
    赵顼也非常的紧张,虽然河渠司,都水司今年很早就给出了预报,预期会有大洪水,自己事先也调运了大量的麻袋,水泥,部署在了解州至大名一线上的重要防区。
    可是天公不作美,上游陕县,河阳,通过黄河送来的情报,今年最大的一次洪峰,即将在中路大雨中过境。
    六十年一遇!
    苏油上奏,如今最大的事情,是救灾,朝廷一切事务,均需要为救灾服务。
    中书,三司,枢密院,需要从行政,物资,人力上,做好一切救援准备!
    蔡确,李肃之,冯京同时上奏,表示愿意予以最大的配合。
    赵顼当机立断下旨,水情紧急,军机处全权提取此事,一切与水情有关的章奏,请示,不必经过中书,直接送抵军机处,交鱼国公苏油统筹,对皇帝直接负责。
    苏油提举防洪期间,奏事可不经合门传报,直入大内!
    苏油也不客气,直接点名要人——中书,参政蔡确,章惇;三司,副使薛向;枢密院,副使孙固,这几人我要用,加上军机处原有的文官班子,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
    此外,皇宋银行,四通商号会计司,抽调统计,会计人手。
    皇家理工学院,抽调机械,化工,工程骨干。
    皇家军事学院,上四新军全体动员备战,打破常规,自带干粮,移师卫州王供埽,滑州鱼池埽,濮阳曹村灵平埽,大吴埽,小吴埽,商胡埽,全力抗灾。
    这是规模达五万人的大调动,京师防御力量为之一空,王珪急得直跺脚:“万万使不得,我朝尚未有过拱卫之军参与救灾的先例!”
    苏油都懒得跟王珪客气:“我朝也没有过这般素质优良的新军!河决之患,岂亚于兵事?其后的灾难,胜过十场兵灾有余!”
    “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不用,却放任灾情蔓延,有这样的道理吗?”
    “新军不发铳弹,他们自己有工兵铲!只带上工兵铲,沙袋,干粮,相公有什么好担心的?”
    王珪如何敢开这个先例,脸色都白了:“京畿防卫却又该如何?万一……”
    苏油说道:“京师还有三畿四辅,高功绘,高公纪兄弟整合厢军已然完毕,由他们来拱卫京师即可。”
    冯京一咬牙,决定与苏油同担这个干系:“陛下,上四新军,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臣相信他们,也请陛下信任他们!”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
    蔡确也站了出来,他出于是对未来形势的判断,和对苏油的了解:“臣也同意,新军只要不发铳弹,不成大患。而且都是从英烈子弟,或军勋卓著的将士中选拔,是精英中的精英,忠诚也无可挑剔,臣也信任他们!”
    赵顼如今对自己把控朝堂和军队的能力也具备相当的自信,终于下定决心:“此议可行,只是四部新军,各由何人统带?”
    这是底线,宋朝讲究兵将分离,调兵是枢密院的事情,遣将是皇帝下令,也是制衡武人,避免出现藩镇和反叛的举措。
    苏油拱手:“军机处的几位老将,郭逵诸人,陛下以为如何?”
    赵顼大喜,对呀!连童贯也派出去,给老子监军!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上四新军经过数年锤炼,早就渴望着建功,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第一个敌人,竟然是滔天的黄河水!
    于是就出现了数支骑兵冒雨狂奔的情形。
    回到军机处,苏油直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一切休假取消,一切岗位必须十二时辰有人,伙食团加夜宵,从今天起,他将吃住在军机处。
    军机处是苏油按照后世标准打造的一个部门,响应速度堪称如今世上第一,只一转眼间便运作起来。
    第一道命令,沿河州县,一切以水情为重,地方留驻军力,全力配合官府,不得借故推脱!
    第二道命令,河情以六十年一遇为标准,迁移可能受灾的群众到高处躲避,组织壮丁保护百姓财产物资,如有盗抢事件发生,特殊时期,地方官员,可权宜处置!
    第三道命令,各级官员,需严守职责;检察人员,需要严厉监督。如发生脱逃,怠职,趁灾打劫百姓等事情,各地检察可以越两级上报。一经查实,就地追夺出身以来文字!
    然后就是连续不断的发出命令,上游到陕州,下游到清州,上游水情一日一报,下游水情三日一报,通过传递方式送达,不得有误。
    违者不分地方官员还是军方人员,一律按军法从事。
    此次防汛的重点——濮阳,内黄两地,由都水司宋用臣,河渠司窦仕全权负责,一切力量,均需予以配合。
    郓州离濮阳最近,郓州工业基地,除准备自救以外,必须全力往濮阳运送物资,组成技术工人队伍,援助河北。
    皇家理工学院,立刻组织精干队伍,由陈昭明亲自带队,随大军一起出发,充任临时工程技术人员。
    仅用了十天时间,各地奏报先后传来,所有队伍,全部就位!
    苏油每日里都要奔波于黄河大堤和军机处,监察水情,收集资料,制定应对措施,发布命令,协调各方,向赵顼报告。
    上游的洪峰报告是通过一种很神奇的方式送下来的,就是最早在渭州构建的信鸽系统,以及如今水师普遍采用一种方式——灯号旗语。
    信鸽系统是四通商号贡献出来的,这个系统一般单位来干的话,维护费用比较大,但是对于物流满全国主要干线的四通来说,旅途运输就是顺带的事情,主要就是饲养和选育鸽子的费用。
    这个系统让四通能够及时掌握全国物价,每年调剂价差带来的收益,不可胜计。
    灯号旗语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比较大,即便有了望远镜和光照明亮的铂金喷灯,以及玻璃镀银反光镜,信号也只能传播五十里的距离。
    好在开封到濮阳的灯号系统也是军机处主抓的重点工程项目,开封到濮阳三百六十里,七个灯塔可以传递。
    黄河流速行洪期一秒三米,洪峰从开封到濮阳,时间是十八个小时。
    这七个灯塔,能够给大宋赢得十多个小时的响应时间,加上上游巩义洛口仓到开封的七个,能够挤出整整一个对时!
    多一天时间撤离疏散,就能够拯救无数的生命!
    七月二十六日,元丰三年黄河最大一次洪峰经过开封府。
    开封府紧张到了极点,苏油直接上了黄河大堤。
    他的身边,就剩下一个程岳守护。
    大堤上垒砌了沙袋,无数民夫在衙役和理工小组的带领下继续加高加固。
    大堤里边,苏油当年开发出来的良田,已经出现了内涝,理工小组拿着长达四米的木杆,在大堤下四处巡查管涌之处。
    这是苏油点开的金手指,后世新闻联播里反复说,他虽然经历过村上简单的抗洪抢险,没有亲历过决堤溃坝那种灾难,但是对这东西的恐惧,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边。
    水泥派上了大用场。
    水泥预制件,速凝芒硝砂浆,在前几次洪峰过境的时候,基本上将危险之处都过了一遍。
    但是苏油还是要求继续保持搜索强度,坚决不能懈怠。
    趟着泥水来到大堤上,一个油布棚子,就是临时指挥部。
    这里也是难得的一处稍微干燥的地方,横七竖八睡满了疲惫至极的娃子。
    理工学院的人才都是苏油的宝贝,在前几次洪峰的时候也发挥了关键的组织指挥作用。
    就连吕公著都大为敢动,亲自给衙役们下了命令——你们可以睡泥地,娃子们得睡干地;你们的命可以丢,娃子们的命丢不得!
    苏油看到这场景眼圈就红了,苏迈和苏迟也在里边,国子监和皇家理工学院,平日里吵吵嚷嚷互怼,甚至私下里还邀约到树林子里边干仗,这些苏油都是知道的。
    可是他们的血都还是热的,苏油呼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呼吁国家,国格的概念到了今天,第一批自觉拥护的,就是年轻的士子们。
    如今,他们齐心协力走到了一起,共同为保护汴京,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一个年轻人穿着两浙路流行的蓝布工装,正在棚子里忙碌,阅读资料,摘录汇报。
    不过从发髻和玉簪能够看出,这是一个读书人。
    洪水,就在离他五米远的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