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左光斗的辩解,朱由校的脸瞬间铁青,他完全没想到,熊廷弼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帮东林党人还有法子,阻拦熊廷弼。
说实话,对于这些人在朝堂上打嘴炮吵闹的能力,朱由校是早见识过得,但像今天这样,正面吵不起,就侧面胡搅蛮缠的吵,他还真是第一次见识到。
想来,这一次,这些东林党人是真的被人挖了大坑去跳吧!
朱由校不是傻子,姚宗文、魏应嘉、冯三元等人今日的自首举动,明显不是主动心甘情愿的,肯定是有人谋划,蓄意组织的。
毕竟,这些原本弹劾熊廷弼,把熊廷弼最终闹得罢官的人,突然改口证明熊廷弼无罪,朱由校看也看得出来一定是有人故意指使他们这么做的,但幕后主使者是谁,朱由校却是猜不出来。
现在,东林党人让朱由校把已经可以起复熊廷弼的时机放弃,这也不是容易的。
“若是派人去辽东查明旧事,一来一回,也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
朱由校不复刚才气势道:“不过,派人查明的话可以,朕也认为,那当然是要派人入查的,但辽东如今的局势,也不能一日都不派人,在辽阳、沈阳失陷后去安抚。要不这样吧,先让熊廷弼兼着辽东经略的位置,同时再派人去辽东查明熊廷弼有罪,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语气里,朱由校强忍着怒气,继续和东林党人商量。
当然,朱由校身为大明皇帝,也不会任由臣子们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他们可以胡搅蛮缠,他难道不可以耍无赖吗?
殿下,诸臣互相对视,一时间,皆未言语。
非东林党的人,只顾着看戏而已,而东林党的人,却是内部有些意见不一了。
毕竟,皇帝说得也有些道理,辽东局势堪忧,事急从权的话,要以大局为重,在熊廷弼罪名可能是遭人诬陷的前提下,确实能让他先去辽东复职,安稳局势要紧。
不少东林党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可是大部分东林党人,即使心里明白这样做好,但还是要表示反对。
在他们看来,若是熊廷弼是东林党人,那肯定可以这么帮他,但熊廷弼是楚党中人,不是东林党人,所以这一切就得另论。
“启禀陛下,欺君大不敬之罪,岂可儿戏?若陛下执意如此,那今日老臣便是一头撞死在这御门的金柱上,也不想看到陛下行此祸国之举。”见朝堂东林党人似乎对朱由校的话有所意动,叶向高身为东林党魁首之一,自然要提醒那些党内中人,当下指着御门内的金柱,向朱由校高声喊道。
此时此刻,叶向高也顾不得他首辅的颜面了,直接使出了文臣在朝堂上打嘴炮的最高境界——寻死觅活,逼皇帝让步。
闻言,还不待朱由校有所反应,殿内的其他东林党人见此,也是不敢多想,跟着喊道:“臣等请陛下以朝廷纲纪为重,三思而行!”
当然,寻死觅活的把戏,东林党人不可能一次用的人太多,要不然真的遇到皇帝无所谓臣子撞不撞墙的时候,他们是不是真的都要撞墙呢?
不说东林党人是不是都是不怕死的习性,就是真不怕死,他们能一个个的都去撞墙?
要真是那样,不说现在的天启帝朱由校,就是他爷爷万历帝朱翊钧,估计都要笑死。
终究,要是东林党人都一头撞死了,他们就是背个昏君的骂名,那也得笑死!
然而,东林党人可不是傻子,就算逼宫,那也只会派几个人试水而已,绝不会让人一网打尽的。
一旁,原本自己都以为没事,已经和朱由校要官的熊廷弼,见叶向高这老匹夫,都开始寻死觅活逼朱由校了,当即脸色不好了。
熊廷弼毫不怀疑,今天叶向高说出这话后,一旦朱由校真的违反叶向高的意思,封他为官,那么叶向高会不去撞那金柱。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叶向高是一定会撞的,毕竟,他可是大明首辅,又在这朝堂当众说了话,真要是做不到的话,那他要让别人怎么看他?
以后,叶向高还会有脸见人吗?
若是真有脸,那得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无耻到这个地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坐于上首的朱由校,眼见得叶向高和东林党人一起这么逼迫他,现下却是真的不敢违逆他们的意思。
毕竟,朝堂大权如今可基本都是东林党做主,一旦叶向高和其他东林党人的中间官员出了什么事情,那势必要引起大明朝廷的中枢混乱。
想到朝廷中枢乱了后,大明朝局会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难,朱由校就不可能逼叶向高撞金柱的。
不过,也说不得,叶向高这一撞,会给大明带来些延续的机会,我不一定。
“今天朝会说的事情挺多,朕有些累了,熊廷弼这事,稍显复杂,明日再议吧!”沉思片刻,朱由校对群臣说道。
东林党人急着把这事情解决,那朱由校也只能选择拖了。
毕竟,无论朱由校再怎么和叶向高他们商量,熊廷弼今日看着是肯定起复不了了。
而且,说不得朱由校继续和叶向高他们扯皮,会被叶向高他们逼得派人去辽东巡查熊廷弼罪名,这样一来,可就真如叶向高他们的愿了。
朱由校绝对不会让事情变成这个结果的,所以只能选择去拖此事,朱由校可不愿意熊廷弼要等到朝廷派去辽东审查他罪名的人回来,才能起复,很明显,朱由校等不起!
“陛下,熊廷弼之事,不可这般拖延……”
“够了!朕说了明日再议,难道叶相公还要为这熊廷弼这种不知真假的罪名,为难朕吗?”眼见得叶向高还要步步紧逼,朱由校大喝道,把还想说些什么的叶向高给震住了。
而后,朱由校理也不理叶向高,担心叶向高他们还会搞什么事情,当先出了御门。
“臣等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御门内,一众臣子见此,只能行礼道。
而朝堂上的东林党人,虽对今日的朝堂耿耿于怀,但也在考虑明日该如何议论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