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节
    王玫打开那张帖子一看,略作沉吟,便道:“约得这么急,想必也正等着四郎差人给个准信罢。”她便起身去了崔渊的书房,找出他早就准备好的各类回帖,挑了个措辞合适的:“将这封回帖送去卢家,就说约在东市的风雅茶肆见面。而后,再派个小厮去夹缬工坊告知四郎。”帖子里也没有提上门拜访,她这才安排在风雅茶肆见面。

    正好,崔渊明日须得出门,她便将王十七娘、卢十一娘也约在茶肆里小聚就是。虽非休沐日,但腊日临近,想必东市也很热闹。她们若是得空,不但能在东市里走一走,甚至还可去西市瞧瞧。毕竟,年后她便打算去西市开一家茶肆,提前熟悉熟悉周遭环境也好。

    夜里用完夕食之后,崔渊便命人拿来那张帖子细细看了:“约得这么急,许是有什么事想说罢。光看帖子,却是寻常得很。”这位卢家大舅兄自从来到长安之后,也只来过一次崔家。见了崔敦、郑夫人,他便以为卢十一娘筹备嫁妆为借口早早离开了。在卢十一娘的婚礼上,他的存在感又有些薄弱,更不曾在内宅中露面。因此,王玫还不曾见过他。

    “茶肆二楼的茶室里一向很安静,你们或者叙旧或者论事都使得。”王玫接道,“我和十一娘、十七娘正好说说西市新茶肆之事。有十一娘在,你们或许也不会觉得太过尴尬。”她听崔渊说过,他只见过卢家两位舅兄两三次,彼此都并不熟悉。想来,他续弦之后,本来便淡薄得很的亲戚关系就更像是陌生人了。

    “母亲、阿爷,我也想去见小姨母。”崔简道。

    王玫想了想:“是呢,阿实尚未正式拜见过舅父,倒是我们疏忽了。”此前崔渊曾经带着崔简去过一次卢大郎暂住的宅子,但因没有提前递上拜帖的缘故,扑了个空。后来卢大郎拜访崔家却并未提出要见崔简,崔渊心里有些不满,便息了再带着小家伙去见他的心思。横竖他一向与卢家岳父、舅兄是两路人,也越来越觉得崔简并不需要来自于母族的支持。

    崔简扑闪着乌黑的眼眸:“孩儿已经见过舅父了。在小姨母的婚礼上,舅父代行父职叮嘱小姨母,孩儿挤在人群里看得很清楚。”原本他对这位舅父很有几分好奇,但见过之后却再也不挂念了。大概是因为,他总觉得这位长辈在小姨母的婚礼上也笑得不够真切的缘故。他一向敏感,对于虚情假意有着天然的直觉,也猜出大舅父大概并不满意小姨母的婚事。

    “毕竟不曾正式拜见过。”王玫道,捏了捏他的脸颊,“明日你先跟着阿爷去见舅父,再过来与小姨母说话,如何?”

    “好。”崔简点点头,忽然又问,“小姨母成婚,舅父不高兴么?舅父是舍不得小姨母?还是不喜欢小姨父?”他一向是不懂就问的好孩子,自家阿爷与母亲便是最佳的解惑者。

    “当然是舍不得了。”王玫选了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当初我与你阿爷成婚的时候,阿兄也是看他百般不顺眼呢!妹妹不但嫁了出去,又嫁得离范阳那么远,往后大概也很难见着面了,他心里恐怕更是难受呢。

    崔简歪了歪小脑袋,觉得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但他心里却模模糊糊知道,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崔渊则眯了眯眼,勾了勾嘴角。居然不高兴?这桩婚事还有什么可挑的?长孙皇后做的媒,年仅十八岁便是正六品的千牛备身,在圣人跟前护卫,无论前程或是人脉都比卢家人高出几筹。莫非是不喜王方翼的出身?这却也可笑之极。他虽然并非五姓子,但祁县王氏在世族中的地位也并不低。作为祁县王氏未来的宗子,同安大长公主的嫡孙,娶范阳卢氏嫡支嫡幼女也算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

    倘若他们能寻得出比王方翼更好的郎君,卢十一娘便不会担惊受怕到如今了。那些卢氏宗族的人说的都是些什么玩意?绝大多数都只空有五姓嫡支嫡脉的名声,或是自视甚高、毫不务实,或是只知风花雪月,品性就更不必提了。

    这般的好妹婿还觉得不满意,莫非他们还有别的想法?

    想到此,崔渊挑起眉:“九娘,我光顾着庶兄,倒是疏忽了卢家。原以为有范阳郡公在,便可约束卢家一二。但他毕竟只是一房之长,也管不着其他几房的动静。”范阳卢氏共有四房,族人众多,生出异心者必定也不会少。

    王玫一怔。崔泌拉拢崔游尚可理解,毕竟成与不成都能让二房嫡支不安定。拉拢卢家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崔渊不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范阳郡公更是早有打算,他们就算做出什么事,也祸及不到崔家与郡公那一房。且卢家官职不显,便是作为棋子亦很难用得上。难不成,他只想恶心恶心崔渊?或是借着此事日后离间崔渊、崔简父子间的感情?未免也想得太远了罢?!

    “不一定是崔泌。”崔渊沉吟片刻,眉目舒展开来,又是一片漫不经心之状,“罢了,不论是谁,横竖与咱们无关。卢家舅兄也很快就要回范阳或者赴任去了,天南地北,再难见着,明日且忍他一忍就是——就当是看在阿实或者十一娘的面子上。”

    崔简听懂了这句话,毫不犹豫地道:“阿爷如果觉得不舒服,也没有必要忍着。反正,阿爷不会有错,错的一定是舅父。”

    崔渊、王玫听了,不由得相视一笑。王玫将他抱进怀里好好地揉了一通,崔渊则笑道:“阿实说得很是。不论是谁,若是错了,忍他作甚。而且,他对仲翔不满,便理应让仲翔去解决此事。明日且听一听他到底想说什么,再与仲翔去信罢。”

    次日,一家三口去内堂向郑夫人问安之后,便去了东市。王玫换了一身丈夫衣,也跟着崔渊、崔简一起骑马。王旼倒是没有随着一同过来,被崔沛关在书房里继续背书。到得茶肆之后,伙计殷勤地将三匹马牵到后院的小马厩中,崔家三人便悄悄地从后院的通道上楼,进了茶室。

    因胜业坊与东市就隔了一条街,他们来得也早些,王十七娘、卢十一娘与卢大郎都尚未到达。璃娘取了最好的茶叶茶具过来,王玫与崔简静静地坐在一旁,看崔渊煎茶。今日崔渊穿的是宽袍大袖的交领直裾深衣,一体淡青色,十分素淡。因而煎起茶来袍袖翻飞,却丝毫不累赘,也显得格外优雅。

    待到茶煎好的时候,王十七娘与卢十一娘正好推门而入。崔渊便与她们又煎了几盏,白色的浮沫细如新雪,显得格外漂亮,更衬着外头的雪景。王十七娘、卢十一娘自是赞不绝口:“果然姊夫才是煎茶第一人,这茶沫也依稀像是画呢。”

    王玫笑而不语。她早便告知崔渊宋时盛行分茶之道,靠着那层白色浮沫写字绘画栩栩如生,有“水丹青”之说。又有后世喝咖啡也能在上头描绘各种有趣的图案。崔渊听了,本便酷爱书画之道的他自是颇为意动,偶尔有空便钻研起来。不过,煎茶尚是新出现的事物,更别提分茶之道了。他想用煎茶来展现分茶技艺,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过,泡茶也给了他新的灵感——不论如何,他的分茶技艺且有得磨练呢。

    喝了煎茶之后,众人才算由内而外彻底回了暖,一起说了些闲话。不多时,掌柜便来报说,有位卢郎君到了,指明见崔四郎君。崔渊向王玫点点头,牵着崔简去了旁边的茶室。王玫知道他必然没兴趣亲自煎茶与卢大郎吃,就让掌柜去招待客人。

    卢十一娘却蹙起眉:“卢郎君?难不成是大兄?他早该与姊夫见面了,我先前劝了很多回,他却一推再推,直说应该姊夫去见他才是。怎么如今,却瞒着我与姊夫来往起来?我才不信姊夫这么忙,还能顾得上给他去帖子相邀呢。”

    王玫也越听越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回道:“想是他觉得此事没有必要与你说罢。”

    卢十一娘难掩气闷:“嫡亲的兄妹,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若是他想说的是趁着四年大考转迁的事,我的确帮不上忙。但姊夫也尚未出仕呢!郡公才是吏部考功员外郎,又是自家长辈,什么不能说呢?”

    她说到这里,似是想到了什么,神色微微一变。王玫并未接话,王十七娘却很直接地道:“想来这件事,定是不能与郡公说的罢。又或者,他本来就只想私下找姊夫问一问。十一娘不必担心,姊夫是什么人,必不会让你阿兄说动的。”

    卢十一娘闻言,禁不住长叹:“我是担心,连姊夫也劝不了他。也不知他到底打什么主意,话里话外对仲翔也很有几分不客气。幸而不曾当面表露出来,没有失礼。我可不能当他是舍不得我、担忧于我。”

    王玫宽慰她:“待他走了,四郎必会告诉我们他到底为何而来。咱们不如先说说别的?譬如,在西市开一个什么样的茶肆?是与东市这间一样,还是建成别的模样?”是连锁店?还是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定位?她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却并未打定主意。按理说,应当先做一做市场调研再做决定。不过,问一问好友,也算是征询意见了。

    在三位好友商量新茶肆之事的时候,崔渊与卢大郎也面对面地坐了下来。

    因是头一回正式见面,崔简向卢大郎行了稽首大礼:“孩儿见过舅父。”被卢大郎叫起之后,他才抬起首,睁着一双如墨的眸子望着他。卢大郎因是长兄,与幼妹卢十一娘年纪相差将近二十岁,且早已经蓄须了,显得很是老成。看起来,他的眉目也与卢十一娘并不相像,很难让小家伙生出多少亲近之心来。

    更何况,卢大郎见到他这个外甥,似乎也并不觉得激动,或者很好地掩盖住了,更让小家伙觉得不受重视。于是,他默默地挪到自家阿爷身边,规规矩矩地坐着,心里却想着隔壁的母亲与小姨母、十七姨母。见都已经见过了,他什么时候能走呢?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又起动静

    崔简毕竟是博陵崔氏二房嫡支的血脉,又是郑夫人亲自教养长大的,礼仪规矩不但毫无错漏,而且行云流水颇具风范。卢大郎仔细地打量着他,心里不论如何挑剔,也不得不承认这孩子不愧是博陵崔氏子。假以时日,必定又是一个优雅潇洒的崔郎君。

    他的目光从崔简移向了崔渊,父子二人的动作仪态惊人的相似,且似乎周身都洋溢着独特的亲昵之感。一瞬间,他仿佛成了多余之人。即便他自忖身为卢家子,风度仪态都不可能落在下风,心里也有些不舒服。这种感觉令卢大郎的双目不由得动了动:“阿实生得与他娘有几分相像,只可惜阿爷阿娘都不曾见过这孩子。若是有机会,子竟不妨让他与十一娘一道回一次范阳,也好认一认母族这边的亲戚。王家确实离得近,也容易来往。但他们家并非他的母族,也不需太过亲近。”

    他说得如此直白,固然其立场能够理解,崔渊心里也自然生出几分不喜。卢家确实是母族,但若是真正心疼崔简,卢大郎便不会来了长安半个多月也不提出见一见他了。这次的帖子里,他也根本就没有提到崔简。若不是他将小家伙带过来,恐怕他也想不起来还有这个外甥罢。单从此处来看,王家就算不是崔简真正的母族又如何?那份疼爱之心却比他们更真切许多,也更值得依靠。

    于是,他淡淡地道:“长安与范阳离得太远,阿实年纪幼小,十一娘也刚出嫁,几年之内恐怕都不可能去罢。”

    卢大郎皱起眉,哪里听不出他的疏远之意,便道:“他先前不过三四岁就跟着你在外游历,想来也并非寻常小儿。子竟难不成不想让他见外祖父?不肯让他去拜祭外祖母?”

    “舅兄多虑了。”崔渊道,接着便让崔简退下去,“去隔壁陪你母亲。”

    崔简眼睛一亮,向卢大郎行了一礼后,便出去了。他的动作看似平常那般有礼有节,但隐约却透出丝毫不掩饰的愉悦,仿佛他一直都在等着这句话一般。卢大郎看得气闷,低声道:“我卢家的外甥,可不能白白给了王家!”

    “舅兄何出此言。”崔渊道,“卢家永远是阿实的母族,血缘之亲是抹不去的。”只是,这母族并非人人都可依靠,亦非人人都需亲近罢了。

    不待卢大郎再说什么,他又道:“不知舅兄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如今茶室里只有你我二人,但说无妨。出得你口,只入我耳。”

    卢大郎略作沉吟,低声道:“听闻十一娘这桩婚事,是真定长公主一力促成。我们先前只知那王方翼是同安大长公主的嫡孙,日后会成为祁县王氏的族长,所以才答应下来。不过,来到长安之后,同安大长公主遣人来告诉我,她与这孙儿没有多少祖孙情谊,必不会让他成为族长——不知子竟可知此事?又或者,长安城内人尽皆知王方翼母子被逐出同安大长公主的公主府,皇后殿下却依然做了媒,是否真定长公主或者你们崔家的意思?”

    闻言,崔渊似笑非笑:“舅兄莫非觉得,我们崔家故意让十一娘所嫁非人?十八岁便成为圣人身边的千牛备身,舅兄以为,谁都能像王方翼那般出色么?若是你们能在长安城中找出他这个年纪里,官位更高、更受圣人器重的未婚世家子,便让十一娘与他和离罢。”

    卢大郎面皮涨得通红:“得圣人器重固然好,但若不能得未来圣人的器重,又有何用?!且你们这么随意地结了这桩婚事,岂不是给我们平白无故结了仇?!祁县王氏若不能成为助力,反倒成为仇敌,这件婚事又有何益?”

    崔渊眉头一动:“按理说,王方翼既然已经是我的连襟、舅兄的妹婿,舅兄不应该站在他的立场为他想一想么?他生性孝顺,夹杂在祖母与母亲之间,已经是尽力斡旋了。若是他当真有错,孝心不足,圣人又怎么可能会器重他?”说到此,他顿了顿,冷笑起来:“舅兄为何口口声声都替同安大长公主说话?那位贵主难不成给你许了什么好处?”正是该大考迁转的时候,同安大长公主用更高的职官诱之,将卢大郎诓骗到魏王一派中来,又让他影响卢十一娘,给王方翼添堵自是再容易不过。原来这回确实并非崔泌的手笔,却是同安大长公主心中不忿,又生出了挑拨崔家与卢家之间的姻亲关系的念头。只是,她大概从未想过,卢十一娘的性情坚定,又与王方翼情投意合,必不会被卢大郎说动。啧,这样耳根子软的姻亲,不要也罢;这样不分是非的舅父,阿实不要也罢。

    卢大郎一怔,低声道:“在你眼里,我们卢家便是这般无利不起早么?这位贵主毕竟是圣人嫡亲的姑母,我们一家职低位卑,受了她的打压也毫无办法!多考虑一二又有什么错?!便是郡公,也不过是区区一个考功员外郎,又哪里能庇护得住我们?”

    崔渊饮了一口茶:“贵主毕竟只是贵主而已,不能随意干政,又有何惧?况且祁县王氏也日渐没落了,便是再如何打压,有郡公在,也轻易不可能打压到外官身上。除非舅兄好好的外官不做,想闯进京官这片浑水中来。”

    卢大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神色端的是千变万化。

    崔渊仿佛没瞧见似的,又道:“舅兄在长安城中也待了半个月,必定知道如今这里处处凶险。贸然留在京中,实在是不智之举。方才你提到了未来圣人——太子殿下还在呢,也不曾听说他厌恶王方翼——什么‘未来圣人不喜他’又从何说起?莫非,舅兄另有所指?”

    卢大郎猛地立了起来,怒道:“如今京中已经是这般情势,谁都看得出来太子之位不稳!你们崔家有真定长公主坐镇,自是什么都不愁!我们却不能不多想一些!郡公那一房青云直上,我们这一房却江河日下,当然需要抓住机会!”

    崔渊冷冷道:“舅兄慎言。皇家之事,是他们的家事,与我们这些臣子无关。我相信,郡公早便与舅兄提过范阳卢氏在这场风波中该有的态度。舅兄只需听长辈的话,请他适当安排,谋一个合适的缺,早早地离开长安赴任便可。方才那些想法,往后提也不必再提。否则,家族之祸,迫在眉睫。”

    卢大郎咬了咬牙,也冷笑道:“子竟,我与你说这些事,便是与你推心置腹。你却丝毫不将我的好心与信任放在眼中。你以为,这天底下就只有你一个聪明人?哪个势强哪个势弱都瞧不出来,别说从龙之功挣不挣得上了,只怕碍了眼还不自知罢!!”

    这从龙之功岂是那么好挣的?哪条才是真龙,这群被富贵迷了眼的人可看得真切?崔渊拧起眉,觉得再辩解下去也是浪费时辰,便道:“既然与舅兄话不投机,便说到此处罢。舅兄若无其他事,我便不奉陪了。毕竟,我还须得忙摹本之事,先告辞了。”

    卢大郎见他起身施施然地出去了,恼怒之极。坐着生了一会儿闷气,便也夺门而出。他走得急,根本不知道崔渊只是踱步到了旁边的茶室。王玫、卢十一娘、王十七娘都听了他简述的几句话,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崔渊便道:“他便是想给魏王递出投名状,魏王也没什么空闲看。如今投向魏王的有才之士并不少,舅兄在其中实在太不显眼。只需让郡公早早地将他遣出京去,他心里那点念头自然而然便会消去。”

    卢十一娘含泪道:“原来他心里是那般想的。想来,阿爷若是知道了,必然也会生出这些小心思来。他们也不替我想想,哪有光顾着侍奉祖母,倒是将阿家、夫君落在一旁的道理?祖母再如何不喜夫君,夫君毕竟也是祁县王氏嫡脉唯一的传人。他便不是宗子又如何?日后又哪里不能与两位阿兄相互提携?”

    “他们只是一时被同安大长公主的威胁吓住了,被魏王如今的声势迷住了。”王玫安慰她道,“再过些日子,等京中的情势明朗了,他们便会理解四郎的苦心,也不会再为难于你了。”同安大长公主刚将族孙女送到魏王府当了孺子,据说也颇得魏王喜欢,心里大概又喜又悲。这种复杂情绪一时无法排解,这才执着于继续给崔家、给王方翼找麻烦。待到一年半载之后,晋王李治成了太子,她发觉自己看错了人,想必也没有心思再做这些闲事了。

    王十七娘也道:“十一娘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你本便是晚辈,又是娘子,哪里劝得了兄长与阿爷呢?无非只能从中传个话,让能约束劝解他们的长辈出手便是了。倒是此事还须得提醒仲翔阿兄才是。”

    她话音刚落下,王玫、卢十一娘便都看向崔渊。

    崔渊挑起眉:“你们未免也太小看仲翔了。昔日他与他阿娘被同安大长公主赶出长安,只能在京郊的庄子里生活,后来都能去往圣人身边成为千牛备身。如今他已经成家立业,同安大长公主也拿捏不得他了,更是无须担忧。”

    卢十一娘擦了泪,微微一笑:“姊夫说得很是。”

    王玫便道:“原本好端端的,平白让十一娘哭了一场。不如咱们去西市走一走?也好散一散心。”

    王十七娘自然十分赞成,卢十一娘也点点头。

    崔渊道:“你们且去就是,我带着阿实去夹缬工坊。这件事毕竟是舅兄与我说的,我自会提醒仲翔几句。十一娘便当成不知道,免得你夹在中间觉着难受。”卢十一娘毕竟是卢家女,轻易也不能评说自家阿兄的行为。而他作为连襟,又是王方翼的好友,自然不必顾忌什么。

    一行人便分作了两拨。崔渊带着崔简骑马去夹缬工坊,王玫坐着卢十一娘、王十七娘的牛车去西市。崔渊又命部曲去给王方翼送信,让他得空便来崔府一趟,三五好友一起吃一吃酒。王方翼自是欣然答应了,也不问他都邀了什么人,只说了几个合适的日子。又一来一回,两人便敲定了一个好时候。

    赏雪煮酒,在这严寒的冬日之中,自然是再惬意不过的。崔渊、王方翼、崔泓、崔沛、崔澹、崔滔几人,慵懒地卧在席间,一边品尝美酒,一边观赏外头纷纷扬扬洒落的大雪。他们所在之处,正是崔府园子里某个暖阁中。这暖阁周围植满了梅树,红的白的开了满树,迎着雪花绽放,冷香阵阵,显得格外风骨铮铮。

    “许久不曾如此闲散了。”崔滔道,“如今每日都去衙门点卯,却是格外怀念以前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他本便没有什么功利之心,只是见着连崔渊都入了仕途,自己依然吃喝玩乐看着有些不像罢了。如今虽去了个闲得无聊的地方混着日子,却也到底不能像往日那般四处胡闹了。若是被那些监察御史发现了,必定至少都须得脱一层皮的。

    “往日倒是惯得你了。”崔澹不轻不重地踹了他两脚,“换了我和仲翔,一个月里能有一日像今天这般,便已经知足了。”他与王方翼一样,都是年少之时便以武艺冠绝著称,从来没有当过纨绔子弟,自是不知纨绔改邪归正的苦楚。

    崔渊斜了他们一眼,道:“日子久了,自然便习惯了。”而后,他又看向王方翼:“仲翔,前一阵让你注意汉王李元昌,可有什么消息?这位大王不久之前与晋王走得很近,但晋王大婚之后便顾不得他了。听说他最近很是热衷于各种文会,不知打的什么念头。”

    王方翼沉思片刻:“据说,太子曾邀他一同效仿突厥宴饮,饮酒作乐过几回。按理说,太子如今沉迷训练突厥铁卫,与陈国公(侯君集)稍微走动也有理可循。但汉王精于书画,太子又为何会对他感兴趣?”

    崔渊挑了挑眉:“同是被圣人斥责过的,自然觉得‘同病相怜’。”他这话,无疑便是指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心里都存着怨望了。崔泓、崔沛兄弟俩露出惊色:“只不过是父亲训斥儿子,也能训斥出怨望来?”

    “咱们自家天天训、时时训,早便习惯了,自然觉得无妨。从未被训斥过的,岂不是觉得这是天大的事?更何况,旁边还有个受宠的弟弟戳着心。”崔渊淡淡地道。

    崔澹似乎想到什么,猛地坐了起来:“魏公不是封了太子太师么?他这半年一直病着,圣人前些日子便派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公家里,以便随时禀报他的病情。我听人说起,这李安俨近来像是也常去东宫走动。原本还觉得,学生问一问先生的病情也是应该的。但仔细想想,自魏公成为太子太师之后,也不见太子对他如何恭敬,哪来的师生情谊?”

    崔渊双目微沉,低声道:“李安俨以前是那位太子身边的人,难不成还想辅佐这位太子再战一回玄武门,一雪前耻?”李安俨与郑国公魏征以前都是息王李建成身边的人,一文一武都归了当今圣人所用,且均颇受重视。如今魏征成为太子太师,李安俨也和太子李承乾走得近,确实像是有什么事要发生了。只不过,魏征是奉圣命,又与圣人君臣相得,必定不会坐视太子生出异心。但他如今病重,也不得太子信任,难以约束他。至于李安俨的心思,却是难以推测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压抑新年

    且不论太子与魏王以及那些团团围在他们身边的人都各怀心思地忙着做些什么,其他人的日子却是一如往常过下去的。没两天便到了腊祭的时候,圣人率领群臣在大庙中祭祀天地宗庙,忽而望着先皇灵位潸然泪下。长孙皇后劝了又劝,他才止了泪水,当即命中书舍人起草敕旨,追封息王李建成为隐太子,海陵郡王李元吉为巢王。他这厢追封了两个兄弟,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亦能情深义重起来。可惜太子李承乾盛情邀请诸弟在东宫宴饮,魏王李泰生了急病不能去,生生让太子好不容易恢复的笑容多了几分阴森之意。便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弟弟都欣然应邀,也不能让他的心情恢复过来,反而借酒发挥,险些将旁边伺候的宫人射成了靶子。

    这件事传出来之后,不仅圣人大怒,连长孙皇后面上都多了几分忧色。本该四处热热闹闹地一直到年节底下,一众高门世家里却空有喜庆的表象,实则再压抑不过。私底下,那些关于太子欲效仿当年隐太子毒杀魏王的流言已经渐渐传开。太子一派宛如上得太紧的弓弦,再施些力气就会崩断;魏王一派也不敢太过宣扬,只是私底下免不了眉飞色舞,连走路都仿佛步步生风起来。

    崔家虽立身持正,却也时刻都处在风口浪尖当中。真定长公主索性又搬来了崔府,将公主府前的纷纷扰扰都彻底丢在一旁。两府素来便是一起过年,如此倒也更加热闹了几分。因这回可能住得久些,李十三娘月份也渐渐大了,说不得来年二月、三月便要生产。郑夫人便索性将原本三房的院子略作修葺,直接给了崔滔、李十三娘住。

    小郑氏忙着打理内务,又盘算着再过几个月便让崔笃与自己的堂侄女完婚,几乎从早到晚都难得停歇。清平郡主倒是闲些,偶尔施以援手。王玫是新妇,自然只有跟在后头边看边学的。崔蕙娘、崔芝娘亦到了年纪,也帮着分摊了些事练一练手。如此这般,崔府诸多事体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转眼就过了祭灶的时候,到了除夕。

    既是除夕,便是事务再繁忙的重臣们,也能得七日假歇一歇气,与家人团团圆圆。崔敦、崔敛也在两日前就回到家中,闲来无事指点孙儿们的文章武艺,倒也过得很是舒坦。晨昏之时,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而后共用朝食、夕食,也不比家宴少几分热闹。崔渊倒是比父兄们还忙几分,直到除夕前一天才给夹缬工坊的匠人们放了假,又教部曲们悄悄扛着雕版家来了。

    除夕那天一早,崔渊便带着王玫去书房里欣赏他新作的梅林雪景图。绘的正是前些日子他们饮酒赏雪时瞧见的景致:画卷大半都留白,些许火红的朱砂点缀在浓淡相宜的墨色中,活生生衬出一片落雪的梅林,又回味悠长。

    王玫看得十分喜欢:“想将这幅图挂在我的书房里呢,正好也很应景。很有些日子不曾去园子里走一走,却不知咱们自家的梅林也有这般胜景。”她前些日子都忙着,抽不出空闲来逛园子,倒是随着王十七娘、卢十一娘去几家寺观走了一遭。当然,她们倒也不是为了求子,只是觉得京中情势诡谲,想给家人们求一求平安罢了。求的平安符都给了家里人随身戴着,心里也觉得安稳一些。

    “待我装裱之后再给你挂上。”崔渊笑道,“本还想着舅兄回来了,过两日去拜年时正好给他送礼。想来,舅兄如今也不稀罕我作的画了,给他写几个字或许更称他的意。”因王珂所在的县离得近,又与上官颇有交情,借着七日的假期来回长安倒也便宜。

    王玫想到许久不曾见的兄长与侄儿,也欢喜得紧,又不免叹息:“到底在家中的时日还是短了些,也不知阿嫂这回会不会随着去赴任。到时候若是只留着阿爷阿娘在家中,恐怕心里更是挂念了。”她倒是曾经想劝王奇致仕,但王珂官职太低尚不能支撑门户,恐怕父兄都不会答应。

    “放心罢。他们必会事事考虑妥当。”

    “你将雕版都暗地里搬了回来,可是担心这大年下的,有人会去夹缬工坊里使些不入流的手段?”王玫又看向他书房角落里堆满的雕版。因须印刷的缘故,雕版都是阴刻,她好奇地瞧了瞧也一时看不出好坏。

    “虽说安排了不少伙计守着,但毕竟如今时势奇诡,只怕遭了池鱼之殃,成了两边争斗的牺牲。”崔渊道,“到底大家都费了这么些心血,也不忍心出什么意外。小心些总没有坏处。”他并没有明说,他倒是有心想用这夹缬工坊,试一试太子、魏王两派的态度。至少先投石问路,探一探究竟是否已经有人开始忌惮晋王。

    夫妇俩在书房说了一会儿话,便带上崔简去正院内堂问安。一家三口行礼见过了长辈,而后便共同用了朝食。待用过朝食之后,郑夫人就将王玫召了过去,让她和李十三娘一起看崔蕙娘、崔芝娘准备的元日食单。两个小娘子都是头一回拟宴席食单,多少出了些纰漏。王玫、李十三娘便拿笔勾画出来,再让她们去请教小郑氏、清平郡主。虽说如此,小小年纪就能比照旧例宴席单子列出食单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元日的吃食毕竟与平常宴席不同。”郑夫人一脸欣慰,“上元节宴席的单子不如也交给她们小姊妹两个,倒是更能历练些。横竖还有十几日,便是更更改改也不妨事。”

    “若按以前的旧例,左右也不过是那些吃食。”真定长公主道,“不如让九娘也参详参详,想些新鲜主意,顺便也将年后宴客的食单都拟了。我想抽出一日来,宴请诸兄弟姊妹、侄儿侄女。免得这一开年,大家脸上都抹不开,见不着笑脸。”说到此,她不免一叹:“阿嫂放心,我可没有给太子、魏王说合的念头。只是阿兄阿嫂近来一直忧心忡忡,对着我长吁短叹的,我也须得做给他们看一看罢了。”事到如今,太子和魏王之间的矛盾不说生死仇敌也差不离了。哪里是她这个姑母能说道的呢?无非只是凑在一处,让他们看在她的面子上好歹装上一装。若是他们连这个面子也不给她,那便毫无办法了。

    郑夫人听了,只觉得年节的喜庆又被冲淡了几分:“这样的日子不知还须过多久。”